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316|回复: 12

[医疗问题] 关于那些政府投资的中医药研究课题的社会效用

[复制链接]

209

主题

7089

积分

405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9
发表于 2013-11-21 11: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从有关资料看,政府历年也投资了不少钱用于一些中医药重大课题的研究,比如一些基础研究,一些重大疑难疾病的防治研究。
我很好奇,这类研究成果是否真有所发挥实际的社会效用?

中医的个人医术似乎都是很个性化的东西,就算看过这些研究成果,又能有多少接受?




上一篇:只有勤于动态辩证才能不懒于惯性思维!
下一篇:中医如何扫“盲”之我见

209

主题

7089

积分

405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1 12: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象 仝小林  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 课题

有什么特别的发现?

我好像没见在中医临床界产生什么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3-11-21 12: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项目名称: 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 研究  首席科学家: 仝小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起止年限: 2010年1月-2014年8月 依托部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一、研究内容  (一)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系统总结中医方药“以人为本体”的量-效关系规律,深入揭示“以药为本体”的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的科学内涵  中医方药的量效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网络体系,应表述为“证-量-效”关系更为准确。然而在传统中医药文献和临床经验中,对方药量-效关系有许多散在的认识,但尚未形成方药剂量理论体系,或其科学内涵模糊。本研究以有效经方为示范方药,观察并验证方药剂量规律;在临床量-效评价基础上,结合药理、毒理以及药效物质多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构建经方多成分量变及效应的多维量-效关系,揭示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的科学内涵,形成“以药为本体”的方药剂量规律;通过文献抽提及临床经验挖掘,系统总结“以人为本体”的临床用药量-效规律;整合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构建方药剂量理论体系。  2.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方药量-效关系研究技术和方法  在中药量-效关系研究过程中,存在着复杂的“量”的变化及“效应”变化,如何表征复杂的量、效变化及其相关性,如何建立研究方药量-效关系的共用技术与方法,如量变及效应变化的数据获得技术,量-效关系数学模型建立的方法,是本课题的难点问题。本课题拟运用自适应设计、混料均匀设计、频繁模式挖掘、多尺度分析等技术与方法,形成方药量-效关系研究的方法学体系。  (一)关于方药剂量理论的科学假说  中医方药剂量理论体系应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以药为本体”的剂量理论,即阐释方药剂量与病证效应变化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当证、方确定后,其方药的“量”是决定“效”的关键因素,并有其最佳的剂量范围,可表述为“剂量阈”;“剂量阈”决定“治疗窗”,“治疗窗”映射“剂量阈”。二是“以人为本体”的方药剂量理论,即以医生追求最佳疗效为目的,视病情而调整用量的规律及策略,可概括为“随证施量”。  (二)主要研究内容  本项目以临床量-效评价为中心,结合经方量-效关系的药效物质研究、药效学研究,多学科综合集成,揭示中医方药剂量理论的科学内涵;通过基于文献及临床经验分析研究,形成方药使用剂量理论。整合两层面的研究结果,完善和发展中医方药剂量理论。  1.基于临床评价的经方量-效关系研究  以葛根芩连汤、大黄附子汤和麻杏石甘汤三个经方为研究载体,研究立足于既往课题组的研究基础及动物实验药效学、毒理学的结果,固定中药的产地、批
    次等及方药的煎煮条件,统一制备相同包装的中药煎剂,按照病证结合模式,入选相应固定中医证候的受试人群,采用随机、双盲、剂量平行对照、“随证施量”、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方法,获取相应的疗效评价数据。对临床研究的众多数据,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考虑方药量-效关系的年龄、病情等关键影响因素,归纳总结“量”与“效”的关系,基于临床评价角度建立中医经方剂量理论。 2. 基于药效物质的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研究      本课题以葛根芩连汤、大黄附子汤和麻杏石甘汤三个经方为研究载体,进行经方药效物质“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即采用现代先进分离、分析技术和数据挖掘手段开展经方“量”可变因素的固定、经方体外、体内药效物质“量”的变化规律和经方“量”化学本质三个方面的研究。其中(1)经方“量”可变因素的固定研究,包括经方药味饮片质量和煎煮规范的确定研究;(2)经方体外、体内药效物质“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主要是通过整方剂量变化、君臣佐药味剂量变化、配比变化,揭示方药体内外多维化学信息的变化规律;确定基于药效物质的“治疗窗”,即达到临床有效或动物出现药效时,药效物质的量及其体内存留时间。(3)经方“量”化学本质的研究主要是以临床疗效为依据,结合药理效应,采用数据挖掘手段,揭示影响临床疗效和药理效应的三个经方的物质基础。通过上述研究,揭示方药剂量比例变化后的体外和体内药效成分“量”的变化规律;结合临床、药效实验,揭示影响经方效应变化的药效物质“量”的化学本质。 3. 基于药效学的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研究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复杂性科学研究方法,依据中医理论体系的整体观特点,以葛根芩连汤、大黄附子汤、麻杏石甘汤为研究对象,对相应的模型动物采用变换剂量的方法,并用动态模式研究方法,考察经方剂量的变化引起药效变化的规律,引入数据挖掘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揭示比较全面的剂量与效应的变化规律,建立能够有效沟通“量”与“效”的研究模式,获得基于药效学的经方“剂量阈”,揭示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的科学内涵,丰富中医药的剂量理论。 4.基于文献及临床经验分析的中医方药剂量理论研究  采用文献研究、考据、数据挖掘、横断面调查及经验访谈等基本方法,对方药量-效关系的各种文献、现代研究成果、临床经验、指导原则和策略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和总结:对经方剂量进行一次终极考证,对上下三千年的方药剂量史进行全面细致研究,探索其演变环节,找出其突变拐点,分析变化原因;对葛根芩连汤、麻杏石甘汤、大黄附子汤3首示范方剂的整方及单味药物的量、效,从文献理论角度进行全面研究;深入研究方药量效关系的各种影响因素,阐明其科学内涵;对不同区域代表性医家进行深度访谈,对其方药用量方面的个体化经验与认识进行横断面调查,对名老中医的门诊信息进行数据挖掘,从而总结、提炼方药量效关系认识方面的现代发展;在对历史与现代量效关系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研究和总结,对方药量效关系的科学内涵进行深入探索的基础上,抽提“随证施
    量”规律,建立系统的“以人为本体”的方药剂量理论;建立创新的、全面而精确的“方药量效关系”数据库。  5. 中药超分子构造和量效关系的基础研究  本研究将从胶体化学、超分子化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研究视角对“葛根芩连汤”和“麻杏甘石汤”的“量”的物质基础和存在方式进行研究,建立中药超分子量化的研究方法和指标,并与项目其它课题紧密合作,以中药超分子浓度为“量”的衡量指标研究方药的量效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3-11-21 12: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预期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具有代表性的经方为切入点,以临床疗效评价为中心,结合药理、毒理以及药效物质多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构建经方多成分量变及效应的多维量-效关系,探索中药量-效关系的特点和规律,揭示“以药为主体”的中药剂量、剂量配比对临床疗效影响的科学规律。阐明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的科学内涵,形成中医方药“剂量阈”、“治疗窗”参数。并通过对我国历代中医药文献的系统整理和挖掘,在古今医家临床用药规律和用药策略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人为主体”的方药量-效关系剂量规律。结合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构建方药剂量理论体系。  (二)五年预期目标  1.通过文献考据、文物考古和实物考证的方法,进一步探讨并最终确证经方本源剂量,穷本溯源,探明经方剂量演变的脉络。  2. 系统分析历代中医文献及临床经验挖掘,总结中医的临床“随证施量”的用药规律。  3.以经方为示范方药,在临床量-效评价基础上,通过物质基础研究、药效学研究,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构建经方多成分量变及效应的多维量-效关系,阐明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的科学内涵,形成中医方药“剂量阈”、“治疗窗”参数。结合理论研究,构建方药剂量理论体系。  4. 通过三个经方的示范研究,形成对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模式、关键技术和方法。  5. 建立一个以中药超分子为研究核心的中药研究方法和体系:该方法将涉及中医学、中药学、超分子化学、胶体化学、临床医学、动物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等学科领域,其成果将为部分中医药传统理论,如“归经”、“组方(君臣佐使)”等提供现代科学的解释,为考察中药经典方药的量效关系提供现代科学的基础理论支持。  6. 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中医方药剂量研究基地,培养一支高水平、学术思想活跃、年富力强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使我国在方药量-效关系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7. 出版专著3部,   发表SCI 论文10-30 篇、国内核心刊物论文80-120 篇  形成专利2-3 项 培养研究生40-80 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3-11-21 12: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的东西通过整理变得复杂。也就没必要花一番功夫去研究,看看了事。课题也好论文也好,主持只要有名气,经费不成问题,至于影响是另回事。不必深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3539

