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1742|回复: 24

我是高手!!!

[复制链接]

13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得一

积分
0
发表于 2010-3-30 08: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个人学习岐轩脉法仅仅两个多月了,我基本能把岐轩脉法转起来了,为什么呢,因为我只是一个爱好者,简单的说我就是一片白纸,一开始就上了大道,大道至简至易,岐轩脉法就是大道,现在上过几年大学的,或和老中医学过诊脉的,不会诊脉更不会看病,因为他们的老师都不会,教学都是错误的,为什么我敢这样大胆的说呢,因为他们的老师包括他们根本都不会诊脉,只是根据28种脉象猜病症,病人不开口他们就说不上来。
我试验过,我是经商的经常东奔西走,我一出差就习惯的看到一家中医诊所就进去考考他们,在北京、保定去过十几家中医院和小诊所基本你不开口他们就不知道你是什么病,现在我才深深的感觉到岐轩医学的高深莫测,他不只是脉法,脉法只是基础也是根本,遁甲脉法是最高深的,还有遁甲针法、岐轩用药等等,处处都有玄机,想成为真正的中医吗?想成为真正的养生高手嘛?赶紧加入岐轩医学大家庭吧!
哈哈,如果有人不相信,我可以会会你,业余对专业PK一把吧!~
O(∩_∩)O哈哈~

登陆“中国岐轩医学网”保你眼前一亮












1




上一篇:想成为真正的中医吗?
下一篇:不知此病大家可有经方提供?

9

主题

1318

积分

330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

Rank: 4

积分
1318
发表于 2010-3-30 09: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心,高处不胜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积分

2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3-31 08: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过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99

积分

12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99
发表于 2010-3-31 16: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初学吧!
脉法只是一个诊断手段而已,患者最终关心的是疗效。疗效才是问题的关键。
就像西医能诊断癌症并不能完全治疗癌症一样,中医能诊断出的病并不一定就能治好。
那天来北京我和先生PK一下脉法! 能过我这关再找专业的PK 也不迟[s:17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得一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9: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吧;请问先生怎么联系。顺便告诉你我把脉是诊察人体气机之变化,诊的是病机《因》而非是病证《果》,知其病机乃由治不了之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得一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20: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3楼(盲人摸医) 的帖子

         中医治其气,西医治其行,中医治其本,西医治其表。癌症是症,是表,是果,是形。造成得癌症的原因是机,是本,是因,是气。世上乃没有因果,阴阳之理。
        脉法为阴,用药为阳,阴阳和合病方能愈。学医必知易。      

        嗨、、这位朋友你也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得一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20: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写“我是高手”初衷是担心中国中医这样下去还是中医吗?并没有吹捧自己的意思,只是担心若干年以后中医只能去国外找了,那就太可悲了,专家和教授们放下架子和光环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99

积分

12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99
发表于 2010-4-1 08: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更没有攻击你的意思,我也没有说您是在自我吹捧,脉法是中医的基础功,脉本身就是查因的,症状才是外在表现的“果”。但西医也不都是在治“表”,中医也不都是在治你所谓的“因”。生命太复杂了,影响人体的因素太复杂了,居住环境、出生时间,还包括多数人都不信的因果。关于易经在下不才也过老师指点,实际运用上也能从居住环境看出该家人的病,但这远远还不够。既然仁兄研究过周易,那怎能说出如上之言? 不知仁兄是否会看八字,特定的时空点有特点的能量构成,有些东西是定数难道是脉法能解决的吗?
医学,包括中西医都是修修补补之术,天命已到,医学是没有回天之术的。即便修炼到蔽息也只能躲过一小劫。另外,您所说的“现在上过几年大学的,或和老中医学过诊脉的,不会诊脉更不会看病,因为他们的老师都不会,教学都是错误的,为什么我敢这样大胆的说呢,因为他们的老师包括他们根本都不会诊脉,只是根据28种脉象猜病症,病人不开口他们就说不上来。 ”这也太武断了点,即便做广告也不能如此。把你的真实姓名、地址和电话发信息给我,我给您回地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得一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2: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确诊断是中医临床重要的环节,四诊中脉诊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内经》中亦云“色脉者,上师所秘”!但是一直以来脉诊在临床诊断中的地位越来越被忽略,在张仲景时代就已经出现了脉诊被逐渐淡化的现象,仲景圣感叹曰:“观今之医,…省疾问病,务在口给,…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跌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得一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2: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这里是讨论中医,不是讨论易经占卜,老兄也许把话说远啦!
         如果讨论易经论  也可以 ,八字先说目前的新派命理,还是传统的子平术,梅花易数还是三式,我们总的有个交流的切入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得一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2: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脉法培训截止2009年已举办六届了,都是免费培训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99

