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646|回复: 4

关于伤寒金匮的脉证初探:弦脉篇

[复制链接]

29

主题

2223

积分

321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23
QQ
发表于 2014-10-25 14: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执业药师考完之后(《法律法规》老大难,看来明年还要努力,唉),也算有时间干点正经事。
因为之前看过“
伤寒
论》与《
金匮
要略》中各个
脉象
诊断意义分析
”(柯雪帆·疑难病证思辨录),觉得挺有意思的。

然后再联系黄师着眼“药证”“体质”的学习经典的方法。所以本来是打算看看能否总结出“药脉”这样的东西出来。但总结完之后,发现还是失败了。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但好歹也算完成了一个工作,和大家分享一下工作成果:
(一楼是条文总结,二楼才是分析贴)



·《伤寒论》部分: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虚】【少阳】
阳脉涩、阴脉弦
“与”小建中汤:
胶饴一升、芍药六两、生姜三两、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七升·三升·内饴·温服一升,日三服)
小柴胡汤“主之”:
柴胡半斤半夏半升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一斗二升·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40)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少阳】
(142)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鞕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少阳】

(212)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下】

(231)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少阳】

(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少阳】
(266)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267)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324)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隔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实寒】


·《金匮要略》部分: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一云其脉浛)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一作筑筑而弦,《脉经》云:痉家其脉伏坚,直上下)痉病有灸疮,难治。【下】
(大承气汤)

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虚】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石膏一斤(碎)、知母六两、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六合(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疟疾】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一作冷)。【虚】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夫精。【虚】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主之
胶饴一升、芍药六两、生姜三两、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七升·三升·内饴·温服一升,日三服)
——黄芪建中汤(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痛】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以温药服之。【痛】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痛】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痛】【寒】【下】
“宜”大黄附子汤
炮附子三枚、大黄三两、细辛二两(五升·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寒】 【痛】
大乌头煎“主之”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呋咀)(水三升·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数弦者,当下其寒;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

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口敢蒜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譬如蛊注。其脉浮者,自吐乃愈。
心伤者,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其脉弦,此为心藏伤所致也。 【虚】
心死藏,浮之实如麻豆,按之益躁疾者,死。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
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一作转甚)。
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
脉沉者,有留饮

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目闰剧,必有伏饮。
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

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虚】【寒】
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

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
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脉弦数者,有寒饮,冬夏难治。
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痛】
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方见上)。
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一岁,宜十枣汤(方见上)
十枣汤“主之”
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
(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九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平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得快下后,糜粥自养)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搏,名目沉;趺阳脉浮而数,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则脉络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水矣。
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虚】【寒】
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
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酒黄疸者,或无热,请言,小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下】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病人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
夫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去,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则寒粟而振。【虚】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虚】【寒】

(365)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脉紧,为未解。
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 【痛】
鸡屎白散“主之”
鸡屎白(右一味,为散,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温服)。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 【痛】
甘草粉蜜汤“主之”
甘草二两、粉一两、蜜四两(右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差即止)。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夫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藏。(方未见)【痛】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复花汤主之。【虚】
旋复花汤方“主之”
旋复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10 收起 理由
SFDfsakfdc + 10 好贴点赞!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久寒和久热
下一篇:我学伤寒论完稿重发

