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395|回复: 10

江阴近代中医学派的一些资料

[复制链接]

17

主题

2230

积分

449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30
发表于 2007-5-27 12: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朱少鸿先生传略
    曹永康、邢鹂江供稿
    本刊编辑组整理
    朱少鸿(1873—1945),江阴县峭岐乡风戈庄人。母亲死
得很早,由其继母抚养长大。幼年就喜爱读书,经史之外,还
博览诸家文学著作,因为他在学问上下了不小的苦功,所以二
十岁上参加考试,名列前茅,二十六岁时考取了秀才。
    朱家的先人八世皆工医,朱少鸿十四岁时即粗知医学,常
随其父朱鸿九看病。父死,即弃儒业医。
    朱少鸿的医学,寻源于我国汉代名医张仲景,而于《沈氏
尊生书》的杂病调理更有心得。他对学业从不自满,虽然后来
名声远播,但依然孜孜不倦地学习。不但在家中,就是出诊的
时候,坐在轿中也常常手不释卷。他常常说:  “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又说:“医道艰深,人命关天,多问博识,
是医者的要旨。”其严格对待学问、业务如此。
    朱少鸿诊病,既不泥于经方,又不拘于时方,擅用苦辛通
降以运化中焦,斡旋枢机。对治疗伤寒湿温及调理肝胃郁症,
独辟蹊径,力革丹溪、景岳之习(注)。临诊才思敏捷,处方
简洁明快,一上午即能诊治五六十人。
    少鸿早年在本乡行医,由于他医道高明,看病认真,业务
远及常熟、无锡、武进三县。四十岁后,至无锡定期应诊,五
十岁左右,迁往上海南京西路同福里,远近就诊者门庭若市。

少鸿端坐案头,凝神致志,自朝至暮无倦容。对一病人的病
情,均详细分析,指出发病的主要原因,然后用药。对到他家
就诊的病人,不分贫富,都一视同仁,悉心诊治。有人要求他
出诊,他不论时间早晚,不问路程远近,总是随请随去。悬壶
上海后,有时回乡小住,远近闻讯求治者接踵而至,他不分亲
疏,皆为之细心诊视而不受诊金。
    朱少鸿在医疗方面的成功实例,不胜枚举。很多垂危病
人,经他诊治之后,往往都能转危为安。
    朱少鸿晚年因日寇蹂躏淞沪,出诊不越苏州河。著有《朱
少鸿医案》三卷。平生授徒多人,无锡有顾履庄,丹徒有杨贞
白,江阴有许履和、吴仁育、陆景唐、夏仁达、仰汉初、仰捧
嵛、徐襄臣、徐冶贤。子风嘉,同瑞,亦皆能传其业。
    注:丹溪,指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主张滋阴降
火。景岳,指张景岳,明代名医,著有景岳全书,主张温补肾脏。

    2 1.朱莘农先生传略
    曹永康
    先业师朱莘农先生(1894~1962年),本名慕伊,世居江
阴县峭岐凤戈庄,名医朱少鸿之异母弟也。其先人八世皆工
医,幼承父鸿九家学,壮岁即享盛名,擅治伤寒大症,晚年悬
壶无锡。
    吾师治医,以内、难、伤寒、金匮为基础,旁及金元四家
与清代叶、薛、吴、王诸子,于“伤寒论”钻研尤勤。临诊重
视验体辨症,常谓:“医道之难也,难于辨症,辨症之难也,
难于验体,体质明矣,阴阳可别,虚实可分。病症之或浅或
深,在脏在腑,亦可明悉,而后可以施治,此医家不易之准绳
也。”其论伤寒,强调少阴肾脏在病理状态下对疾病发展变化之
重要性,其理论见解,详载于所著《夹阴症治》一书中,此经
验经反复实践,无不奏效。
    吾师以治夹阴症负盛名,在数十年临床工作中,曾创立
“咽诊法”与“脐诊法”。在诊断上形成独特风格,使医生在
追查病情之前提下,能觉察容易被常人所忽视之某些症状,对
验明病人体质,分析病机本质,推断病理转归,提供可靠之辨
证依据,为治疗上开拓进一步之思路。
    先生壮年擅用伤寒大方起危症,如用当归四逆汤合黑锡丹
治曹某之阴寒头痛,用犀角地黄汤加别直参治史某之丹痧不
回,用参茸回逆汤合麻附细辛治邬某之迟脉虚脱等,起死回
生,至今为乡人所乐道。晚年寝馈于丹溪之学,喜用苦泄清

