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153|回复: 19

《伤寒论》与《黄帝内经》的比较

  [复制链接]

145

主题

2986

积分

73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86
发表于 2016-11-11 10: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与《黄帝内经》的比较
         温兴韬2016-11-8
    《伤寒论》与《黄帝内经》是中医最重要的两部经典著作,但两者的理论体系及对疾病认识的着眼点与临床思维各不相同。究竟如何看待这两部经典巨著呢?

    《黄帝内经》的确切成书年代已不可考,其作者亦难以考证,多认为非一人一时所作,乃古代众多医家共同智慧的结晶。《伤寒论》是汉末医圣张仲景所著。虽然医圣在序言中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但在大论中很少有《内经》的痕迹。仅《内经》热论篇中之三阴三阳与《伤寒论》之六病有高度的相关性。

    《黄帝内经》主要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阴阳五行、藏相学说、经络腧穴、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养生保健等内容。然其方药体系仅仅是处于雏形阶段,极不成熟。但并不能因此而忽视或否定《内经》的理论及临床价值。 《内经》对很多疾病的病理认识非常深刻,对临床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如《内经》生气通天论篇云:“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 曾治疗多例肢体疼痛肿胀或肌肉萎缩等患者,观其有尿黄,舌苔黄腻脉滑等,投以清热化湿的方药而获效。

    《伤寒论》是医圣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凭其天才的智慧,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所开创的一独特法门。既没有论述人体的生理病理,也没有论述具体的疾病,也不谈诊断不谈药性。

    全书以六病为纲方证为目,构筑了一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且简易而高效的中医临床诊疗学。六病是医圣对万千复杂疾病的宏观分类。凡有脉浮,头项僵痛而恶寒等脉证特点的即称之为太阳病。所以太阳病不是具体的某一疾病,而是对有脉浮,头项僵痛而恶寒等脉证特点的一类疾病的称谓。太阳病又可根据其具体脉证而进一步分为中风、伤寒、温病 等,其他诸病亦如此。

    最令后世医家困惑的就是对六病的认识,自朱肱首先开创以六经解释《伤寒论》以来,后世医家遂相沿成例,习称六经辨证,诚不知经从何来?

    方证是特定的脉证组合,如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浮弱,桂枝汤主之;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伤寒论》共约十大类方,每类方均有其基本的脉证,然后根据临床变化而作相应的加减。其方证非常简单明确,学习经方不需要通达更多的中医基础理论。故清经方家柯琴言: 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

    整部《伤寒论》就是以六病为纲,从方证药证入手,开创了一全新而独特的中医诊疗体系。 其方药体系已非常成熟,达到了极高的量化水准。其方证精细入微,而剂量更是丝丝入扣,剂量稍变则方证迥异。如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三方的药物组成完全相同,仅剂量稍异,则方证即不同。

    《伤寒论》并以其独特的视角认识疾病,发现了万千复杂疾病的脉证规律。不难看出《内经》与《伤寒论》两者的理论体系与临床思维完全不同,唯有充分认识到两者的区别,才能正确认识各自的特点,进而在临床上正确运用经方。遗憾的是很多人对两者的区别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认识上的混乱。

    历史上成无己首先开创了以《内经》相关理论来全面注解《伤寒论》,试图证明《伤寒论》的内容无一不是从《内经》而来,但对后人正确认识《伤寒论》并无裨益。因为成无己根本没有充分认识到《伤寒论》自身的理论体系及其独特的临床思维。

    相比之下,《内径》更重视辨病机与治法,而《伤寒论》却更重视辨六病与方证,两者的临床思维完全不同。如《内经异法方宜论》篇有:脏寒生满病。本人对此体会颇深,有很多腹满的患者是因体内有寒邪,用附子理中汤等温阳驱寒的方药即可获效。曾有一老年患者,因严重的腹胀多年来就诊,先后查胃镜肠镜达七次,均无明显异常,却屡屡治疗不效,痛苦不堪。据其脉证认为是脾胃大寒,投附子理中汤加味。而患者因不太相信中医可以治疗此证,便反问究竟是什么病?只好对其解释说是寒气重。又问寒气是怎么来的?便说过量食绿豆、西瓜等寒性食物亦可出现。 谁知道其一生嗜食西瓜,后来生活条件改善,更是每日必吃两个西瓜。服药至十三剂尚无改善,至十四剂腹胀突然减轻,共服三十余剂而痊愈。古人言西瓜为天生白虎汤,可知其寒性之重。

    但又不是所有的腹满均是寒证,也有湿热证或肠道积滞等,所以《内经》的很多内容有其相对性,需要灵活看待。相比之下《伤寒论》中有关腹满的脉证则更加明确且精细入微,如79条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栀子厚朴汤;126条少腹满小便不利,抵挡汤;208腹满而喘有潮热,大承气汤;219腹满身重,难以转侧,白虎汤。同一腹满因兼证的不同,则方药迥异。