29

主题

2223

积分

321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2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5 14: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讨论下面的问题之前,必须理清楚一个实际问题:仲景文中的“弦脉”和现在大家理解的“弦脉”是不是一样的意思,且看: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数弦者,当下其寒;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
尽管“数而紧”这个有待斟酌,但从“状如弓弦,按之不移”可见,仲景理解的弦脉和现在大家理解的弦脉是一样的。
正题:
1、主【虚】的弦脉:
【虚】类一共出现10处,其中3处还是相类似的,对解释弦脉所主【虚】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虚),有一定的引导,具体如下: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复花汤主之。(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则寒粟而振。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夫精。(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这条下面就是提出治法: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
3条的共性:都提出了“失血”的状态。
而《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心伤者,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其脉弦,此为心藏伤所致也”。——心主血。
推论:弦脉所主的【虚】,应该是血、精之类有型的物质的虚,除中暍、妇人半产漏下2处急症外,其余皆提示病程较长,损伤到“阴性质”(实质性)的程度,所出现的脉象。
联系伤寒论中的小建中汤条文: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建中汤饴糖用量最多,然后是芍药(胶饴一升、芍药六两),就算是黄芪建中汤加的黄芪,也只是一两半。而饴糖,首先质地属于粘稠的一类的,在《名医别录》:主补虚乏,止渴,去血。《千金·食治》: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咽痛,除唾血,却咳嗽。芍药味酸入血分归肝经,养血柔肝。历代对小建中汤的认识是阴阳两虚,滋阴碍阳、养阳伤阴两难的情况下,以补脾胃建立中气求两存。但经过目前对弦脉的总结,发现在组方用药方向上,还是有偏向性的。后世有“有形阴血不得速生,无形阳气法当急固”的说法,而治疗虚劳这样慢性疾病的话,小建中汤是长期服用调体的方子,就君药来看,还是补阴血多一些。
然后,从伤寒论100条提示出现“阳脉涩、阴脉弦”、腹中急痛的情况下,小建中汤证的几率更高。但如果单从此条来定论弦脉所主虚的情况多于主少阳的情况,又显得论据单薄,故待全部分析之后再总论。
关于主【虚】弦脉的治法方面,提及有3个方:小建中汤、白虎加参汤、旋复花汤。(都是“主之”级别)。
痉湿病脉证第二
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复花汤主之。
这两条相对于论虚劳的条文来看,是急性起病了:白虎加参汤是暑热之邪耗气伤津,而旋覆花汤就直接是止血的。
所以,综上述,主【虚】的弦脉,偏阴、血虚得多。

2、主【痛】、【实寒】的弦脉:
将痛与实寒归一类讨论,是根据治法选方用药的共同性而归一类讨论的。伤寒论中出现1处:(324)。
其余皆出现在金匮中,分布于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阳微阴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列明治法的除以下3处:1、鸡屎白散“腹痛转筋”,2、甘草粉蜜汤“蛔虫腹痛”,3、十枣汤“悬饮内痛”。
其余出方者皆有附子、乌头,具体见下:
(324)……实寒胜者,若不能用吐法(“若隔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
·夫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藏。
与上文主【虚】的弦脉鉴别主要在于:弦脉的紧张度、有力和无力。
主虚的弦脉多为中空而软、一按就瘪,就是说的“芤脉”(如按葱管)。而主实寒主痛的弦脉,多以弦紧并称:硬如铁索。
后者以前我在ICU的时候很有感觉:那些病人休克,年轻的医生把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往血管里面泵,但血压也不见升起来,这时候病人出现的脉象就是这种弦紧脉,主任就批评医生:一见人家低血压上不来,就知道压人家的血管,失血性休克也这么用吗?结果把这些药减了、一扩容,血压马上就上来了。再说附子,其实附子对血压是双向调节作用的,它除了对心肌的正性变频变力作用之外,对外周血管是扩张、改善微循环的:所以手脚冰冷用附子通阳温经。而现在对于痛来说,附子乌头还有麻醉止痛作用。
而前者(主虚的弦脉:芤脉),笔者临床上的体会,集中于妊娠高血压的患者,当然,很多高血压的病人也见弦脉(软的、硬的都有)。笔者的理解是孕妇身上的血有一部分营养胎儿去了,造成一种“相对血虚”的状态,所以脉虽弦、血压虽高,但弦而软、大中空。在治法方面,处理妊娠高血压,比较共识的方子就是当归芍药散,发现又是芍药!——弦而软的脉,是“芍药脉”么?引申:对于妊娠高血压用养血利水的当归芍药散凑效,而其他类型的高血压,也能辨为虚证,用养血的方案处理吗?笔者这方面的经验尚浅,欢迎有共鸣的坛友补充。

