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715|回复: 4

中医百问第九至十四问试答

[复制链接]

40

主题

0

积分

3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4-11-19 13: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9.我们对医学的理解是为了支持自我认知体系,还是为了指导临床,宣扬发展医学?
   答:这个问题可以看出理论(性)的复杂性,不管什么理论都是“人”学习掌握的工具,人的问题影响力大于具体的问题,所以理论的实用性除了解决专业问题,还同时是精神世界大厦的砖瓦之一,更不要说在受专业理论影响的同时,还受其它理论的影响,还是其它的政治人、经济人、社会人、单位人、家庭人……许多的东西放到脑袋里,设计图如何,建造目的是什么,选何种材料,材料质量怎么样等等均会影响大厦的建立,进而影响对医学的理解,因为这同时也是对自己的理解。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医生,运用什么样的医学……故而对医学的理解已经不完全是医学的了,还包括着自身精神世界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问题,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禀性是后天之性,是认知体系,固化了就是“知见障”(所以圣人总是强调勿固勿必,勿自矜勿自伐)。它障碍了人心的同时也维护了一直以来的心理稳定和自我评价的正面化,不致于迷茫(苏联解体就带来了一个民族数代人的精神世界的垮塌,是剧变,而中医是渐变),但也没有了“科学精神”。学术派系之间的不容调和也有很大原因是由于精神世界的建构目的和材料不同。至于是否宣扬或者指导中医,只不过是一个选择:自了、了他而已。

10.一般的中医从业者要中医理论干什么?是作为一种象征存在吗?
    答:只要不离开本行,只要教育背景在,即便改行西医,人家也永远视你为中医。在我们现在医院大力推行中医规范化,路径化,专病专方之下,中医的理论或者说法,只是一种包装,一种彰显“不同”、“差异”的手段,就是象征,是为了完成病例书写的必用的规范词句。想当然的使用中医是常态,比如失眠就补血安神,泄泻就健脾止泻,耳鸣就补肾,头晕则平肝,咳嗽即止咳,纳差就健运……这是政策化的使用中医,也是行政干预中医学的表现。没有了理论语言,中医之间甚至不能交谈、交流,经验也难以传递,难以取信于人,而没有交流自然不需要理论语言,都用西医语言了嘛。一般的中医不要理论了,我们还紧抓不放,因为,如果再没有疗效和患者的支撑,真不知道意义何在了。所以感谢患者。这是题外话。

11.中医理论是语言、习惯,同时也有内在逻辑,二者如果发生冲突,何者为重?
    答:主观理性上说当然是理论逻辑为重。但是在意识当中,理论内涵层层深入,不经过深厚学养和实践的熏陶,不一定真能体会其奥义。相反习惯、用语本身因为使用频率大,“喜闻乐见”之下在潜意识中的印刻力更加深刻。比如心脏病、高血压会不会考虑解表宣通之法?舌苔厚腻能不能用熟地?恶寒怕冷用不用清泻?“有一分恶寒有一分表证”的口诀全范围适用吗?肾结石是“肾臓”病吗等等。所以客观上,语言、习惯的影响力更大,我们辨证失误多有受此干扰者。中医理论不是中医理论语言,语言与概念、内涵在不断的演进当中,首先可以改革的就在中医理论语言的梳理里。加之,理论总是滞后于实践,理论为人所接受更是漫长的时期,重新定义理论语言或许可以催化这个过程。


12.中医发展中是改变发展环境重要还是专业发展重要?
    答:理想化当然是互相促进。当然现实当中不可能,凡事没有准备好一切再开始的,不知我们的后代有没有这种机会。但是,二者的侧重是有时机选择的,是补是泻,是散是敛,关键看病机变化,抓对了时机,二者就可以在局部互相呼应,进而全局改变,互为犄角,打仗也就是这样的(如苏中战役之于全局,东三省之于中原,朝鲜战争之于国内建设)。所以,如果在发展专业,促进疗效的同时,其解释体系发生改变,使用新的中医理论语言,用加入更多内涵的概念,能更多人听懂并理解的指代,更加开放圆融的基础支持构筑知识面貌,那这就能改变环境(影响对象首先是广大的中医从业者,即医院中、学校中不用中医的中医)。如果大家再有进一步的认可,推而广之,就是突破,从中医语言的使用上就能兴起一种势头。所担心者是大家都不干,要么以为中医术语该丢进垃圾堆,一谈阴阳五行就是异端(有中医学院的老师是这样的);要么认为你懂不懂没有关系,病好了不就成了,多说无益(很多临床中医恐怕是这样吧)。社会已经习惯了营销,习惯了被吸引,习惯了竞选,习惯了彰显个性,习惯了主动表现,习惯了体系,习惯了科学,习惯了医院模式,习惯了打官司,习惯了利益为主,习惯了对一切保持怀疑……“愿者上钩”还有几分成算?即便有些同道可以装高人,但是大部分的中青年中医装不了高人(说实在的,自古中医懂风水相术的,也是为了提高竞争力),数十万体制内的中医还要不要管其死活?后代中医各安天命?人多才势力大,少数人的中医留泽若一世而斩,死前愧对先人。患者、普通中医需要我们的前辈们的指引,这就是我们的环境,可以用个体联系起来的环境,自己可以掌握的环境。其中介在于语言。