    当然最大的区别还是临床思维,《内经》体系注重辨病机,《伤寒论》体系注重辨六病方证,两者对疾病认识的着眼点大不相同。如宋许叔微治一咯血患者,因脉浮紧无汗用麻黄汤一服汗出而愈;清舒驰远治一难产,因脉紧无汗用麻黄汤一剂汗出而愈;丁甘仁用桂枝汤治愈背疽;黄煌用白虎汤加味治愈口渴多饮的崩漏;及本人用麻黄汤治疗糖尿病、用桂枝汤治疗高血压等。若非熟谙经方思维者,难以理解上述医案。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恽铁樵,其原先有四个儿子,前面三个儿子均因发热,请时方名医治疗不效而亡。后第四子亦复高热,初请来多位时方医治疗不效。恽氏粗通《伤寒论》,观其子发热无汗而喘,是典型的麻黄汤证,可为什么这些医家就是不用呢?其与夫人商议,如其座而待毙,不如铤而走险。遂自开一剂麻黄汤,患儿服后汗出热退身安。恽氏因此而弃文从医,成为近代颇具影响的中医大家。

    此外如山西名医门德纯先生曾遇一屡治不愈的重症失眠患者,询知其卧时双腿卷曲而双手捂胸。便根据大论“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岂料用此方一剂患者酣睡不醒。若按照时方思维,从病着眼,又怎能想到用此方呢? 但切莫见他人用某方治疗某病取效,不辨方证如何即套用之。


    特别是后世时方家们对很多疾病的病机有了先入为主的成见,导致治疗法则的错误及临床疗效的低下。如认为性功能障碍就是肾虚而补肾,实践证明补肾治疗此病,其疗效并不理想。时方医对于用四逆散或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阳痿获效则难以理解;认为高血压的病机就是肝阳上亢,强调平肝潜阳等。反而对用真武汤、桂枝汤等治疗高血压获效难以理喻;对中风患者更是强调肝阳上亢,对用续命类方治疗,更觉骇人听闻。对重症肌无力、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则认为是脾虚气虚等,无法理解用小陷胸汤等方治疗可以获效。总是片面理解《内经》治痿独取阳明,误认为独取阳明就是补脾胃补气血。殊不知《内经痿论篇》反复强调五脏热,并引《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曾有一患者因右手肌肉萎缩,难以持物。据其心烦失眠易怒,眼充血,口多粘涎,脉滑数有力。投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月余,诸证改善,手可写字持物。其在北京军区的儿子知道后,硬是将其母弄到北京治疗。初请西医专家治疗,认为没有好办法,遂改请一中医博导,那位专家信心满满的说可以服中药治愈。后来患者带了两个月的中药回来服用,并将方子给我看。观其方一派大剂温补药,诸如黄芪、党参、附子、杜仲等二十多味。屡屡告诫而患者却不能理解,其后药未服完即殒命,真是不胜悲哀!

    当今中医整体疗效的下滑,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忽视中医经典,尤其是对经典理论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传统经典作基础的中医,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经方不单指《伤寒杂病论》所载之方,更因其具有仲景所确定的独特的临床应用准则, 若背离了经方思维用方已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方。所以临床应用经方必须遵循经方特定的临证思维方式。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方币 +30 收起 理由
李小荣 + 20 优秀文章!
gugu + 10 鼓励原创!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治疗前列腺癌一例
下一篇:“阳密乃固”对《伤寒》《金匮》的影响之我见

46

主题

1987

积分

373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87
发表于 2016-11-11 13: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与《黄帝内经》的比较

近期以来难得的精彩好文章
本人前不久也用桂枝汤治一例难产者,服汤后宫口自开顺产。http://www.hhjfsl.com/bbs/thread-39197-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3204
发表于 2016-11-11 15: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内经可以看作是生理学,伤寒论可以看作是临床医疗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652

积分

111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52
发表于 2016-11-11 15: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ZEN ME BU RANG FA TIE LE ,ZHE WEI LAO SHI ,NIN XUE HAO NEI JING ZAI  FA BIAO ZI JI DE GUAN DIAN BA .SHANG HAN ZHONG CHU CHU DOU YOU NEI JING DE YING ZI . DOU SHI WEI RAO" YANG MI NAI GU"  ZHE YI GUAN DIAN ER LAI ,SHI ZHI SHANG JIU SHI SHI JI TI BAO CHI WEN HE DE ZHUANG TAI .HEN DUO SHANG HAN DE WEN ZHANG DOU KE YI ZHAO DAO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4

积分

45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44
发表于 2016-11-11 18: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经验,好疗效,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3282

积分

6394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蠢紫医

Rank: 5Rank: 5

积分
3282
发表于 2016-11-11 20: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与《黄帝内经》的比较

好文章!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327

积分

41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27
发表于 2016-11-12 10: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家之言而已

当今中医整体疗效的下滑,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忽视中医经典,尤其是对经典理论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传统经典作基础的中医,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个说的对,强烈认同楼主的!!

