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269|回复: 3

汉字里隐藏的中医知识

[复制链接]

101

主题

2171

积分

56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171
QQ
发表于 2009-5-14 15: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烦躁
    “烦”是会意字,从页,从火。“页”是人头,比如颈项,繁体字的“头”、“烦”,都是用“页”作偏旁部首。头为诸阳之会,本身就热,加上火性炎上。“烦”的本义是发热、头疼。《说文》:“烦,热头痛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上火发烧,头疼脑热。 烦的外因,一是由于暑热邪气外袭头脑,二是处事繁杂纷乱,搅闹心神。中医称之为“虚烦”。治疗应当静养,恢复心气心血。
    “躁”是手足乱动,不得宁静的意思。“躁,疾也。”(《说文》)“躁者不静。”(《管子·心术》)巽为躁卦,风火相扇,如同朱雀公鸡,急切好斗。
现在临床常见多动症的儿童,他们坐不住,小动作多,惹恼同学,咬铅笔,咬指甲,不能静心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东走西跑,忙忙碌碌。成人焦躁也为数不少,他们大多四处出击,整天忙得四脚朝天,但是对每件事情都无法保持持久的热情。
和“烦”一样,“躁”本来是形容躯体症状,后来引申用于描写情绪、性格、精神。

消化
   “消”发音同“小”,是削减、减小的意思,表示有形的物体体积的减少,也用于描述无形的物质、能量、时间的减少。“消”在《黄帝内经》中使用很广泛,比如形容脑髓、骨髓减少。“消”也形容人体消瘦。
   “消”表示的是量变,消到了极处,就是消失、消散。但是根据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的原理,这种量变导致了质变,“化”也就应运而生了。“化”的意思就是转化,质的变化,新的物质的化生。我们常说的“化腐朽为神奇”、“化干戈为玉帛”就是这个意思。
      就消化而言,大块的肉,成条的面,成颗粒的米,硬脆的蔬菜水果,经过我们的口腔咀嚼、胃的研磨,形成了乳糜,这就是消的过程。当食物经过胃的研磨、消解、搅拌以后,被送到了小肠。小肠又称赤肠,是受盛之官,化物出于此。手少阳分泌的胰液和足少阳分泌的胆汁注入到了十二指肠,手太阳小肠为酶的工作提供了足够合适的温度,使得化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食物经过酶的作用重新组合,变成人的组织的时候,这个过程就被称做“化”了。
有的病人食欲不振,有的是吃什么拉什么,那就是不消了。消且不能,更谈不上化了。 消饮食的功能在阳明胃和大肠,化食的功能在少阳三焦和胆,化水的功能在太阳小肠和膀胱。

肥胖
     现代人以为肥胖就是形容脂肪多,但是在古代不是这样,“肥”恰恰是形容肌肉多的一个词。《说文》:“肥,多肉也。”
《内经》中的“肥”字是形容肌肉丰满,体形大,皮革充盈的人,不是指脂肪多。今天肥胖的意思,古人叫做脂肥或膏腴,类似的还有丰满、丰盈。腧穴中的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丰隆,善于化痰降脂,是减肥的要穴。
“胖”的本义是古代祭祀时贡献的半体牲畜,也就是半扇肉。“胖,半体肉也。”(《说文》)后来引申为宽大。《礼记·大学》载:“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胖还用来形容水肿、胀满。胖人可能是脂肪多或者肉多,也有可能是水肿的人、胀气的人。

   ===============================================================
W020090301334634289234.jpg

《汉字中医解码》 任宏丽 胡琪祥 著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书中的药草香 汉字里的医药密码
    大千世界,诸事众物纷纭复杂,似乎总有一根无影无踪而威力无比的绳索牵引着,系连着,使它纷繁而有序,庞杂而不乱,似断似续,若离若即。汉字正是解读中国文化的密码。中国医药文化看似隐藏在历史的深处,显得神秘悠远,通过一个个汉字的解读,却可以寻到其中的丰富内涵。细读《汉字中医解码》,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汉字在文化史里茂盛地成长。作者煮字成药,把汉字与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诊疗结合起来解读,读来让人感到书香里有中草药的香味。

    《汉字中医解码》分“美好人生,从我做起”和“芳香琼玖,医药相知”两部分,选取了100多个汉字进行中医知识的解说,颇见主编匠心:人生幸福和医药保健联系在一起。全书共十二章:“身体肤发”、“五脏六腑”、“气血经络”、“精神梦乡”、“阴阳之说”、“五行之说”、“五行应用”、“病起有因”、“细说病字”、“中药飘香”、“针灸穴位”、“养生保健”,这些内容多是中医药普及图书常见的内容,《汉字中医解码》的巧妙之处是从“解字”出发,趣谈字源,引经据典却少有学究气,对传统文化的解说落实到现实的生活中。