13.现在中医的思维是缺失的,是加强中医思维培养重要,还是加强中国人的思维的培养重要?二者有什么关系?
   答:传统的中医思维植根于中国的思维,但是又独立于主流的思维,毕竟道家流是边缘文化。但现代,中医思维却是中国思维的代表,是可以作为一种“主体”来鼓吹的。培养中医思维可以对新世纪的中国文化复兴提供巨量的资源支持,儒家、道家、佛家都有不良记录,都有不为人接受的内容,其中的利益诉求更加杂乱,要他们整合提高难于上青天。法家需要重新包装,书画艺术不适合作为主导,兵家易家之道不好作为主导,只有中医文化和思维可以代表中国竞争世界文明发展模式。如果中国进入文化转型,那么中医思维就一定要(会)成为中国思维的代表。对国家社会越有益,支持力量越大,西医显然不能提供这种力量,虽然目前它其余方面要强。能抓住这个契机把中医思维扎根下去,进入教育链条,同时结合其它办法提高中医的影响力,就大有裨益。否则,即如中医院搞管理和评级,用得着中医你就是好样的,用不上了就丢朝一边(关键是所用的所谓中医内容是没有生命力的部分)。

14.中医研究中,社会心理学、价值观、综合素养、专业素养、个人科学思维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果专业思维受限制于其它更深层次的思维定式,那么专业思维可以通过培养而改变吗?
    答:其实之前已经讲过。这几样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然后又会反过来固化前者,前者要维护自身,也会控制后者。其中素养环节只是资料,心理、价值观、思维是产品,程序。所以专业思维一定会被比它更高级,更深层的思维所影响。通过培养当然可以改变,但只相对于年轻者言,而且还要看怎么培养。已形成思维定式的难,像徐筱圃摘匾,蒲辅周闭门就是少有的智勇了。罗大伦博士讲中医故事,多少名医是“困而后学”,其意识受束缚较少,故能看出许多模式化、程序化学医的匠人看不到的东西。固化的医学观念,固化的患者群,再加上固化的收益,固化的名声,在中医自生自灭、无序竞争(总要和江湖打交道)的环境下,没有人敢于轻动。




上一篇:中医百问第六七八问试答
下一篇:妇人杂症三例(痛经、心烦失眠、行经腹泻)—加味逍遥散

51

主题

4899

积分

364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899
发表于 2014-11-20 11: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学中医的真不容易,他既要学习高深无比的中医学术,又要研究那些自我纠缠的外部“中医问题”。

其实有些东西,谁喜欢谁研究,不必在意。只担心有人把他当成了中医的主题,耽误了大好时光。多少年来,多少优秀的学子,钻研了多少“中医思维”,甚至要建立“中医思维科学体系”。硬生生,中医真的成了“科学”,并且可以拿课题经费,写论文,升职称。

就像以前有人写了《中医辩证法》、《中医古代哲学》等等,成了一时热门。我还曾经想写一本《中医逻辑学》呢(最终当然是没有写,觉得不对劲)。这就叫,鼓心不敲敲边鼓。

有时候,还真不能沉溺于辩论。你要真和他辩,就陷进去不能自拔。前几天有一位先生,写了长长的美文,论述《伤寒论》。有人提出质疑,他说:“请你指出我错在哪里,我的漏洞在哪里?”这个还真不能继续辩论下去了。他在里面沉浸了很久,那条文脱口就来,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明明漏洞就在那里,可他看不见,还要不断地问“漏洞在哪里”,你就只好逃跑了。

这位先生写《中医百问》,很佩服。所谓娓娓道来,细致缜密,还不乏堂堂正气。可是,我却不敢再看下去了。不错,这些问题我们也思考过,这些观点我也很赞成。而我平时想完了,依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不像陈胜吴广当时,一呼百应,队伍就拉起来了。面对石头,鸡蛋只能选择回避。逞强无用,医学不是政治,它只能通过学术本身,“润物细无声”地影响、乃至改造这个社会(人)。每个医生,自觉地成为神圣的使者,才是关键所在。而学术是我们的阵地,如似这个论坛便是我们的点将台。

这是一场无形的战争,不可作有形的谋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发表于 2014-11-20 19: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明明电流大了能把导线熔断,可他看不见,还试想电与导线没有空间冲突。
还试想气与血相互冲突无法理解,他也看不见气血冲突就是气血不和。
这人啊,说别人到处是漏洞,别人请他指出来,却又不指出来,这不是在说三道四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0

积分

3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3 12: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高山 的帖子

高山:如今学中医的真不容易,他既要学习高深无比的中医学术,又要研究那些自我纠缠的外部“中医问题”。

其实有些东西,谁喜欢谁研究,不必在意。只担心有人把他当成了中医的主题,耽误了大 .. (2014-11-20 11:22) 
您也说“自觉”,说这些不是教每个人研究。我也只是一个普通医生,本不应管这些,但是就是因为身边人没有自觉,所以勉为其难的说说,实在不是我是强项。这个自觉,自觉干什么,不就是问题所在。如果说的有用,心中有一个参照,自觉起来或许不容易“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或者做一些损人(中医)利己的事。中医最明显者在自私,在心散。所以少数“明白人”最终成不了事,最怕就是这个。遗老遗少的早期谁不是坚定者。中医并不只有临床医生才是中医。中医现在是其它相关领域在支撑着她,以使她还对社会有用,否则要她何用(对人来说)?少一两个,多一两个高明者没有关系。我不想做“末代中医”。我是从历史上一种组织的消亡来看中医的,而不仅仅是学术。也许我在说完以后也会消沉(我也消沉了10年),但是我仍乐意看有人继续下去,不能没有人思考。或许之后的问题关于学术的您更喜欢讨论吧。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056

积分

325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56
发表于 2014-11-29 07: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的发展真的需要这样的思想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9 09:58 , Processed in 0.07968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