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801|回复: 18

汗下之法不唯脉浮沉实虚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3-10-15 14: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曰:“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脉浮而数者,可发汗”,“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从大论中可以看出,脉浮者可发汗,是因为病在人体表部,所以确定病在表部者,法当发汗。一般而言,病在表者,其脉当浮。但是也有脉浮者,病不在表部的情况。脉浮而病不在表部者,就不能使用汗法。如第257条曰:“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257条指出“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发热七八日,是表邪欲入里之时,那为什么无表里证呢?这应是邪已离表而欲入里但还未入里的状态。邪热在表者应有恶寒或身体疼痛,邪热在里者应有恶热或腹满。无表里证者是既无表部的病证也无里部的病证,而其病的趋势是邪热欲入里,治法自然要顺其病机而下之,不可逆其病机而发汗。故257条虽脉浮数,可下之。此种情况临床不难见到,特别是小儿,发热多日而无所苦,诸如恶寒、头痛、身痛、咽痛、口渴、烦躁、腹满、腹痛、便秘等等病症皆无,就是发热不退,如此病证者虽脉浮数,可下之。
    病在里者,其脉当沉,但是也有脉沉而病不在里者。如桂枝新加汤证:“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栝蒌桂枝汤证“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桂枝新加汤证和栝蒌桂枝汤证都是邪气在表而脉反沉迟。此脉沉迟为血虚,血虚表证不解而无里证,故治法是补血滋阴攻表。
    邪实在里者法当脉沉实,故“脉沉实者以下解之”。然也有邪实在里其脉不实而反微者,如第124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脉沉为里,脉微为虚衰,虚衰者忌攻,怎么能与抵当汤攻之呢?这是舍脉从证,此证表现为其人发狂,小便自利,狂为邪实,小便自利为津液不亏,此乃里实,故脉微者仍可下之。




上一篇:此一条可以用黄师的退热经验方吗?
下一篇:阳明证不同于阳明病

3

主题

0

积分

31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10-15 17: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792

积分

287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92
发表于 2013-10-15 19: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1,“病在里者,其脉当沉”,“病在表者,其脉当浮。”以此为定论,遇病在里而其脉不沉则“舍脉从证”便成必然,否则便于理不通。一经取舍,于理相惬。而仲景未尝言之。仲圣之意,或当解作“病在里者,其脉多沉”,“病在表者,其脉多浮”。故大论有言曰:“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若以“病在里者,其脉当沉”,“病在表者,其脉当浮。”为不刊之论,上两句或当改成“发汗后,身疼痛,脉反沉而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反沉,不结胸。。。。。。”。
2,人体内部之变化,见之于舌,亦见之于脉。舌脉之所见皆为真象,人或不识,便以假象概之。度以己意,名之曰“去伪存真”,遂有取舍之事,而不反思己识辨之不逮。
此2条,后学每多思之,讫未得真。今见先生贴,故问难于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3-10-15 19: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没治了,如今人真是难测,不知他喜欢什么,看不懂就说无聊,何必呢,有两下子壮个胆出来说说,也让坛子里的网友长个见识,俺实在看不出李先生此文有那不搭调,真的出来说说此文无聊在那,俺和您一起批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19: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帖子,总有悄悄来投无聊票的,多谢惦记!奇怪,怎么没有愤怒呢?噢对了,xiaozheng提醒过了,不怕伤身,请再愤怒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3-10-15 1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又多事了,难改,不说了。属狗的,属猪的,属吃饱了撑得。学术论坛有这样的感觉评价实在不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19: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仆本恨人 的帖子

仆本恨人:1,“病在里者,其脉当沉”,“病在表者,其脉当浮。”以此为定论,遇病在里而其脉不沉则“舍脉从证”便成必然,否则便于理不通。一经取舍,于理相惬。而仲景未尝言之。仲圣之意,或当解 .. (2013-10-15 19:25)
“浮为在外”、“脉沉,亦在里也”,这是《伤寒论》原文,是指一般情况。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这是特殊情况。
“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脉浮数者,可更发汗”、“虽脉浮数者,可下之”,这些都是原文。
“脉沉实者,以下解之”、“脉微而沉,……抵当汤主之”,这也是原文。
如何理解,各有不同,可谓见仁见智。不用争论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792

积分

287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92
发表于 2013-10-15 21: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浮为在外”、“脉沉,亦在里也”,这是《伤寒论》原文,是指一般情况。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这是特殊情况。
“脉浮数者,法当 .. (2013-10-15 19:49)
后学读书粗疏,惭愧。谢先生答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83

积分

55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83
QQ
发表于 2013-10-16 09: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xiaozheng 的帖子

xiaozheng:        俺又多事了,难改,不说了。属狗的,属猪的,属吃饱了撑得。学术论坛有这样的感觉评价实在不该。 (2013-10-15 19:33) 
你太直了,于命于身都不利,内敛一点可能给你带来一生的机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83

积分

55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83
QQ
发表于 2013-10-16 09: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xiaozheng 的帖子

xiaozheng:    真没治了,如今人真是难测,不知他喜欢什么,看不懂就说无聊,何必呢,有两下子壮个胆出来说说,也让坛子里的网友长个见识,俺实在看不出李先生此文有那不搭调,真的出 .. (2013-10-15 19:29) 
真东西不怕被说,不好东西经不起考验。我之前也喜欢批,想想有百害无一益,我是多么的愚蠢啊。做你想做的该做的让别人说去,与世无争,故无人能争。我以前也批过李先生,错对已经过去了,我想对李先生说:对不起,请您原谅我的年轻气盛,我是真露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83

