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239|回复: 6

再论阴火

[复制链接]

88

主题

1141

积分

213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141
发表于 2011-1-9 09: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昨天看了一位大师谈阴火的文章,他引用的是「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的原文,史丹利看完后,想了想,还是有些话要讲一讲。孟子曰:「吾岂好辩哉?」,是的,史丹利喜欢辩,喜欢辩的原因难道是因为「真理越辩越明」,错了,真理从来不会越辩越明,试问网友有看过两个吵架的人,越吵想法越一致吗,没有吧,所以真理从来不在争辩中产生,看看庄子与惠施争论鱼快不快乐这个故事,让咱们了解一件事,那就是两人还真无聊,啊,不是,真理是在安静中体会出来的,所以庄子他说他是在上游处得知,为什么呢,因为那时惠施还没来烦他,所以他的心情很平静,因此「万物静观皆自得」,也如《中庸》所言「定、静、安、虑、得」。

       
        好了,咱们不扯远了,且听史丹利的狡辩。一般讨论阴火论的总喜欢引用李东垣的文章,所以这里也不免俗的来看看。首先他在《脾胃虚实传变论》先引用《内经》原文:「病生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这里的「阴」是什么意思呢?史丹利以为指得是表里的里,也就是「里病」,而「阴阳喜怒」就是情绪的变化,他说身体里头会生病,都是来自于饮食生活习惯不良,以及情绪失调。所以为了健康,要向外走走,免得忧郁。


又说「阴虚则生内热,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为内热」

这个「阴」不仅是指里,也包含了有形物质的缺乏,俗话说「瘦人多火」,本来人体是水火平衡的,一旦水少了,火相对旺盛,这是传统中医「阴虚火旺」的看法,不过随着火越旺,水就越少,加上平常时还要工作劳动,可能因为太忙了而饥饱不定,也可能因为劳动消耗太多的养分,影响到胃肠运作,这二者都会使肠胃功能低下,所以「谷气不盛」,就是营养吸收不良。由于吸收的营养更少,身体其它器官「拿不到薪水」就开始酝酿「罢工」,所以呼吸系统效率差,会感胸闷,吸不到空气,就「上焦不行」;消化系统、泌尿道系统不想工作,大小便就排出不正常(这里很像纸片人的表现吧)。然后会因为便便不排出,在肠道里头待太久,结果小肠吸收到的不是营养而是废物,加上那些便便会发酵,体内就出现发炎(发热)现象,所以叫「内热」。到目前为止,就是一种营养不良所产生的毛病。


接着在《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中总结说:「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 阴火得以乘其土位」

这一段就开始有混淆观念的现象了(可能是史丹利道行太浅的关系,姑妄看之)。因为胃肠功能差,营养不足,所以「元气不足」,可是突然就跳出「心火独盛」,刚刚不是说「胃气热,热气熏胸」,怎么被「熏」的人,反而变成是病因了?然后这句话更玄,「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心明明是在上焦,怎么又成了下焦?然不成正常的心在上焦,等心发热,这个发热就从下面送上来,这也太奇怪了。

当然也可以勉强解释,因为「热气熏胸」,是上焦发热,而在上焦只有两个脏腑,又五行中「心属于火」,所以「心火」二字的含意不是指一般睡不着说的「心火旺」,而指得就是「热气熏胸」,如果从这个角度讲,是可以讲得通,但是后学者已经头昏了。结合「起于下焦」这句话,所以「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讲了半天,就是刚刚说过大小便排不出去造成「胃气热,热气熏胸」的这个情形。

「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李东垣引进脏腑之后,继续混淆概念,因为《内经》认为心为君主之官是「主明则天下安」,刚刚又说心属于火,所以「心火」是维持身体正常工作的,因此实际上这个火不是心产生的,是由心包络产生。这句话可以演绎成虽然心属火,可是这个火不是心产生的,所以心没办法控制它,而真正产生这个热的凶手是相火,是哪一个相火呢,是由下焦沿着包络往上烧的火。相信网友现在一定比刚才更「不知所云」,别怕,史丹利也一样,因为这就是大师风范,要是一说你就懂,算哪门子大师级的学问啊,说不定你还会对大师说:「什么?您一辈子就想出这些东东啊,ㄘㄟ耶」,掉头就走,不报名他的补习班了。

接着「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他说这个下焦的包络之火,就是消耗营养的凶手,所以临床上他发现,只要营养充足了,身体代谢就能够恢复正常,这种发热也会跟着消失;反之,营养一直缺乏,这个烧是不会退的,因此是「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
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 阴火得以乘其土位」,李东垣由上述的临床经验得到一个结论,就是营养不良的人通常都是消化系统功能低落,可是为什么消化系统功能低落会产生「下焦包络之火」,他没办法解释,想来想去,下焦只有肾,所以他又跳跃式的「牵拖」到肾,而且还倒果为因的认为,就是因为「脾胃气虚」,才使得从「肾」产生的「阴火」有可趁之机,而「阴火得以乘其土位」,结果就是后世医家为了解释他这段文字让这种发热在体内冲上冲下、冲来冲去,一下子冲到心,一下子又冲到肾,最后冲到脾。也因为这么「雾煞煞」,可以解释的空间很大,所以也产生许多论文(请用谷歌搜寻就可以知道),但史丹利相信网友即使很努力的看完,还是不了解他在说什么,这时候请采用方剂分析法,而方剂药物记得要依照《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来解读,这样就可以豁然开朗。所以咱们回过头来看看「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因为李东垣讲得很长,碍于史丹利精神已经不济,所以这里引用的是《删补名医方论》与《医方集解》的主治。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组成〕:黄耆、苍朮(泔浸,炒)甘草()羌活各一两升麻八钱柴胡两半黄连(酒炒)五钱黄芩()人参各七钱石膏(少许,长夏微用,过时去之)

