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85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大家朱良春的简介

[复制链接]

50

主题

956

积分

41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17:1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今天中午见CCTV4 大家栏目采访朱良春中医大家
现转录关于中医大家朱良春的简介于此:
 


朱良春,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3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朱良春:神仙手眼 菩萨心肠

    他使上海淋巴癌患者拳头大的肿瘤逐渐消失,使几近残疾的骨病患者重获新生;他动员浪迹江湖的蛇花子将祖传治蛇毒绝技献给国家,挖掘不识字的民间散医成专家;他90岁高龄还四处看病讲学,使中医薪火相传。他常说,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朱良春在门诊中

    ●他使上海淋巴癌患者拳头大的肿瘤逐渐消失,使几近残疾的骨病患者重获新生;
    ●他动员浪迹江湖的蛇花子将祖传治蛇毒绝技献给国家,挖掘不识字的民间散医成专家;
    ●他90高龄还四处看病讲学,使中医薪火相传。他常说,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偏于一隅而名闻天下者,朱良春也。“朱良春现象”是中医界称道的话题。他老师章次公送他一方印章“神仙手眼,菩萨心肠”,是朱良春一生的真实写照。
    中医界治风湿病素称“南朱北焦”,即指南通朱良春和北京焦树德。而朱良春经验方“益肾蠲痹丸”是目前唯一能修复骨膜破坏的中药制剂,很多癌症患者在朱良春这里绝处逢生。
    92岁的朱良春有着骄人的精力和体力,气度儒雅,虽然一脸平和与安然,但其纵贯古今之学识、浩荡之胸怀、仁善之心肠,总让人生出无限敬意。朱良春虽久居南通,却成为一代名医,不以位高职显,而是真正以德服人,以术服人。
    用虫药如神善除肿瘤、骨病顽疾
    日本西尾市寺部正雄会长的夫人患有乳腺癌,她喝朱良春开的汤药1个月,手术时,肿瘤只剩一小块,癌细胞萎缩死亡。
    上海14岁的小男孩,髓母细胞瘤术后复发,头痛耳胀,泛泛欲呕,左侧乳突窦积液,朱良春精心调治,复查多次未显异常,已能正常上学。
    南通市三位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病危患者,朱良春用中医药使他们转危为安,现正安度幸福晚年。
    朱良春善治疑难病这在中医界是公认的,近年来广为传诵的是他治好了上海施先生的淋巴癌,这只是其中的个案。
    日本西尾市寺部正雄会长的夫人患有乳腺癌,她瞒着日本医生天天喝朱良春开的汤药,1个月后手术时,原来的癌肿只剩了一小块,癌细胞也萎缩死亡了,日本医生惊呆了。
    上海14岁男孩小张,2004年4月在沪诊断为髓母细胞瘤,术后两月余,头痛如重压、耳胀,泛泛欲呕,时轻时重。MRI示脑瘤术后复发,左侧乳突窦积液。朱良春用扶正祛邪、软坚消瘤法,予多种虫类药、补益精血药合用,精心调治,2006年、2007年至今复查多次,均未发现异常,已能正常上学。2008年小张父子等三人专程从上海来通向朱良春报喜:复查肿瘤已完全消失。
    朱良春积累了治肿瘤的丰富经验,在南通市中医院、良春风湿病专科医院、良春中医门诊部里,很多慕名而来的肿瘤患者,经朱良春及其女儿、学生采用扶正消癥的综合疗法施治,多数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或好转,减轻了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在骨科界一直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因为患者骨节畸形、骨质破坏,失去运动功能、生活不能自理不说,还伴着剧烈的疼痛,患者痛不欲生。
    朱良春善治风湿骨病,益肾蠲痹丸是最能体现朱良春多年经验的代表方剂。32岁的蒋女士患类风湿16年,全身大小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经朱良春用益肾壮督、蠲痹通络法治疗1年半后,各项指标均正常,能正常工作生活,并于今年年初怀孕、待产。
    南通市3位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先后被通知病危,朱良春用中医药使他们转危为安,现正安度着幸福的晚年。
    在上世纪中叶,朱良春还有一个“五毒医生”的雅号,原因是他善用有毒的虫类药。虫类药为血肉有情之品,生物活性强,但作用峻猛、具有一定的毒性,能搜剔深入精隧骨骱之病邪,没有功底的医生不敢乱用。当年,药店老药工当得知开方子的朱良春只有20多岁时,赞叹道:“这个年轻大夫,胆识可真大。”
    深邃高远引领学术 启迪后学
    他是我国最早撰文提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医生。他倾囊相授诊治疑难病的诀窍,并认为: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非典”期间,他主张打破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采用表里双解或通下泄热。他参与广东、香港的远程会诊,取得显效。
