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336|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方证对应”与“猜谜”

[复制链接]

96

主题

3961

积分

283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向大家学习。

Rank: 5Rank: 5

积分
3961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14:5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所谓“方证对应”,我认为实际上应该是“方机对应”。这个“机”就是医者根据患者体质、所表现的各种症状及体征,以自己的中医知识及以往临床经验对之进行综合分析,“辨证”判断出疾病之“机理”,从而选定相应的方药,进行临床治疗。
“证”是复杂多变的,而“机”是相对恒定的,以“八纲”而言,无非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真寒假热”“内寒外热”“上热下寒”“胆热脾寒”等等。其“方”其“机”都是客观存在的,医者所做的只是要找出“某个方”去对应“某个证(病之实质——机理)”。此时的医者就是一位红娘,将自己所了解认识的一对男/女(方/证),牵合在一起。红娘对男方和女方越了解,发现他们“般配”的因素越多,则成功率就越高。
这也如我们“猜灯谜”一样,谜底和谜面实际上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一般人不知道它们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敏锐的“制谜者”通过自己的谜学理论及知识,慧眼识珠,在茫茫“谜海”中,将两个常人完全不易察觉而实际上有着严密“谜学”联系的谜底和谜面扣合在了一起,浑然一体,不再分离。
比如,
谜面:老先生。
谜目:猜妇产科医学名词一。
谜底:习惯性流产。

不懂灯谜的人,乍看起来,怎么也不可能把“老先生”与“习惯性流产”联系在一起。然而,经过猜谜有素者一解释,你就会“豁然开朗”“恍然大悟”了。这犹如黄煌老师所描述的“哦!这个人要吃桂枝汤!”“这个人要吃麻黄汤!”。

此谜为“谜面别解法”扣合。将谜面“老先生”三个字全部别解,“老”——“总是”,“先”——“提前”,“生”——“生产、产子”。联起来就是“总是提前生了”,这不就扣合了谜底“习惯性流产”了吗?并且,“老先生”这个词一直都是客观存在的,“习惯性流产”这个词也是客观存在的,这两个词在平常人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毫无关联的,只是精于制谜的高手,以一双独特的慧眼将常人视而不见,看不出一丝丝联系的两个孤立的词汇,通过灯谜规则,灯谜知识,将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老先生”就是“证”就是“病机”,就是“题目”, “习惯性流产”就是“答案”,就是我们据“证”要找出的与之对应的“经方”, 它俩都是客观存在的。灯谜知识及规则,就是医者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




上一篇:从柴胡证体会伤寒论的理论意义
下一篇:四气五味与仲景方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刘为立

33

主题

2210

积分

89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10
沙发
发表于 2012-6-7 15:08:29 | 只看该作者
[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71

积分

1384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师仲景方证 &

Rank: 3Rank: 3

积分
571
QQ
板凳
发表于 2012-6-7 15:32:23 | 只看该作者
[s:184]  [s:184]  [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597

积分

232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597
地板
发表于 2012-6-7 15:56:0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解释得太诱人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5#
发表于 2012-6-7 17:39:1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解释确实很有趣味。解这个谜的关键是解读“老先生”这三个字,但很多人一望就想到老先生,而不是“老”“先”“生”。为什么方证在眼前,很多人不识?就在于很多人望症状就出诊断,比如,头痛是肝风,腰痛是肾亏,失眠是血虚,腹泻是脾虚等等。其实,方证不是单个的症状,方证相应也不是简单地对症状用药,方证的识别是寻找安全有效使用这种方的证据!这证据,有的是疾病,有的是体质,有的是诱因,有的发病特征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60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6#
发表于 2012-6-7 20:42:36 | 只看该作者
[s:184]  [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7#
发表于 2012-6-7 21:56:32 | 只看该作者
[s:180] 有趣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87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8#
发表于 2012-6-7 21:58:03 | 只看该作者
在实践中才能更深的体悟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6-7 22:20:32 | 只看该作者
比喻很恰当,这就是方证对应的缺陷。其实张仲景、王叔和的本意是平脉辨证,因为脉象是固定的,脉象所示的病机也是固定的,方证的认识却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只有脉证相应,脉方对应才能够方药对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0

积分

16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10#
发表于 2012-6-8 00:11:39 | 只看该作者
一家有一家的仲景,就必然一家有一家的方证对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0

积分

15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继承仲景,学习锡纯

积分
0
QQ
11#
发表于 2012-6-8 13:22:11 | 只看该作者
在得到病理层次或者影像学等辅助检查证实或者说疾病痊愈之前,整个诊断过程可以说就是"猜的",猜的结果取决于猜的人而不是取决于迷面或者说疾病,楼主队方证的认识是有偏缺的(恕我直言),当然您的比喻还是挺恰当的,很多时候医者的确对"用方的证据"视而不见导致不能说出迷底,诊出疾病,写出方子.
您把疾病的本质解释为机理我认为也是值得商榷的.
另外,我们都是喜欢比喻的,希望楼主队我那篇小文(浅说方证与罪证)大致浏览一下给出宝贵意见!
一句话,所谓证即证据,方证即所有支持使用本方的一切证据,包括症状,体征,体质,舌脉,病机,病理,细菌学,彩超,生化,心电图等辅助检查,这是典型的循证医学思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961