    段逸山教授在《汉字中医解码》中说:“汉字并非只是一个个毫无生气的方块文字,而是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中医也并非只是单纯的治病技术,而是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汉字中医解码》里,一个个汉字如同血肉有情的人物,形象生动。如“目”,引题为“目尽天涯一掌平”。作者从甲骨文的“目”写起,解读字形的变化;从《诗经》谈起,对关于“目”的典故娓娓道来。作者还从中医史的角度谈到目疾的诊疗,从中医学角度分析眼睛的保健方法;结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谈到眼睛的保养。文章不长,却有不少饶有趣味的知识。如“瓜”字,引题为“翠蔓绵绵香远长”,作者从小时候夏夜星空下,呼吸着瓜地里清爽的气息,听老爷爷讲关于瓜的故事谈起,谈到汉字“瓜”的写法,“瓜”在中国医药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谈到各类瓜的食疗和药用,其中不乏秘而不传的民间珍方,既有“绵绵瓜瓞”的字源学阐释,又有乡村生活的怀旧、民间医药的学理解析,读来轻松愉悦。

    每一个字,作者都引用一句诗词作为引题,作者才思绵密,文采蕴藉;而细腻的工笔画插图,紧凑的内文版式,也让本书具有细致的设计风格。

    随着社会节奏的日渐加快,社会大众也迷茫于外物的追逐之中。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放慢脚步体会生命、享受健康和生命成为很多人关注的话题。中医文化读物近年来成为出版热点。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思考中医》后,各类中医普及性图书纷纷出版,成为在畅销书排行榜上时常露面的时尚保健图书。这些图书大致分为中医理论研究著作和通俗知识普及读物两大类,中医理论研究性著作大都艰深,不是一般没有中医学术背景的读者所能完全读懂的;而坊间畅销的中医养生保健类图书,以简单的方法指导为多,对中医本身的普及似乎还不够。不久前,我遇到一位台湾资深的医药卫生类图书的出版商,谈到大陆出版界和民众中几年来的中医热,在台湾似乎没有热起来。我便怂恿他引进大陆畅销中医文化养生书,这位出版商说,台湾读者还是喜欢“快餐”,不愿意下工夫去读“文化”,对深奥的“中医文化”更是弄不懂,而一般性的养生指导书,往往故弄玄虚,真伪难辨,要是有些面向大众的简明通俗的中医入门书,倒可以考虑针对港台地区进行版权贸易。

    我觉得本书对中医知识的解读从汉字入手可谓工巧。汉字包罗万象,犹如中国文化的基因图谱,从汉字入手分析中医,解读中医,确实为社会大众了解中医打开了一扇门,由此浅尝辄止,可以了解中医文化的基本常识和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方法;由此深入门径,可以登堂入室,进一步了解中医的内在规律,基本学术体系。比如对“肝”的阐述,谈到“肝”的字源,《内经》的解释,中医的时令养生法,中医肝脏理论,“以脏养脏”、肝病的情志治疗法等内容;对“孕”的阐述,从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的解析入手,谈到《老子》《庄子》《周易》《内经》等经典对“孕”的分析,联系中医学安胎、优生等知识,文字简洁浅显,通俗易懂,又引导读者深入探究。

    读着这简朴而雅致的图书,我想,作为中医普及读物,本书可以作为社会大众了解中医学习中医的入门书,要是能够与台湾香港地区的医药出版社合作,不妨做个繁体字版。针对港台地区的繁体字版可以采用更时尚的版式设计和内文设计,拍摄一些相关的医药方面的图片,编成类似瑞典汉学家林西莉的《汉字王国》的通俗学术解读性著作,可以成为更受读者欢迎的
中医通识读本。



20168480_b.jpg
《字里藏医》唤醒沉睡的文字 --中医启蒙系列

中医启蒙由认识汉字开始,中华文明的复兴从振兴中医开始。

“思想”,思和想有什么区别?如果没有区别,干吗要多造一个字?又比如“魂
魄”,魂是什么,魄又是什么?作为抑郁症患者的常见情绪的“愧”和“疚”又有何
不同?我们常说的“肥”与“胖”有怎样的差别?“皮”与“肤”是一回事吗?……
这些问题都会在安徽教育出版社推出的《字里藏医》一书中找到答案。几千年来,我
们使用的都是同样的文字,但表达的意思可能已经不同了,很多字词已经渐渐失去了
它们的原意。在多数情况下,这并不会造成什么困扰,但对中医这门古老的学问就不
同了,它需要我们唤醒那些沉睡的文字的原意。在现代语境下,在涉外教学看病过程
中,该书的作者徐文兵大夫会随时遭遇这种熟悉字词的陌生化情形。本书就是这样一
本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厘清中医最基本的词汇,恢复中医本来面目的启蒙的书。






上一篇:再批治癌“神方”!
下一篇:  【选奇汤】治疗顽固性眉棱骨痛疗效好!!!

292

主题

8466

积分

2019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经方研究无止境

Rank: 6Rank: 6

积分
8466
QQ
发表于 2009-5-14 17: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祖国文化博大精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516

积分

1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16
发表于 2009-5-15 15: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其说是“中医知识”,不如说是“中国文化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2171

积分

56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171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5-16 12: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s:4] [s:4]
引用第2楼中和于2009-05-15 15:40发表的 :
与其说是“中医知识”,不如说是“中国文化知识”!

汉字隐藏中医知识[s:4] [s: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4 16:41 , Processed in 0.167635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