    朱良春在学术上,思想深邃而有远见,对后学多有启迪和引领,而且不尚空谈、求真实干。
    据医史学家马伯英考证,朱良春是为我国最早撰文提出辨证、辨病相结合的学者。朱良春指出,“证”和“病”不可分割,但不能为追求统计学意义,就始终使用一个处方治疗,这样会把中医的辨证论治的“活法”庸俗化、机械化,要防止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引入歧途。
    在危急重病面前,朱良春也颇具高见:对急性热病的诊治,他主张打破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提出“先发制病,发于机先”,采用表里双解或通下泄热,多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2003年非典期间,他参与广东、香港的远程会诊,取得显效,荣获抗击非典特殊贡献奖,就是例证。
    而对于一度迷惘、困惑的中医学子,朱良春不管在学术上还是在信仰上都让人看到希望。
    对于中医发展,朱良春一语中的:“一个是保持中医特色,一个是要有信心。”“经典是基础,师传是关键,实践是根本”。
    很多人曾请教朱良春诊治疑难病的诀窍,朱良春总是倾囊相授:“怪病多由痰作祟,顽疾必兼痰和瘀”;“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病入络,久必及肾”;“上下不一应从下,表里不一当从里”。准确辨证之后,采取相应的扶正、培本、涤痰、化瘀、蠲痹、通络、熄风、定痉等法,再配合虫类药,很多时候都可明显提高疗效,这是朱良春70年从医生涯的心得,屡试不爽。
    朱良春认为: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事实上大部分病症还是可辨可治的,关键是找到“证”的本质。如果说不能治,那是我们尚未认识许多确有疗效的“未知方药”的缘故,但总会找到。
    这不仅是一个人治病水平的高低反映,也是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根本观念。朱良春对中医充满了信心,并敢于去攻克疑难重症,这种信念产生出巨大的力量。  
    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对后学也颇多启迪:上世纪60年代,朱良春首创的“复肝丸”,以扶正化瘀立法,用红参、紫河车配山甲、鸡内金、地鳖虫、三七等,开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先河。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内容之一就有“扶正化瘀法在抗肝纤维化的作用”;1963年朱良春在杂志上连载《虫类药的临床应用》文章,在水蛭条下曾明确提及,治胸痹心痛,配全蝎、蝉衣、地鳖虫等虫类药,收到常规药难以达到的效果。这对后来以虫类药为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思路和方药,深有启迪。
    山西灵石名医李可先生在一次会议上见到朱良春,热情地跑过来拥抱这位素未谋面的老师,因李可早年吸取了朱良春用虫类药的部分经验,效果很好,心仪已久。朱良春笑:“不敢当,我现在用药审慎,不如你那样胆大有魄力。”
    力倡实用不尚空谈重实效
    从临床干起,多年来,求真实干,绝不做表面功夫。对于虫类药的应用,朱良春不是妄用峻猛毒烈之品以邀功,而是从实践中摸索出的真经验。
    朱良春讲学内容都是人们认为秘而不传的“真货”,故不管是应邀官方讲学,还是单位讲座,很多人都愿意自费参加。
    朱良春是章次公先生的得意门生,章老倡导的“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注重实效”的治学主张,朱良春终身践行。
    朱良春从临床干起,明白诊病关乎生死,当然要凭真本事,况患者也是医家的衣食父母,切忌空谈和造势。多年来,朱良春无论是临床、科研、讲学都求真实干,绝不做表面功夫。
    中医界多年来热议的辨病辨证关系等,一直争论不休。如什么是“病”和“证”,关系如何,能不能结合,怎样结合等等,从理论、哲学层面上探讨莫衷一是。朱良春从临床着眼,举了一个例子,马上就一目了然,并提出了公允的看法。
    辨证论治灵活,体现中医特色,但对疾病的具体机制和明确诊断缺少现代科学依据。这种中西医之间的客观差别,如不经综合参考分析,有可能导致医疗上的严重失误。如直肠癌早期症状易与慢性痢疾或痔疮混淆,如不运用西医学方法早期确诊,中西医结合,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就很有可能贻误病机,致病情恶化,癌肿转移,甚至不治。
    朱良春讲学讲的也都是人们认为秘而不传的“真货”,故不管是应邀官方讲学,还是单位讲座,很多人都愿意自费从四面八方涌来,因能学到真东西,没有水分。
    《朱良春医集》一书出版后短短8个月就再版,《朱良春用药经验集》已再版了14次,可见受欢迎的程度。
    尽宏慈善以菩萨心肠对待患者
    他不能限号,一限号患者就要半夜排队,他说:“这样子,没病也等出病来,我心里不安。”
    他的普通门诊诊费才15元,特需门诊诊费50元。他说,“到了我现在这种年纪,看病肯定不是为了钱,我的诊费涨价感觉有点说不过去。”
    朱良春不仅医术高明,其怜悯和尽心也让人相当感动。
    朱良春解放前在南通行医时,曾经对穷人施诊给药,给病人开了药后,盖上免费给药印章,到指定的瑞成药店抓药,朱良春每年端午、中秋、年终同药店老板结帐。
    现在,92岁高龄的朱良春仍出诊,且不将病人看完了不吃饭。因为有的病人担心吃完饭,他就不回来了,故朱良春一定要坚持看完病再吃饭。