中国现在有几个可怕的地方:
(1)批评的东西往往是自己不懂的! 君不见多少“牛逼”的人,上来就提一些请问中医科学吗的傻逼问题,不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不研究他还伟大,叫两下就好像很厉害。这都是现代科学的论点: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同等重要。
(2)看后人或者今人解释经典的文章/书/帖子,就是不读经典,然后还来质疑经典。我就碰到一个,上来很牛逼的说:我读了一本书说《内经》关于藏的论述很乱,请问内经科学吗!!  看今天这帮所谓的大师写的关于经典的书读的越多,你越不知道经典是什么!(请问现在有同时通内经和伤寒论的双料大师吗)
   如果你想学中医,请读经典;如果你想批判中医,请你读中医经典(不要读别人解释的写的关于经典的东西)。如果你想得出伤寒论和内经是否有关系,请您至少对两本经典都极其熟透了在来立论,千万不要听别人说了经典就去急着结论,最终会被人笑话的,你留下来的最终可能只能证明自己曾经好傻/或者是伪大师!

郑钦安在《医理真传》的序中说:吾沉潜于斯二十载,始明人身阴阳合一之道。
汤本求真在《皇汉医学》的序中说:经十有八年,其间虽流转四方,穷困备至,未尝稍易其志,用力既久,渐有悟入。
“读经典,做临床”,其余的都是废话!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652

积分

111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52
发表于 2016-11-12 14: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与《黄帝内经》的比较

您的很多理论真是一言中的,
但我不知道您得出这句话的理由。“不难看出《内经》与《伤寒论》两者的理论体系与临床思维完全不同,唯有充分认识到两者的区别,才能正确认识各自的特点,进而在临床上正确运用经方。遗憾的是很多人对两者的区别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认识上的混乱”
《伤寒》很好地继承并发扬了《内经》的理论,我学识浅薄,有几句要点不明,恳请解释。“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着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拜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652

积分

111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52
发表于 2016-11-12 14: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黄老师的受益者,跟黄老师学习受益匪浅,但我要走自己的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652

积分

111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52
发表于 2016-11-12 14: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与《黄帝内经》的比较

qianliang780526 发表于 2016-11-12 10:06
一家之言而已

当今中医整体疗效的下滑,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忽视中医经典,尤其是对经典理论缺乏正确的认识 ...

坚守自己从学习中的感悟,不妄自菲薄,不狂妄自大。但对自己感悟的理念,要坚持,在理论与实践中反复尝试,总会守得云开见日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2043

积分

249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经方崇尚者

Rank: 5Rank: 5

积分
2043
QQ
发表于 2016-11-12 16: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327

积分

41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27
发表于 2016-11-12 18: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与《黄帝内经》的比较

llc 发表于 2016-11-12 14:53
坚守自己从学习中的感悟,不妄自菲薄,不狂妄自大。但对自己感悟的理念,要坚持,在理论与实践中反复尝试 ...

是的,认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883

积分

32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883
发表于 2016-11-25 06: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与《黄帝内经》的比较

无量山人 发表于 2016-11-11 15:20
内经可以看作是生理学,伤寒论可以看作是临床医疗学。

無量師兄呀,

那本「傷寒論」里的經方,簡單精煉、功效神奇、真實不虛。
作者是天才,必定經過許多輪回和修煉,才「修成正果」啦![s:190]〜[s:190]〜[s:19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3204
发表于 2016-11-25 10: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与《黄帝内经》的比较

小魚仙子 发表于 2016-11-25 06:06
無量師兄呀,

那本「傷寒論」里的經方,簡單精煉、功效神奇、真實不虛。

是的。据说伤寒论不一定是仲景一人所作,应该是历年来前人经验的总结归纳和升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883

积分

32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883
发表于 2016-11-29 14: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与《黄帝内经》的比较

无量山人 发表于 2016-11-25 10:16
是的。据说伤寒论不一定是仲景一人所作,应该是历年来前人经验的总结归纳和升华。 ...

也許,仲景醫聖,曾幾次輪回人間,
重複又重複地,修正「傷寒論」呢。〜〜[s:191][s:18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3204
发表于 2016-11-29 19: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与《黄帝内经》的比较

小魚仙子 发表于 2016-11-29 14:20
也許,仲景醫聖,曾幾次輪回人間,
重複又重複地,修正「傷寒論」呢。〜〜 ...

说的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就是这样形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883

积分

32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883
发表于 2016-11-30 12: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与《黄帝内经》的比较

无量山人 发表于 2016-11-29 19:41
说的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就是这样形成的。

[s:198][s:1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652

积分

111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52
发表于 2016-11-30 13: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与《黄帝内经》的比较

无量山人 发表于 2016-11-25 10:16
是的。据说伤寒论不一定是仲景一人所作,应该是历年来前人经验的总结归纳和升华。 ...

《伤寒论》是张仲景一人写的,《内经》考虑是很多古人的合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3204
发表于 2016-11-30 19: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与《黄帝内经》的比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3204
发表于 2016-11-30 19: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与《黄帝内经》的比较

llc 发表于 2016-11-30 13:26
《伤寒论》是张仲景一人写的,《内经》考虑是很多古人的合作。

是的,也可以说是仲景对前人的总结升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19 00:07 , Processed in 0.280440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