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李国栋

四肢疼痛何病因,经方原方显效力

[复制链接]

63

主题

5502

积分

166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治外感如将,疗内伤如

Rank: 6Rank: 6

积分
5502
发表于 2011-7-12 15: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党参针对血虚阴液不足而出现足底热的情况是对症的。
但是李老师说的我还是有些不明白请教
第一根据您现在的判断患者初诊就应该是桂枝新加汤症?那么本案从开始如果就使用本方是否可以很快见效?
第二四肢拘急难以屈伸是芍药证同时也可以是阳虚湿阻的附子证(学生认为任何症候都可以有阴阳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临床若一见拘急便是芍药证似乎失之简单?
第三本案初始的舌苔白厚究竟是何道理先生尚未说清,若说湿在外麻黄可用,若言在里苓术可与,但说是新加汤的症候,尚待先生阐释舌厚之病机。
第四从本案可以看出李老师虚怀若谷,在治疗中借鉴了黄师的药征思路,那么本案若用三部六病之学说治疗该从何处入手?
还望李老师指点,谢谢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2 16: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学识人品,在下是甚为钦佩的!     诸位道友见智见仁引发的争议, 令人感慨!中医临证思维不从“病、脉、证、治”的框架之下规范六经病辨证论治体系,争论是永无休止的,治疗方法难以规范,疗效必无保证。楼主之案,虽无腹满时痛,但舌苔厚腻,且大便不畅,脉沉,显为太阴中风的见证,  况还有芍药甘草汤证,故在下以为楼主的治疗一波三折,还是以为走了弯路的,不如直接取桂枝加芍药汤。诸位以为如何?从着举一反三的讨论效果,在下跟帖了一则类似的病例,道友从在下用药的习惯,推测可能葛根汤,其实也是不明“病、脉、证、治”框架之下六经病辨治的道理,该患者臂痛拘紧,伴腰疼,汗出明显,寸位脉浮弱,是为太阳病之桂枝加附子汤证,但舌红,乃久痹寒瘀化热。故当取标本兼治,疗效自在帷幄之中。处方如下:桂枝30白芍60生姜30甘草10大枣15附片15忍冬藤30威灵仙30  七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792

积分

287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92
发表于 2011-7-12 17: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案深入,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0

积分

2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7-12 19: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子汤原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68

积分

356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68
发表于 2011-7-12 19: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s:184]  [s:184]  [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0

积分

2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7-12 19: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2805

积分

118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805
发表于 2011-7-12 19: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病的治愈,并不是走一条路,只用唯一方。不管怎样病人治愈,思路和过程就值得我们学习,毕竟我们没有见过患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1-7-12 23: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51楼(顾志君) 的帖子

听说顾版一天接诊数十病人,很是佩服!我一天接诊病人通常还是不超过十位,所以临证经验相当不足,应该我向顾版学习才是。作为学习交流,依序答复顾版以下意见:
1、按推理本案应是新加汤证。但是临证是看效果,而不是看推理。所以只能等以后,若再遇有类似病状者,来证明推理。
2、任何症候都可以有阴阳两方面的因素导致,其不同点也是从阴阳之性上加以区别。比如烦躁一症,阳证烦躁是以烦为主,心烦意乱而坐卧不安,主要反应的是阴气不足而烦热;阴证烦躁是以躁为主,躁动不宁而不得安卧,主要反应的是阳气不足而躁动。芍药证拘急与附子证拘急,也应当从寒温上加以鉴别。气不行则为水,阳气实则气壅,气壅不行必生湿热水气。血不利则为水,阴气虚则血凝,血凝不行必生寒湿水气。也就是说,阳结者必有水气;阴结者亦必有水气。
本案并不是仅见拘急,不能忽视其脚热。
3、本案苔白厚的病机,有待研讨。无独有偶,前几日有一患者,也是苔白厚,有类似本案的病机,今天来复诊,初诊予方无效,今改予新加汤法,待等其变。若其病症得解,则可考虑苔白厚为生姜证。
4、三部六病学说,是以伤寒论为原本,故该学说主要是发现,而不是发明。若以三部六病学说而辨,本案应属厥阴证,与当归四逆同为一系。故新加汤法与当归四逆汤法,大法有同,小法有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1-7-12 23: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52楼(江湖医侠) 的帖子

非常尊崇医侠先生以“病、脉、证、治”为框架之下的六病辨治的临床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1-7-12 23: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54楼(cheche698) 的帖子

我很赞同。六病脉证并治,反映的就是人体气血所发生的寒热虚实,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升降浮沉的生理病理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33

积分

85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33
发表于 2011-7-13 09: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发这样的病例,各位都是伤寒论高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1093

积分

207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新手发言,请多指正!

