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511|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经验医学的结晶------方证

[复制链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3 17:0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给仲景定制一套理论家的行头不难,这个缝纫技艺也不是近代才出现,叔和整理仲景集之后的千年香火一直没断。做呗,套何种板型自便,只要您套的合理编的有个样都是可取的,起码让他人活跃一下思路,看看是否行的通。遗憾,一些师爷实在不安稳,您说您推行倡导的理论法则是件多么光彩耀人的好事,俺们后学听着.看着从中也悟出个寸头定是有益的。为什么在推销自己的同时时刻不忘打压方证学者,先给方证学者定个紧箍咒画个圈,方证是僵化的,方证是机械的,然后疾书而批,导致一个影响-------方证是初学者的教程,进而把自己打扮成圣医高手。恕我直言俺不可能称这些医家为圣贤高手。
       看看这些理论倡导家的说教虽是头头是道,细而推知,可见读书之程度,一说方证就扯日本汉方,(更有甚者把政治民族矛盾掺入学术讨论中),似乎方证是日本人发明的,我只能说您颁布的专利权真是错了对象,说您读书少别不服气,见识少的才会动辄把方证拱手送给日本人。当然也不能怪您,要怪近代翻译家的不是,为什么把方证医家的著述整那么多。我只能告诉您在日本理论家的笃信者不在少数,著述之多远在方证为重点的著述之上。看不到没听说没关系,一叶障目就怪自己无知了。推荐《医断》《斥医断》两篇文章,字数不多,近年也有中文简化再版。说说您的读后感,是否日本汉医是方证独大。要是还执迷,本论坛李小荣也在近日发文介绍了方证渊源。
     仲景不尚理论,著述多以方证条文展示,后世医家画蛇添足整出不少条条框框,很正常。您套什么夹板都无所谓,百花齐放嘛。为什么总看不惯别家说道,中医方证学者有几个是程序型机械型的?为什么一谈方证就非要整个两极端的帽子戴上,难道只有理论家才能知晓仲景集的真谛?那好,请您当神仙吧,近来论坛来了不少疑难病例,跟帖套理论定病机的不少,说出个所以然了吗?自己去看看,离了方证看您咋遣方用药。
    我不反对理论倡导者,五行也好,八卦也罢,易医自诩那是您的本事。若有事没事就拿方证学者开涮,那请您真要自量自己的能量还能支持多久。当然骂街撒泼是不作数滴,切莫动不动就来-------您不是中医,您做不了中医。

经方方证的确立是经验的汇集,理论来自之后的总结。还是各说个的好。本文针对一个群体,不对个人,莫定位。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方币 +20 收起 理由
r109 + 10 实话。
王晓军 + 10 楼主说得好!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一晃眼六年。
下一篇:请大家解答下面中医理论“实践证伪”的谬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50

主题

481

积分

2077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81
沙发
发表于 2013-10-13 17:38:06 | 只看该作者
赞同楼主的观点。不管理论说的医理多么完美正确。关键看临床。请用理论治病的医生·,你的临床疗效展示出来。让大家口服心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409

积分

61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独游于天地之间,而不

Rank: 2

积分
409
板凳
发表于 2013-10-13 18:05:5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现在在哪了?好久不来了
鼹鼠饮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4

积分

18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14
地板
发表于 2013-10-13 18:32:42 | 只看该作者
xiaozheng妹子莫急。我吃完晚饭后也写一篇乱七八糟的自己的文章,题目就叫:


“中华医学的内核=====理法”。到时候请小妹妹观瞻,我们大家一起进步圆融中医可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961

积分

283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向大家学习。

Rank: 5Rank: 5

积分
3961
QQ
5#
发表于 2013-10-13 19:00:01 | 只看该作者
“新手”说大话的,多半是“蒙面侠”。如果是心地坦荡地探讨学术问题,有什么不敢以真实面孔示人的呢?

个人认为“理论”与“方证”不尽冲突。注重“理论”的,不一定都排斥“方证”。因为“方证”本身也应该是一种“理论”。反过来,注重“方证”的不一定就不讲“理论”。同样因为“方证”本身就是一种“理论”。只是角度不同,如何“理论”的问题。
我想,面对一个病人,无论你怎么“宣称”,你都是在按照自己的“中医思维”去“遣方用药”的。只是看你怎样去用(方药)?依凭什么去用(方药)?然,疗效是最后的判决者。只有它(疗效)才能评判你的中医临证治病水平的高低。

xiaozheng博学多识,又让我知道了新的东东——《医断》《斥医断》http://wenku.baidu.com/view/1d5168175f0e7cd184253645.html  谢谢!
刘为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931

积分

104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病无定病,治无定法,

Rank: 3Rank: 3

积分
931
QQ
6#
发表于 2013-10-13 19:13:07 | 只看该作者
关键看临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4

积分

18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14
7#
发表于 2013-10-13 19:17:1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某人”说得很好。学习。你的第三个字始终打不出来,请见谅我用“某”字代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7423

积分

255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活法圆通医家诀,不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23
QQ
8#
发表于 2013-10-13 19:56:3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说得好!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3 19:56:56 | 只看该作者

回 一个宅人 的帖子

一个宅人:“新手”说大话的,多半是“蒙面侠”。如果是心地坦荡地探讨学术问题,有什么不敢以真实面孔示人的呢?

