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1138|回复: 21

让医圣张仲景走下神坛

[复制链接]

3

主题

176

积分

1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76
发表于 2011-2-22 21: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让医圣张仲景走下神坛
刘东军彻破伤寒杂病论
      
   -----从数象推演来看历代注家如何“亵渎”《伤寒论》 [图片]

              http://user.qzone.qq.com/465269586/infocenter

                           中医武将 2011年02月20日 04:48发表



          摘自专著《刘东军易演伤寒论》







半小时前 上传下载附件 (59.45 KB)





29 分钟前 上传下载附件 (239.32 KB)



29 分钟前 上传下载附件 (305.5 KB)


《伤寒论》乃是1800年来空前绝后将象数推演之法合二为一的书。是取法《素问》,《九卷》。以及《神农本草经》等,并运用了一种人类史上最先进的推演程序加以论述的书。如果说《内经》的症候是没有筋骨的。那么《伤寒论》则是第一次给《内经》诸症穿上了筋骨。

《伤寒论》是有筋骨的。也正是因为《伤寒论》的“有筋骨”,致使之后的中医人就“没了筋骨”。可以说1800年来就整体《伤寒论》演法而言,后世医家注解均属于盲人摸象。这种注解与滥注实无两异。于是,他们不得不特突出了一个这样的名词---“有是证用是药”。美其名曰“辨证施治”。仿佛只要打出“辨证施治”,“有是证,用是药”的旗号来,就可以掩盖所有对《伤寒论》基本常识的无知。这种不能揭示仲景六经辨证起运落势的的依据的注解。只能将仲景先师越注解越成为一个“谜”。这又何谈不被仲景“牵着鼻子”走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穷尽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虽洋洋洒洒,忙的不亦乐乎,然舍其本而求其末者。实于仲景之道风马牛相及甚远矣。

《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天元政纪大论》至《病本论》俗称“运气九篇”。它其实是把六气和五运行依照以十二辟卦为骨架,来演绎六十四卦从排序到变序从而以达到论述人之宇宙和天地之宇宙的这种收缩和扩张力的变化过程。尤其是包括西医所谓癌肿,白血病之类的病症,其实这些疾病的发病之标本在《素问》运气学九篇里均有着详述,只不过必须运用严谨的易经数象推演基础以及数象模型来对病机阴阳结构的推演转换才能知阴阳趋势之必然而非偶然。并更加形象化,严谨化。-----我在我的另一部即将完稿的书---《中医武将刘东军易演《内经》运气力学原理》---暂拟书名,因为当初为了复查仲景所能运用的《内经》里面的力学依据而随手做了注解记录,结果成了两部书的几乎同时注解。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无视《伤寒论》根源于《九卷》,无视仲景驾数象期数所至太过与不及,视天地气交加临于宇宙一体而不顾,对于症状表述最为吝啬的《伤寒论》来说,无视《伤寒论》症状背后阴阳力的形成结构,唯“有是症,则用是药”者,实等于对医道之神明最大亵渎,也是自己对自己最大的“体罚”,最终逃不掉“致今日中医苟延残喘之最大祸首”之罪名矣。

照《六元政纪大论》来说,物质世界之所以物质。是因为六元的存在(既宇宙的构成元素)。绚丽多彩的世界之所以绚丽多彩,是因为六元所在天,地,人三界之间的位置不同,而这种不同位置上的六元结构、一旦交叉、换位、被旋转起来,那么就会演变出无数个不同的物质世界。正如《六微旨大论》所谓,一旦天道六六之节盛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的时候。于是就有了“应则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则病”一旦要研究“物,何以生其应;气,何以脉其应。”如何预知和等候的时候。应该说:于是,就有了《伤寒论》。

那么,《伤寒论》所推论症状组合背后的物质依据与方法是什么呢?

刘东军在此郑重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伤寒论》的基础以及基本辨证方法主要就是建立在《至真要大论》中所谓“五六相合”上,其具体应用方法则是建立在十二辟卦辨证上。当学会运用六经标本演易的时候,六经辨证则完全成为十二辟卦辨证,而不是无序的八纲辨证。

中医的问题,是如何看待阴和阳,收缩和扩张力的问题。那么研究这种阴阳收缩和扩张力的整体性规律也就是如何看待和运用易经规律的问题。

那么,《内经》运气学中的六气与《伤寒论》之六气有什么关联和不同呢?

