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743|回复: 6

伤寒明理论8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积分

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1-8 15: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瓜蒂散方
华佗曰。四日在胸。则可吐之。此迎而夺之之法也。千金方曰。气浮上部。填塞心胸。
胸中满者。吐之则愈。此随证治之之法也。大约伤寒四五日。邪气客于胸中之时也。加之胸中烦满。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则为吐证具。乃可投诸吐药。而万全之功有之矣。瓜蒂味苦寒。内经曰。湿气在上。以苦吐之。寒湿之气。留于胸中。以苦为主。是以瓜蒂为君。赤小豆味酸涩。内经曰。酸苦涌泄为阴。分涌膈实。必以酸为佐。
是以赤小豆为臣。香豉味苦寒。苦以涌泄。寒以胜热。去上膈之热。必以苦寒为辅。
是以香豉为使。酸苦相合。则胸中痰热涌吐而出矣。其于亡血虚家。所以不可与者。以瓜蒂散为峻剂。重亡津液之药。亡血虚家。补养则可。更亡津液。必不可全。用药君子。必讲究焉。
瓜蒂(君一分熬黄) 赤小豆(臣一分)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七。以香豉一合。用熟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渣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大陷胸汤方
结胸由邪在胸中。处身之高分。邪结于是。宜若可汗。然所谓结者。若绑定之结。不能分解者也。诸阳受提于胸中。邪气与阳气相结。不能分解。气不通。壅于心下。为硬为痛。是邪正因结于胸中。非虚烦膈实之所同。是须攻下之物可理。低者举之。
高者陷之。以平为正。结胸为高邪。陷下以平之。故治结胸。曰陷胸汤。甘遂味苦寒。
苦性泄。寒胜热。虽曰泄热。而甘遂又若夫间之。遂直达之气。陷胸破结。非直达者不能透。是以甘遂为君。芒硝味咸寒。内经曰。咸味下泄为阴。又曰。咸以软之。气坚者。以咸软之。热胜者。以寒消之。是以芒硝为臣。大黄味苦寒。将军也。荡涤邪寇。除去不平。将军之功也。陷胸涤热。是以大黄为使。利药之中。此为峻剂。伤寒错恶。结胸为甚。非此汤则不能通利之。剂大而数少。取其迅疾。分解结邪。此奇方之制也。
黄帝针经曰。结虽大。犹可解也。在伤寒之结。又不能久。非陷胸汤。孰可解之矣。
甘遂(君一钱七) 芒硝(臣一升) 大黄(使六两去皮)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渣。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未。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半夏泻心汤方
凡陷胸汤攻结也。泻心汤攻痞也。气结而不散。壅而不通为结胸。陷胸汤为直达之剂。塞而不通。否而不分为痞。泻心汤为分解之剂。所以谓之泻心者。谓泻心下之邪也。痞与结胸。有高下焉。结胸者。邪结在胸中。故治结胸曰陷胸汤。痞者。邪留在心下。故治痞曰泻心汤。黄连味苦寒。黄芩味苦寒。内经曰。苦先入心。以苦泄之。
泻心者。必以苦为主。是以黄连为君。黄芩为臣。以降阳而升阴也。半夏味辛温。干姜味辛热。内经曰。辛走气。辛以散之。散痞者必以辛为助。故以半夏干姜为佐。以分阴而行阳也。甘草味甘平。大枣味甘温。人参味甘温。阴阳不交曰痞。上下不通为满。欲通上下。交阴阳。必和其中。所谓中者。脾胃是也。脾不足者。以甘补之。故用人参甘草大枣为使。以补脾而和中。中气得和。上下得通。阴阳得位。水升火降。则痞消热已。而大汗解矣。
黄连(君四两) 黄芩(臣三两) 半夏(佐半升洗) 干姜(佐三两) 人参(使三两) 甘草(使三两炙)大枣(使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茵陈蒿汤方
王 曰。小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取之。发黄者。热之极也。非大寒之剂。
则不能彻其热。茵陈蒿味苦寒。酸苦涌泄为阴。酸以涌之。苦以泄之。泄甚热者。必以苦为主。故以茵陈蒿为君。心法南方火而主热。栀子味苦寒。苦入心而寒胜热。
大热之气。必以苦寒之物胜之。故以栀子为臣。大黄味苦寒。宜补必以酸。宜下必以苦。推除邪热。必假将军攻之。故以大黄为使。苦寒相近。虽甚热。大毒必祛除。分泄前后。复得利而解矣。
茵陈蒿(君六两) 栀子(臣十四枚擘) 大黄(使二两去皮)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蒿。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渣分三服小盒饭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则黄从小便去也。

