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226|回复: 15

[内科] 验案一则

[复制链接]

31

主题

1316

积分

1059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16
发表于 2012-4-3 18: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男,72岁,糖尿病多年,胰岛素常规注射。
3月28日初诊。
主诉:体乏甚,易汗出,头晕两年余。
观其人,典型黄胖之体,面虚浮,眼袋较大。患者自述疲劳,腿酸乏,没精神,动则汗出,中等速度步行500米左右,则全身汗出不绝,尤以会阴部为剧;头晕,为持续性、非旋转性头晕,大笑时头晕加重,不伴恶心呕吐;按其腹,软而无底力;下肢肿胀,按之没指;舌质偏淡,苔白偏厚,舌下静脉无迂曲;脉无力。
处方:黄芪40   桂枝10   肉桂6 (后下)  白芍15   赤芍15   葛根40   麻黄5
                                                                       3剂,自加姜枣。
今天(3月31日)复诊,诉体乏、汗出均大减,特别是查下肢浮肿,仅见轻微!
原方芪、葛加量,继服。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10 收起 理由
r109 + 10 删繁就简,从形式到内涵都堪称经典!学习!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抗癌单刃剑方"问题求教
下一篇:昨夜经典案例--一汗而解

1

主题

0

积分

17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4-3 19: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麻黄5克,是提壶揭盖吗?
读经典,参名师勤临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646

积分

30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董超锋

Rank: 3Rank: 3

积分
646
发表于 2012-4-3 19: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用防己黄芪汤加茯苓以试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5

积分

1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05
发表于 2012-4-3 20: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方黄芪最大量该是多少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191

积分

10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191
QQ
发表于 2012-4-3 22: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麻黄是什么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7423

积分

255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活法圆通医家诀,不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23
QQ
发表于 2012-4-4 08: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患动则头晕持续汗出、腹软无力、面肢虚浮肿胀,乃标准黄芪体质,故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打,合用葛根汤可以改善脑部供血、抗疲劳,用后效果立现,日月兄果然高明,佩服!若是我来处方可能只会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葛根、川芎,效果也许不会这么快的。
学经方,用经方,学致以用,用经方,学经方,学用结合。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jingfangrenshe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316

积分

1059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16
 楼主| 发表于 2012-4-5 11: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chenkuansheng 的帖子

chenkuansheng:麻黄是什么用意 (2012-04-03 22:06)
1,黄师曾谆谆嘱之曰:“麻黄,主治黄肿”
2,黄师亦曾谆谆嘱之曰:“麻黄配黄芪,有助于退肿”
3,含麻黄的经方中,临床亦可出现“自汗出”、“汗出而喘”,并非麻黄只适用于无汗。
4,患者有明显的疲劳感、没精神感。
5,认真学习黄师“浮肿易汗乏力膝痛综合征”案(黄煌教授医案之12临证病案2012——3案),案中,黄师的思路及小荣先生的按语,是启人心智。
故加用小量生麻黄。
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316

积分

1059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16
 楼主| 发表于 2012-4-5 12: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王晓军 的帖子

王晓军:此患动则头晕持续汗出、腹软无力、面肢虚浮肿胀,乃标准黄芪体质,故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打,合用葛根汤可以改善脑部供血、抗疲劳,用后效果立现,日月兄果然高明,佩服!若是我来处 .. (2012-04-04 08:27) 
感谢鼓励!
该患是典型的黄芪人,其表现,亦是典型的黄芪桂枝五物汤证。患者有明显的脑部供血不足表现,特别是“大笑时头晕加重”,更是佐证,此时黄芪桂枝五物汤加葛根、川芎是不二之选,但患者舌淡,特别是舌下静脉不迂曲、怒张,考虑血瘀证不显,故去川芎。
至于麻黄的加用,请参“回 chenkuansheng 的帖子”。
不当之处,请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641

积分

323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苏方达

Rank: 8Rank: 8

积分
3641
发表于 2012-4-5 12: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刚哥心思细腻,用方用药也是细腻到位,把药证推敲把握的也比较精准

这个病人,这个年龄,麻黄我是不敢用的,怕出事

麻黄的身体沉重容易疲劳和附子的精神萎靡但欲寐怎么鉴别?

体型偏胖,肌肉松软,有汗出浮肿,黄芪体质、白术体质、附子体质都可以见到,具体怎么鉴别?