    找朱良春看过病的人知道,朱良春的号是限不住的。因为一限号,患者们就要半夜排队,朱良春说:“这样子,没病也等出病来,我心里就不安啊。他们的心情我非常理解,所以只要条件允许,我都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
    以朱良春的名气和医术,要是在北京,诊费应在300元,就是上海,也应该200元。但朱良春的诊费才15元,特需50元。朱良春坦然地说:“到了我现在这种年纪,看病肯定不是为了钱,体力可以的话就多看一点。我的诊费涨价感觉有点说不过去。”
    2007年10月,朱良春不顾疲劳去郑州讲学,山东武城县一个胰腺癌患者水米难进,病情危急,其亲属赶到郑州恳请朱良春能否亲自去一趟。从郑州到武城,要坐5个小时的汽车,这对于一个带着疲倦的91岁老人意味着怎样的风险。但朱良春不顾亲属、朋友的劝阻,毅然退掉机票,赶赴武城,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朱良春常说:“中医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种仁术。”
    海襟江志大道源自平常心
    他和邓铁涛等名师大家相知很深,也和民间医生、无名晚辈私交甚笃。朱良春从不以名医、大家自居,对求教者真正做到了有信必复,有问必答。
    朱良春从游者甚众,非借位高职显,而是“以诚待人,以德服人”。
    朱良春既和邓铁涛、路志正、任继学、颜德馨等名师大家相知很深,也和民间医生、无名晚辈私交甚笃。多年来,朱良春从不以名医、大家自居,对同事、下属、学生、徒弟、平民百姓皆一视同仁,对求教者真正做到了有信必复,有问必答。
    季德胜是旧社会流浪江湖的蛇花子,陈照和成云龙也是治疗瘰疬、肺脓疡的土医生。已经是南通中医院院长的朱良春多次前去拜访,待之以礼、晓之以义、动之以情,和他们终成莫逆之交,使他们自愿将独门秘术捐献给国家。朱良春与有关同仁还帮助三者申报成果,并手把手地教他们学写签名,可见朱良春的心胸。
    这段佳话广为流传,以至于现在挖掘云南少数民族控制生育秘方还想请朱良春出山。
    朱良春早年在南通办过中医学校,解放初期并把合办的联合中医院全部设备无偿捐献给国家。
    朱良春的弟子何绍奇因学徒出身报考研究生受到限制,朱良春亲自寄了航空快件给方药中教授,详细介绍徒弟的水平已达到报考要求,并且“我可以个人人格担保,不会让您收了无用之人的”。
    朱良春另一爱徒朱步先当时职称还不高,朱良春大力举荐他作《实用中医内科学》的统稿人。朱步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其才华后来被前来慰问的领导慧眼识中,才有缘奉调入京。
    “以诚待人、以德服人”,和朱良春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的大度,老人甚至对“文革”期间严重伤害自己的人都宽容地原谅他,能化云为雾,视往事如风。
    布道神州纵行南北 遍洒甘露
    他不仅纵行南北,还在北濠河畔笑迎八方来访者。
    与邓铁涛、吕玉波等携手合作,倡导并积极参与名师与高徒的学术传承工作,名师与高徒传承的盛会在南通首开纪录,然后定位于广东省中医院。
    朱良春直到现在还没有退休。20多年前国务院发了一个“杰出高级专家,暂缓退休”的文件,使朱良春一直成为南通市中医院的职工,既然是医院的职工,就要尽义务,所以朱良春每周都到南通市中医院出诊。
    朱良春还把大量的心血倾注到良春风湿病专科医院上,该医院采用纯中医药治疗疑难病症,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救治了不少的顽症痼疾患者,引人注目。中央电视台先后两次来采访拍摄,广为传播。
    除了常规的出诊外,朱良春还到海内外讲学研讨,其他时间都用于接待来访、复信和整理文稿。这几年更忙了,他与邓铁涛和吕玉波等携手合作,倡导并积极参与名师与高徒的学术传承工作,名师与高徒传承的盛会在南通首开纪录,然后定位于广东省中医院,大力促进了中医药学术的弘扬传承。
    同时,在北濠河畔,朱良春笑迎八方来访者,他的四层寓所里,来此“取经”的高徒络绎不绝,这里,不仅来过新加坡学员,也曾住过广东的高徒,还有北京、上海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的学员登门来访,就在记者采访期间,两个山东省临沂市的学生跟随朱良春侍诊学习,形影不离。
    朱良春的病人遍天下,弟子遍天下,朋友遍天下。
    朱良春,一位心似佛而术近仙的中医长者!
    朱良春小传
    1917年生,江苏镇江丹徒人,后迁居南通市。
    1923年-1928年读私塾6年,后转入学校学习。
    1935年至武进孟河拜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学习中医。
    1936年转至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学习。
    1937年因抗战,转入上海中国医学院,跟随章次公先生侍诊实习。1938年毕业。
    1939年2月至南通设立诊所开业行医。
    1945年-1948年除诊病外,并创办南通中医专科学校,任副校长。
    1952年参与创办中西医联合会诊所,任所长。后改为联合中医院,任院长。
    1956年无偿将医院全部设备捐给政府,成立市级中医院,任院长。
    1987年国务院批准他为“杰出高级专家,暂缓退休”。
    1990年被国家确认为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导师。




