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737|回复: 2

[内科] 临证思考29:从病例谈五更泻的治疗思路

[复制链接]

92

主题

2912

积分

119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12
发表于 2013-1-13 12: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冯某,男,60岁。主诉:腹痛、腹泻3年。
自诉每于凌晨5点左右感觉脐周疼痛,随即大便,便后痛减。大便偏稀,舌正,舌根苔黄厚腻、板滞,脉滑。脐周微压痛,肠鸣音活跃。

辨证:脾胃不和,肠腑积滞
处方:法半夏10陈皮10炙甘草10党参10炒白术10炮姜20(捣)木香15炒槟榔15白芍20羌活6防风6车前子15炒薏米20黄连10。  7副

服药后,腹痛好转,大便仍然偏稀,舌苔无变化,原方共服用40副,病情稳定,腹痛已极少出现,肠鸣音基本正常,但是舌根苔仍较厚,改散剂:黄连150木香150炒山楂150炒槟榔100,粉碎,一次10克,一日两次,继续消导肠腑积滞。同时配合服用附子理中丸。

体会:本病属于西医的肠易激综合征,病位涉及到“胃、肠、脾”,健脾、和胃是底法,始终贯穿于治疗全过程。肠腑之中有积滞和湿热(寒)滞留是本病的主要病机。为什么病人会在五更时出现腹痛呢?五更属于寅时(凌晨3--5点),此时正是阳气生发、展放、宣达之时,机体借其势来疏通肠腑,“腹痛、肠鸣”正是一气疏通积滞之象,腹泻是机体排泄腐浊之物的表现,此时肠腑暂得疏通,故泻后痛减,因此,治疗的主导思路是疏通而不是收涩,以恢复肠腑的正常传导功能为治疗目标。我们要读懂机体,要明白机体想要做什么,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本案中用风药,有两层意思:1 借其流动性疏通积滞;2 打开太阳,引导肠腑之中过多的水湿偏渗于膀胱,减少肠壁渗出以解决大便稀溏。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15 收起 理由
zhiban + 15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反思
下一篇:葛根汤治疗唇风一例

7

主题

351

积分

46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51
QQ
发表于 2013-1-13 17: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猜测:经方的话有用甘草泻心汤或生姜泻心汤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1-14 20: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舌根苔黄腻,为肾气不足,久为湿浊蕴聚不去情况,俱属久病脾肺不复所衍成。国医大家许公岩:湿邪为患遏阻气机,使脾的上归与肺的下输功能减弱,况且湿邪有粘腻,不易速去。如果处方用药注重加强升脾宣肺的气化功能为主,就可达到治疗目的。许氏经过反复探索,深刻体会到选用药物苍术、麻黄效果最为理想。因苍术辛苦温为燥湿健脾之要药,能以其辛温之气味升散宣化水湿,使脾气继续上归于肺,脾健则湿化。因此,许氏治疗湿证常以苍术复脾之升作为方药的主体,通过燥湿来达到祛邪扶正。然在脾虚积湿之同时,肺亦不能独健,必失其下输之功能,通调受阻则湿必停蓄,故配以辛温发汗利尿之麻黄以助肺宣达,促其迅复通调。两药协作具有升脾宣肺而化湿之功。多年来,许氏对积湿为病恒以苍术、麻黄两药为伍,再根据具体变异随证加减,灵活运用,得心应手,疗效显著。通过长期观察运用,并发现两药用量配伍不同,其作用有异。如两药等量使用,临床常见能发大汗;苍术倍于麻黄则发小汗;苍术三倍于麻黄常见尿量增多,有利尿之作用;苍术四倍五倍于麻黄,虽无明显之汗利作用,而湿邪则能自化。
治疗五更泻,祛湿健脾的同时还要加以补肾,效果会更好。可以取“乌梅丸”黄连、黄柏苦寒清热,干姜、附子、桂枝温肾暖脾,这样同时兼顾既有湿热又有寒湿的寒热错杂症状,在加以参、术、苓等健脾之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1 00:21 , Processed in 0.175614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