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923|回复: 0

从一段有趣的英文谈“辨证论治”

[复制链接]

96

主题

3961

积分

283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向大家学习。

Rank: 5Rank: 5

积分
3961
QQ
发表于 2013-1-5 10: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看图说话
——从一个有趣的英文图片谈中医之“辨证论治”

下面这个图片据说是心理学家用来测试、说明人的右脑“形象思维”的。我把它拿来是想试图用它来谈谈中医的“辨证论治”。

其实,“辨证论治”这个说法还是非常准确精炼的。“辨”和“论治”似乎大家很少有什么异议和争论。理解不同、争论得多的,好像就在这个“证”上。什么是“证”?“证”是什么?如何“辨证”?“辨证”到底是“辨”什么?巴啦巴啦……巴啦巴啦……

我所听说过(读到过)的“辨证”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这些比较“经典”的辩证,虽然分了这些种类,费了前人数百上千年的心血,其核心都跑不出是为了辨别疾病的“性质”和“部位(病位)”,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有效地指导临床具体用药。
“部位”无非是“表里”“脏腑”“卫气营血”“上焦、中焦、下焦”。。。“性质”无非是“寒热虚实”。其关键之关键就在性质——“寒热虚实”。因为这是对具体的用药遣方提供依据。药性有寒凉温热、偏补偏泻。只有“辨”清楚了疾病的“寒热虚实”才可以“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好了,啰嗦了这么多,大家都知道这个“理”。但问题是到了临床上,面对一个具体鲜活的病者,你到底应该如何“辨证”呢?

难就难在这里,争论就争论在这里。

其实,我也说不清。其实,我自己“辨证论治”的水平在这个坛子里还处于小学阶段。
那你在这里啰嗦半天干什么呢?岂不是浪费大家的时间?!

我不是想要浪费大家的时间,我也不想浪费自己的时间,我只是试图通过下面这张图片,浅谈一下我对“辨证论治”的一点想法。

你能读懂这张图片上的句子吗?你能读懂这段文字的意思吗?

我想有一定英文水平的人,一定能够读得懂的。

大家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段英文中的许多“单词”都有“拼写错误”。但有一定英文水平的人都可以发现这些错误,并可以通过对“完整”“句子”的理解将这些“错误”的“单词”纠正过来,“还原成”“它本来的”“正确的”面貌——也就是“识别出”“它本来的”“正确的”“含义”。(当然,这些“拼写错误”的单词,都有其正确结构的“影子”。)

我所理解的是:图片中每句话正确的意思就是“证”。读懂“它”的过程就是“辨证”。只要我们有了一定的英文水平(英文知识),我们就不难读出这些句子的正确含义,即使其中有些单词存有拼写错误。此时,“单词”就显得并非重要(当然它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整体英文水平(语法、习惯用法、英文思维。。。)。这些英文句子里的“单词”,就好比我们面临的一个具体患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它们只有在“完整的句子”中,才能正确地表达它们真实的含义。即使有“拼写错误”你也可以“火眼金睛”地认出它们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临证时可以辨别出“真寒假热”“真热假寒” “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就可以解释我们为什么不能“见血治血”“见水治水”,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独处藏奸”。。。舌红苔黄不一定就反映是热,手足冰凉不一定反映的就是寒。同样是口渴,有因热甚伤津的;有因气化不行,津液不布的;有因阳虚津液不能上承的。。。所有这些单个的症状、体征,就是图片中的那些单词,只有在完整的句子中才能够读懂它,读出它正确的含义。哪怕它是假象,哪怕它是错的(哪怕那个单词漏掉了,我们也知道它是漏掉了),也不影响我们正确的判断。当我们的英文到达了一定的水平,我们就能够读懂它们。我们不必纠结、迷惑于这个单词,我们不必纠结、迷惑于这个字母。我们不必再回头学习abc,但,我们必须从abc开始,我们必须有扎实的abc的基础。
诚如黄煌老师所描述过的,某某名老中医看病时,一看某病人,沉思片刻,就会脱口喊出“此人要吃桂枝汤”“此人要吃柴胡汤”。。。到了这种境界,他一看就懂了整个句子的意思,他何必还要去读一个个的单词呢?他何必还要去拼一个个的字母呢?此时也就可以丢掉abc了(潜意识里应该还有)。但学好中医,一定要从abc开始。

其实,所有那些这“学说”,那“理论”,无非就是要告诉我们临证时该如何具体地“辨证论治”。我想,许多“理论”“学说”都是人家花费了多年心血的经验总结,总会有些有益的部分,我们能够理解得了,能够学而有用的,我们就可以活学活用帮助我们临床提高疗效。现在理解不了的,觉得没什么用的,不妨搁置一旁,说不定到哪天你会忽然觉得它有用呢?那时再学也不迟。当然,也有些“理论”也有些“学说”,别人说得再好,你却总也不觉得它有用,那么,学了又何益呢?不学又何妨呢?
a106e506jw1dzpg01fh6ij.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15 收起 理由
zhiban + 15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盘点2012===我用过的16张经方
下一篇:食谷欲呕属阳明,但见一证探病理
刘为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30 02:03 , Processed in 0.083539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