降,尤长于辛凉宣泄,处方轻灵,于肝胆气火风阳痰火诸症,
多所治验。
    吾师行医数十年,谦逊仁慈,以拯人疾苦为己任。当年
锡、澄两地城乡,每逢夏令,均设施医局或施诊所,如江阴救
济院之施医局、江阴南门外之协济医局等,均由各局主其事者
延聘各地名医坐期,免费为贫苦大众治病。吾师则有聘必应,
逢期必到。四乡闻名就诊者,每期常达一二百号,而吾师从不
限号,往往从清晨应诊到深夜,有时还通宵达旦,始终一一细
心诊治,毫无倦容。如此者十天中常有三至四天。为期总要两
月有余。夏季医务最为繁忙,吾师则每夏均放弃个人业务收
入,尽心竭力冒着酷暑,义务为城乡贫苦居民服务,这样的高
尚医德为我等后学者楷模。
    吾师一生授徒众多,江阴有邢鹂江、夏奕钧、芮文甫、李
久征、吴卓澄、吴肇基、王士魁、龚鸣洲、张少景、顾堃雨、
夏奕逵、缪梁;无锡有徐克潜、王志卿、谢启舜、俞绍岐、秦
玮、过大白;上海有夏渭英、余渭南等,余亦辱承不弃,忝列
门墙。其授业重视经典理论,认为学好经典著怍,犹似树之有
根,水之有源也。他不允许学生先读《汤头歌诀》,认为读了
几首汤头,会开几张通套药方,这种抄捷径而不求根本的做
法,是学医之大忌。他同时关心学生的文学修养,选读前人名
案,以学习文辞及揣摩理法方药,所以其门弟子大都能根据病
情,分析病理,撰写详尽而清通的医案,这与他着重学习基本
功是分不开的。
    吾师著述,除上述《夹阴证治》外,临床验案甚多,惜皆
失散。

    22.夏子谦先生传略
    曹永康
    先业师夏子谦先生(1877~1947年)世居江阴县云亭镇,
先生本儒家,为前清秀才。弱冠时习举予业,尝至定山顶峰庵
面壁读书,深夜不辍,山风峭厉,侵人肺腑,以是得寒喘疾,
乃弃儒习医,从占文桥邓养初先生学。1926年,先生在城内行
医,曾任江阴县中医协会理事,与马泽人、蒋镜寰先生等共襄
协会事务。每年夏季,城乡各地举办义务施诊所,先生受聘按
期应诊,临诊时,深思明辨,仔细周详,不以贫富分轩轾,日
诊数十号无倦容。日寇侵华,先生迁回云亭继续行医。当时老
百姓进城,要向城门口日寇行鞠躬礼,先生深以为耻,因订倪
“出诊不进城”,八年中间,先生出诊只到南外、东外,城内
人虽高其诊金,不应也。身居乱世,不为利诱,而以民族气节
为重,其德行良可嘉也。
    先生由儒而医,精内科,生平致力于《伤寒》、《金匮》,
而对《温病条辨》钻研更有心得。晚年擅长调治内伤杂病,喜
用瓜萎薤白汤展化胸汤以利升降,对痰阻气郁诸症,辄能应手
取效。尝用乌梅丸合等药甘草汤柔肝缓急,以治霍乱转筋,可
谓师古而能化。先生处方平正稳妥,习惯用馆阁体正楷书写方
案。现存有《实验临证医案》两卷,乃其门人整理编次。
    先生一生授徒甚众,有章巨膺、焦少鸿、柳新一、柳汉民、夏
敏求、程晋璞、杨士贤、王观泉、周学庠、沈永才、薛铭章、张
本仁、徐济成、卞颂禧、夏纲等,予亦承先生不弃,允居门下。
子羲伍继其业。

