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李国栋

[药证] 桂枝补中是本草之过

[复制链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8-3 17: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久虚就是阴气虚,而不是阳气虚。桂枝甘草汤证之虚,也是阴气虚,不是阳气虚。看了这个答复,又脉促胸闷了我。伤寒论明确告诉我们是发汗过多后亡阳,居然可以解读成阴气虚,那岂不是干脆说成发汗过多亡阴,才于理可通。这个也可以有啊,我全体投地折服。还有桂枝去芍药汤证也是下后伤阳变成伤阴的阴气虚?那既然阴气虚,为何去芍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778

积分

1144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78
发表于 2013-8-3 19: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槐杏 的帖子

槐杏:这个久虚就是阴气虚,而不是阳气虚。桂枝甘草汤证之虚,也是阴气虚,不是阳气虚。看了这个答复,又脉促胸闷了我。伤寒论明确告诉我们是发汗过多后亡阳,居然可以解读成阴气虚,那岂不是 .. (2013-08-03 17:07) 
是啊,理不辩不明。如果桂枝损阳我这么多年所学全乱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01

积分

1130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101
发表于 2013-8-3 19: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前所论,真正能补中益气的,人参白术黄芪甘草,那么我们不妨找找仲景方中不跟这四味药为伍的桂枝,都出现在那里,我想了几个,大家再来补充,看看到底桂枝是否补中益气,又是怎么补中益气的
枳实薤白桂枝汤、桂枝生姜枳实汤、土瓜根散、蜘蛛散然后桂枝茯苓丸、肾气丸,应该还有吧,大家补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8-3 19: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槐杏老师淡定。我已经回答了您的问题,实证发汗后,不一定不实,要看发汗后的情况,并且举第46条为例,用麻黄汤发汗后,出现发烦目瞑,反应仍然是阳气重,仍然以麻黄汤主之,来说明发汗后,损阳不够,阳气仍然重,仍然要用麻黄汤继续攻阳。服桂枝汤大汗出后,亡阳不亡阳,也是要看大汗出后的情况,而且曾举例第25条、26条,大汗出后,就不是亡阳。发汗过多损阴少血,没有什么稀奇的。第26条就是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出现大烦渴不解的阳气有余阴气不足之证。亡阳不亡阳,要看发汗后的表现。〈伤寒论〉说桂枝汤是攻表剂,您否不否认?如果不否认,那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亡阳了吗?如果亡阳了,为什么还要与桂枝汤,如前法呢?桂枝汤是攻剂,主要是桂枝攻,难道去了芍药生姜大枣,桂枝就由攻变补了?
为何去芍药,请看回coorus先生。以槐杏老师的临床功底和医学基本功,还能不知道甘草补阴气?
我以为已经回答清楚了。您看不清楚,我也没有办法。您硬要说亡阳后无阳虚,那是您说的,我会这样说吗?气大伤身,槐杏老师保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8-3 19: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byebye ,开溜了,各位继续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4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3-8-3 20: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李老师,对我整体认识伤寒论帮助很大,联系整体,说桂枝损阳,远比桂枝补阳有说服力。人说肾气丸三补三泻,加上桂枝与附子一对,就成了四补四泻。
这里说说我对29条前半部分的理解,抛砖引玉:
这本是病入少阴的桂枝加附子汤证,与20条相同,营血虽弱,卫气亦虚,误用桂枝汤再损卫阳,故厥逆、咽中干、烦躁。当先用干姜附子汤速补卫阳,原文甘草干姜汤,为治肺中冷而多涎唾之方,怎可用于咽中干之证?恐误。
另外,感觉似乎麻黄汤多伤营阴,而桂枝汤多损卫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9

积分

39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Rank: 2

积分
129
发表于 2013-8-3 21: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汗后不一定不实。

确实如此啊,西医的退烧针,或者退热栓剂,或者解热镇痛剂退烧往往能导致大汗淋漓,但大汗过后,并不是虚,反而没过多久烧又起,还是得开表实。

可见汗不得法并不一定都是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34

积分

52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34
QQ
发表于 2013-8-3 22: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很久,看不出个所以然,暂且存疑有待临床验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8-4 11: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云之子 的帖子

云之子:一直在关注学习,启人耳目,请教李老师:您说的“虚”和“虚衰”怎么解释?仅仅是程度的区别吗 (2013-08-03 15:37) 
虚和衰就是程度不同。虚,不一定衰,虚甚才会衰。比如脉沉小为虚,脉沉微为虚衰。从虚到衰,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8-4 11: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coorus 的帖子

coorus:感谢李老师,对我整体认识伤寒论帮助很大,联系整体,说桂枝损阳,远比桂枝补阳有说服力。人说肾气丸三补三泻,加上桂枝与附子一对,就成了四补四泻。
这里说说我对29条前半部分的理解, .. (2013-08-03 20:45) 
同意你的见解,肾气丸方是四补四泻。
第29条,脉浮、自汗出、微恶寒,这个是外证,可与桂枝汤。心烦、小便数是有热,是外热还是内热呢?内热当脉沉,或脉浮烦躁。此条有烦无躁而脉浮,是外热欲入里,还未入里。那么主要鉴别点就是脚挛急。脚挛急是营血虚竭筋脉挛急。脚挛急是急证,也是主证。当与芍药甘草汤先解脚挛急。这种状态不可攻表,因为营血虚竭,外阳无源,如果攻表就会亡阳,所以反与桂枝攻表,不仅脚挛急不解,而且得之便厥,变成阴阳两虚了,故出现烦躁吐逆。这时脚挛急已经不是主证了,而烦躁呕吐厥逆等阳虚证候是主证,比脚挛急更急,故当先复其阳。此证不是下利厥逆的阳虚重证,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就可以了。
第20条,漏汗不止,恶风,这是阳虚。漏汗是一点一滴的出汗,象漏水一样,和通常自汗出是成片出汗不一样。漏汗不止是里阳弱,四肢微急是外阳强,故与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麻黄汤证为营卫俱强,故不能加芍药。
桂枝汤证为营弱卫强,故有芍药益营,所以不损营血。如果没有芍药,也会损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520