3、主【少阳】的弦脉:
这个属于共识性的问题就不讨论了。做一些归纳性的工作:
小柴胡汤条文出现的脉象有:脉浮细、阳脉涩阴脉弦、脉细者、脉续浮者,脉沉紧者。有趣的是,除第100条“阳脉涩阴脉弦”,冠以“小柴胡汤主之”这么肯定的语气之外。其余言脉的条文,都是“可予小柴胡汤”“宜小柴胡汤”这样商量的语气。而未言脉的条文,却更多以小柴胡汤主之。
再看394、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一作紧)者,以下解之。病后复发热的话,脉浮归一类用汗法处理、脉沉实又归一类用下法处理。可否理解为:不浮、不沉实的归第三类,用小柴胡汤处理?那样小柴胡汤沉紧的脉当是不实的!所以,小柴胡汤典型脉当是:浮、弦、细无力:浮弦是柴胡、半夏、黄芩所主;细而无力是参姜草枣所主。
伤寒论中,大柴胡汤未述脉象、柴胡桂枝汤未述脉象、柴胡桂枝干姜汤未述脉象(金匮疟疾篇出现“弦迟”)、柴胡加芒硝汤未述脉象、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未述脉象、四逆散也未述脉象。

4、其他类型的弦脉以及不解的问题:
1、主【下】的弦脉:4处: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脉如故,反伏弦者,痉。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因痉病中有用大承气汤治疗的条文,故归此条弦脉为【下】类)。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数弦者,当下其寒;……”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临床体会不多,不知道怎么理解这样的情况。

2、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水气病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的弦脉:
这是一大块重点的内容,而且临床确实多见,但当中有述“双弦”“偏弦”、甚至“不弦”,难以总结归纳。秉“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用药以“苓桂一类”处理,似乎归在偏寒的一类,但细细想又不妥。只能说痰饮水湿致病,病变部位、致病途径、患病过程都不同,不能单一以一个脉象去揣摩。

3、相兼脉、相兼证的问题
临床工作上,不可能就单一个弦脉,单一个病机就能解析清楚的问题。绝大多数还是以相兼脉出现:譬如弦浮(1处)、弦沉(7处)、弦数(3处)、弦迟(4处)、弦大(6处:其中3处差不多的)……
笔者目前只能感觉说:弦还是属阴性质的脉。其他的话,可能需要把其他的常见脉都总结了,可能就会有更实际的体会了吧:发现就一个弦脉就很多东西了……

4、仲景脉“阴、阳”的问题:
阳脉涩阴脉弦、阳微阴弦……到底这阴、阳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目前未有定论:有浮取为阳、重按为阴的说法;也有关上为阳、关下为阴的说法;也有左手脉为阴、右手脉为阳的说法;也有趺阳脉为阳、寸口脉为阴的说法……
而后面三种说法,由于仲景条文都有这样的说法直接提出了,意思就是既然有这样的说法提出,就没必要再这样“阳脉阴脉”来多此一举赘述。就此看来,后面三种都被原文的本身否决了。只有第一种说法目前还“站得住脚”。但具体仲景想表达什么,什么是阳脉、阴脉,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才清楚了。

最后,还是要说一句:临证当以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求以脉统证、以简驭繁这样投机取巧的方向是不可取的。现在通过对单一脉象的总结,发现出了不少新的东西,这才是做归纳的意义所在,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9

积分

271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49
发表于 2014-10-25 15: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的太好了![s:2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2245

积分

129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45
发表于 2014-10-25 19: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02

积分

144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02
发表于 2014-10-25 19: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有启示,弦,革脉,大概仲景首先提出描述,感觉描述和结论也是对的,现代脉学,像去掉了革脉,原因是治法和弦脉相同的原因,脉学,后世论述似也可看,伤寒脉和温病脉结合,单按和总按结合,或许可以解决疑难病吧,完全是为了建议,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0 06:49 , Processed in 0.275336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