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702|回复: 2

《伤寒论》第七十条新义

[复制链接]

19

主题

205

积分

13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05
发表于 2011-12-1 20: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H2 id=t_64f05a6f010112yj SG_txta?>(
关键词:阳虚型伤寒证·阳虚积食型伤寒证                                                   
   《伤寒论》第七十条原文: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一,文意。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用法汗法治疗后,出现怕冷现象的,是虚证,即阳虚的缘故。为什么呢?因为太阳伤寒病是内伤在阳外感寒邪,当阳伤过份时,由于发汗需要阳气的鼓动,因此,发汗就会引起阳气更虚,出现怕冷的现象。所以,称“虚故也”。
              不恶寒但热者,实也:不怕冷只发热的,是实证。什么样的外感病经发汗后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内伤在阳,胃腑积食,外感寒邪的外感病。这种外感病,本应发汗和消食同治,可医家仅单用了发汗法。虽表证已去,但发汗伤阳伤津,导致食积化热,故不恶寒但热也。
              当和胃气:(对于积食化热),应当调和胃气。怎么调和?现证是积食化热,有消导和通下两法。当积食而不化热时,用消导法;当积食化热时,用通下法。
              与调胃承气汤:给服调胃承气汤。为什么必须是调胃承气汤呢?因为经法汗治疗后,胃气已损,故必当补气;积食已腐,必迅速荡去,故需用承气汤;合之,自然是调胃承气汤。
此种病情多见小儿。
    附案例:有一儿,年八岁。冬季感寒,恶寒,发热。医家给服伤风胶囊,汗出热退,玄又发热,却不恶寒。医家又用抗菌素静脉注射,周余不愈,疑为怪病。吾见之,曰:此积食化热也,可给服大黄苏打几粒自愈。服,果如此。
    二,诊断意。本案为仲景借案说教条。讲述了两种不同内伤型外感病的治疗和转归。一种是阳虚型伤寒证,用麻黄汤发汗后,诸证已除,唯有怕冷现象。此余证可治(附子汤)也可不治,自调则愈。一种是阳虚积食型伤寒证,发汗后不恶寒但热,此为外感已除,积食却化热也,可用调胃承气汤荡食退热




上一篇:补发:《伤寒论》第二十九条新议
下一篇:简释阴阳自和

66

主题

3390

积分

72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90
发表于 2011-12-2 20: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汗后的两种转归。
同: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这种写法。
楼主的案例是转实的一种,其根本原因是发汗后亡津液导致体内阳热偏盛,如
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245]
所以转实的病机是阳绝于里,其轻者是调胃承气汤,重者为大承气汤。或产生的如原文所述的蜜煎,猪胆汁,麻子仁丸等诸种情况。在临床上分别选用。
食积的案例是楼主的佳案。好好学习。
信解行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1467

积分

72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467
发表于 2011-12-5 20: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医话平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6 08:28 , Processed in 0.171692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