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7773|回复: 5

熊兴江:跟随史欣德老师感悟点滴

[复制链接]

9

主题

0

积分

1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0
发表于 2008-9-7 23: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跟随史欣德老师感悟点滴
                                                        熊兴江


    熟悉史老师的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她的人格魅力,待人时的真诚、亲切、和蔼,临证时的谨慎、认真、仔细,急人所急,处处为别人方便考虑,细节之处无不让人一次次感动。

    虽然我跟随史老师时间才一年,但是每每想到老师就不禁感慨,认识史老师真是一种缘分,这真是上天对我的恩赐和关怀,这将在我人生轨迹中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一.南京的缺憾

    第一次见到史老师的名字是在江苏《扬子晚报》生命科学版的中医之美专栏,史老师一连撰写了好几篇普及宣传中医的文章,质朴的语言中不乏对临床的深刻体悟,不乏对中医基础理论深入浅出的阐释。后来在黄煌老师“跟我学经方”的系列讲座中,多次听黄老师提到同事史老师的用方用药经验,真是让人羡慕不已。大四下半学期,在黄老师的研究生张薛光师兄论文答辩会上,终于见到了慕名已久的史老师,思维的清晰敏捷活跃真让我惊叹。

    在南京学习期间,虽然自己跟了不少老师,但是始终云里雾里,更别说登堂入室了。奇怪的是,当时竟然没有去找老师门诊抄方学习的意识。可能是当时还不是十分了解老师的学术风格,也可能是我与史老师的缘分还没有到吧。

二.疑惑冰释

    来北京之后,跟史老师闲聊时得知,老师于我考研前夕刚刚全家调来中医科学院工作。史老师还一再叮嘱我说,如果有空可以跟着去门诊看看。虽然那时知道史老师的大名,但是还不是十分了解,所以也就没有太放在心上。

    后来是吉文辉馆长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吉老师用邮件郑重告诫我说,“史老师和赵老师(注:史老师的先生,在针灸所工作,针灸文献研究方面的专家)的学问和人品都很正,我非常欣赏他们,小熊你一定要谦虚向他们学习!”聆听吉老师的中医文化讲座两年,我能深深感受到吉老师用“正”字评价一个人的分量。《周易》的核心思想就是“中”、“正”、“和”,在古代“正”是对一个人的最高的评价。在吉老师看来,“正”也是他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

    我立刻上网查了所有关于史老师的资料,原来老师来北京前夕,病人个个痛哭流泪,都说自己没福,都说自己再也找不到这样值得托付的好医生了;原来老师在南航老年大学有那么多的粉丝,每次授课走廊上都挤满了听众;原来老师每次出诊时,诊室里都是济济一堂,自愿来跟随抄方的学生最多时竟然达到了18人;原来老师每次门诊都要拖得很晚很晚;原来老师在学校文献所冷板凳上一坐就是二十多年……

    原来这么好的老师现在竟然就在我身边,原来自己以前对老师知之甚少。细细想来,真是感慨造化神奇,遇到好人是需要有善缘的,大学时虽与老师近在咫尺,但是就是无缘一见;直到考研前夕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老师全家调来北京工作,所以现在才有机会得以向老师请教学习。前后变化不啻天壤,岂不令我感叹呢!

三.学业精进

    深知自己来这读书机会的不易,深知自己随师机会的难得,于是专心致志地跟随老师学习。门诊上,老师下班的路上,都留下师生传心的痕迹。

    第一次门诊着实让我非常震撼,重视使用方药的证据是老师最大的特色。用黄芩一定要有黄芩证,用建中汤一定要有建中汤证,有是证则用是方(药),无是证则去是方(药)。中医学不再变得模糊虚无,中医学不再变得飘渺不定,中医学不再变得难以意会。原来中医学是有证可据的,是十分客观严谨的,是十分规范明确的……原来以前建立的诊治思维竟然是如此的虚空,难怪以前处方效果总不是特别满意。

    比如,按照课本思维,辨证为脾气虚证,认为只要具有健脾补气的方药都能治疗,而且应该有效。但是,临床远非如此粗糙模糊。在大的健脾补气的治则之下,还要区分是黄芪证、白术证,还是人参证。同一类的每味药之间差别也很大,要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肯定是会影响疗效的。

    再如,课本上强调地比较多的“久病及肾”、“久病必瘀”等等提法,无不充斥着明清时文人的思辨,无不充斥着诗情画意。

    在老师的指点下,自己利用国庆七天的时间,把黄老师的系列著作通读两遍,摘抄一遍,真有了如饥似渴的感觉。原来中医学是这么的精彩,原来中医学的天地是这么开阔,原来中医学的疗效是这么惊人……

    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来再跟着老师门诊就不再感觉吃力了,往往会和老师的处方不谋而合。

    老师的门诊病人越来越多,跟随老师抄方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了(一般都在十人以上)。老师崇尚用经方,药味药量都是严遵古法。在二楼的诊室里面,经常能见到师生“共同”诊病开方的场面,经常能见到师生“共同”商量方药剂量的场面,其乐融融啊!这样的场景似乎在《岳美中医学文集》中见过……

    三十年前,岳美中老中医曾在此和研究生们共同诊病,共同商讨药物剂量。比如开始使用五苓散不效,后来岳老嘱咐学生严遵原文剂量之后,则效果立刻显现……

    老师使用经方的风格深深地熏陶感染了我。去年寒假回家,我全开经方给邻居治病,经常是一坐就看半天。发现许多疾病都是《伤寒论》条文的再现,都是经方医案的翻版,这让我真切尝到了经方的甜头。经方药少而精,价格十分便宜,一剂四逆散才不到两块钱,但疗效却格外地好。

    以前看病总是没把握能不能彻底停掉在服的西药,现在看来只要认证准确了,就会大胆让病人单服中药治疗。有一例胃溃疡烧心的患者,每天都要吃奥克方能稍微缓解症状,经停西药,单用半夏泻心汤原方后,烧心再也未发。经方之疗效不得不让人击节感叹!