积分

55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83
QQ
发表于 2013-10-16 09: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仆本恨人 的帖子

仆本恨人:1,“病在里者,其脉当沉”,“病在表者,其脉当浮。”以此为定论,遇病在里而其脉不沉则“舍脉从证”便成必然,否则便于理不通。一经取舍,于理相惬。而仲景未尝言之。仲圣之意,或当解 .. (2013-10-15 19:25) 
我不知道你的脉法有多高,是否还要借助机械来断定病灶的最精确的位置和最精准的病情,你敢问难于他,只能证明你是大胆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建议你不要用问难一词,让人感觉你是来上门挑战的。如果你有真本领,就不怕论道,但不要去挑战别人的底线。如果你找不到人来论,欢迎来广州找我。我虽愚钝,但还可以勉强和你论上几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4237

积分

193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237
发表于 2013-10-16 11: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刘明慢慢看
方舟子曾经洋洋得意的说,说他现在的知识比古代的智者高明的多了。我只能说不能创造性运用知识的人,就是另外一类白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12: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仆本恨人 的帖子

仆本恨人:后学读书粗疏,惭愧。谢先生答疑。 (2013-10-15 21:20) 
临证经验告诉我,不能仅凭脉诊,就断定病人的疾病。比如脉微者而没有全身虚衰的状态,就不能断定病人病情危重。我诊疗过几个脉微的病人,有一个还是脉微欲绝,而全身状态基本如常,几年后依然生活如常,所以我认为,寸口脉微欲绝者也要结合四诊情况判断病人的身体状态,不能仅凭脉象断定病状。有必要的话,最好趺阳、人迎并诊。不过三部九候遍诊的方法不方便,一般门诊难以做到。我也诊过一例50岁的病人,男性,左右寸口脉象缓和如平,发热,尿极少(一日尿量不到100nl)、不欲食、身体不浮肿、脖颈和面色如炭黑,神志清楚,有问有答。经综合判断,决定舍脉从证,根据面黑、不尿、断为肾气绝死证。告诉病人家属准备后事。结果第二天病人病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12: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真露子 的帖子

真露子:真东西不怕被说,不好东西经不起考验。我之前也喜欢批,想想有百害无一益,我是多么的愚蠢啊。做你想做的该做的让别人说去,与世无争,故无人能争。我以前也批过李先生,错对已经过去了 .. (2013-10-16 09:15) 
批评、问难都是针对中医学术问题进行讨论,就不存在谁对不起谁的问题。只要不是恶意攻击,我都不会介意。真露子先生批过我?我不记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792

积分

287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92
发表于 2013-10-16 13: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真露子 的帖子

真露子:我不知道你的脉法有多高,是否还要借助机械来断定病灶的最精确的位置和最精准的病情,你敢问难于他,只能证明你是大胆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建议你不要用问难一词,让人感觉你是来 .. (2013-10-16 09:26)
谢谢真露子先生的批评。“问难”一词确实用错了。“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读书不细,往往丑态百出。好在李先生不以为忤。孔圣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日若有缘和先生一见,定当“问焉以破其疑”,又岂在脉学一端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0-16 13: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仆本恨人 的帖子

仆本恨人:谢谢真露子先生的批评。“问难”一词确实用错了。“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 .. (2013-10-16 13:10) 
孔圣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但孔圣人亦有不尊问难之被责。问难非为不尊,而不许问难是为不尊。可见学问之道,必当质疑问难。疑者,疑惑也,难者,难解也。下问不以为耻,上问不以为不尊,平者可以为交流切磋。所以此问难之用,愚意为未错,且恨人乃平和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1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10-17 10: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请教老师“表证仍在”,“以太阳随经”几字在条文中的如何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7 21: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zhongyiqsx 的帖子

zhongyiqsx: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请教老师“表证仍在” .. (2013-10-17 10:50) 
表证仍在,与第46条作对比,就比较容易理解了。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第46条太阳病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的表现是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此当与麻黄汤发其汗。第124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的表现是脉微而沉,脉微应是表邪去,脉沉应是邪气入里。太阳病六七日是行其经尽或愈或传之期,如果是或愈的表现,其表证当解,不应表证仍在。表证仍在,脉微而沉,是邪气传里。如果邪气没有传里,不当小便自利。因为邪气在表者,正气必外趋抗邪,气机向上向外,则不应小便自利。邪气在外而小便自利者,应是饮水多,而饮水多者必心下悸。此条之病证表现没有心下悸,其小便自利就不是饮水多,而是邪气传里。故邪气传里的表现是脉微而沉,少腹硬满,小便自利。表邪传里当作结胸,结胸证是热与水结在上焦,不当有小便自利。小便自利则邪有出路,不应结胸。反不结胸,是没有如一般规律出现结胸。那么小便自利就是热结下焦。热结下焦者少腹当硬满。少腹硬满若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此小便自利,为热与血结,抵当汤主之。
以太阳随经之“随”,是跟随的意思,和“随证治之”、“随其实而取之”、“随其实而泻之”之“随”,是一个意思,都是“跟随”的意思。太阳病六七日,传其表部经尽,表部阳气衰减,邪气未衰,则邪气跟随太阳经尽而入里。里热攻心,故其人发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1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10-18 22: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致入微,感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30 20:02 , Processed in 0.27913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