积分

41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20
发表于 2013-8-4 12: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请教李老师:1桂枝和肉桂的“损阳”和寒凉药的“损阳”又有什么区别和相同点?2是不是只要是发汗的药都能损阳?3桂的损阳和辛凉解表发汗的药物的损阳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我曾遇见一个四末逆冷至肘膝,夜甚的人,黑矮壮,但是皮肤很细腻,前医用肉桂至30g,还有有黄芪等其他活血通经的药,未用附子,结果是一点效果没有;还有一个入冬就盗汗的人,豪无他恙,自行服用桂枝汤,小剂量,连续服用,结果越吃越冷,电热毯彻夜加温,一直用到今年5月。。。。。而且皮肤加速衰老。虚性人的非器质的心悸,在组方中用不用桂枝貌似区别不大。所以又再回到“交泰丸”的问题,几日查找,仍没有找到单用黄连肉桂治病的医案。如果合方使用,多是医生自己安慰自己的理论定心丸罢了。就像治疗失眠的半夏 夏枯草这一个药对,很多时候有没有夏枯草其实效果差不多。
所以一直也在不断反思,故就以上几个问题继续向李老以及各位请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8-4 15: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是辛温解表药还是辛凉解表药,其解表祛邪的功能,都是借助人体内的能量来实现的。祛邪的根本能量是人体内的气血,而不是药物。所以,使用任何药物祛邪,都会使人体内的能量形成损耗。损阳或损阴,不只是限于发汗解表药物。
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对阳气的损耗没有实质意义上的不同。桂枝辛温,过用或误用会损阳。柴胡辛凉,过用或误用也同样会损阳。不同点是,外寒当辛温发汗,外热当辛凉发汗。
四肢逆冷用肉桂30g,还有其它活血通经的药,如果是内有虚寒之人,恐耐受不了这样用药。这个病人一定是实寒,没有下利腹胀满,可与干姜附子汤。
入冬盗汗,豪无他恙,可能是小建中汤证。服桂枝汤,没有胶饴补虚,攻邪之力强于补虚之力,过损阳气,就会越吃越冷。
桂枝适用于实人之心悸,虚人之心悸忌用桂枝。这与气不上冲者,不得与桂枝,是同样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83

积分

55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83
QQ
发表于 2013-8-4 16: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紅森 的帖子

紅森:本樓問題重大,俺來說幾句不恭維的話,有得罪處請包含。基本上,吾人要慎下結論,有幾個原則要守:


1、不要輕易否定經典,經典歷經千古考驗,有其頑強的生命力,經典雖不能說一定100%正確 .. (2013-08-03 11:06) 
你的评论是我在论坛中见到的最中正的评论,我如果要收徒弟,也收像你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520

积分

41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20
发表于 2013-8-4 23: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无论是辛温解表药还是辛凉解表药,其解表祛邪的功能,都是借助人体内的能量来实现的。祛邪的根本能量是人体内的气血,而不是药物。所以,使用任何药物祛邪,都会使人体内的能量形成损耗 .. (2013-08-04 15:28) 
感谢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792

积分

287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92
发表于 2013-8-5 09: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李老:
1,若"桂枝汤"坆邪之力大于补虚之力,何以用治"病常自汗岀者",传统认为此类病人为"虚人"
2,先生文中"损阳"之"阳"是否—律作"津液"解?若是,传统观念之"少阴阳虚"之"阳",先生以何概念对应之?请先生拔冗指教,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8-5 18: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1、如果传统认为“病常自汗出者”是“虚人”,那这个传统认识就有悖于张仲景的认识。张仲景说“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是荣气正常,也就是营气(营阴)正常。“荣气和者外不谐”,外不谐是卫阳不谐。张仲景解释说,这种病常自汗出的状态,是“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卫气就是卫阳。卫阳为什么不与营阴谐和?一定是卫阳不正常。不正常的状态只有两种,一是强,一是弱。这个病常自汗出的状态,一定是卫阳强的状态,不可能是卫阳弱的状态。因为卫阳弱,不可能用“复发其汗”的方法攻之。所以,这种“病常自汗出”的状态,是“营阴平和、卫阳过强”的状态。营气平和、卫气过强者,就不是虚的状态,怎么能是虚人呢?不能一见汗出就认为是虚。通常情况下,汗出是因为有热,汗出是人体散热的表现。
从“营和卫强”的状态用桂枝汤,说明桂枝汤攻邪之力大于补虚之力。
2、《伤寒论》说“荣行脉中,卫行脉外”,与《黄帝内经》说“营在脉中,卫在脉外”是一致的说法。血液行于脉中,津液行于脉外。所以发汗就是损阳。至于传统认为的少阴阳虚,可以认为是少阴证,也就是行于人体中部之脉外的阳气(津液)虚寒者为少阴证,行于人体中部之脉外的阳气(津液)实热者为少阳证。阳气的变化是以津液的变化为表现的。表部的津液亏竭,《伤寒论》叫作亡阳;里部的津液亏竭,《伤寒论》叫作亡津液,或叫作阳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792

积分

287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92
发表于 2013-8-5 19: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李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520

积分

41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20
发表于 2013-8-5 21: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表部的津液亏竭,《伤寒论》叫作亡阳;里部的津液亏竭,《伤寒论》叫作亡津液,或叫作阳绝。”