积分

12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99
发表于 2010-4-6 11: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位老中医曾评说“中医江河日下,虽责传承但多由脉法不精”。楼主免费弘扬脉法,矫正“不上道”的中医虽是善举,但一脉定天下则有偏僻。我也没时间和精力跟您“讨论”这些当今社会不提倡的东西。更没有楼主“义举”的品德,我学这些东西花了很多精力和银子,不是随随便便跟谁都“公开”讨论的。大学也不是没高手,民间也不都是高人。路过,看到仁兄言语有些过激,评论一下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得一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21: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万物,进取诸身;致虚无,守静笃,天人合一,通天地之德,类万物之情,心与天地相感,口纳五行之全,之悟也。
   学医悟道,没有悟性花再多精力和金钱又有何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得一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21: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所言:“我也没时间和精力跟您“讨论”这些当今社会不提倡的东西”。
  老兄知道此阴阳脉法吗?别抱自己哪点东西放不下了,花钱学到到的未必是真东西,免费未必不是真东西,千万不要以小人之心疑君子之意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得一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21: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有机缘和缘分我们免费向大家讨论奇门遁甲和我们的遁甲脉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得一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21: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脉法的六大误区:

误区一:对“平人脉象”论述过于侧重于脉象的变化,缺少明确和容易把握的尺度。
误区二:古今论脉之书,多侧重于脉象而忽视诊法,脉象得出离不开指法,很少有人阐释指法之巧。
误区三:追求从脉象断病症,不懂的脉症证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误区四:中医的核心理论“阴阳”不能准确的贯穿诊脉全过程,下手先求脉象,不能做到“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误区五:中医理论的基石“气”不能在诊脉过程中当作诊察对象被把握。不能建立以“气一元论”为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误区六:古今医家对脉象之描述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统一,学习时不能体察医家之本意,故而让人莫衷一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得一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21: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象》为人感知的东西,对一种象人们对它的感知程度不同结果也不同,象为果,形成象的成分为因。所以只知其证不知其病机《因》肯定不行。
    举一浮脉例子。

浮脉

一、脉象的诸家论述

《内经》:春日浮,如鱼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由余。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如循榆荚。

《脉经》:浮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难经》:浮者,脉在肉上行也。

《诊宗三味》:浮脉者,下指即显浮象,按之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流利。

《脉诀汇辨》:如水中漂木,虽按之使沉,亦将随手而起。

《诸脉条辨》:脉有素浮素沉之体,故浮无定候,以初到脉上为候。

《频湖脉学》七言诀: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夹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二、脉象评析

浮脉的描述有很多种,且描述并不统一。而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误以为浮脉应该有一种比较统一的指感特征,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在《内经》中云:“春日浮,如鱼游在波…”这里浮应该指脉势上浮之势,此正与春天阳气上升相符。而经中“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则应该是指阳气热盛,脉从上浮之势发展成“脉从肉上行”。此两者一是指脉势浮,一是指脉位浮。

《内经》中对秋天之脉称为毛脉,后世论述则将毛脉归于浮脉。李时珍《濒湖脉学》中云:“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而《内经》中对毛脉的描述却是:“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如循榆荚”。秋天是收敛的季节,阳气下肤,如蛰虫将去,然仍有余气在表,浮散于外。故有“如微风吹鸟背上毛” 之说。脉象意义主要体现秋天阳气正欲潜藏。而王叔和《脉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则是指体现人体气机上越外浮,与“春日浮,如鱼游在波”相同。

《难经》中“浮者,脉在肉上行也”,明确指出,此为脉位之浮。《诊宗三味》与《脉诀汇辨》则是指脉位与脉势均浮。故《诸脉条辨》又指出“浮无定候”。李时珍的《濒湖脉学》中将所有的情况归在一起,统称为浮脉。这就使我们后学者摸不着头绪,也势必走入迷雾中,做中医多年,仍脉理不明,搞不清何为浮脉。