积分

87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539
发表于 2013-11-21 13: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些具有指导性意见,处处把治未病抬到一个很高的位置来说,却又拿不出具体的操作方法,且对治未病这一概念也阐述不清,到底中医的精要在哪里?治未病吗?
济舟堂主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89

积分

405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1 13: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研究还没有最后完成

《重剂起陈疴》是阶段性成果吗?

前两年的研究预算就是一千多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89

积分

405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1 13: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琦 那个体质分类研究

倒看出对学界有一定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387

积分

5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针药并用,内外合治,

Rank: 4

积分
1387
QQ
发表于 2013-11-21 14: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汤一笑 的帖子

汤一笑:王琦 那个体质分类研究

倒看出对学界有一定影响 (2013-11-21 13:30) 
十几年回头一看,我们的中医几乎都是在搞一些学术垃圾。
从建国到现在,在重大疾病上,中医还是没有特殊作用。
大愿力成就人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74df4b0100dlbb.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641

积分

323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苏方达

Rank: 8Rank: 8

积分
3641
发表于 2013-11-21 18: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汤一笑 的帖子

汤一笑:原来研究还没有最后完成

《重剂起陈疴》是阶段性成果吗?

....... (2013-11-21 13:17) 
《方药量效学》
仲景经方,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89

积分

405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1 22: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 重大疑难疾病的防治研究 课题的成果

最终会转化成社会临床应用吗?西医权威机构规范化的治疗方案都会成为社会临床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989

积分

1785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宁静致远,学贵沉潜。

Rank: 3Rank: 3

积分
989
发表于 2013-11-21 22: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为什么不研究人?把吃了中药经方的人 免费给他们检查 作为研究资料,全国喝中药的人不在少数,样本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831

积分

19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1
发表于 2013-11-22 18: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本不是“研究”出来的,有些人偏要“研究”。

中医,是历代贤者用生命“体验”出来的。它的价值远高于所谓的“研究”。

研究,只是文字游戏、逻辑游戏。只有生命体验,才是人类认识真理的最高效方式,它直接为人类健康服务。

我们今天的使命,就是继承前人的传统,在前贤开辟的道路上继续探索,继续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3 05:40 , Processed in 0.08616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