那么 桂枝损阳,损的就是津液咯???不是《中基》教材里的温煦推动防御的阳气。这样似乎更加好理解了。李老师这样理解是不是正确?
或者要学习一下三部六病的理论名词概念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8-5 22: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津液的变化,反应的就是阳气的变化。离开津液谈阳气,阳气就成了有名无实的东西。有名无实又怎么能指导临床呢?比如“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为功能动力,血为物质基础”,这样的说法,能知道气是什么东西吗?《伤寒论》绝不是空谈阳气,而是把阳气与津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医者知道津液就知道阳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清楚的说明了阴气行在脉内,阳气行在脉外。所以说,桂枝损津液,就是损阳气。
三部六病,也不是创新了什么概念,而是将《伤寒论》所谓的“六病”与“六证”作出区分。“六病”不是“六证”。“三阴病”和“三阳病”皆有寒有热,有虚有实,有表有里。“三阴证”只有虚、寒,没有实、热;“三阳证”只有实、热,没有虚、寒。太阳证和厥阴证属表部,阳明证和太阴证属里部,少阳证和少阴证属中部。也就是说,阴证必为虚为寒,阳证必为实为热。太阳证必为表证,没有太阳里证;阳明证必为里证,没有阳明表证。三部六病是以证辨病,不是以病辨证。比如说,“阳明病”实证、热证者属阳证,“阳明病”虚证、寒证者属阴证。“少阴病”实证、热证者属阳证,“少阴病”虚证寒证者属阴证。
细读原文,会明白《伤寒论》所谓的“六病”与“六证”,并不是一个相同的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520

积分

41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20
发表于 2013-8-5 23: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请教李老师,那人体的阴液和这个(津液=阳气)是什么关系?

阳气么,我的理解就是无形的能量,相对于阴液的有形。

如阳光或者地热能,以及人体代谢产能,可以表现为生命运动。

如果这样说,津液的变化形式是阳气的功能的外现,能体现阳气的功能。所以不能离开津液谈阳气,因为没有良好的互参。就比如在某某星上,没有水,纯阳无阴,也就没有生命,没有阳气功能的体现。地球有水,就有生命,就能看到阳光能量的转化。那两者可否划等号呢。

桂枝损耗津液,津液耗伤了,的确会随之而损耗一部分阳气,但是根据个人体质以及病情的差异,随着津液耗伤而损耗的阳气程度不一定与消耗的津液成正比。就像有人出血个1000ml就四肢厥逆甚至就死了,有人出了1000ml血还神清气爽活蹦乱跳的。

所以,桂枝损阳的问题,提示用药的严格性。
那么再请教,既然津液就是阳气,那么,燥列如附子是不是也会伤津液,也就伤了阳气?或者一个性寒而燥的药是不是更易伤津损阳?

盼李老师不要嫌麻烦啊,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06: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气的运动,是由阴气和阳气的相互作用而生成的。没有阳气的运动,就没有阴气的运动。反之,没有阴气的运动,也就没有阳气的运动。阴气和阳气,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和变化。不能把阴气和阳气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保障人体生命活动的气,在整体上都是液态的。呼吸之气吸入肺中,经过肺的气化吸收,也变为液态,加入血液循环。胃肠中的气体,或由饮食吞咽进去,或在饮食物分解过程中产生。胃肠中的气体不加入血液循环,多由放屁排出。加入血液循环的气,都是液态的。所以,有阴液就有阳液。阴液和阳液又是相互交通、渗透的。阴液外出到阳液中,就变成阳液。比如血清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就由阴液变成阳液。阳液内入到阴液中,就变成阴气。比如津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被吸入,就变成阴液。

阳气有能量,阴气也同样有能量。能量必由物质产生。生命运动是阴气阳气共同作用的表现,不是阳气的单一作用。

纯阳无阴的物体是没有的。没有生物的星球,其星球存在的本身,也是一种阴阳气运动变化的表现。有空气的运动就有水气的运动。只是水气太少,不能提供生命活动的基本需要,所以没有生命。阳气和阴气,是对立统一的东西。不能只看到其对立性,不看到其统一性。

损耗津液与损耗阳气,应该是成正比的。有人出血1000毫升就发生休克甚至死亡,是因为此人原本血液就亏少。有人出血1000毫升还神清气爽,是因为此人原本血液就充实。

附子用量过大或者误用,的确能够伤津液,也就是伤阳气。《伤寒论》四逆汤方证(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强调“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就是恐怕常人过用附子干姜,损害阳气,不仅仅是为了防止附子中毒。寒燥药物的确更能伤津损阳,比如黄芩黄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520

积分

41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20
发表于 2013-8-6 11: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李老不厌我烦! 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520

积分

41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20
发表于 2013-8-6 11: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因为是药物,不是食物,肯定不会没事吃着玩,所以桂枝的补中益气,肯定是针对“桂枝证”的病态来说,是不是“桂枝证”者会有一些虚弱的表现,而不是对于“强人”或者是“衰人”?对于“平人”,吃点桂,开开胃也可以
就像人参的补益,也可以毒如砒鸩,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83

积分

55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83
QQ
发表于 2013-8-6 11: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管桂枝是不是补药,是不是发表攻实的,也不管有没有矛盾,桂枝就是发散太阳之气最好的药,得益其厚重之气,再得其辛性之味,用实则实,用虚则虚,虚实都可以用,但有太过和不及之弊。就像认识一个人,你怎么分他做什么事,但我们只要看到他的本质和性格喜好等就好了,他所做的事是好是坏对我们的认识本身没有关系,只跟交往有关系,就像桂枝只跟治病一样。再说谁的朋友里没有干过所谓的坏事呢。希望先生不要否定本草对桂枝的记录,那才是经验的总结,但不是理论的总结,诚望同道们三省,再三省!给自己的中医理论更加大的空间和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15: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枝汤本为治疗营弱卫强之证,营弱就是不足,自然用芍药补虚了。
平人吃点桂“开开胃”,吃点大黄“开开胃”,都没有多大关系。平人气血调和,有能力对抗一些药物的偏性。衰弱之人就不能随意用药了。对于衰弱之人,若误用攻药,就有可能在不经意间,把一个能救治的病人给葬送了。
治病的基本原则是泻实补虚。对于大承气汤证实热积滞病人,若用人参,就是火上浇油,无异于用毒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520