从临床的角度看,我们应该把体现气机外浮上升的脉势浮称为浮脉。所以说王叔和《脉经》规定的“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更为确切一些。从王叔和《脉经》中对浮脉的描述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浮脉的得出是靠指法“举、按”得出的,没有举按得过程,就不会得出正确的浮脉。

下面我们专门对举按做论述,目前有很多人对“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认识不够,由于受现代一些书籍的提法如“浮取、沉取”的影响,就简单的将“举之、按之”理解成“浮取、沉取”.
从语法分析,沉取、浮取的“浮、沉”是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取”,表明取的状态时“浮”或者“沉”,而“浮之、沉之、举之、按之”的“浮、沉、举、按”是动词,表示对脉(之)的动作过程。

在古脉法中,诊脉时医者是在“举、按”的动作过程中,体会脉搏来去的变化,此即《内经》中所云:“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也”之本意。

《难经》中对举按的方法又做了准确的阐释,以“一黍”为举按力量递增递减的单位,整个诊脉过程分为十五个层次。五个大的层次。到了《脉经》中则明确这种方法叫做“持脉轻重法”。

举按得具体操作如下:临诊时,触及脉体以后,即以“初到脉上为候”,再对脉体进行按压,直到脉搏消失,整个过程力量增加量我们视为十五黍之重。这样每三黍为一个层次,从按开始到按终分别为“肺心脾肝肾”,我们在举按过程中,得到的结果是“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我们称之为浮脉。近人有以“指压—指感趋势图”来表示浮脉的,认为‘’‘’‘’所用指力小于中等指力时,即为浮脉。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即典型的浮脉特征。我们认为当指力大于五分之三总指力时,如果“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我们可以认为在肝肾这个层次气机外越。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层次气机均可以外浮。所以在脉诊的任何一个层次都可以出现浮脉。

    这样,我们就能够通过举按准确的把握气机出的过程,也只有这样才是对浮脉最深刻的、最正确的认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脉法,学和看待脉象。
    浮脉在临床中的意义是以把握气机的升降出入的出的运动,凡是浮脉气的“出”运动均大于“气”的入运动,是否太过以“微”而有“胃气”为度。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脉浮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邪气居表,正气抗邪

二.    内热盛而气外出

三.    风盛扰之

四.    内寒盛,气不能入

五.    内阴实,气不得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4-11 20: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4楼(701105) 的帖子

楼主太厉害了,只会八字是小儿科吧,遁甲脉法是不是先学三式之一的奇门遁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7423

