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033|回复: 5

[转载] “盱江医学”:而今迈步从头越

[复制链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发表于 2010-12-14 10: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盱江医学”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在完成国家重点科研课题《中医医史文献研究》中提出的新概念。他们在研究江西中医医史时发现从宋代迄今有190多位医学名家都诞生在盱江流域这个范围内,且他们对中国中医药贡献卓著,于是把这种现象归纳为“盱江医学”。其人数之众,著述之丰,堪与安徽之“新安医学”,江苏之“孟河医学”媲美。南城古代名医众多,均属其列。
何盱江独多工巧医欤?
    其实,“盱江医学”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在中国古代医学理论中,曾有“医药相济”一说。说到药,不能不说到南城的建昌药帮。建昌药帮是中国南方一大药帮,在历史上曾与江西樟树药帮合称为“江西帮”,成为全国十三大药帮之一。建昌药帮历史悠久,流传地域广,在江西、福建、香港、澳门、台湾及海外一些国家中医药界有较深的影响,以中药饮片加工炮制方法和集散经营著称。历史上在中药业界有“药不过樟树不灵,药不过建昌不成”的谚语。1993年6月,南城县“建昌帮”中药饮片厂被收入《中华老字号》(中药卷),同时被列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并于同年11月被国家授予“中华老字号”证书和铜牌。
     元代理学家吴澄为盱江名医著作曾作序曰“盱江名医黎民寿,著论《辑方》,至今盛行于世,医学教授严寿逸,亦盱江人,用药去疾,随试辄效,何盱江独多工巧医欤?”为什么盱江独多巧医?很显然,建昌药业与盱江的医学是一体的,相得益彰。著名的医药方书《瑞竹堂经验方》记载了元代建昌药业的用药、制药状况。《瑞竹堂经验方》是元泰定年间建昌太守萨谦斋在任期间收集整理前人应用记有实效及当时医者、病家试用屡效的单方、验方编撰而成,为我国古代医药学史上一部有较高价值著作。
    “盱江医学”诸名医在各地行医问诊,也为建昌药帮走向全国起着搭桥引线的作用。明代南城名医陈善道,起先在建昌一带行医,后入福建省延平(今南平)、邵武、建阳、汀州等地行医,由于他能医善药,故深受当地百姓欢迎,同时也为建昌药帮在福建的流入、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大医即大儒
    在南城县建昌镇建国路33号,有位须发皆白,身材清瘦,但精神矍铄的八旬老中医,他叫谢庄泉,是赫赫有名的谢氏医家第六代传人,至今仍每日坐堂行医。行内人说,说起“盱江医学”,就不能不提谢家,谢氏医家的形成、壮大、发展,可以说是“盱江医学”的一个缩影。
    谢氏医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谢星焕和谢佩玉。谢星焕(?—1857),谢氏祖上行医,到他这一辈已为第三代。他少年时攻读儒书,后研习医学,在建昌府行医40余年,声誉卓著,著有《得心集医案》6卷,选入中医教材。谢星焕崇尚医德,每年自制时令成药“金不换正之丸”,从端午到重阳,布施乡邻,受益者无数。谢佩玉(1873—1953),谢星焕之孙,曾任职江苏府院,1909年弃官归里,继承家传医学,著《方论集腋》。1932年与名医姚国美、江公铁等创办江西国医专修院,任《内经》、《素问》教授,编有《素问节要集注》,省内名中医、教授多为其门人。
    从谢氏医家诸名医身上,我们可以看“盱江医学”的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家传,且传之前人往往又能启之后人,代代求补益,辈辈有发展;二是儒、医兼修,勤勉著述。据统计,“盱江医学”群各类医学专著达百余种之多,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中医学;三是尚德。明代南城名医樊胡,对重病不能上门求诊者,不管酷暑严寒,必亲往察诊。他说,医生的安慰甚于用药,此谓之“心治”。
“盱江医学”的今天
    有数据表明:1911年,我国的中医有80万人,而那时全国人口只有3亿多;1949年,我国的中医是27万人,西医只有8万余人;而到了2001年,我国的中医为33.4万人,也就是说,在50多年间仅增加了19%,而西医却增至170万人。我国的中医院与西医院的数目之比是15,而且这些中医院在规模上也远远不及西医院。在南城,纯粹意义上的中医师现也寥寥无几,且多为七八十岁的老人。毫无疑问,目前,包括“盱江医学”在内的传统中医发展步履艰难。
    建昌药帮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规模小。如:县饮片厂1994-1996年由于产量满足不了荷兰外商的要求,外商则转由上海进货。目前江西樟树、河南安阳、上海等地的饮片产量均在数百吨以上规模,有的已达数千吨;二是设备陈旧。县饮片厂尚无一台像样的机械切片机、筛选机及其他配套设备。三是人才缺乏。在炮制饮片厂中能独当一面的老药师就那么十来人,而能全盘拿下来的仅张桢祥老师傅了,且达76岁高龄,故人才培养迫在眉睫……特别是随着中药检测的进一步升级,不能获得GMP认证的药业企业将于明年全部退出竞争舞台。
    “盱江医学”与建昌药帮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盱江医学”的明天
    “盱江医学”路在何方?是偏居一隅,使自己成为一个历史名词,还是“凤凰涅槃”从头开始,赋予其更多的时代内涵?
    2007年12月7日上午,“建昌帮”中药饮片无形资产拍卖会在南城举行,最终具有300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建昌帮”商标被北京某公司以64万元的价格购买。根据拍卖合同,取得标识权的北京某公司将斥资3000万元在南城工业园创办一家大型综合饮片厂。
    以振兴建昌药帮促“盱江医学”重生,是南城人的现实选择。建昌药帮中药饮片炮制技术传人张桢祥老人曾说,如果不本着发展和科学的态度,因循守旧,躺在前人的“金盏”里得过且过,总有一天,中医将消灭中药,或者说是中药消灭中医,因为它们就是唇与齿的关系。但是两者之间一旦有一方取得突破,能够“金盏”重光,那么另一方必将得到长足发展。日前,在南城县工业园区,笔者看到新的建昌药帮生产企业即将投产,我们有理由相信,新的“盱江医学”不久后必将重现生机。转自:http://www.zgfznews.com/fznews/fuzhouxinwen/kejiaowenti/2008/7/4/123363.shtml