积分

41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20
发表于 2013-8-6 22: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阳气=津液,津液就是阳气,未免太过教条。
津液化成痰,那么痰跟阳气的关系呢?
阴阳、气、血、精、津液,这些基础概念还得深挖。 (2013-08-06 20:18) 
很好的问题,期待解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22: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津液等于阳气,未免绝对化。但是〈伤寒论〉以津液的变化,代表阳气的变化,却是明明白白的。
津液化成痰,就是邪气,痰跟阳气的关系,是正气与邪气的关系。《金匮要略》曰:“气强则为水”,“血不利则为水”。无论是阴气还是阳气,运行不利者,都会变为水。由气血变成的水,跟阴气阳气的关系,也是邪气与正气的关系。五脏之气,六腑之气,宗气,营气,卫气等等不同名称的气,主要是运行在人体的部位不同,并没有实质意义上的气的不同。
〈黄帝内经〉认为,“精、气、津、液、血、脉”等都是气。对于气的分类概念,会随着现代科技认识的发展,作出新的论断。不过,无论有什么新发现,都不会与传统认识发生冲突。就像现代医学发现无数新的病菌和病毒一样,不会从治疗上影响中医。中医治病的理念,就是调理阴阳气的偏盛和偏衰。实则攻之,虚则补之,纠偏求和,是中医不变的宗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8

积分

77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98
发表于 2013-8-8 15: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紅森 的帖子

紅森:本樓問題重大,俺來說幾句不恭維的話,有得罪處請包含。基本上,吾人要慎下結論,有幾個原則要守:


1、不要輕易否定經典,經典歷經千古考驗,有其頑強的生命力,經典雖不能說一定100%正確 .. (2013-08-03 11:06) 
红森先生说的很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9

积分

39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Rank: 2

积分
129
发表于 2013-8-9 13: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您这个案例很好,说明了不同体质的人,用桂枝过伤正气,也有变成阴血大虚,阳气仍郁的炙甘草汤证。
攻表后,不一定都是阳气虚。如桂枝新加汤证,就是攻表汗出后,表现为阴血虚,阳气仍 .. (2013-08-03 06:20)
谢谢李老师,炙甘草汤为阴血虚,而阳气仍郁,又学习了。



94.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李师,94条脉阴阳俱停,当如何解?(阳脉)寸脉微用汗法,(阴脉)尺脉微用下法?这点说不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8-9 19: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94条是接93条,太阳病未解,是说太阳病先下、后汗,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应是胡希恕先生解释的“停停当当”。停停当当就是妥妥当当,就是脉没有阴阳的偏强偏弱,也就是脉阴阳自和。“阴阳自和者,必自愈”。第58条曰:“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必先振栗,是因先下、后汗,损失体液所致。体液损失,带走了人体的热量,必发生振栗洒寒的感觉。振栗后随之汗出,是阳气达表,津液自和,故汗出而解。
但阳脉微者,是寸脉微尺脉和,寸脉微是表邪微,尺脉和是阴气和。表邪微而阴气和者,正气有能力外冲作汗,故曰“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
但阴脉微者,是尺脉微寸脉和,尺脉微是里邪微,寸脉和是阳气和。里邪微而阳气和者,宜调胃承气汤下之。调胃承气汤方有甘草补阴气,阴脉微者,阴气亦不足,故曰“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792

积分

287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92
发表于 2013-8-10 23: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1、如果传统认为“病常自汗出者”是“虚人”,那这个传统认识就有悖于张仲景的认识。张仲景说“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是荣气正常,也就是营气(营阴)正常。“荣气和者外 .. (2013-08-05 18:31)
1,    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如果桂枝汤攻邪之力大于补虚之力,岂不是越用越虚,浮弱脉如何能够改善?
2,    "这个病常自汗出的状态,一定是卫阳强的状态",先生用的是“反证法”,从逻辑上可以接受,从病理上怎么解释?
3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是荣气正常,也就是营气(营阴)正常。“荣气和者外不谐”,外不谐是卫阳不谐。-----------------卫阳不谐而荣气正常,岂不是荣气卫阳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这岂不与营卫相互依存的生理有悖?
以上几个问题,烦请先生指教。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8-11 15: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1、浮弱之脉,浮为卫阳强,弱为营阴弱。用张仲景自己的话说,是“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是“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桂枝攻阳浮使热去卫阳平,芍药补营弱使营和阴不弱。
2、病理就是如上,不再展开了。因为再展开就离开张仲景的话题了,多说无益。
3、荣阴卫阳各行其道,各行各的,互不交通,这种状态就是张仲景说的“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复发其汗,攻去卫强,解除外热,卫阳才能回复到平和的状态,回复到正常的营卫交通、相互依存的正常状态,也就是荣卫谐和的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8-11 22: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后人误解误用经典,确实问题很多。但是经典所论有误,问题更大。说桂枝补中是本草之过,并不是轻易否定经典。本草说,桂枝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等,谁能否定这些作用呢?但是说桂枝补中益气,就错了。否则的话,《伤寒论》不会在用于中气虚弱而下利不止的方药中不用桂枝。桂枝人参汤方是用于表里不解者,显然桂枝是用于解表。本草不仅说桂枝补中益气,本草还说紫草、火麻仁、白茅根补中益气,有谁会用紫草、火麻仁、白茅根补中益气呢?如果说是间接补中益气,那就没法说了,因为任何药物都能间接补中益气。大黄芒硝巴豆泻实祛邪,邪气去则中气立。如果这样说,就补泻不分了。
说第29条脉浮自汗,是阳明里热外泄,谬论。阳明里热服桂枝汤,只会加重里热,怎么会出现甘草干姜汤证呢?桂枝补中,又怎么会“將微陽送往四肢和體表”呢?这不是损里吗?怎么能说是补中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520