专业领域编辑本段回目录
朱良春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内科学家,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对内科杂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先后研制了"益肾蠲痹丸"、"复肝丸"、"痛风冲剂"等中药新药,获部、省级科技奖。主要学术著作有《虫类药的应用》、《章次公医案》、《医学微言》、《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朱良春》、《现代中医临床新选》(日文版,合著)等 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曾先后应邀赴日本、新加坡、法国、马来西亚等国作学术演讲。
朱良春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经验和特色 转贴
2008-07-20 11:35

溃疡性结肠炎或过敏性结肠炎多为慢性非特异性肠病,中医属“大瘕泄”(病名首见于《难经》第五十七难)或“下利”,“脏毒”范畴。临床观察本病有急慢性之分,急者本文不加论述。慢性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甚至多年不愈,故亦称久泻。主证为腹泻伴有粘液或脓血便,有似痢非痢,似泻非泻之说,有轻度里急后重腹痛或无里急后重者,亦有久泻粘液无脓血者。其病位虽在肠,但相关多脏之功能,盖肺和大肠相表里,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相关大肠之传导,又因肝司疏泄,脾主运化,肝气横逆太过则伤脾,运化失司则痛泻由生,故本病“肝郁脾弱乃其本,痰瘀滞留乃其标”。老师朱良春先生指出久泻咎于脾虚,久泻病在气机。故注重运枢机、制肝木、健脾胃、化痰瘀、涩滑脱,首创“仙桔汤”等方应用临床,疗效颇著,其组方用药之妙试述如下:

     ⒈泄木制肝补脾土,仙桔汤方轻灵图

     朱师早年制订之“仙桔汤”由仙鹤草30g、桔梗8g、乌梅炭4.5g、白槿花9g(木槿花)、炒白术9g、广木香5g、炒白芍9g、秦艽10g、炒槟榔1.2g、甘草4.5g组成。用治慢性结肠炎历验不爽。加减法:肝郁脾滞,湿热蕴结之候加柴胡5g以疏肝解郁,有失禁不固者加诃子肉12g,或石榴皮10g,腹痛甚者倍白芍,气虚甚者加参芪升麻,(无木槿花,笔者代以藿香6g紫苏6g地锦草20g)。