现以阳明病为例:运气学之阳明是把阳明放置一个大圆的六分之一中来讲解的。讲的是六元之阳明之本。譬如:六元中的阳明是阳彰显于外的西阳明,而不是《伤寒论》之阳彰显于内的东南阳明,六元中的阳明之清燥继承了少阳的热燥。《伤寒论》所谓六经辨证,实际是十二经辨证。是把运气学之六元素彼此消长之过程----十二辟卦的坤卦经复,临,泰,大壮,夬卦(阳之左升)当做受病主结构次序来论述的。是按照宇宙的扩张力趋势,既生、长。化、收、藏次序之生和长过程规律中所遇到的反作用力---既五之气寒水收缩,六之气厥阴风堵之后,人体的主体宇宙空间结构趋势所随之做出的相应反应。故而说主病的是寒,是收,是气塞风堵。是阴是寒(既所谓“伤寒”),受病的是生,是长。是阳,是火。寒压火既会成热。因此,《伤寒论》描述的三之气火长区域既阳明,太阳病区域一旦受寒就会发热,就会发胀。因此,寒不受寒(寒复内余),清不受燥(清复内余)。“本标不同,气应异象”也。那么这个火标区是哪里呢?依照《内经》的界定。就是自泰卦开始三阳区域,皆是火之标。火势最高的区位是哪里呢。它就是紧挨着乾卦的夬卦区域和紧挨着泰卦的大壮卦区域。而这个区域则是阳气正旺的太阳区域。和阳明区域。《内经》运气学中从纵方向排序称此地为“三之气”。实际就是少阴君火彰显的范围。

《五运行大论》说“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仲景演易人中之阴阳便用的就是“数之可数”的六元推演。而天地阴阳者,仲景则用的是六元标本及十二辟卦结构来说明它们的存在,其形式则是用病传日期所轮值产生的阴阳薄厚之势力引发人中阴阳的症状。也就是说,实际上,仲景已经将《五运行大论》中的这几句话变为现实。

主体宇宙的偏衡皆为宇宙病位形成。一旦与客临物质结构结合之后,其病机形态又会随新成立的宇宙结构而变化。这就是《内经》所谓的应病。这种应病反应繁杂多变。然《伤寒论》则恰当地运用了十二辟卦的数序方位结构来一一做《内经》的六气加临推演。并且更多地是依照主客阴阳结构所能引发的可能性症状进行轮序推演。而不是完全依照《素问》运气学九篇的散漫症状进行随症辨证。这一点如果学术界不加以明确和改正,仲景的易演思想将继续戏耍后世中医,后世中医也将继续无情地“亵渎”张仲景;《伤寒论》学术乃自中医学术将继续行入万劫不复之地!




29 分钟前 上传下载附件 (141.92 KB)


量子力学的解释涉及许多哲学问题,那么易经中的阴阳也是哲学问题。量子力学其核心是因果性和物理实在问题。那么阴阳五行的立法,尤其是仲景所运用的太极阴阳来推演出人病的天体物理学规律也是按阴阳动力学意义上的因果律来说的,量子力学的运动方程是因果律方程,而太极图在仲景的《伤寒论》推演当中也是恰当地运用了天体的“当其位则顺,不当其位则病”的《内经》五运六气原理来描述人体宇宙中那种非“均速直线运动”而产生的“报气伏屈”的病态现象。由此,当太极图中所包括的若干天体结构以某一时刻的相互作用状态既《伤寒论》所谓伤寒某几日被知道时,我们则可以根据太极图的运动结构方程来预言它的未来和过去任意时刻的病态。由此可以说,张仲景发现和运用宇宙天体相对论要比爱因斯坦早一千六百年之久,张仲景运用系统相对论以及力学原理来改变人体宇宙的各时刻病态要早于牛顿发现力学定律一千三百年之久。而古老的易经的产生应该上溯到人类上古某个时期。

