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996|回复: 5

阴阳气是生命之本

[复制链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发表于 2014-9-9 14: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为医者不可不知生命之本。不知生命之本就不知死证,不知死证,就难免会盲目救人而不戒医闹。不知生命之本就不知生机,不知生机,就难免会错失良机而贻误救人。何为死证?阴阳气俱虚竭即为死证。何为生机?胃气尚在即为生机。
        《黄帝内经》曰“平人之常气禀于胃,人无胃气者死。”人的一身之气禀于胃,人体之生命的活力,全靠胃气的充养,健康人靠胃气养身,病人靠胃气抗病。故一切治疗方法或手段,都须注意保护胃气。如何保护胃气,经方体现的细致入微。如调和营卫的桂枝汤类方,调和肝脾的柴胡汤类方、泻心汤类方等都用大枣保护胃气;清肺胃热邪的白虎汤类方都用粳米保护胃气。发汗法以取微似汗为佳,攻下法以得下者止后服,涌吐法以得吐者止后服。服药禁忌: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诸汤皆仿此。这些做法都是为了保护胃气,以避免胃气受到不应有的损害。
        胃气从广义上来说,不仅仅是胃腑局部之气。因为人的(后天)一身之气,都是来自于胃腑之气。如《黄帝内经》曰:“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故一身之气的盛衰,反应了胃气的盛衰。那胃气是什么呢?胃气就是入于胃的水谷之气经消化吸收变化而成的血液和津液。若按阴阳气划分,则血液为阴气,津液为阳气。故广义的胃气就是阴阳气。脾胃之气所以能够消化吸收水谷等饮食物,使之变为气血,靠的就是体内原有之气血的正常运行,也就是阴阳气的正常运行。阴阳气正常运行,就是阴阳气谐和。所以《伤寒论》曰:“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人的一身之气,总命名为阴阳气。阴阳气运行在何处,就是何处之气。阴阳气运行在皮肤,就是营阴卫阳;运行在心,就是心阴心阳;运行在肺,就是肺阴肺阳;运行在胃,就是胃阴胃阳。所以说,广义的胃气就是阴阳气。人的生命之本,就是阴阳气。所以,爱护阴阳气,不使血液和津液无端受到损耗,就是爱护生命之本。
        人无论得什么病,只要阴阳气不虚竭,那么调和阴阳就能病愈。所以《伤寒论》曰:“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伤寒论》有关死证的论述,阳证和阴证都有,而以阴证居多。有关阳证之死证的论述如第111条:“……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身体枯燥、但头汗出是阳气虚竭,腹满谵语是阴气亏虚。手足躁扰、捻衣摸床是神昏病危。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小便难,就是阴阳俱虚竭的死证;如果小便利,就是阴气未竭,故曰其人可治。第212条:“……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和手足躁扰、捻衣摸床是同一个类型,都是神志昏迷,病情危重。循衣摸床、惕而不安是阳气虚竭,微喘直视是阴气亏虚。在这种状态下,若脉弦者是阴气未竭,故曰脉弦者生;若脉涩者,就是阴气虚竭,阴阳俱虚竭者死,故曰脉涩者死。
        有关阴证之死证的论述如第295条:“少阴病,恶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恶寒身踡是阳气虚竭。恶寒不是阳气虚竭,恶寒并身踡,是恶寒的程度非常严重,病人冷的身体蜷缩,这是极度恶寒的表现,故恶寒身踡是阳气虚竭。下利并手足逆冷是阴气虚竭。阴阳俱虚竭,故曰“不治”。第296条:“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吐利并四逆者是阴气虚竭,吐利并躁烦者是阳气虚竭。阴阳俱虚竭者死。第297条:“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下利止而头眩是无物可下了,是阴气虚竭,时时自冒是阳气不能养头,是阳气虚竭。阴阳俱虚竭者死。第298条:“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踡、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恶寒而身踡是阳气虚竭,四逆、脉不至是阴气亏虚,不烦而躁是有阴无阳。死。第299条:“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少阴病六七日,邪胜正衰,息高者,为呼多吸少,呼吸浅促作喘之状,此为肾不纳气,肺气浮游无根,肺肾俱虚竭,故为死证。肺肾俱虚竭,就是阴阳俱虚竭。第300条:“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自下利而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是阴气虚衰阳气虚竭的状态。阴虚则烦,阳虚则躁。阳盛阴虚而心烦不得卧寐者不是死证,如第79条:“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阴虚阳亢而心烦不得卧寐者也不是死证,如第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故烦躁不得卧寐者不是死证,而下利并烦躁不得卧寐者就是阴阳俱虚竭的死证。因为烦躁不得卧寐者法当攻其阳邪,而下利者是阴气下脱,已经没有攻邪的基本能量了,若攻之则正气不支必速死,若补之则烦躁必更甚。故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是阴衰阳竭,正衰邪盛,无法可治,必死。
        无论是阳热病证还是阴寒病证,凡导致阴阳气俱虚竭者,就是死证。《伤寒论》处处注意爱护胃气、爱护阴阳气,就是因为阴阳气是生命之本。故凡是攻邪,都有明确的方法,病在里者不可发汗,病在表者不可泻下,不可白白损伤阴阳气。
        知道阴阳气是生命之本,方能明白治病不可伤害胃气的道理,方可懂得攻实补虚是治病的基本原则,方会做到救人于千钧一发之际,方且预知疾病顺逆而远离医闹自保平安。




上一篇:无法小便的病人
下一篇:一个临床难题的解决

14

主题

1003

积分

1008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道法自然

Rank: 4

积分
1003
发表于 2014-9-9 15: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的一身之气禀于胃,人体之生命的活力,全靠胃气的充养,健康人靠胃气养身,病人靠胃气抗病。故一切治疗方法或手段,都须注意保护胃气。
赞赞赞!!!!!!!!!!!!!
道法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872

积分

55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72
发表于 2014-9-9 16: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治病有很多方法,比如有的病一味药就能治好,但药性太偏容易伤人的真气,所以还需要其他药物来佐使。真正高明的医生治病就要在治好病得同时还要保护好胃气。治病好比条条道路通罗马,但要选择出一条最佳线路就比较难。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
我以伤寒论序为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9: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上没有万能之人,也没有万能之书。《伤寒论》虽然从根本上给人指明了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但是伤寒方(经方)并不是能够治好一切疾病。用张仲景自己的话说:“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世上单方治大病的历来就有。有一句话是“气死名医海上方”,单方偏方治大病。只要人体机能不衰竭,损伤了胃气也不要紧,人体会自行康复。正如《伤寒论》所说:“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但是需要谨记的是:久病体弱者或亡血亡津液(功能衰竭)者,万万不可攻伐,否则必惹祸。
掌握一些单方验方,并不能成为救命活人的良医。真正从人体机能上系统论述疾病康复原理的,还是《伤寒论》。《伤寒论》是一部对机体病状从阴阳两个方面系统论述的极其宝贵的经典之作。经典之作始终关注的是人的本体机能,“阴阳自和者必自愈”,说明疾病的痊愈,根本问题是谐和阴阳。
阴阳谐和的表现是,病去人安。如果病去人不安,比如治发烧,发烧退了,但是人却不想吃饭,或无力不欲起床,那么虽然发烧治好了,但是那个治法肯定不是最好的治法。《伤寒论》就是论述如何寻求一个最好的治法的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4-9-10 08: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9

积分

39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Rank: 2

积分
129
发表于 2014-9-10 20: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3 06:08 , Processed in 0.073440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