     按:本方选仙鹤草为主药乃因仙鹤草涩中有补,轻灵止泻,止中寓通,强壮强心,补脾健胃,对慢性泻痢虚实夹杂者有标本同治之功,如临床广用于治劳伤脱力、止汗、止咳、止血、止痢、止泻、眩晕、赤白带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即是明证。亦以其味辛而涩,微温无毒,伍桔梗辛苦甘平,以其辛制其肝,开其肺,以其涩去其脱,除其滑。盖肺气开则府气通,故能治腹痛、下痢、久泻。古有《药性论》《本草经疏》《重庆堂随笔》等均载桔梗治下痢。清代温病家柳宝诒最喜用桔梗伍枳壳治泻痢而多方不离,其疏畅气机,斡旋气化之用,更重于桔梗开提肺气和排脓祛痰之功。朱师妙伍少量槟榔,一升一降,清升浊降则枢机运转如常,深得王孟英调正气化枢机之旨。久泻或久痢多清气下流,清浊相混,运传失常,槟榔本散结破滞,下泄杀虫之药,但槟榔有多服则泻至高之气,较枳壳、青皮尤甚之说,故朱师用量为1.2g,有久病用小方,以少胜多,事半功倍之用药特色,对久泻久痢腹痛较甚者亦有著效。白槿花轻清滑利,能升能降,拨动气机,上清肺热,下利水道,消积导滞,凉血和营,消肿排脓,止泻止痢,对清化下焦湿热颇有速效,故有消炎、退热、抗菌、通淋、止泻、止痢等功,朱师历年用白槿花治肾盂肾炎,菌痢,每每应手,是一明证。白术、木香健脾调气,白芍、乌梅、甘草酸甘敛阴,且泄木制肝,缓急止痛,固脱止滑。秦艽有抗菌、消炎、镇痛和类激素之作用,能斡旋脾胃,拨动气机,助桔梗升提,大有喻氏“逆流挽舟”之意,乃与败毒散用防风,羌独等异曲同工耳。且能祛风、通络、理湿、清热、利尿,宣通诸府,引导湿热,直走二阴而出。一药多功,颇合慢性肠炎脾虚湿热型之病机,诸药共奏升清降浊,通塞互用,气营兼调,补脾敛阴,清化止泻之功。既无参芪之峻补,亦无芩连之苦降,更无硝黄之攻伐,对久病正虚,攻不胜攻,清不耐清,补不能补之久泻,便溏,夹有粘冻,纳呆肠鸣,腹胀乏力,舌尖红,白腻苔,脉濡细之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及慢性痢疾,疗效确切。但朱师指出,“对久泻久痢证属脾肾阳虚或肾阳不振者,或大寒凝内多年不愈者“仙桔汤”当不适用”。

     曾治:郭某,男,38岁,起病2年,泄泻一天多达20余次,少则10余次,肠鸣不停,作乙状镜检,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多次住院,中西药治疗罔效,诊见面色苍黄,神疲乏力,形体消瘦,纳呆肠鸣,腹泻有粘冻,无里急后重,时有失禁不固,舌尖红苔腻,脉细,证属脾虚湿热,投“仙桔汤”加减,仙鹤草30g、桔梗8g、白槿花12g、炒白术12g、乌梅炭5g、诃子肉12g、炙黄芪15g、党参10g、升麻、柴胡各5g,4剂药后,大便好转,日1~2次,粘冻消失,精神明显好转,原方再进10剂,诸症全除,守原方14剂善后,嘱愈后以参苓白术丸、香砂六君丸各一斤守服以复脾胃功能。

     又治许某,男,52岁,大便溏泄四个月,日2~3次,杂有粘冻,脐左攻痛,叠进中西药物无效,舌中腻苔,尖红,右关脉弦按之弱,经乙状镜确诊为慢性结肠炎,肠痉挛,证嘱肝郁脾滞,处“仙桔汤”加减:仙鹤草15g、桔梗8g、白槿花12g、炒白术15g、炒白芍18g、乌梅炭5g、秦艽10g、萆解15g、广木香6g、柴胡5g、甘草3g,药服10剂,诸证悉除。

     按:久泻大便杂有粘冻,当有湿热留恋。脾运失常气机阻滞,则纳呆肠鸣。脾胃虚弱,气化失常,清浊不分,水谷不化,则便次增多。如泄泻不爽,则内有积滞阻碍气机。肝强脾弱则弦脉独见于右关按之细弱。