积分

283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向大家学习。

Rank: 5Rank: 5

积分
3961
QQ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16: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 医徒 的帖子

医徒:在得到病理层次或者影像学等辅助检查证实或者说疾病痊愈之前,整个诊断过程可以说就是"猜的",猜的结果取决于猜的人而不是取决于迷面或者说疾病,楼主队方证的认识是有偏缺的(恕我直言 .. (2012-06-08 13:22) 
你的“浅说方证与罪证”我刚才阅读了一遍。有思想是肯定的,说实话我没有细读细思,就不好随意评论。这是对作者和自己负责。
我的这段文字能够引起你的兴趣并引发你的一些思考,我觉得很高兴,你思考后的批评,令我感觉欣慰。人的认识因于多种因素不可能完全一致,甚至可能完全不一致,我们谁都不可能强求他人与自己的认识一致。思考产生言行,在论坛就会因不同的思考而产生争论。你对我的这段文字的争议又重新引发了我的思考。谢谢你的关注!
研究任何一门学问,思维方法都非常重要,中医尤其如此,因为它主观的因素非常多。我们只能用自己所拥有的这个“级别”的大脑去研读、学习、摸索、思考、实践、悟。。。。。。
刘为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0

积分

15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继承仲景,学习锡纯

积分
0
QQ
13#
发表于 2012-6-8 19:33:05 | 只看该作者
[s:184]
共同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14#
发表于 2012-6-8 20:27:30 | 只看该作者
机—证—方。证是可以规范的,方是可以灵活而规范的。惟独“机”,目前的中医是不可能规范并达成共识的,中医界的论争和分歧几乎集中在“机”的层面。教科书的努力没有成功。
“机”是“证”形成的“机理”,理应是唯一而明确的,但因为认识论的差异的缘故,造成了“机”的混乱和模糊。因为不能规范,所以“玄”、“虚”、“谬”、“妄”,所以要求“真”。
至于有人说“脉”是“机”的唯一客观反映,是添乱,是胡诌,是违背常理的,是要中医的命。

楼主的思考活泼生动、别开生面、予人教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961

积分

283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向大家学习。

Rank: 5Rank: 5

积分
3961
QQ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5:12:13 | 只看该作者

回 r109 的帖子

r109:机—证—方。证是可以规范的,方是可以灵活而规范的。惟独“机”,目前的中医是不可能规范并达成共识的,中医界的论争和分歧几乎集中在“机”的层面。教科书的努力没有成功。
“机”是“ .. (2012-06-08 20:27)
我之所以强调“机”是因为所有由有“药性”的药,所组成的“方”都是针对病机而设的。如此方是“滋阴清热”的,必定对应的“病机”是“阴虚有热”……所谓“同病异治”“异病同治”都是针对“病机”用方而言。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关于脉,大家说得太多了。要说起来说不完。在此我只想问一句:谁证实了左寸、关、尺相对应反映着心、肝、肾;右寸、关、尺,相对应反映着肺、脾胃、肾? 能让人们接受的客观依据在哪里?
刘为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16#
发表于 2012-7-11 19:37:22 | 只看该作者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辨证手法的多样化注定了“机”的不确定性,找寻与仲景较贴切的辩证法是关键。否则一家有一家的仲景,就必然一家有一家的方证对应。 (2012-07-11 19:25) 
您转录的刘观涛的文章就是阐述这个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17#
发表于 2012-7-11 23:05:54 | 只看该作者
千万莫称老师,我是中医界学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18#
发表于 2012-7-11 23:40:43 | 只看该作者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41

积分

57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41
19#
发表于 2012-12-8 19:16:53 | 只看该作者

回 r109 的帖子

r109:机—证—方。证是可以规范的,方是可以灵活而规范的。惟独“机”,目前的中医是不可能规范并达成共识的,中医界的论争和分歧几乎集中在“机”的层面。教科书的努力没有成功。
“机”是“ .. (2012-06-08 20:27) 
脉是中医的特色,可谓是本学科的基石。色脉合参,可以万全。如果没有中医脉诊,就很难形成中医。也就不会有现在有提出辨方证一说了。脉诊可也是由遍身诊到扁鹊独缺寸口的。《内经》是道家经典之一,道家摸脉可是还有摸十二经的。病机这块,这机为什么没统一?也是道家古圣探寻了几千年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4 08:48 , Processed in 0.221100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