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334|回复: 9

与仲师对话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4-2-26 14: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问曰:何谓“属阳明”?
        仲师曰,属阳明之谓有四:
        一谓属阳明病证。如“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二谓属阳明病时。如“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注: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这个阳明一定是指病时,而不是指病证。因为原文列举了两种病证,一种是大承气汤证,一种是桂枝汤证。反过来也可以推论,如果此日晡所发热是指阳明证,那么阳明证法当脉实,不可能脉虚。阳明证法当与承气汤,不可能与桂枝汤。)
        三谓属阳明病位。如“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四谓属阳明胃气。如“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

        问曰:何谓“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仲师曰:“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汗出濈濈然者),不恶寒。”“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问曰:谵语的病理原因是什么?
        仲师曰,谵语的病理原因是胃肠燥热。如“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
        “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
        “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
        “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

        问曰:何谓中风?何为伤寒?
        仲师曰,在太阳病时上病了,病状表现为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病名叫中风。如:“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在太阳病时上病了,或巳时发热,或未时发热,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病名叫伤寒。如:“太阳病,或已(巳)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注:或已发热之“已”,须更正为“巳”,才能与病理相符,也才能与临床相符。从病理上说,“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不可能没有发热。从临床所见,凡“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必为发热者。)

        问曰:何谓太阳病时?
        仲师曰:“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注:这一点,可以从“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得到佐证。如果阳明病欲解时是阳明病欲愈时,那就与经文“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相悖了。还可以从桂枝汤的服法中得到佐证。桂枝汤的服法是“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从桂枝汤的服法:一日一夜服,24小时观察之,没有看到“从巳至未上欲愈”的迹象。若汗不出者,还要服至二、三剂。)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10 收起 理由
李小荣 + 10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从秦伯未的两张处方所联想到的
下一篇:中药治疗的是外因还是内因
发表于 2014-2-26 18: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定义一定要明确,下面就好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9

积分

39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Rank: 2

积分
129
发表于 2014-2-26 18: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李老师,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41

积分

57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41
发表于 2014-2-26 21: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向很对!题文相符!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4-2-26 22: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1987年开始读《伤寒论》,27年来大约读了80遍。算起来是平均4个月读一遍。我的目标是读书不少于100遍。现在距离目标还有6年多的时间。
如果你能花5年的时间读上10遍,相信对于本主贴所说的问题,就不会看不懂。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
生而知之者,就是不用学习先人的东西,但凭自己感悟,就能知道。我是学了27年才知道怎样与仲师对话,深感自己愚昧无知。学习对我来说,是一辈子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69

积分

958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69
发表于 2014-2-27 01: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李老师的指点。一直嫌自己笨,原来功夫没到家。我释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597

积分

232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597
发表于 2014-2-27 10: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只是一种示范
总觉得应该有个比仲景先师表述的阳明病(证)更大更广更深的阳明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16: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明和太阴是消化道一阳一阴的系列症状表现。阳明为消化道阳热证系列表现,太阴为消化道阴寒证系列表现。阳明为口渴,太阴为不渴。阳明为能食,太阴为不能食。阳明为便秘,太阴为便溏。阳明为腹满不减,太阴为腹满时减。阳明为腹痛拒按,太阴为腹痛喜按,等等。阳明与太阴就是一为阳热实证,一为阴寒虚证之里部病变所反应在外的一系列症状。
       《伤寒论》是三阴三阳病证系统的经典范例。《伤寒论》不仅有三阴三阳的大框架、大方向,更有具体规范的三阴三阳的系列经典病例。在临证上几乎所有关于方证相应的问题,关于方证的病位和病性的问题,关于治疗疾病的原则、方向和具体方法问题,关于增减药量和增减药物的具体问题,都可以从大论中找到答案。
  例如,阳明里热实证需要大黄泄热,芒硝泻实。怎么确认大黄泄热芒硝泻实呢?仲景曰“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大黄芒硝不仅可以泻阳明实热,还可以泻少阳实热。如结胸病大陷胸汤(丸)方证。
  再如,太阴里寒虚证需要干姜温里,人参补虚。怎么确认干姜温里人参补虚呢?仲景曰“(腹中)寒者,加干姜”,“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干姜人参不仅可以温补太阴虚寒,还可以温补少阴虚寒。如少阴病通脉四逆汤证“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
        学习中医方证,通读百书不如精读一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056

积分

325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56
发表于 2014-2-27 18: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六经这种方法论体系,伤寒经方就会与唐方一样难以学习传承,方证与六经的结合才是最伟大的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4-3-2 08: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此句不容易看出错谬在哪儿。
  类比一下,就容易看出错谬了,比如:
  “天阴沉,或已闪电,或未闪电,必响雷,刮风,下雨”。此句很容易看出错谬在哪儿。
  这是因为:不清楚恶寒是发热引起的,而明白响雷是闪电引起的。
  恶寒,是无论增衣覆被,还是近火取暖,其怕冷的感觉不能得到缓解,这一定是发热了。而没有发热之畏寒的感觉,在增衣覆被,或近火取暖后,其怕冷的感觉能够得到缓解。
  所以,将“已”改为“巳”,错谬之处就修正了。
  太阳病,或巳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
       天阴沉,或巳闪电,或未闪电,必响雷,刮风,下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8 00:53 , Processed in 0.300412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