    23.邓养初先生传略
    曹永康
    先生一名养秋(生卒年月不详),世居江阴县占文桥(现
沙洲县南沙乡),承其父子英先生家学,复得名师柳宝诒、章
竹座二先生熏陶,所学益醇,以擅治伤寒、温病著誉,声名远
播澄锡琴诸邑。当时求治之众,门庭若市,先生论病处方,思
路深细,药不虚设,案语词藻华丽,洵一时高手。著有《临证
心得录》。先生论治,谓温病用下法,有外感伏气之分,验舌
验唇之别;外感邪犯肺胃,气分先燥,故苔色必变;而伏邪发
于少阴,血分必烁,故唇多焦黑。于杂病则注重调理肝经,指
出肝胆病如脉来弦滑或弦大,则多肝火郁勃,胃有停痰,致气
不下降而为痛为呕,最宜苦辛酸法,苦以降火,辛以开痰,酸
以制横而平厥气,则痛呕自平。而逍遥散治肝火症为千古妙
剂,此方之妙,全在柴、薄二味,唯脉见涩滞者宜之,盖气火
同源,火郁则气无不滞,气滞则脉道亦必失畅,故唯脉来涩滞
者为宜;若脉转弦数或弦滑,则郁火已变为元阳,营阴必伤,
即不可复用柴、薄以升散矣!先生用相对论谈医理,示人以读
书当一隅三反,至今日仍有指导意义。
    先生毕生好学,诊病之余,深研《柳选四家医案》,心有
所得则作眉批,南京中医学院许履和先生谓:“邓氏学问渊
博,经验宏深,其眉批匠心独运,识见高超,堪与柳按媲美。”
(见《增评柳选四家医案》江苏科技出版社1983年版)实为允
当之评价。
    先生生徒有夏子谦、任丹廷、黄载熙等,子逵儒继其业。
存有《邓氏医案》两卷。

    江阴近代中医两大流派概述
    曹永康
    吾澄倚长江而屏花麓,怀君黄而肱龙砂,地灵人杰,代有
名医。洎乎晚清,东乡有周庄柳氏,发明伏气温病,南乡有凤
戈庄朱氏,以治伤寒名于时。两家均设帐授徒,门墙桃李,各
有师承,各有发挥,推动了吾邑中医学术的进步,爱就管窥所
及,略述梗概,以留鸿爪。
    柳宝诒、字谷孙,号冠群,为清末光绪年间杰出的温病学
家。柳氏发明伏气温病之学,超越前人窠臼,剖析伏温发病机
理,指出“唯冬伤于寒故病温,唯冬不藏精故受寒,是则冬伤
于寒,正春月病温之由,而冬不藏精,又冬时受寒之因”,体
虚易于感邪,感邪方可发病。柳氏对伏温的辨证,重视人体体
质因素——冬不藏精,认为“伏温之邪,其伤人也,本因肾气
之虚(肾主藏精),邪乃乘虚侵袭;而所入之邪,又凭籍肾气
之虚而蕴伏”。达是他上溯《内》、《难》而有所阐发,也是
他对伏温的治疗,能权衡邪正斗争的态势,而擅于运用扶正托
邪之法的理论基础。如用鲜生地与豆豉同打,即是助阳托邪的
具体体现;不仅如此,他更能从阴阳互根的特性出发,对阴伤
及阳,邪机冰伏之候,巧妙地运用附子汁拌熟地,于育阴中助
阳化气,鼓邪外出。柳氏在热性病治疗中,果断地运用扶正补
托之法,特别是从益肾着手,激发人体的正气以抗邪,见解独
特,值得深刻领会。而其最精妙之处,还在于运用补托法的同