积分

255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活法圆通医家诀,不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23
QQ
发表于 2010-4-21 20: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楼主后续,再详细的讲一讲沉、迟、数、弦、滑、涩动等脉象。
学经方,用经方,学致以用,用经方,学经方,学用结合。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jingfangrenshe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得一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20: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沉脉
一、脉象的诸家论述
《内经》: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又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含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搏,故曰营,反此者病。
《脉经》: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脉诀》:沉行筋骨,如石沉水。
《脉诀刊误》:轻手于皮肤之间不可得,徐按至肌肉中部间应指,又按到筋下部乃有力。
《脉诀汇辨》:非重按不可得,又深深下沉之势。
《诊宗三味》:轻取不应,重按乃得,举之减少,更按益力,纵之不即应指。
《频湖脉学》: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耍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二 脉象评析
沉脉与浮脉正好相对,互为阴阳,在沉脉的历代描述、记录、学习中,同样存在象浮脉一样的问题。
《内经》云:“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此言人体阳气深走于内而不欲出也。其实这是阳气敛藏的结果,而不是阳气敛藏的过程。《内经》中云:“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外物之所以含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搏,故曰营”,此处是指脉位沉之象。
《岐轩脉法》认为沉脉是反映人体气敛藏的一种状态,反映的是入盛于出,也是说是反映的脉势。所以我们认为王叔和《脉经》“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更准确。
后世《脉诀》、《脉诀汇辨》《诊宗三昧》均是指脉位沉,唯有《脉诀刊误》所言更注重脉势。
其实我们也有很多情况是在某个层次的举按,由于沉反映的气的沉降敛收。所以不一定所有的气敛、沉均要收到筋骨之间,比如有大气下陷者,有陷于中焦者,有陷到下焦者。寒气伤人,致气机收敛,有中皮毛者,有中肌肉者,有中脉者,更有中于筋骨者。故举按浮沉我们不能把握层次,就很难准确把握病机。
前面我们讲过举按层次分为五层,以应五脏。当然还有其他分层法,如赵绍琴教授说:测脉当以浮、中、按、沉四部来分。以更好的定表里,定功能,定实质。以浮部定表分,中以及按偏里,沉为极深极里。也可以说浮主表,沉主里,中与按主半表半里。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即可以用浮中按沉来划分。另外金伟在《我的脉学探索》也是分四个层次。他成为“浅中深底”,总之根据临床实用,我们可以灵活对待。
对于举按层次的划分,我们还应该做深入的理解才可。人体的动脉是一个圆柱形,我们所触及的是脉的表里两个层次,我们知道脉搏的搏动是动脉壁的扩散过程,所以浅层动脉壁与底层动脉壁是相反方向搏动,根据血液动力学我们知道,轴流式流速最快的,边流相对最慢,所以我们不同的指力必然会有不同的指感。所以根据这种情况,脉分为五个层次更切合实际情况。
导致气机敛降,不能外出的因素主要有:
一.    寒气中人。气不得升
二.    痰饮、湿浊、淤血、食滞、水蓄、腑实等有形之皆令脉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得一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20: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迟脉:
一、脉象的诸家论述
《脉经》“呼吸三至,去来极迟”
二 脉象评析
认识了数脉也就认识了迟脉,《脉经》云:“呼吸三至,去来极迟”,这里规定的是至数,一呼一吸三至,即为迟。其实《脉经》也规定了去来极迟,去来迟为迟之渐,至数三至为迟之甚,若去来极迟必然是三至甚或二至,对于迟之渐,数之渐,如何准确把握,同样也离不开我们的举按之法,举之来急来促即为数之渐,举之来迟来缓者极为迟之渐。
浮沉迟数,一直以来被视为四大纲领脉,诚不虚言,但这必须是真正认识把握他们的前提下,方能由四脉提纲挈领。
浮沉可定五脏、五体气机出入之偏,迟数可以定人体气血运行之迟速,由此阴阳表里寒热

脉迟总不外乎气血运行迟滞,致使脉之来去皆迟慢,结合数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迟脉表明气血在人体被流动甚慢,一般是阳气虚衰,鼓动无力,如老人之蹒跚,亦或阴寒内阻,运行不畅,如道路荆棘,行人迟缓。数脉与迟脉互为阴阳,等如一个国家,外敌入侵或者发生突发事件后,国家快快速反应,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应对,象人体气血快速运行以到达补充供给,充分抗敌的目的。但长辞下去,必然会由阳转阴,故曰:壮火食气,
若体制不完善,国力不足,无力应对,就会消极等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得一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20: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7楼(闫志国) 的帖子

        遁甲脉法是以奇门遁甲为基础,跳出阴阳层次,来诊察人体先天之甲木之气,及人体和人体对应的居住环境情况,双脉都能体现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2262

积分

833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62
QQ
发表于 2010-4-21 22: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望闻问切,望而知之为之神,上工也,黄师者是
脉不过切诊之一部分而已
掌握难度大,主观性强
真正如楼主所言
倒不失为一可庆之事
中医尚有高手在
愿楼主广言天下
功莫大焉



本人感觉,可信度少少尔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得一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0-4-22 09: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2楼(兰洪喜1) 的帖子

这种脉法不同于脉象脉法,岐轩阴阳脉法能准确的诊察出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聚散之变化,准确把病人病因,比如气血瘀滞在颈椎不能上行还是不能下行,这是病因,因为气血升降出现问题,患者才会头痛头晕等,通过阴阳脉法简单的就能诊察出来气血运动部位和方向等,而脉象脉法很难做到,望诊也很难做到,只有准确的诊察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聚散变化才能准确把握用药准确性,做到真正意义靶向用药。
    如有缘下半年可来我们悟道山庄听听课,只要有缘,弘扬中医大业我们分文不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得一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0-4-22 09: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8楼(王晓军) 的帖子

这位朋友我只能举几个例子说明脉象脉法自古以来各大医家众说不一,很难把握,医生的感觉千差万别,现在中医把脉大部分是靠自己的感觉把脉了,这样下去中医发展太可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0 03:56 , Processed in 0.128261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