     王孟英强调临证治病必须量体裁衣,各求其是,提出了“病同体异,难执成方”的卓见。朱师告戒我辈不要死抱“仙桔汤”一成不变地用于临床,再好的方子也未必能符合千变万化的病情。故朱师指导吾辈谱成“仙桔汤”方的临证加减歌诀,对后学者颇有提示处方加减思路的作用,特披露如下:

     歌曰:各种肠炎仙桔汤,南通朱氏良春方;仙桔白槿方必用,白术白芍乌梅炒;木香槟榔行积滞,消补通涩粘冻康;诃子榴皮滑脱放,须知加减化裁方;肝强脾弱湿下注,痛泻要方共套方;寒痛须配良附丸,热痛宜加金铃散;过敏长卿或地龙,瘀痛莪术失笑散;溃疡加用护膜法,重症可配灌肠方;寒湿久困见便溏,四神掺入力增强;湿热互结宜清利,热重须加白头汤;湿盛白槿量宜重,酌加燥湿力尤彰;湿毒羁留难清利,芳化淡渗法优良;病久中虚见气滞,扶正调气逆流挽;便血蕊石云白药,故子诃槐芪淮山;上述诸法皆罔效,大寒凝内巴豆炭;阿米巴痢鸦胆子,次吞5粒套胶囊。以上歌决笔者稍有文字增减,以便于自诵习惯,并兼顾临证心得,更希读者按方言改谱,便于记忆。

     朱师临证除注重详察明辨外,并根据患者体质,嗜好,宿疾兼夹,以及饮食居住情况等,结合病程远暂,症情轻重,强调因人制宜。且抓住辨证要点:素体丰腴者,多见气弱湿滞,须注重气机的疏畅;形体瘦削者,常伴阴液暗耗,当顾及气阴的生化,凡久泻者,不可概以脾虚湿热或脾肾虚寒论治,临证中因虚致泻的还有情志不遂,肝木乘土的泄泻;水土不合,肠胃功能紊乱的泄泻;食物或药物异体蛋白过敏的泻泄等,均不能忽视。如朱师昔日曾治一例水土不合泄泻四个月,诸中西药治疗无效,投四君子加徐长卿,炙乌梅肉,木瓜,广木香,紫苏4剂即瘥。朱师的宝贵经验,笔者历年仿用,每每应手,深受其益矣。

     ⒉肠炎便血湿热犯 ,缠绵顽疾要守方:

     治久泄误热为寒,或用温补固涩以治脾虚湿热,所谓南辕北辙,导致坏症,屡见不鲜。慢性结肠炎因误治导之便血是为重症,虚、瘀、热夹杂,病较顽固缠绵,治疗较为棘手。朱师用药,思路广博,缓中有奇,法拟益气和血止涩,兼顾湿热伤络,疗效满意。1998年孟冬朱师曾治患者管某,女,25岁,主诉年前便血,曾经治疗血止,肠镜检查确诊为结肠腔溃疡。2月前大便每两至三天出血一次,近一月每天便血,呈血丝状,色鲜红与暗红杂见,大便中夹粘液,刻下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纳少泄泻,服前医中药后即唇肿腹痛,舌胖大有齿痕,脉细弦,证属脾虚湿热误治,伤及肠络出血,治以益气和血,佐以运脾固摄,方用仙鹤草30g、煅花蕊石20g、白槿花12g、徐长卿15g、地榆炭、血余炭、诃子肉、炒白术各10g、淮山药30g、甘草6g,,药服2周,诸证好转,便血减少,惟面色无华,脉细无力。原方加参芪各15g,又服2周,大便成形,症情稳定,但大便仍夹有粘液和血丝,于原方加桔梗10g,再服2周,药后仍偶有粘液和血丝,又于原方加云南白药4盒,每服2粒,每日3次,空腹服。加云南白药后嘱守服20余剂,便血粘液消失,惟纳谷欠香,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舌脉如前,再原方出入:怀山药、仙鹤草各30g、炒白术、谷麦芽、党参各15g、白槿花、补骨脂、乌梅炭各10g、广木香6g、甘草4g,嘱患者守服2个月。因诸证消失,病情稳定而停药。但停药一段时间又复发,此例便血顽固缠绵,若非真知灼见者早已改弦异辙,但朱师仍守原法,用健脾止血方加石榴皮10g、生白芨15g,再配合外治灌肠方:白头翁、秦皮、地榆炭、槐花炭、生白芍各15g、地锦草30g、川黄柏、炒乌梅各10g,煎取200毫升,加入锡类散1支,保留灌肠,每日一次,每次一小时,配合灌肠方一月余,诸证又消失,嘱去灌肠方继守服原方3个月,停药至今随访未复发。