时,能把握疾病传变规律,谓“伏温病变,少阴里证先现,嗣
见六经形证”。在辨证上强调“伏温自里外发,须辨六经形
证”,临床注意六经辨证,并联系与之相关的脏腑来分析病
机,从六经传受的客观规律出发,立方尤见周密,如所立扶正
托邪为主的方剂中,有加柴胡、黄芩兼以和解少阳者,有加大黄、
枳实兼以下夺阳明者,有加羚羊、钩藤兼以清肝熄风者,有加
桃仁、丹参兼以疏导瘀滞者,往往两法或数法并用,补虚夺实,
悉本六经证治大法,选药精粹,无懈可击,洵足后人师法。柳
氏由儒而医,治学崇尚实际,其发明伏气温病之学,既重视伏
温发自少阴,又注意六经辨证,可谓源流清沏。所著《温热逢
源》,是其生平毅力所注,反映了一代名医家的不断进取精
神。
    朱氏医世其家,其先世事迹,已无从记述。朱氏治伤寒
学,至莘农氏而综其成,形成了独特的治疗风格。莘农氏继承
家学,平生钻研仲景《伤寒沦》,勤于临床而别有会心。他指
出伤寒六经病证以太阳病为屏藩,医者能在太阳阶段争取主
动,初战告捷,则御敌于国门,是最理想的治疗措施。他读
《伤寒沦》十分注意太阳病篇条文中的“尺中脉微,此里虚”
“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之句,想见仲景当时,必已有所发
现,故提出以为禁诫。他认为太阳病实证易知,实中有虚者易
忽,而忽略处确是最关键处,因著《夹阴证治》,畅挥其义。申
明所谓夹阴伤寒,实系热病之中兼挟阴经见证,或肾虚之体复
感外邪的一类病证,十分清楚,夹阴之名,不过区别于纯阴而
已。夹阴证主要把握太阳病以少阴肾脏为关键,盖肾脏阳气,
在病程中至关重要,其振奋与否,决定着病势的进退顺逆。伤
寒在太阳初起阶段,可因体质因素的差异,邪虽未及下焦,每
先自傍徨,而夹杂“下虚”见证,从朱氏留下的一些资料及医

案分析,本病常可见以下四种类证,一是太阳下虚阳虚寒伏
证,二是寒凝中下阳虚阴盛证,三是邪干阳越冲逆阳浮证,四
是下虚已极元气欲脱证。而临床治疗的最佳时机,则在太阳病
而有下虚见证,即及时施用温经抑邪之法,不失为曲突徙薪之
治,如进而邪干阳越,出现冲逆阳浮之变,此时阴阳失调,心
肾不济,病情最为吃紧,朱氏最擅此型的诊治,常用桂枝龙牡
汤合通关滋肾丸加茯神、枣仁、远志、元参、玄精石等,以平
冲降逆,潜歙浮阳,调养心肝,交济心肾,收效甚速;其用桂
枝、肉桂。尤为应手,每可挽狂澜于未倒。朱氏诊治夹阴伤寒
还包括几种独到的诊断手法,如脐腹诊法、咽喉诊法等,对四
诊中的切脉、望舌苔,诊之甚细,必须反复推敲,以认清体气
变化状态,寻求“肾虚”本质,在辨证上工夫娴熟,当时别树
一帜,活人不少。总之,朱氏关于夹阴伤寒病机变化的认识,
关于方证治法的具体化,是基于《伤寒沦》的理法而深有发挥
的。他的经验,不但有临床实用价值,而对今天《伤寒沦》的
研究,都能有所借鉴。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而在旧社会限于师
承,虽师承孕育流派,流派推动了中医学术的发展,但流派既
有所长,必有所偏,给学术上带来了片面性与局限性。兹编所
述,希望有旨于医者,能取其精华,融一炉冶,为振兴中医,
提高中医学术水平,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注:本文部分内容,参考朱步先、夏奕钧、黄煌等同志的
有关资料,特此说明并致谢意。


以上资料均自江阴文史资料中摘出。黄老师如有时间,能否为我们讲讲朱氏这个学派的一些特点。我记得去年向老师请教,您就说过您体质学说,主要是得益于朱氏伤寒学派。




上一篇:八法方法论
下一篇:[推荐]走出对中医药认识的误区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07-5-27 21: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是个有心人啊!朱家伤寒,是很了不起的,有个性,重临床,当今中医界这样的流派已经没有多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230

