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提示表病发热过程中,畏寒逐渐减轻,而发热症状逐渐明显,甚至到了热伤阴液,完全没有了最初感寒症状,条文定义此为“温病”。 参182条,“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个人认为,《伤寒论》温病是个广义的概念,其概念可以涵盖整个外感发热病过程,即表病畏寒症状逐渐减轻,在向里发展的过程中,发热症状逐渐明显,甚至是热极。 其后是温病分表里论述的条文。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其后有解释,“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提示虽有表病发热,但病仍偏于表证“风温”阶段。“自汗出”,阴阳脉当软,但仍为阴阳俱紧,提示热象明显;“身重”,参39条,为表郁汗不出、或热重气虚;“多眠睡”,为热邪内壅、心神被熏,非阳虚欲寐或欲加衣;“鼻息必鼾(hān)”,为热重而呼吸沉重;“语言难出”,为热熏灼咽,不能言语。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用下法清热,病传入里,导致里热更燔,甚至出现小便短少,高热昏迷。“若被火者,微发黄色”,提示热上加热,结果体液被煎,肌肤微发焦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提示如果情况严重,还会惊吓倒地抽搐的“惊痫”,手脚痉挛、口斜眼歪的“瘈疭(chì zòng)”。“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用火熏发汗,仍是热上加热的做法,误治一次,也许还不坏病,反复误治,就会促进病人走向死亡。 第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提示表病已有向里热发展之势。“脉微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