     按:本案便血色见鲜红夹紫,显见肠有湿热夹瘀。服前医中药唇肿,腹痛,可见前医误以温补治湿热,误以固涩治瘀滞。大便中夹有粘液则肠中有湿热,如以温补治之,反助肝阳,肝愈强则脾愈受克。味厚滋阴之品,更非土受木克,脾失健运之所宜。泄泻而纳少其病在脾。本案治疗先后历时一年,几次愈而复发,朱师始终守“仙桔汤”加减化裁,以健脾止血,益气和营兼顾湿热,调正气化枢机之法贯彻前后,关健时刻妙以外治灌肠方配合,终收治愈痼疾顽症之的,常法新用,有常有变,且执简驭繁,守法守方,灵活加减,乃为高手也,如效不守方,心无定见,朝方暮改,寒热杂投,漫无边际,否认专方,效方和法外之法,定不能达到治愈痼疾难症之目的。此乃吾辈之深深体会矣。
朱良春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经验方

仙桔汤
     [组成] 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炭4克,白槿花9克,炒白术9克,广木香5克,生白芍9克,炒槟榔10克,甘草4克。
     [功能] 补脾敛阴,清化湿热。
     [主治] 久泻,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及慢性结肠炎,经常泄泻,时轻时剧,时作时休,作则腹痛、腹胀,大便溏薄,夹有粘液,间见少许脓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用法] 一日一剂,水煎两次,分二次服。
     [方解] 凡慢性痢疾,迭治不愈,缠绵难解者,往往既有脾虚气弱的一面,又有湿热稽留的存在,呈现虚实夹杂之象。因此,在治疗立法上,既要补脾敛阴,又需消化湿热,方能奏效。仙桔汤即据此而拟订。方中仙鹤草除善止血外,并有治痢、强壮之功,《滇南本草》载“仙鹤草治赤白痢下”,因此,本品不但可治痢下赤白,还能促进肠吸收功能的恢复,对慢性泄泻亦有效。桔梗《别录》载:能“利五脏肠胃,补血气……温中消谷”;《大明》载:桔梗“养血排脓”;《本草备要》载:桔梗治“下痢腹痛”。因此,本方用桔梗不是取其升提之功,而是取其排脓治痢之效,凡泄痢大便夹杂粘冻者,取桔梗甚效。白术、木香健脾而调气;白芍、乌梅、甘草酸甘敛阴,善疗泻痢而缓解腹痛;白槿花味甘性平无毒,能清热利湿凉血,常用于肠风泻血、血痢、带下,用治痢疾,有一定效效,其不仅能迅速控制症状,且长于退热;槟榔本为散结破滞,下泄杀虫之物,若用小剂量则善于行气消胀,故对痢疾、泄泻而腹胀较甚者,颇有功效。诸药合之,其奏补脾敛阴、清化湿热之功。
[加减] 本方用治阿米巴痢疾时,应另加鸦胆子14粒,去壳分二次吞服;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肝郁脾滞征象较著者,去槟榔,加柴胡4.5克,萆解15克,秦艽9克;腹痛甚者,应加重白芍与甘草用量:白芍15-30克、甘草9-15克;泄泻日久,体虚气弱,而腹胀不显者,去木香、槟榔,加炙升麻4.5克、党参12克、炙芪15克。凡久泻证属脾肾阳虚或为肾阳不振者,则非本方适应证,当以附子理中或四神丸治之。




上一篇:转载:西药的危害
下一篇:《中外医疗》杂志社编辑部征稿启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77

主题

6205

积分

9521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守拙

Rank: 8Rank: 8

积分
6205
QQ
沙发
发表于 2010-7-12 17:25:03 | 只看该作者
朱良春,一位心似佛而术近仙的中医长者!非常值得学习和尊敬!
莫道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0

积分

24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板凳
发表于 2010-7-13 20:52:30 | 只看该作者
很多病人对他女儿朱婉华就是良春风湿病医院院长,有很多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1 05:17 , Processed in 0.076771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