个人认为“理论”与“方证”不尽冲突。注重“理论”的,不一定都排斥“方证”。 .. (2013-10-13 19:00) 
    本来这个话题是;不是话题的话题。愿意走哪条路拐弯抹角您都是中医,您说《内.难》是仲景集的先人,可以呀,俺说与《内.难》无关难道就大逆不道?有这道理吗?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还是留给时间去解决。《内难》《伤寒论》成书谁前谁后都在争论,何谈谁是爹谁是儿子,要说俺们是重孙子辈这是定论。虽然两书内容早已在秦汉之前就有甚至系统化。不学《内经》就不是中医?笑话。同样不读《伤寒论》照样是中医。路数不一样,何必争强好胜。就你能。说到本论坛,他是中医论坛,细化到经方论坛,再深入是以黄煌先生学说的课堂,您非要行八卦,耍五行,一副江湖嘴脸砸场子,有能耐自己开个论坛,玩杂耍,跳大神,那多自在。
       宅人兄说的是,本来讲理论说方证没有异议。非要无事生非整个动静,醉翁之意在酒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4

积分

18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14
10#
发表于 2013-10-13 20:25:59 | 只看该作者
引李国栋先生语:


"经方方证一定要学好,经方原理一定要明了,才能做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否则的话,一听说《伤寒论》有理论,就有人“愤怒”,就有人“无聊”,愤怒无聊《伤寒论》理论的人,迟早会把经方医学推进西方医学的怀抱。"

这样的说辞圆融无碍,老婆心切,忧心深远,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2245

积分

129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45
11#
发表于 2013-10-13 20:26:40 | 只看该作者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12#
发表于 2013-10-14 08:21:19 | 只看该作者

回 一个宅人 的帖子

一个宅人:“新手”说大话的,多半是“蒙面侠”。如果是心地坦荡地探讨学术问题,有什么不敢以真实面孔示人的呢?

个人认为“理论”与“方证”不尽冲突。注重“理论”的,不一定都排斥“方证”。 .. (2013-10-13 19:00) 
“方证”本身就是一种“理论”。说到对。没有理论,何称其为方证?这就像实践本身就有理论(意识)指导一样,没有理论又怎么称得上是实践?没有理论的实践,只是盲动,不是实践。理论是意识层面的,实践是感觉层面的。感觉和意识不能分割,实践和理论同样不能分割。意识、理论会有错误的,感觉、实践也会有错误的。所以,实践和认识,方证和理论,都会在发展中不断的得到更新,得到充实。因此,错误的理论要不得,轻视理论也要不得,把方证和理论分割也要不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83

积分

55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83
QQ
13#
发表于 2013-10-14 14:32:24 | 只看该作者

回 秋缠 的帖子

秋缠: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 (2013-10-13 20:26) 
赞一个,我爱死你了,理论很重要,却也不重要,对生命对苍生有福泽的中医理论就是我大华夏的中医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4 15:11:23 | 只看该作者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方证”本身就是一种“理论”。说到对。没有理论,何称其为方证?这就像实践本身就有理论(意识)指导一样,没有理论又怎么称得上是实践?没有理论的实践,只是盲动,不是实践。理论是 .. (2013-10-14 08:21) 
     对头, 可就是有人看不明白,成天不知在琢磨什么,难道中医思维就是一直线,一条道走到黑,自己走夜路不算,认为他医也是机器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98

积分

96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98
15#
发表于 2013-10-14 17:36:5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你傻了,说理,那是准的强项,中医理论怎来的,就是说理说来的,再说裁判在那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128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修行中人

积分
0
16#
发表于 2013-10-16 22:27:08 | 只看该作者
多数民间高手多以方证为主,辅以脉,佐以针,使以“道”。
方药针灸皆宜精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5:52:52 | 只看该作者

回 安居 的帖子

安居:楼主你傻了,说理,那是准的强项,中医理论怎来的,就是说理说来的,再说裁判在那呢
(2013-10-14 17:36)
       说得好,确实傻帽一个,接受。
       今天看到了一则笑话,说的就是这类傻帽。
       兩個人大吵一天,一人說3x8=24,一人說3x8=21。 相爭不下告到縣衙。
       縣官聽罷說,把三八二十四的拖出去打二十板! ”
      二十四的不滿:“明明是他蠢,如何打我?”
      縣官答:“跟三八二十一的人能吵上一天,還說你不蠢? 不打你打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18#
发表于 2013-10-30 11:57:2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又见“圆融”,真的要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19#
发表于 2013-10-30 12:19:25 | 只看该作者
《陈瑞春论伤寒》中有一段话一直记得很清。
”方证七个要素和两大特征:七要素是主治证、适应证、禁忌证、兼挟证、变化证、坏病证、和类似证;两大特点是理论性和实践性。七要素阐明伤寒六经病证的传变规律,从而构成了六经病辩证论治的理论框架;后者在方证理论的指导下,有效地指导实践。

“方-病-人”学说可以最大程度地简化“六经病证”的概念从而直接高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3:26:11 | 只看该作者
要我说,方有多方,证就一要素,抓主证。一方治多证,一证有多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4 18:10 , Processed in 0.102116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