然而回顾一下易经学术界的研究,在这个方面,可以说中国的历代有关易经的研究者只注重了易经学术的本体考证;却忽略了易经力学理论在中医力学方面系统的实际运用。

因此可以定论:《伤寒论》的易演取法不是以天之六气侵入地之六气,用《内经》的话说,不是天之六气下加地之六气,而是以天之六气下加人之五运。也就是说,《伤寒论》是一部以天之阴阳六气结构逐部轮换下加人之生,长,壮,老,已各个环节的方式来论述。同时又把人之五行趋势所受天之六气的各个环节以始终不动易位的地之六气来迎对这种轮换下加。从而起到了以六气阴阳薄厚来匡扶人之五运结构从而形成一个宇宙整体的五六元素模型来推演,以论述人之五运定位却可以轮值临上来自天之六气所发生的宇宙内在活动的宏伟局面。世界上一切科学家一旦察觉到吾师张仲景这种1800年前的创举相信都会为之震惊的。而之前所有对《伤寒论》概以临床实践论的论定实际上是对古中医思想家的一种低估和对上古圣人流传下来的象数思维方式的一种亵渎。反观西方的学者,他们却心有灵犀般聪明地“感悟”到了这种数象思维而运用于许多领域。比如《相对论》等。而中国的中医专业学者以及易经专业学者却将中医、易经的研究融入与儒家思想的大染缸,至今为止只能说或许依然“因师而瞎”。悲夫!

不知易的《伤寒论》注解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无休止的争论”注解

《伤寒论》原文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中医武将批注:热无犯热,寒无犯寒;发于阳是由阴爻之下的阳爻开始发。故发热,并且比直接发于阴爻里要晚一步。如太阳病;若在夬卦天位阴中开发,那么第一步就是大壮卦,第二步是泰卦,到剥卦兑冲而解时正好是六步。也就是说途径六种结构即可到达自解的剥卦结构;若在夬卦阳中开始发则是途径本卦天部一阴算一步。比从顶部阴爻内开始发多了一步。故此发在阳易经七次而解,发在阴易经六次而解。实非六日七日也。实际则是说其余类推也。



29 分钟前 上传下载附件 (200.81 KB)


用如上十二辟卦易演辨证来对照本条《伤寒论讲义》所引证的历代七八位注家观点论述则看出:本条关于为何会出现“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之说;“何谓以阳数七、阴数六”。至今未得实质性答案。实原本很简单的问题。主编的“河图水火之成数”之说更是不知所云。





六经标本主病结构兑冲模型图



29 分钟前 上传下载附件 (202.89 KB)


一.论述太阳伤寒与伤风症状背后的物质原因:

原文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中医武将注解:太阳之为病,何病?六之气太阳寒水也,剥卦下加夬卦也。

简述如下:

《伤寒论》太阳之为病,就是论述太阳位,既表证,实际乃是五运中火长阶段,六气中三之气位置遇到寒邪收缩引起的胀痛系列症状。也是《内经》运气七篇中所论太阳寒系病的致病原因既六之气太阳剥卦寒水收引不通的结构下加到了体表上。故出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9 分钟前 上传下载附件 (187.1 KB)





《伤寒论》原文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中医武将注解:太阳伤寒是被太阳寒水之卦剥卦性质加临;太阳伤风则是被厥阴坤卦性质大堵加临。

太阳寒水剥卦的正确排序是六之气冬季,有着它的寒性收缩性,所以伤寒无汗而不通,以痛为主。

厥阴坤卦大堵会产生大气压的形成,中医将这种大气压称作为风象。(这是与现代气象学相同的)所以说,有坤卦大堵得地方就会有风的出现。厥阴大堵,会气胀,当然也会发热,当然也会出汗,当然也怕风。所谓同气相拆,此之谓也。但有一条需注意,那就是伤风者不痛。痛者都是客寒在外,而热在内。

因此,本条所论太阳伤风于第一条说的“太阳之为病”是两种不同致病结构下加于体表位。另因为两卦距离很近,寒性收缩的时候就是剥卦致病,就会疼痛;不寒性收缩的时候就是坤卦致病。就会不痛,就会出汗,所以说,外受风寒,不是风就是寒,不是寒就是风,实际就是剥卦坤卦两种不同性质的致病结构互换加临体表所引起的。坤为静,剥为动。一静一动两回事儿。

原文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中医武将注解:第1条太阳病的主要证据。2条为夬卦位置的中风主要证据。3条才是外寒侵袭体表的论述。太阳病,既辰时位夬卦区域受寒,整个体表出现体表蒙受寒性收压迹象。阴脉为乾卦至坤卦的阳势表现既收阴象。阳脉为复卦至乾卦的阳势表现既升发象。太阳病的阴阳脉,就是左右升降全是紧脉。阳气之标受到太阳寒水剥卦收引结构的侵袭后,因此体表不通,就会出现头痛呕逆症状,名为伤寒。位置上来说,阳之标者,太阳也。