这个病人舌有齿痕吗?
仲景经方,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641

积分

323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苏方达

Rank: 8Rank: 8

积分
3641
发表于 2012-4-5 18: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刚哥在回晓军哥的帖子里说“患者舌淡,特别是舌下静脉不迂曲、怒张,考虑血瘀证不显,故去川芎”,那么既然瘀血证不显,为什么要赤白芍同用的,赤芍是否可以去掉?

另,这个72岁的男病人平时有没有心慌心跳?有没有心脏方面的检查?
仲景经方,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316

积分

1059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16
 楼主| 发表于 2012-4-5 19: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SFDfsakfdc 的帖子

SFDfsakfdc:明刚哥在回晓军哥的帖子里说“患者舌淡,特别是舌下静脉不迂曲、怒张,考虑血瘀证不显,故去川芎”,那么既然瘀血证不显,为什么要赤白芍同用的,赤芍是否可以去掉?

另,这个72岁的男病 .. (2012-04-05 18:25)
麻黄证的身体沉重易疲劳,其程度要远比附子证精神萎靡的轻很多,且附子证多有“附子脉”。
黄芪之治,多是在表之水;而白术之治,多是在里之水;若附子证,一旦出现汗出且浮肿,脏器多有程度较重的损伤,患者一般情况往往较差。

该患舌体并不胖大,齿痕不显,活动较急时,稍有心慌,心脏没做检查。

气虚,往往有血运迟滞,在没有瘀血征可察、即还没形成“血瘀”状态时,可选作用和缓一点的赤芍,有补而不壅滞的作用。
以上是我的理解,供参考。

方达学弟善思,所虑不无道理,临证确需三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发表于 2012-4-5 19: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删繁就简,从形式到内涵都堪称经典!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641

积分

323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苏方达

Rank: 8Rank: 8

积分
3641
发表于 2012-4-5 20: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日月 的帖子

日月:

麻黄证的身体沉重易疲劳,其程度要远比附子证精神萎靡的轻很多,且附子证多有“附子脉”。
黄芪之治,多是在表之水;而白术之治,多是在里之水;若附子证,一旦出现汗出且浮肿,脏器多有程度较重的损伤,患者一般情况往往较差。

该患舌体并不胖大,齿痕不显,活动较急时,稍有心慌,心脏没做检查。
.......
黄芪之治,多是在表之水;而白术之治,多是在里之水。
在黄老师的《张仲景50味药证·第三版》第122页:“茯苓能治水饮停心下,白术能治水气在肌表”。
再次向明刚哥请教:
1·黄芪主治在表之水
与白术能治
水气在肌表如何理解?

2·白术是否既能治在里之水,也能治肌表之水气
仲景经方,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191

积分

10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191
QQ
发表于 2012-4-6 07: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的解答,既然有效,应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316

积分

1059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16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11: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SFDfsakfdc 的帖子

SFDfsakfdc:黄芪之治,多是在表之水;而白术之治,多是在里之水。
在黄老师的《张仲景50味药证·第三版》第122页:“茯苓能治水饮停心下,白术能治水气在肌表”。
再次向明刚哥请教:
1·黄芪主治在表 .. (2012-04-05 20:26)
关于黄芪,经典论著中有“如风水状”、“汗沾衣”,“水气在皮肤中”等,能提示汗出的程度和水肿的部位。
关于白术,经典论著中有“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小便不利”,“胸胁支满,目眩”,“腹重如带五千钱”,“利下不止,心下痞硬”等,多能提示所治之肿,趋向于里。
临床疾病的表现,多是以“方证”的形式体现,而较少单纯以“药证”的形式体现,我想,这也是方剂由单方发展为复方的原因之一吧,即临床所需。
方剂中,药物的组合,很能体现药物之间功能的互补性、协同性、增效性。同时也提示出某些药证之间潜在的变化、交替规律。
如,水液代谢障碍在下肢的表现,可能仅仅是皮下水肿,也可能是组织的漫肿,也可能是关节腔的积液等,防己黄芪汤是可以选择的,方中黄芪、白术联用,使治疗水肿的方向和范围扩大,该方可视为治疗下肢水肿的“专方”。其他诸如茯苓白术、麻黄附子等,皆有此意。
方证,其实是一种病理状态,是致病因素和人体作用以后的反应,是动态的、灵活的、有规律可循的。
这是我的理解,请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43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1-15 17: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0 12:00 , Processed in 0.153740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