积分

41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20
发表于 2013-8-12 14: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草经是后人辑出来的,有误或者脱漏,不能排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8-15 18: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枝补中之谬必须纠正
    现代所有的中医教材,几乎都说桂枝甘草汤证是心阳虚。桂枝止心悸,是因为桂枝能补心阳。能补心阳,就能补肾阳,肾气丸方用桂枝就是补肾阳。桂枝能补心阳、能补肾阳,是因为桂枝能补中益气,小建中汤方就是补中益气,桂枝汤方也是补中益气。因为桂枝能补中益气,所以能补卫阳,桂枝汤止汗就是桂枝补卫阳。桂枝汤证不是“营弱卫强”,而是“营卫俱虚”。把桂枝的宣泄作用,完全说成是补益作用了。这种认识,有着莫大的危害性。
    桂枝补中益气的说法是原则性错误,必须纠正。桂枝证的心动悸,是心阳强(实),不是心阳虚。桂枝真用于心阳虚者,只能加重其虚,用于心阳虚衰者,就是促命。“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这是里虚,为什么张仲景用芍药甘草附子汤之附子温里,而不用桂枝补中呢?
    说桂枝汤方桂枝是补卫阳,那麻黄汤方桂枝也是补卫阳了?总不能说桂枝在桂枝汤方中是补卫阳,在麻黄汤方中就变成泄卫阳了吧?可是张仲景说麻黄汤证是“阳气重”。既然是阳气重,那桂枝又怎么可能是补卫阳呢?只能是泄卫阳了。那么在麻黄汤方中是泄卫阳,又怎么可能在桂枝汤方中又变成补卫阳了呢?张仲景简明的一个“荣弱卫强”,被拐着弯儿的说是“营卫俱虚”。把“荣气和者外不谐”,说成是荣气平和、卫气虚弱,“病常自汗出者”,是因为卫气虚弱。
    病常自汗出者,是卫强热郁,郁而发热,故使汗出。用张仲景的话说,是“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通常自汗出者,都是因为有热。热是阳实(阳强),而不是阳虚。阳虚汗出必用附子。如四逆汤证内寒外热之大汗出,为什么不用桂枝止汗呢?因为里寒外热之汗出,若误用桂枝,轻者会加重里寒,延误病情(类似第29条),重者会促进死亡。表热证出汗是表阳郁热,里热证出汗是里阳郁热。桂枝汤证出汗,表现有翕翕发热,这个翕翕发热是表热。翕翕发热是什么状态呢?就是《金匮要略》所说“其面翕热如醉状”,“翕翕发热,形如醉人”。翕翕发热,是象喝醉酒一样血涌于面,面热色红,这就是郁热。少阴证出汗也是外热,如四逆汤证“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厥阴篇中的这几条汗出发热恶寒者,都是表热里寒,都是厥阴证寒胜于热,邪胜于正,邪气由表入里,由属厥阴转变为属少阴的衍变。厥阴发热可与桂枝,少阴发热,不可与桂枝。实际上,附子不仅能温肾阳,也能温心阳。如附子汤治背恶寒,就是用附子温心阳。真武汤治心下悸,也是用附子温心阳。附子汤证和真武汤证,都属于少阴证。所以,附子汤证“背恶寒,身体痛,骨节痛”不用桂枝,真武汤证“心下悸,四肢沉重疼痛”也不用桂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792

积分

287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92
发表于 2013-8-16 09: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李老,仲圣说"悸",为何有"心动悸","心中悸","心下悸","悸"之别?"心阳虚","肾阳虚"之"阳"作何解?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3-8-16 09: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   回四月茵陈先生:
   感谢参与讨论!
   桂枝和肉桂都是攻药。
   “引火归源”的说法欠妥。火是邪气。邪气与正气势不两立。邪气一定要祛除,怎么能引邪气归源呢?通脉四 .. (2013-08-03 14:54) 
灸法可以視為火劫的一種,性質類似,灸重了,也能出汗,這樣的做法,不論出汗不出汗,都不是解表之正法,雖汗出邪亦不去。

亡陽有兩種,一是太寒,過份收斂陽氣,使陽氣不得外發,另外一種亡陽,是津虧(陰虛)的亡陽。陰虛亡陽是陰亡而陽無所寄,類似一個水暖系統,用熱水取暖,無水,熱則無所容,水不到,熱也不到(如在散熱器裡灌空氣,不讓熱系統的熱水進去)。雖然水不是熱,但是水是熱的載體,無水可以造成熱無法傳送。這兩種無陽,後面的機製機理不同。只要天氣足夠冷,人會動不了,這是寒過份束斂陽氣,這個無陽的問題在太寒。天太熱,熱到人脫水,最後肯定也沒力氣了,也無陽了,這是陰虛導致的無陽,問題在太熱。故寒熱都可以損陽,問題在吾人怎麼利用寒熱的環境,而不是一味責備寒或熱。

桂枝不論是助陽還是損陽,問題不在於桂枝本身,而是在於用的時機和方法。桂枝損陽是有可能的,但是肯定是誤用。如人內熱很重,再用桂枝,就會有壯火食氣的問題。陽太過,則津液疏泄太過,陰泄,而陽無寄,而損陽。於桂枝亦然,助陽損陽,皆在於用。桂枝味辛溫是多數醫家公認的,致于能否補中氣,這個應該可以,多數人中焦偏涼,桂枝偏溫,故能行陽,只要配方恰當,應該是可以補中的。