Rank: 4

积分
1093
QQ
发表于 2011-7-13 09: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个人看法:
新加汤法与当归四逆汤是有区别的,
新加汤:新加的重点在人参,补五脏之精,就是营血。基本方是桂枝汤,加了芍药,有桂枝加芍药汤的意思。加了生姜,有和胃,还有发汗解表意思。
当归四逆汤:重点在细辛,温通的意思明显。去了生姜,加了通草,可以利皮表、四肢的水气,通利关节。当归通血脉,虚人不耐攻伐,缓缓温化瘀血。
新手发言,请多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729

积分

795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君若问我何妙招,全靠

Rank: 3Rank: 3

积分
729
QQ
发表于 2011-7-13 12: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老师发医案的时候,以为老师是用一个方就见效了。但从老师公布的治疗过程来看,有几诊在里面了,那就不能说这个病人是用新加汤治疗见效了。难道前二诊的方病人服下去对病人不会产生影响吗?我想李老师的治疗思路应该看着分步治疗吧。一诊解决痉挛,二诊解决寒湿饮,三诊调和阴阳补虚,所以李老师这个病案应该说是用三个方治疗见效的。另外,从老师那个牙龈案也可看出,老师治病好像都要几诊才全好,应是分步治疗思路吧,如果不是分步治疗思路,难道是存在选方不准吗?本人发言没有人身攻击之意,如有不当请原谅在下的用词不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19: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步治疗,伤寒论里也是有的,比如:“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这是分二步。第一步,先温其里,解决下利腹胀满;第二步,再攻其表,解决身体疼痛。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这种情况,是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好的呢?还是先汗、后下,再服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分三步治好的呢?显然前二步都是错的,因为前二步治疗后,其症状没有得到一点缓解。

疾病的表现在很多时候都不是以典型的脉证出现的,所以医者难以一眼辨认清楚,也是常有的情况。
对于没有见过的病状,医者犯错也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要避免犯原则性的错误,即避免实者补之,虚者泄之,寒者清之,热者温之等。如何避免呢?伤寒论里也有范例,如:“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再如:“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
犯了错,要反省错在哪里?才能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63

积分

11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63
发表于 2011-7-13 21: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依据症状是西医的“脊髓型颈椎病”!先生没有追究西医的诊断,反而成就了正确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我看过类似症状一例,运用葛根汤加黄芪白术附子,有效而不佳!看来新加汤最对症!
  多谢提供佳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07: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交流意见!以前我也比较重视西医的诊断,结果易被其诊断束缚手脚。随着医疗经验的逐步积累,现在只围绕“病、脉、证”而辨治疾病,基本不看西医诊断结果。有一位女性60多岁的心脏病人的治疗很有意思,其主要症状是胸闷、心慌、心律不齐、时有房颤,在心脏内科输液半个月,无改善,病人本想继续输液治疗下一个疗程,也是巧遇,要求我开中药,我予病人二剂桂枝去芍药汤,诸症消解,病人要求出院了。桂枝去芍药汤证只有两个证据:脉促、胸满。不由你不敬佩伤寒论方证的神奇疗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3480

积分

153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480
发表于 2012-5-4 06: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佩服李老师与各路高人的分析和解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42

积分

9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中医学子,传承中医经

Rank: 2

积分
242
发表于 2013-5-20 15: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楼主,到五体投地
中医人生,快乐经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3480

积分

153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480
发表于 2013-5-20 16: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听人劝,吃饱饭”。十世兄弟来“助阵”,晓军斑竹也力挺,那么我还是交代一下辨证思路吧,不然这个贴子放在理论版块也不合适。
此案患者四肢拘紧疼痛,是以拘紧为主,因为我接诊患者时 .. (2011-07-12 14:21) 
重新再读。

当归四逆汤证是偏于外虚,当有手足寒。新加汤证是偏于里虚,故有“脚底板发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0 10:49 , Processed in 0.15981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