四.习方社研讨

    在史老师的带领和影响下,研究生班上兴起了学习经方,学习《伤寒论》的热潮。《伤寒论类方》、《经方例释》、《经方传真》、《中国百年百名临床中医大家——胡希恕》、《中国百年百名临床中医大家——叶橘泉》、《中国百年百名临床中医大家——万友生》、《中国百年百名临床中医大家——于己百》、《中医十大类方》、《张仲景50味药证》、《经方100首》、《经方的魅力》、《类聚方》、《药征》以及矢数道明、大塚敬节等古今中外的经方医书开始在班上盛传。07年11月底,在史老师的倡议下,研究生会成立了习方社社团。

    中医学在繁花似锦的种种“热”的背后隐藏着难以名状的忧患。临床上杂方、偏方、自拟方等使用的不规范,疗效的不稳定,经不起重复验证等问题的涌现,无不给我们以强烈震撼。中医学唯有深深植根于临床方有源头活水,方能永葆生机。现今我们缺少的就是对方药使用技术的传承。有感于此,我们成立习方社的宗旨就是通过临床有效病案的交流,达到熟悉常用经典名方的方证,熟悉常用中药的药证,达到灵活运用方药的目的。用史老师在第一次习方社活动上的话说,就是“习方社不玩虚的,只讲实实在在的临证功夫”。

    在马晓北老师、李鸿涛老师、胡春雨老师的支持下,我们顺利开展了习方社的交流活动。每当在周五中午的习方社上,大家各自交流报告自己最近运用经方治疗疾病的心得体会时,这是大家最开心最热烈的时候。许多同学从没有开过处方,到尝到经方的甜头,再到笃信经方、痴迷经方,无不给我们深深的启发。史老师更是经常到场点评总结,尽量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毫不保留地教授给我们。记得老师曾经在课堂上(习方社上交流的时间太短)讲关于桂枝的运用心得,一讲就是三个半天。通过半学期的交流,我们对桂枝类方、麻黄类方、柴胡类方、半夏类方、茯苓类方等有了较为深入的领悟。

    在史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第一期“研习班”顺利“毕业”。归纳总结,我们一共实现了如下四方面的转变:实现了从研究教材的理法向研究实际的方药的转变;实现了从关注人的病向关注病的人的转变;实现了从方药的角度分析常见病人的体质特点的转变,实现了从开始的教材诊疗思维向方证药证诊疗思维的转变。

    感谢史老师,感谢经方,是经方让我们在临床上变得更加游刃有余,是经方让我们变得对中医痴迷热爱,是经方让我们有了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交流平台,是经方让我们走进中医之门。

    在07年12月份的“上海研究生论坛”上,笔者应邀作了“中医学传承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报告中大力弘扬方证对应思想,大力弘扬经方,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给上海的研究生同学带来了不同于教科书的新鲜感觉。

    史老师不仅仅在学习上十分关心我们,在生活上更是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刚来北京时,不太适应这儿干燥的气候,经常会有咽痛声哑不适,史老师总是十分关心我,给我冬凌草片,每次只要吃上4片,肿痛就能立刻消失。遇到受凉感冒的话,老师就会让我喝藿香正气水,往往也是一支就好,治病于萌芽。

    老师对病人也是极端认真负责,每个病人必须详细问诊,从主诉、现病史一直到口味、喜好、生活习惯等等。经常有病人先是在外面等得极不耐烦,但是等到看完之后就会说,“史老师,虽然开始我在外面等得非常着急,但是看完我才发现,还从来没有见到像您这样仔细认真的医生呢。我非常相信您!”

    沉久者必远飞,正是因为老师有了在南京数十年的深厚的积淀,所以才会在临床上将经方应用得灵活自如,赢得患者的一致认可,所以才会在三尺讲台上侃侃而谈,赢得学生的一致认同。

    相信在史老师的带领下,经方的旗帜一定会高高飘扬,习方社一定会越办越好,传统古老的方证对应思想一定会深入人心,一定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中医传人。




上一篇:经方家应该是具有什么样人格品质和学术风格的医家?
下一篇:泡方便面想到的
怀念苏州!

215

主题

9731

积分

5502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731
发表于 2008-9-8 19: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师在南京,史师在北京,经方一定能弘扬光大. [s:113] 但是习方社论坛要努力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积分

1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21: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关心啊,我们会慢慢努力,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怀念苏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0

积分

6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8-9-13 20: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老师去北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08-9-14 15: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熊兴江的思想转变,与史老师的引导和影响密切相关。真希望我国的中医院校有一大批像史老师这样优秀的具有临床功底以及社会责任感的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积分

1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5 00: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老师和史老师都是相当难得的良师,我深深体会到认识这两位老师真是我们的缘分。可惜我与黄老师缘分毕竟有限。
中医事业因为有了这两位大家而更精彩。在南京的同学一定不要错过跟黄老师学习的机会,好好珍惜啊!千万不要不我的后尘。
昨天晚上去史老师家吃饭,史老师和赵老师提到黄老师您时十分尊敬敬仰的表情让我们十分感动。这种印象是永远也不会磨灭的!
怀念苏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9 11:30 , Processed in 0.07023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