救逆不用桂枝,是因為桂枝只是溫,不夠熱,故四逆湯證不用。如溫開水雖然溫,不能拿來泡茶。不能因為它不夠熱而不能泡茶,而說它是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3-8-16 10: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后人误解误用经典,确实问题很多。但是经典所论有误,问题更大。说桂枝补中是本草之过,并不是轻易否定经典。本草说,桂枝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等,谁能否定这些作 .. (2013-08-11 22:08) 
補中益氣可能古時跟現在的含義不同,經典這麼說,後人不用,也有可能是不知道。
補中有可能泛指味甜,即有補強中焦津液的作用,甘草大棗大概也如是。益氣可以
通指五臟六腑的氣,很有可能和李杲的補中益氣的概念不同。我自己其實常用火麻
仁做補益劑,是根據自己的感覺,要不是師兄說,我還不知道本草裡有這麼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3-8-16 11: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       桂枝补中之谬必须纠正
    现代所有的中医教材,几乎都说桂枝甘草汤证是心阳虚。桂枝止心悸,是因为桂枝能补心阳。能补心阳,就能补肾阳,肾气丸 .. (2013-08-15 18:39) 

==>“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這是里虛,為什么張仲景用芍藥甘草附子
湯之附子溫里,而不用桂枝補中呢?

我倒不很欣賞教科書的說法,不過,此虛是心陰虛,亡汗故也,汗乃心之液,
發陽太過,故不用桂枝,而用桂枝去桂的結構補陰,加炮附固表,和生薑同用(炮附借
生薑透表,達表而發揮其固表作用),並非救裡陽。救裡陽的四逆湯證,是用生附乾
薑的組合路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3-8-16 11: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蔡云 的帖子

蔡云:本草经是后人辑出来的,有误或者脱漏,不能排除 (2013-08-12 14:31) 
後人的話,往往更不能信,沒有經過考驗和淘汰,輕信則上大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3-8-16 11: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阳气=津液,津液就是阳气,未免太过教条。
津液化成痰,那么痰跟阳气的关系呢?
阴阳、气、血、精、津液,这些基础概念还得深挖。 (2013-08-06 20:18)
重複一下以前說的概念。

質體是功能的載體和能量傳遞和作用的媒介,在這個質能體系中,陰是指質體,陽指功能。機械上的液壓系統,壓力通過液體起作用,無液體也就無壓力,但壓力不是液體。

在液體的供暖系統(hydronic heating system)中,用火燒熱水,水把熱帶到整個建築物,水是熱的載體,通過散熱器(radiator),把熱散出去。如果散熱器裡有空氣,則散熱器就出不來熱。修理很簡單,每個散熱器都有一個排氣出口,打開,放出空氣,直到有一點水出來即可,這跟咱們中醫出微汗驅風邪,沒兩樣(會用桂枝湯,也應該可以學修熱水器了)。沒水就沒熱,但水不是熱!

人體是個以液體為主要載體的機製,那麼津液血液等,都屬於陰,作用、功能、熱量、氣力都是陽。陽通過陰起作用,但陽不是陰,陰不是陽,津液屬陰質的類別。陰陽在不同體系裡時,有不同的相對陰陽,基本上陽主動,陰主靜。如果比較兩個液體的陰陽,熱的比較有活力,比較陽,涼的比較陰,陰陽動靜概念一樣,但在不同體系裡,所指不同於質能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3-8-16 11: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niyunjiu 的帖子

niyunjiu:那黄芪和桂枝的区别呢? (2013-08-02 22:52) 

兩藥氣味不同,故作用部位不同。黃耆味甘,氣薄,走中焦,拿來解表就不大對了。
金匱用來解黃汗是因為跟桂枝配合,黃耆獨用無此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8-16 12: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仆本恨人 的帖子

仆本恨人:请问李老,仲圣说"悸",为何有"心动悸","心中悸","心下悸","悸"之别?"心阳虚","肾阳虚"之"阳"作何解?谢谢. (2013-08-16 09:22) 
心悸,心下悸,脐下悸,这是动悸的部位有别,而动悸的阴弱阳强的性质一样。心阳、肝阳、脾阳、肾阳,五脏阳、六腑阳等等,都是部位不同,其阳的性质一样。心阳虚、肾阳虚也是阳气虚的部位不同,而性质一样。故用附子温里,不仅能温肾阳,同样能温心阳。桂枝平悸,只要是阴弱阳强的悸,不论悸在哪里,都可以用桂枝甘草平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8-16 12: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紅森先生说的对,“亡陽有兩種”。《伤寒论》亡失阳气(亡失津液)的状态或证候有两种,一种是虚热,一种是虚寒,,也就是说,亡阳者必有虚证。
桂枝是补还是泄,这个必须弄清楚。四逆汤救逆不用桂枝,并不是桂枝不够热,而是桂枝的性能是攻不是补。四逆汤回阳救逆,不只是辛热的姜附在起作用,甘凉的甘草也在起作用。如果去掉甘草,就是干姜附子汤,干姜附子汤是攻实寒的,不是回阳救逆的。如果亡阳又亡血,四逆汤不只是要用甘凉的甘草,还要用甘凉的人参,并不是一味的用热药。
桂枝人参汤证心下痞硬,表里不解,桂枝是用于解表,干姜人参甘草是用于补中益气,用于治疗心下痞硬,下利不止。半夏泻心汤等三泻心汤证之中气不足,心下痞硬,下利不止,治疗药物同样是干姜人参甘草,而不用桂枝补中。
桂枝损阳不是误用不误用的问题,而是用桂枝就损阳。桂枝通阳的特性必损阳。没有阳气强的表现,就不能用桂枝。桂枝人参汤证的表证不解,就是卫阳强。
温药有攻实的,也有补虚的。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都是温药,都是发泄攻实,都不是补虚。阿胶当归山茱萸五味子都是温药,都是补虚,都不是攻实。
热药也不是都是补药,巴豆性热,却是峻攻之药。只有弄清楚药物的补泄性能,才能正确运用药物。桂枝是攻药,无论怎样配伍,都不能用于少阴虚寒中气不足者。如下利腹胀满,这是中气不足的少阴证,即便有卫气强的身体疼痛之外证,也不能用桂枝。必当先与四逆汤救里,得下利止,腹满除,才可与桂枝汤攻表。
不能以为一损阳,人就虚弱了。人受热或运动后身热就会出汗,出汗必损阳,可是并不是一出汗人就虚弱了,为什么呢?因为人受热或运动后身热,是阳气强了,出汗就是排泄过强的阳气。常人献一些血,也不会出现虚弱的表现,因为常人的正气不虚弱,经得起献血的损耗。常人也经得起一些损阳的损耗。但是对于少阴虚寒者,就是怕出汗,就是怕损阳,这点不可不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3-8-16 12: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   回四月茵陈先生:
   感谢参与讨论!
   桂枝和肉桂都是攻药。
   “引火归源”的说法欠妥。火是邪气。邪气与正气势不两立。邪气一定要祛除,怎么能引邪气归源呢?通脉四 .. (2013-08-03 14:54)
==>第29條誤用桂枝,是誤用于營气虛竭之證,所以出現了甘草干姜湯證的陽气虛,
證明了桂枝損陽。第29條不是陽明證。

