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08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科] 第一次用药经验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6 11:05: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和老师学习一年多来,到了最近,遇到了一个完全用中医思维,和中医治疗手段应对的病例,记录下来,供大家讨论,欢迎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我爱人的奶奶,82岁,体型偏胖,身体素来比较结实,很少去医院,血压高,但老人对长期服用西药一直比较抵触,不到难受时一般不吃,偶尔不舒服,都是我用针灸处理一下。5月17日,我看望过老人一次,状态还好,但反应说最近嘴里粘腻,经常反酸。因为老人胃口非常好,饭量比我还要大,经常有类似症状,就没多思量,简单嘱咐最近饮食清淡一些就可以,也没有考虑用药。

5月20日晚,家人来电话,说老太太下午忽然身体不适,头晕发热,出了大汗,现在喊着冷,而且腹痛难受,肚脐周围最厉害,偶尔还会心里不舒服。问我用不用去医院。我心想,坏了,老人因为很晕车,而且怕去医院,如果不是病到很重,是不会在晚上联系我的。我安慰了下家人,就跑了过去,在路上我先后考虑到了几种可能:急性胆囊炎、阑尾炎、心脏病等等,后来在电话里,又问了下家人,老人最近的饮食和二便情况,心里面也就稍微有了底。

进了老人的屋子,直观的感觉有两个,一是热,二是气味酸臭。虽然外面已经天黑,但白天三十多度的气温,无论如何也不应该那么热,家人说是老人出了大汗后就怕冷怕风,只能把家里的门窗都关严;屋子里的味道更是刺鼻,除了门窗不开导致的空气不流通外,一下子想到几个月前跟随老师出诊时,老师只是看了一下病人,就问家属,病人是否便秘。当时真是对韩师的诊断功力感到震惊,后来偷偷问老师缘由,老师就说了两字:闻的。身体的代谢产物不能通过正常排泄渠道排除体外,汗液中就会渗透出这种刺鼻的酸臭味。

老人的脸色潮红,呼吸急促,舌红无苔,脉浮有力,稍涩,口干口苦,渴,但喝不进水,一喝水就呃逆,还呕吐过多次,非常痛苦。善太息,感觉吸气不够用,要大口大口才能倒进气。热热的天气用厚被子把自己裹冷,手脚发冷。

和家人又沟通了一次发病的过程:近几日来老人都便秘,2日前家里来朋友,老人没管住嘴,吃了海鲜,加上天气热,老人连续几天没有出门活动,之前一天还吃了大量葱蒜。当天中午老人又吃了虾蟹,到了下午一下子觉得胃里难受,然后大汗淋漓不止,后来一直躺在床上,期间的腹疼持续发作,心口窝也觉得堵得慌。我试着摸了下胃脘,不硬,不拒按;但在腹部,特别是肚脐右侧,明显拒按,有硬块,手根本放不上去,老人就叫喊疼。

我一边用针一边考虑,也能看一看老人的反应:开四关(双侧合谷、太冲)、双侧内关、中脘、双侧上巨虚、双侧阳陵泉,水沟。留针40分钟,不提插捻转。

我初步的思路当时是:老人之前素喜荤食,少动,消化功能已经很慢,近几日天气变热,吃了刺激生发的食物,又便秘严重,病化热成实,胃气上逆,故从之前的心烦喜呕发展到了“呕不止”,呈少阳阳明并病,是一番正盛邪实的状态。

家人在讨论是不是要去医院,针下后看老人慢慢放松睡去,我倒是有了些信心,当时就想,只要一会病人四肢回暖,心情稍微放松,我就可以尝试用药,用和解兼顾泻下的思路处理。四十分钟后针起,老人觉得腹中疼稍减,汗止,手脚回暖。我安慰了下老人,嘱咐家人用温热水加生姜2片,放在老人床头(当时生姜不敢放多了,怕夜里再发汗)。

和老师通了个电话,说了下情况,老师建议我用石膏降热,还要做好去急诊的准备。我急忙拟了下面的方子:柴胡12 黄芩8 白芍8 半夏8 枳实10 生大黄3 大枣10 栝楼8 生石膏30,找了朋友的药房帮我抓了药,亲自给老人煎药,大黄后下,分三次送服。当夜老人开始有排气,但仍然没能排便。第二天去了医院,和老师交流了下,认为我方子开的太轻,生石膏和大黄可以加量,于是下了班我又单开了10克生大黄和20克生石膏加到第二副药。针灸选穴又增加了双侧天枢,双侧手足三里。当天晚上,病人体温正常,嘴巴也不感觉到太酸苦,排气增多,腹痛缓解,有了些许食欲,次日早排便,热结旁流。至此心里踏实,觉得之前的思路应该是对的,原方照旧,又抓了三付,至此生大黄用到了10克,生石膏省去。但病人还有胃反酸和心下痞满的现象,我当时担心的是热结旁流后,加上之前呕吐频繁,是否会出现津液不足的现象,就想尝试再加一些养阴补津的药,老师的意见是不加考虑,“急下存阴”即是正途。到了第五天,老人已经开始正常排便有2天了,因为一直控制进食,老人平时饭量有大,在吃饭上和家人有了争执,子女虽然看我用针灸和中药效果不错,但还是不放心,就没跟我打招呼,推着轮椅把老人送到了东方医院。到了医院,不同科室的态度不一样,内科认为是肠梗阻,需要马上住院,外科认为是阑尾炎,需要输液一周。老人一害怕,在医院血压一下子就升高了,再打电话给我,我执意让老人回家,请示了老师,再原方案的基础上加了半夏、栝楼用量,而并没有用瓦楞子、鸡内金、海螵蛸这类治酸的药物。吃了两付后,腹痛消失,心下痞消失,两便正常。自发病当日至此,一共用药七付,结合针灸,效果还算满意。不足之处在于第一日发病,剂量过于保守,如剂量合适,病情应该会很快控制的。

后隔日针灸一次,又以养胃、化痰的药物恢复身体了几日,基本在第11天后,可外出买菜,遛弯如初。




上一篇:五苓散治小兒發燒一則
下一篇:“桂枝茯苓丸”使一高血压患者停掉服用4年的络活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366

主题

8185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185
沙发
发表于 2015-12-16 11:13:32 | 只看该作者
大柴胡汤有生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2

积分

175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62
板凳
发表于 2015-12-16 11:36:06 | 只看该作者
柴胡加芒硝汤
【原文】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伤寒论》(104)
【组成与用法】   
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切  半夏二十铢本云五枚,洗  大枣四枚,擘  芒硝二两
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 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功效】和解少阳,兼泻热去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积分

38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地板
发表于 2015-12-16 11:43:06 | 只看该作者
胃反酸和心下痞满,半夏泻心汤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575

积分

204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575
5#
发表于 2015-12-17 06:39:04 | 只看该作者
紧急情况下应该用大承气,有人行医一辈子不敢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24

积分

59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勤求古训,博采众长

Rank: 3Rank: 3

积分
724
6#
发表于 2015-12-17 09:08:05 | 只看该作者
大柴胡汤加石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1 10:25 , Processed in 0.083648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