上一篇:樟树医药史上有建树的医家
下一篇:赞育堂寻踪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0

主题

0

积分

10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经方与时方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2-14 10: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西的中医发展好像是不容乐观的
中医的生命在疗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3528

积分

803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经方方证,六经相应

Rank: 8Rank: 8

积分
3528
发表于 2010-12-14 11: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楼主黎小裕于2010-12-14 10:20发表的 “盱江医学”:而今迈步从头越 :
[table=100%][tr][td][/td][/tr][tr][td]
    “盱江医学”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在完成国家重点科研课题《中医医史文献研究》中提出的新概念。他们在研究江西中医医史时发现从宋代迄今有190多位医学名家都诞生在盱江流域这个范围内,且他们对中国中医药贡献卓著,于是把这种现象归纳为“盱江医学”。其人数之众,著述之丰,堪与安徽之“新安医学”,江苏之“孟河医学”媲美。南城古代名医众多,均属其列。
何盱江独多工巧医欤?
    其实,“盱江医学”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在中国古代医学理论中,曾有“医药相济”一说。说到药,不能不说到南城的建昌药帮。建昌药帮是中国南方一大药帮,在历史上曾与江西樟树药帮合称为“江西帮”,成为全国十三大药帮之一。建昌药帮历史悠久,流传地域广,在江西、福建、香港、澳门、台湾及海外一些国家中医药界有较深的影响,以中药饮片加工炮制方法和集散经营著称。历史上在中药业界有“药不过樟树不灵,药不过建昌不成”的谚语。1993年6月,南城县“建昌帮”中药饮片厂被收入《中华老字号》(中药卷),同时被列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并于同年11月被国家授予“中华老字号”证书和铜牌。
     元代理学家吴澄为盱江名医著作曾作序曰“盱江名医黎民寿,著论《辑方》,至今盛行于世,医学教授严寿逸,亦盱江人,用药去疾,随试辄效,何盱江独多工巧医欤?”为什么盱江独多巧医?很显然,建昌药业与盱江的医学是一体的,相得益彰。著名的医药方书《瑞竹堂经验方》记载了元代建昌药业的用药、制药状况。《瑞竹堂经验方》是元泰定年间建昌太守萨谦斋在任期间收集整理前人应用记有实效及当时医者、病家试用屡效的单方、验方编撰而成,为我国古代医药学史上一部有较高价值著作。
    “盱江医学”诸名医在各地行医问诊,也为建昌药帮走向全国起着搭桥引线的作用。明代南城名医陈善道,起先在建昌一带行医,后入福建省延平(今南平)、邵武、建阳、汀州等地行医,由于他能医善药,故深受当地百姓欢迎,同时也为建昌药帮在福建的流入、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
继往开来,再创新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13: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wayne0504于2010-12-14 10:45发表的 :
江西的中医发展好像是不容乐观的

是非常不容乐观,整理的资料越多越觉得江西中医后代乏人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41

积分

9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志在林泉 胸怀廊庙

Rank: 2

积分
441
QQ
发表于 2010-12-14 14: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是很不怎么样,我是江西人,都不太了解南城这个地方,名气在省内也不大。以前在江中及樟树中医院时偶会听到老师提起建昌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14: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楼(ummiku) 的帖子

呵呵,跟建昌帮自身的发展有关,也跟现在的中医有很大关系,现在许多中医不懂炮制,开出的药方只有药名而没有‘炮制名’,进而极大地影响了中药的疗效。同时,懂得中药炮制技术的人又太少,致使许多中药只能是作为原药材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中医的发展。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30 18:58 , Processed in 0.27246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