积分

449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30
 楼主| 发表于 2007-5-28 17: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素来看重中医流派,一家之说往往认证极准,有其独到心得。朱氏伤寒学派于用龙骨牡蛎之类重镇之药别有心得,与祝味菊先生可谓一时瑜亮。

曹先生的文章细细读来,全从临床化出,不像一般的中医,理论一大些,而干货比较少。黄先生承绪朱氏伤寒一派,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我辈学习的楷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0

主题

8330

积分

10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30
发表于 2007-5-28 19: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行看了曹老的<<夹阴伤寒证治>>一书后,已觉江阴朱家伤寒的理论和经验很值得研究!正如望黄煌先生说的"朱家伤寒,是很了不起的,有个性,重临床,当今中医界这样的流派已经没有多少了!"

希望黄煌先生有时间的话能给同道们好好讲讲江阴朱家伤寒的理论和经验,相信对后学们大有助益!

最好还能将朱老及其门人的医论和医案系统地进行整理,在将来可以完成出版发行.若真能如此,实是医林一幸事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07-5-28 22: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少鸿医案》已经由香港今日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编者是本人好友陈正平先生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07-5-28 22: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本人所写的《朱少鸿医案》序言

    我对朱少鸿先生的仰慕,源于当年的学徒时代。家乡的中医前辈们大多非常推崇少鸿先生,尤其是邢鹂江、夏奕钧两位先生,经常提到少鸿先生的医术与医案。但我没有先生的医案,所以对朱少鸿先生印象很模糊,但翻阅了陈正平医生等编辑整理的《朱少鸿医案》,这种印象便慢慢清晰起来。

      朱少鸿先生不愧为江南名医。从学术思想上看,他对《伤寒》《金匮》很有研究,对后世各家也多有涉猎,据说,当年少鸿先生出诊轿子中常备的书就有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与沈金鳌的《沈氏尊生》。所以,少鸿先生的用药,既有当时清末苏南医生用药的纤巧,还有仲景医学的学术的规范。因为在那个时代,如果不用药引子,不弄点奇特的药物,就不足以吸引人的目光。而如果没有经方的规范,处方就没有法度,做名医就缺乏底气。从用药经验上看,朱少鸿先生关于黄连黄芩山栀等苦寒药的使用,关于桂枝干姜附子吴茱萸等温热药的使用,关于龙骨牡蛎羚羊角等潜阳熄风药的使用,关于枳壳半夏茯苓橘红的使用,关于首乌白芍石斛等柔肝药的使用,均富有特色。桂枝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五苓散、泻心汤、温胆汤等古方的应用也十分娴熟。可以说,朱少鸿先生的医术代表了那个时代苏南中医学的最高水平。

    医案的阅读是中医传统的学习与研究方式,尤其是名医的医案,更是经验传授的范本,辨证论治能力训练的教材。我认为,当今青年中医读朱少鸿先生的医案,不仅是看案语中关于病情的分析,还要看其用药。这些药物是从哪些成方化裁而来?是对哪种疾病以及何种体质而设?与教科书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有无道理?当然,更应该是将朱少鸿先生的经验应用与当今临床,我想,这才是编辑者的最终意图。

  黄  煌
2007年春节于南京中医药大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0

积分

6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7-5-29 12: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230

积分

449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30
 楼主| 发表于 2007-5-29 13: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只在香港出版。不知内地何时才能一睹芳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0

主题

8330

积分

10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30
发表于 2007-5-30 11: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不久之后此书在内地也能出版发行,以造福医林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2

积分

33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12
发表于 2007-6-1 13: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江阴中医流派独树一帜,我辈必须努力继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07-9-11 15: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祖父-王士魁,早先拜入清末名医柳宝贻门人---华士承葆庭夫子门下学医。后再师从江阴名医峭岐凤戈庄----朱莘农。柳氏一派,擅长于伏气发温研习治理,为温病学大家;朱氏一脉,以治伤寒名于一时,为“伤寒派”杰出代表。祖父集两派之大成,融于一身。
可惜,祖父去世时,父辈未有一人学医,唯有一木箱医书,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古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2 12:33 , Processed in 0.078200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