白虎汤方
白虎西方金神也。应秋而归肺。热甚于内者。以寒下之。热甚于外者。以凉解之。其有中外俱热。内不得泄。外不得发者。非此汤则不能解之也。夏热秋凉。暑 之气。
得秋而止。秋之令曰处暑。是汤以白虎名之。谓能止热也。知母味苦寒。内经曰。热淫所胜。佐以苦甘。又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欲彻表热。必以苦为主。故以知母为君。石膏味甘微寒。热则伤气。寒以胜之。甘以缓之。热胜其气。必以甘寒为助。是以石膏甘寒为臣。甘草味甘平。粳米味甘平。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热气内蕴。消燥津液。则脾气燥。必以甘平之物缓其中。故以甘草粳米为之使。是太阳中 。得此汤则顿除之。即热见白虎而尽矣。立秋后不可服。以秋则阴气平矣。白虎为大寒剂。秋王之时。若不能食。服之而气哕逆不能食。成虚羸者多矣。(春沂云立秋后至多矣四十二字疑后人所加。)知母(君六两) 石膏(臣一斤碎) 甘草(使二两炙) 粳米(使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

五苓散方
苓令也。号令之令矣。通行津液。克伐肾邪。专为号令者。苓之功也。五苓之中。茯苓为主。故曰五苓散。茯苓味甘平。猪苓味甘平。甘虽甘也。终归甘淡。内经曰。淡味渗泄为阳。利大便曰攻下。利小便曰渗泄。水饮内蓄。须当渗泄之。必以甘淡为主。是以茯苓为君。猪苓为臣。白术味甘温。脾恶湿。水饮内蓄。则脾气不治。益脾胜湿。必以甘为助。故以白术为佐。泽泻味咸寒。内经曰。咸味下泄为阴。泄饮导溺。必以咸为助。故以泽泻为使。桂味辛热。肾恶燥。水蓄不行。则肾气燥。内经曰。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散湿润燥。故以桂枝为使。多饮暖水。令汗出愈者。以辛散水气外泄。是以汗润而解也。
茯苓(君十八铢) 猪苓(臣十八铢去皮) 白术(佐十八铢) 泽泻(使一两六铢) 桂枝(使半两去皮)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七。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理中丸方
心肺在膈上为阳。肾肝在膈下为阴。此上下脏也。脾胃应土。处在中州。在五脏曰孤脏。属三焦曰中焦。自三焦独治在中。一有不调。此丸专治。故名曰理中丸。人参味甘温。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缓中益脾。必以甘为主。是以人参为君。白术味甘温。内经曰。脾恶湿。甘胜湿。温中胜湿。必以甘为助。是以白术为臣。甘草味甘平。内经曰。五味所入。甘先入脾。脾不足者。以甘补之。补中助脾。必先甘剂。是以甘草为佐。干姜味辛热。喜温而恶寒者胃也。胃寒则中焦不治。内经曰。寒湿所胜。
平以辛热。散寒温胃。必先辛剂。是以干姜为使。脾胃居中。病则邪气上下左右无所不至。故又有诸加减焉。若脐下筑者。肾气动也。去白术加桂。气壅而不泄。则筑然动。白术味甘补气。去白术则气易散。桂辛热。肾气动者。欲作奔豚也。必服辛味以散之。故加桂以散肾气。经曰。以辛入肾。能泄奔豚气故也。吐多者去白术。加生姜。气上逆者则吐多。术甘而壅。非气逆者之所宜也。千金方曰。呕家多服生姜。此是呕家圣药。生姜辛散。是于吐多者加之。下多者还用术。气泄而不收。则下多。术甘壅补。使正气收而不泄也。或曰湿胜则濡泄。术专除湿。是于下多者加之。悸者加茯苓。饮聚则悸。茯苓味甘。渗泄伏水。是所宜也。渴欲得水者加术。津液不足则渴。术甘以补津液。腹中痛者加人参。虚则痛。本草曰。补可去弱。即人参羊肉之属是也。寒多者加干姜。辛能散也。腹满者去白术。加附子。内经曰。甘者令人中满。术甘壅补。于腹满者则去之。附子味辛热。寒气壅郁腹为之满。以热胜寒。以辛散满。
故加附子。内经曰。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此之谓也。
人参(君) 白术(臣) 甘草(佐炙) 干姜(使各三两)上四味。捣筛蜜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 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

四逆汤方
四逆者。四肢逆而不温也。四肢者。诸阳之本。阳气不足。阴寒加之。阳气不相顺接。
是致手足不温。而成四逆也。此汤申发阳气。却散阴寒。温经暖肌。是以四逆名之。
甘草味甘平。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却阴扶阳。必以甘为主。是以甘草为君。
干姜味辛热。内经曰。寒淫所胜。平以辛热。逐寒正气。必先辛热。是以干姜为臣。附子味辛大热。内经曰。辛以润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暖肌温经。必凭大热。是以附子为使。此奇制之大剂也。四逆属少阴。少阴者肾也。肾肝位远。非大剂则不能达。内经曰。远而奇偶。制大其服。此之谓也。
甘草(君二两) 干姜(臣一两半) 附子(使一枚生用去皮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真武汤方
真武北方水神也。而属肾。用以治水焉。水气在心下。外带表而属阳。必应发散。故治以真武汤。青龙汤主太阳病。真武汤主少阴病。少阴肾水也。此汤可以和之。真武之名得矣。茯苓味甘平。白术味甘温。脾脾恶。腹有水气。则脾不治。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渗水缓脾。必以甘为主。故以茯苓为君。白术为臣。芍药味酸微寒。生姜味辛温。内经曰。湿淫所胜。佐以酸辛。除湿正气。是用芍药生姜酸辛为佐也。附子味辛热。内经曰。寒淫所胜。平以辛热。温经散温。是以附子为使也。水气内渍。至于散则所行不一。故有加减之方焉。若咳者加五味子细辛干姜。咳者水寒射肺也。
肺气逆者。以酸收之。五味子酸而收也。肺辛寒。以辛润之。细辛干姜辛而润也。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茯苓专渗泄者也。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酸之性泄。去芍药以酸泄也。辛之性散。加干姜以散寒也。呕者去附子。加生姜。气上逆则呕。附子补气。生姜散气。两不相损。气则顺矣。增损之功。非大智孰能贯之。
茯苓(君三两) 白术(臣二两) 芍药(佐三两) 生姜(佐二两切) 附子(使一枚泡去皮脐作八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七合。日三服。