〔服法〕:每服五钱,姜、枣煎服。
    论说
一、《医宗金鉴卷二十七删补名医方论卷二》:治饮食伤胃,劳倦伤脾,脾胃一虚,阳气下陷,阴火乘之,时值夏令,当从此治。
二、《医方集补养之剂》:功能补脾升阳泻火。治饮食伤胃,劳倦伤脾,火邪乘之,而生大热,右关脉缓弱,或弦、或浮数。右关缓弱脾虚也,弦木克土也,浮数热也。东垣曰:「湿热相合,阳气日虚,不能上升,脾胃之气,下流肝肾,是有秋冬而无春夏也。惟泻阴火,伸阳气,用味薄风药升发,则阴不病,阳气生矣。」


按照药物剂量多寡排列是:柴胡、黄耆、苍朮甘草羌活升麻黄芩人参、黄连、石膏

        柴胡、甘草、黄芩、人参是小柴胡汤的组合,甘草黄芩人参、黄连可以看成是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或是半夏泻心汤的核心组成。黄耆是治表虚水肿,苍朮去湿(这里可以看成是干姜),羌活解表,升麻是清热解毒,而石膏因为量少而且只有夏天才用,可以忽略。综合以上来看,可以发现这张方剂是处理三阳合病,其中又以少阳病为突出,同时又有夹湿的情形。因此再次证明阴火并不是什么特殊的火,而是属于太阳表虚证与少阳病的发热。


这里的主治为什么没有往来寒热,那是因为同时具备太阳病的表虚发热,所以呈现发热明显的状态,可以参考柴胡桂枝汤条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这里也是以发热为主,心下支结除了是一种胸胁苦满的轻微表现,也同时是心下痞硬的人参证表现,因此如果以史丹利来看,可以用柴胡桂枝汤加石膏来取代补脾胃泻心火升阳汤。

《删补名医方论卷》说:「时值夏令,当从此治」,而以经方来看的话,夏天遇到这种病人,最佳的处方是五苓散合竹叶石膏汤,或合白虎加人参汤,轻一点的可以用五苓散加石膏。

最后(因为史丹利已经开始进入coma状态得赶快下结论),史丹利要说的是历史上有很多医家的医论都是这一类的,网友在学习他们的学说时,千万不要浪费精力在这种「模糊」的理论,最好的方式是直接拿他们的方子、医案作研究,而研究的基础就是《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绝对不是《内经》喔),他们的方子与医案都很珍贵,但是他们的医论看看就好,甚至不看也没什么关系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15 收起 理由
雍乾 + 15 好贴,要顶!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眼病治效方
下一篇:望舌七诀歌

9

主题

0

积分

9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1-9 10: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垣的理论自有奥妙,然只在文字表面上纠缠,往往头头不是道。因为一般人很重视语言逻辑,而东垣著述中偏偏不符合我们今天的语言逻辑。他那叙述中,因为有他语言表述上的限制,所以只能跳跃式、隐晦式表述。这就需要读者特殊的领悟力。这类书的特点有点象佛经,表面文字只是引导,然后要结合实际才能看懂。但是不读书,光有临床又不行。

阴火,要从全局理解,不能埋头寻找。既有的教科书知识也不足以理解阴火理论。最好是暂时收起自己的“高明见解”,另辟蹊径去读书。在我们打开一本书时,作者是主,读者是客。客来访主,最起码的礼仪是尊重。对于前贤,还需要敬仰。

当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就象楼主上面所述那样。我们还是佩服楼主的探索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1-1-9 10: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完全弄懂李大师的另一首方剂:升阳益胃汤:黄芪 党参 白术 川连 甘草 陈皮 半夏 茯苓 泽泻 羌活 独活 防风 柴胡 赤芍。我用来治虚人外感夹湿,西医谓之病毒性感冒,十中七八。所以主要的还是临床运用,大师们的原话愿意弄懂弄通最好,弄不懂弄不通暂时搁在那儿没关系,只要在临床上去用去为病人解决问题就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1-1-9 10: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壮火食气,少火生气。脾胃所需,乃命门真火徐徐熏蒸。脾胃虚弱,后天不足以供奉补给肾精以化气,而致命门真火弱而不升。恰相火妄动,其势刚燥,所谓壮火。占中焦之位,更使命门真火难归本位,似食真气,是为壮火食气。少火者,命门真火,生气者,生脾胃阳气。是以理解:相火损脾胃阳气,命门真火生脾胃阳气。先补脾胃,足后天供奉,以补少火,泻阴火(本人理解为妄动之相火)以折其势,让出占位,以待真火归位。升阳者,升脾胃所需之阳,徐徐熏蒸之命门真火是也,是为少火生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1-1-9 10: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后世论脾肾虚补之先后:原则是:脾虚补脾,肾虚补肾。但脾肾两虚时补脾为先,肾虚补时不可碍脾。肾乃先天之本,脾胃乃后天之本,先天禀赋之弱,改善之甚难,后天供养之弱,改善之相对易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1-9 15: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阴火是因脾胃气虚而致的郁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积分

9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1-12 09: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5楼(gefeng) 的帖子

说得很对。还需注意,此时一定是本虚标实。所以李氏之方,常常补清兼施,寒热并用。此种方法,源于仲景(半夏泻心汤),又似乎高出仲景。所高者,理也。有理,则法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9 04:40 , Processed in 0.288259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