29條,"自汗出,小便數,心煩"等是陽明證的主要特點,腳攣急發在陽明比太陽多。
太陽證不
會有心煩,大青龍湯的煩躁,正是陽明熱熏而有的,故用石膏。此等病雖
列在太陽條下,不能忽略兼帶的其他經證。微惡寒屬太陽,而自汗出,其惡寒等
太陽表證必自罷,
見下所附陽明病183條
故此病屬太陽之末,傳陽明之初。

甘草干姜湯主要是補陰,乾薑僅僅是甘草的一半,且乾薑是炮乾薑,經炮熱,則辛
散之氣大減,而多火焦之氣,火焦之氣是火生之土氣,多固表作用
炮乾薑多暖土
之氣,而乾薑多辛溫之氣,二者作用不同。炮乾薑稍取其溫氣,多取固表之用,配
合炙甘草之甘甜滋潤以緩腳孿筋急。
如果還不行,則用芍藥甘草湯,其滋陰意更顯,並沒有補陽之意。


==>如果桂枝誤用于里熱證,就會助火增熱,出現狀火食气,陽盛陰虛的狀態,其發
展趨勢就是陰虛陽亦虛的陰陽兩虛趨向。如第111條、第212條的“手足躁扰、捻衣
摸床”,“循衣摸床,惕而不安”。

誤用肯定會出問題,他藥亦然。


附183: 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3-8-16 13: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紅森先生说的对,“亡陽有兩種”。《伤寒论》亡失阳气(亡失津液)的状态或证候有两种,一种是虚热,一种是虚寒,,也就是说,亡阳者必有虚证。
桂枝是补还是泄,这个必须弄清楚。四逆汤 .. (2013-08-16 12:19)
古代有個常用的說法,來自佛教,叫"法無自相"("自相"有時叫"自性",即不變的
定性),也就是說: 森羅萬有沒有不變的自相,東西沒好壞,無善惡,全看人怎麼用。藥
亦然,諸藥本性,非攻非補,亦可攻可補,全在人怎麼用。中醫也很難講什麼叫一
定的補或一定的攻,一般說,目的是為了通,補也是為了通,攻也是為了通,以通
為補,是比較多人能接受的說法。桂枝能通,故可以用來補,也可以用來攻。桂枝
之補,用於八味丸就成就補的作用,若說是攻,也是寓補於攻。傷寒論條文中,多
處汗後、下後,解表都宜用桂枝湯,正是桂枝湯寓攻於補,寓補於攻。若只攻無補,
斷不可用於汗下之後。這一點上,愚非常欣賞胡希恕對桂枝湯的解說,倪海廈實際
也經常拿桂枝湯作補劑。適用範圍應該是太陽表陰虛證的範疇比較多些。桂枝走表、
走外(經絡四肢體表等),救裡的四逆證,需要溫裡,桂枝不但是熱度不夠,方向也
不對,這是我的看法。生附子之溫是水中溫,不走表,專主裡。

愚見人參氣陰雙補,經方家多用來滋陰,以經方家多照顧陽氣,人參陰中有陽,
陽中有陰,滋陰不傷陽故,還能氣陰雙救,故凡亡陽、脫陰救逆多用之。甘涼的生
地、麥冬、天冬救逆時不用,除非是熱病的臟枯腑竭。心下痞是脾陰陽兩虛,被誤
下傷津故,亦損津中之陽。桂枝氣味辛甘,配合他藥,入脾能雙提氣陰,入肝則
振肝陽,提升中焦之陰津,故能解痞之陰沉。若無表證,而去桂枝,就不能解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3-8-16 13: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coorus 的帖子

coorus:感谢李老师,对我整体认识伤寒论帮助很大,联系整体,说桂枝损阳,远比桂枝补阳有说服力。人说肾气丸三补三泻,加上桂枝与附子一对,就成了四补四泻。
这里说说我对29条前半部分的理解, .. (2013-08-03 20:45)
==>
另外,感觉似乎麻黄汤多伤营阴,而桂枝汤多损卫阳?


還是別做太多聯想!