建中汤方
内经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位在上。肾处在下。左右上下。四脏居焉。脾者土也。
应中央。处四脏之中。为中州。治中焦。生育荣卫。通行津液。一有不调。则荣卫失所育。津液失所行。必以此汤温建中脏。是以建中名焉。胶饴味甘温。甘草味甘平。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建脾者。必以甘为主。故以胶饴为君。甘草为臣。桂辛热。辛、散也。润也。荣卫不足。润而散之。芍药味酸微寒。酸、收也。泄也。津液不逮。收而行之。是以桂芍药为佐。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胃者卫之源。脾者荣之本。黄帝针经曰。
荣出中焦。卫出上焦是矣。卫为阳。不足者益之必以辛。荣为阴。不足者补之必以甘。辛甘相合。脾胃健而荣卫通。是以姜枣为使。或谓桂枝汤解表。而芍药数少。建中汤温里。而芍药数多。殊不知二者远近之制。皮肤之邪为近。则制小其服也。桂枝汤芍药佐桂枝同用散。非与建中同体尔。心腹之邪为远。则制大其服也。建中汤芍药佐胶饴以建脾。非与桂枝同用尔。内经曰。近而奇偶。制小其服。远而奇偶。
制大其服。此之谓也。
胶饴(君一升) 甘草(臣一两炙) 桂枝(佐三两去皮) 芍药(佐六两) 大枣(使十二枚擘) 生姜(使三两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呕家不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脾约丸方
约者结约之约。又约束之约也。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
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而大便硬。故曰其脾为约。
麻仁味甘平。杏仁味甘温。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麻仁杏仁。润物也。本草曰。润可去枯。脾胃干燥。必以甘润之物为之主。是以麻仁为君。杏仁为臣。枳实味苦寒。浓朴味苦温。润燥者必以甘。甘以润之。破结者必以苦。苦以泄之。枳实浓朴为佐。以散脾之结约。芍药味酸微寒。大黄味苦寒酸。苦涌泄为阴。芍药大黄为使。
以下脾之结燥。肠润结化。津液还入胃中。则大便软。小便少而愈矣。
麻子仁(君一两) 杏仁(臣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 枳实(佐半斤炙) 浓朴(佐一尺炙去皮) 大黄(使一斤去皮) 芍药(使半斤)上六味。蜜和丸。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抵当汤方
人之所有者。气与血也。气为阳气。流而不行者则易散。以阳病易治故也。血为阴血。蓄而不行者则难散。以阴病难治故也。血蓄于下。非大毒峻剂。则不能抵当其甚邪。故治蓄血曰抵当汤。水蛭味咸苦微寒。内经曰。咸胜血。血蓄于下。胜血者。必以咸为主。故以水蛭为君。虻虫味苦微寒。苦走血。血结不行。破血者必以苦为助。
是以虻虫为臣。桃仁味苦甘平。肝者血之源。血聚则肝气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散血缓急。是以桃仁为佐。大黄味苦寒。湿气在下。以苦泄之。血亦湿类也。荡血通热。是以大黄为使。四物相合。而方剂成。病与药对。药与病宜。虽苛毒重疾。必获全济之功矣。
水蛭(君三十个炙熬) 虻虫(臣三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佐三十个去皮熬) 大黄(使三两去皮酒洗)上四味。锉如麻豆大。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未利再服。




上一篇:发个感冒的经方对照表吧
下一篇:伤寒论现代解读-------是不是好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1

主题

0

积分

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15: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转完了,不能上传大家读着也累,不好意思,电脑水平太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爱好中医

积分
0
发表于 2011-1-8 18: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学着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4916

积分

476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16
发表于 2011-1-8 19: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已经收藏,准备打印后细细研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4916

积分

476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16
发表于 2011-1-8 19: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夹传给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2

积分

75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02
QQ
发表于 2011-1-8 20: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经方币不足 10 ,无法下载附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4916

积分

476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16
发表于 2011-1-9 18: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5楼(key555) 的帖子

我可以发到你的邮箱,请告诉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9 08:08 , Processed in 0.08710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