原文第4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中医武将易解:此条为论述足太阳经结构致病未经过他经加临时的在六气结构中的夬卦位置。

中医武将批注: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何谓器,器皿也。人之一身无不就是一个器皿皮囊也。结构决定运势,运势促进结构。人体宇宙器皿有六气,《内经》称之为“六节”,吾曰“六层”卦曰“六爻”。《道德经》“守其黑”此之谓也。

本条一日非一日也,实天寒入天位第一圈也。所谓太阳者。足太阳夬卦区呈现着的外一阴压内五阳之势态结构也。此为一种阴寒不当其位的病态之下的宇宙结构。此结构皆仲景以及《素问》热论篇“伤寒一日巨阳受寒也”。不然何以解此结构之病态近可延及数日,远可数月数年耳。故曰仲景之言“一日”而不言一圈,不言一卦。更不言一卦六变,更不言十二复辟七十二变者。实仲景不传之千年隐秘也;诸医被戏皆在于此耳。

因篇幅有限,谨将阳明篇的有关个别注解贴上

《伤寒论》原文第179条: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一云络)是也;

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刘东军注解:大壮卦所显现出的是两阳合明于内的东南足阳明,此方位和此结构也正是运气学所说的三之气少阴火区,与夬卦一起前后最接近于“君火以明”之地的最后一步既乾卦。而《伤寒论》从阴爻加临乾卦外部第一圈即为夬卦足太阳病开始算起,二日即为阳明大壮卦主卦之病矣!

所谓少阴所至,寒毒不生,此处不生寒。一旦外寒加临于外,则气应异象。内与中势必高热。所以《伤寒论》阳明一旦受阴爻不当位加临,其内热是由其固定的时空位置的阴阳结构所产生的。而阳明篇中因为其他客病因素影响所能折射出的合病则是由所遇客卦特性来决定。而与此正对的西北手阳明观卦却是内阴外阳的清燥阴实结构。依照排序观卦正好是五之气,所以说。《伤寒论》将阳明病假以足阳明之名,实际讲的是三之气少阴火区遇到各结构之阴阳卦气加临之所应矣。


故,179条问曰应该这样进行∶

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也,手太阳剥卦加临阳明大壮也,受此结构影响,表证自解,内热呈燥也。太阴不降。故曰“脾约”。

正阳阳明者,乃手阳明观卦加临足阳明大壮卦也。《经》曰:“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阳明为三阳之正中,手阳明观卦所聚敛的乃有形之阴实,所释放的是西北燥寒之气;足阳明大壮所包容的乃三之气之火,谓胃家实者。实手足阳明两卦正相合对也。故曰正阳阳明也;

少阳阳明者,乃手阳明三焦否卦加临足阳明大壮卦也。人体宇宙受这两种卦象结构的合并影响,自会出现内三圈的不通和外两圈的闭火相结合。故而令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热在外三圈。水路不通也。故往外用发汗透热、往下用小便利热则已,

另对太阳阳明乃“脾约者”的附加说明:阳明表证合病也。表层乃天地人之六节中最外一圈,落实到到六脏实属于肺圈。此圈也是乾卦转坤卦中第一步,也是收阴的第一步。土化四季,脾运四方。三之气后,四之气乃太阴收下主化。故此说太阳阳明乃是脾土气化收阴的第一步。太阴回收第一步也就是夬卦受寒第一步。此易演于中医之至理者,把握整体前后内外也。故此从先天收阴的角度来说。说太阳阳明谓“脾约”其实一点也不为过矣。








29 分钟前 上传下载附件 (207.63 KB)




《伤寒论》原文第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一作寒)是也。

中医武将注解:此条说的是正阳明。观卦加临大壮卦,胃实症不通之症。




上一篇:来新手学堂也不易!
下一篇:特效方是这样被发掘出来的——风痱

30

主题

683

积分

74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大道至简

Rank: 3Rank: 3

积分
683
QQ
发表于 2011-2-22 22: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是博学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5502