經文明言: "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衛。寒則傷營。營衛俱病。骨肉煩疼。當
發其汗也"。桂枝湯專解傷衛之太陽中風,豈能損衛陽? 桂枝湯中,桂枝通營,芍藥
收斂,固護衛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8-16 16: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仲景说桂枝汤证“荣弱卫强”,学者非要说桂枝汤证“营卫俱虚”,张仲景说麻黄汤证“阳气重”,学者非要说麻黄汤证“卫气虚”,好像只有说麻黄汤证卫气虚才能与说桂枝汤证营卫俱虚配上套。张仲景说桂枝汤攻表,学者说桂枝汤补中益气。说桂枝补中益气,却又不能用于里虚,难道补中就是补外?攻也是补,里也是外,难道这就是中医理论?
阴阳永远在互变,但是行在外者为阳必永远不变。攻补永远在互证,但是泻有余之气为攻必永远不变。如果连这一点基本认识都不清楚,连这一点基本原则都没有,说攻也是补,说里也是外,补中还不能用于里虚,这是什么理论?难怪有很多人反对中医理论,像这样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理论,当然要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3-8-16 22: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张仲景说桂枝汤证“荣弱卫强”,学者非要说桂枝汤证“营卫俱虚”,张仲景说麻黄汤证“阳气重”,学者非要说麻黄汤证“卫气虚”,好像只有说麻黄汤证卫气虚才能与说桂枝汤证营卫俱虚配上 .. (2013-08-16 16:49)
雖然教科書上的一些說法有問題,我也常常有意見,但有些概念卻是古今主流肯定的,
不妨三思,緩下反結論。

仲景說桂枝湯證“榮弱衛強”,是說"榮"相對於"衛"比較弱,畢竟是營被泄故,隱
含在治法上應偏重於補營。並不是在絕對意義上說衛氣強,若是衛氣很強,人也不
該惡寒、惡風了。營由內而向外發,衛氣收斂體表,衛傷則營陰被泄。故太陽中風、
風傷衛之說,有類大門被撬開、東西被盜,損失比較多的是宅內的東西,但不能說
大門很強大。故“榮弱衛強”、“營衛俱虛”兩說都成立。

麻黃湯證是體表收斂過度,體表之衛陽是太陽寒水,主收斂,寒氣加強了衛氣的收
斂性,故可以說陽氣強,以收斂過度故,人也惡寒,只是這個惡寒起因是寒傷營,
體表營血不流通,營血提供的熱源減少,體表偏寒,衛氣閉束。我不知道"學者"指
誰,但他們說"衛氣虛"的確不很準確,大概因惡寒而說其虛,實際衛氣並不虛,而
是被閉束而顯得虛吧。麻黃湯用麻黃開衛氣之閉束,桂枝通營血之寒凝,也是營衛
雙解,但治偏在衛分,故稱麻黃湯,麻黃也用得多,桂枝較少。


總之,桂枝湯證是營衛俱泄,根源在風傷衛。麻黃湯證是營衛俱閉,根源在寒凝營血。
營衛都是人體正氣,需要疏導調和,但不必去攻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8-17 06: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麻黄汤证“阳气重”是什么问题呢?是表部的阳气重,也就是卫阳重,是卫阳有余。卫阳有余是不是邪气呢?这是中医的基本概念,气有余,便是邪。无论是阴气还是阳气,只要是有余之气,就是邪气。我以为,紅森先生认为有余之气也是正气,“阳气重”也是正气,正气当然不能泻,所以不必去攻伐有余的阳气,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对于有余的阴气和阳气,人体自身就会排泄。比如阳气有余者会身体热,会以出汗的方式排泄阳气,阴气有余者会腹中冷,会以腹泻的方式排泄阴气。在病理状态下,人体会因为邪气过强或正气过弱,使自身调节阴阳的能力受到影响,不能顺利的恢复阴阳谐和,这才用药物 协助人体,以促进阴阳谐和。无论是自身阴阳得和,还是用药物促进阴阳得和,都是通过泻有余之阴气阳气,补不足之阴气阳气来实现的。如《伤寒论》曰:“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伤寒论》所说的胃气不和,就是胃气强,用承气汤和胃气,就是泻胃气之强。泻胃气,必伤血,伤津液,张仲景说是“亡血,亡津液”,这就是《伤寒论》所谓:“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风伤卫,寒伤营”之说,并不是《伤寒论》的说法。如果换一个角度说,卫气强,也不是大门强,可以认为是守卫大门的兵力强,所以外邪侵入了大门,也不能入里。卫气强,不仅能够拒邪入里,而且能够担当得起发汗的治法,也就是能禁得起发汗损阳。不发汗损阳,就不能排泄停留在表部的邪气。就像战争一样,敌我双方在战争中都会损兵折将,这不是在自己攻伐自己,而是战争的必然代价。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打仗,就只能不开战,就要离开主战场,去养精蓄锐。
麻黄汤证、桂枝汤证的恶寒脉浮,不是寒气加强了卫气的收敛,而是阳气加强了脉管的升浮。其证恶寒,不是营血提供的热源减少,不是体表偏寒,而是营血的运行受到邪气的阻碍,不能给肌肤提供正常的营养,所以恶寒。张仲景说“阳浮者热自发”,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都是阳浮发热,怎么能说是营血提供的热源减少呢?为什么说不是体表偏寒呢?因为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患者都是体表发热,不是体表偏寒。恶寒是因为发热,不是因为体表偏寒。
有余者才能泻。桂枝汤证不论是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卫气强,总归是强,是能禁得起发汗,才能用桂枝汤发汗。所以,桂枝汤证是营卫俱虚的说法不能成立。如果说是营卫俱虚,用桂枝汤发汗,就违背了中医学“泻实补虚”的基本理论,违背了“勿虚虚”的基本训诫。
我觉得说来说去,我们说的问题总不在一个焦点上,或者说不在一个视角上。如果达不到焦点或视角的一致,争论就会无休止。所以我很赞成内经的论说:“非其人勿传,非其真勿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1 22:42 , Processed in 0.14793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