积分

166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治外感如将,疗内伤如

Rank: 6Rank: 6

积分
5502
发表于 2011-2-22 23: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宏篇大论,不知道立论者在何处行医?能否收徒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3

积分

5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43
发表于 2011-2-23 00: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万

积分

11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想成为一位能帮助人的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77
QQ
发表于 2011-2-23 09: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又多了一位旷世专家, 真厉害。

先念歪经,让读者,一头雾水,然后就可以做专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41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2-23 09: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s: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839

积分

561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839
发表于 2011-2-23 10: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实效之学变为玄谈,中医之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2056

积分

243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056
发表于 2011-2-23 11: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玄谈,
您正在看的文章来自经方医学论坛(Huanghuang jingfang Salon) http://hhjfsl.com/jfbbs,原文地址:http://hhjfsl.com/jfbbs/read.php?tid-13379.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311

积分

371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11
发表于 2011-2-23 11: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当然收徒啦,多多益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2289

积分

85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89
发表于 2011-2-23 12: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让 仲景 走下神坛,再把某人推上神坛。不过神坛之上高处不胜寒啊!身子骨单薄的别再给冻死。
生死有命 富贵在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311

积分

371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11
发表于 2011-2-23 13: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虽高不惧,越高越好;虽寒犹暖,数象护体,水火不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4916

积分

476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16
发表于 2011-2-23 15: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得似乎有点道理,不过将“即”总是写成“既”,让人看不懂。
如果能够破译出伤寒论的数学模式,形成一门学科,作为一门课程,后人是会很得到教益的。这是中国人自主的知识产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2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2-23 18: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独行于2011-02-23 10:27发表的  :
让实效之学变为玄谈,中医之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426

积分

173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26
发表于 2011-2-23 19: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1-2-23 21: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做中医末将好了,看看常见小毛病,混混弄口饭吃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53

积分

53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53
发表于 2011-2-23 22: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s:183]实在看不懂啊
无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895

积分

25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龙蟠橘井

Rank: 5Rank: 5

积分
1895
发表于 2011-2-23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实效之学变为玄谈了
严重同意7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2-24 23: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在作者腾讯博客里腾讯博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513

积分

39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一息尚存,从吾所好

Rank: 5Rank: 5

积分
1513
发表于 2011-2-25 06: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思维方式令人佩服!您的方法比较适合“科学”实验方法,西方近百年的强势,靠的就是这种方法。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就由柏拉图就说:“用不朽的生命对永恒理念的回忆,需要的方法是:逻辑。”但是他并没有完成!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完成了,百年前的“文艺复兴”开创了西方近代科学,但是科学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注:逻辑---有假设、有求证、有结论)
而中国人在2500年前,有百家争鸣的历史大背景,其中以“儒家”“道家”“墨家”为主流,倡导“爱”,分别“无”“仁”“兼”,崇尚“科学发展观”的墨子被历史所淹没,取而代之是“佛家”,俺想说的是:中国人并不推出逻辑式的演绎,而是比较容易接受“合目的性”。
中医能延绵数千年,而依然存在,并会随着时代的进步成为医学学科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在于中国人的“观”!所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被后世医家命名为“辩证施治”,确实有不妥的地方。。。
“观”很重要!
佛家《心经》开篇就是:“观自在菩萨。。。。。。”
道家:“无欲以观其妙。。。。。”
儒家: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就是: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也是俺为什么敬佩黄煌教授的原因!因为这里没有“利”字!对本论坛很多老师的无私奉献,深深地感谢,俺只有努力地去学习。
中国人的“观”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世界观;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忠孝节义的价值观。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无不是以“社会体现的价值观:至太平,合而不同,存同求异,以达大同之世。。。”其杰出人物更是以“为圣贤而实现个人价值观”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千方易得,一效难求!俺作为一名小医生,只有在这里多学习,期待早日能以中西医并用临症
一息尚存,从吾所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826

积分

324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国医馆主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26
QQ
发表于 2011-3-10 11: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中医最好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而不应把简单的问题去复杂了
敬天爱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4-5 18: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刘东军上来先让大伙看看是何许人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18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5-16 13: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贴主人患有妄想证!若有真功夫,早就被患者挤爆他的家了,还经常有时间上网与仲师比高低?该是患有“传染性妄想证和失心疯”吧,转贴的楼主已被传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5 01:35 , Processed in 0.224439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