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352|回复: 44

[行医艺术] 《伤寒论》脉证并治第一程序是辨病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9-3-8 17: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9-3-9 05:33 编辑

《伤寒论》各篇之标题,都是辨某某病脉证并治。辨病是《伤寒论》的第一程序。如第一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第1条是本太阳病,也就是太阳证。本太阳病,法当发汗。如185条曰:“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
本太阳病,有太阳病中风,太阳病伤寒。除了本太阳病,还有太阳病温病,《金匮要略》还有太阳病痉病,太阳病风湿,太阳病中暑。
辨太阳病,就要知道太阳病发病时辰。太阳病发病时辰是第9条:“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欲,是要,需要的意思。如《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是说,太阳病要了解其发病时辰,是从巳至未上。只有这样,才能说得通。假如说,太阳病将要解除时,是从巳至未上,这个从临床上就说不通,临床没有这个规律性。
其实,第3条已经给第9条打下了伏笔。如原文:“太阳病,或已(巳)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第3条“已”字应为“巳”字,即或巳发热,或未发热,都算太阳病发热。假如,此“未”是没有的意思,那么太阳病没有发热,就和后面的“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不符合了。临床所见,凡是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都是已经发热者。还没有谁见过“太阳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是没有发热者。因为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是已经发热的反应。恶寒而没有发热的病人,不会出现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的表现。例如发于阴的“无热恶寒者”,一般都是脉缓,或有阳脉紧,并没有脉阴阳俱紧,及体痛,呕逆并见。第7条曰:“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第8条就直接说明了病发于阳,是发于太阳。如原文:“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发于阳,七日愈,这是邪气犯表,正气与邪气在表部分争,至7日行表部经界为尽之期,由于里部阴阳气谐和,表部的邪气就不能犯里,故7日行尽表部经界则愈。这就是说,病有发热恶寒者,是发于太阳。可是第3条,或未(没有)发热,就与太阳病之发热恶寒冲突了。再者,240条曰:“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日晡所发热者,是在阳明时辰上发热,假如阳明病欲解除时,是在阳明时辰上,那此条怎么是在阳明时辰上发作为阳明本病呢?这就矛盾了。假如“六病”欲解时,是欲解除时,既没有原文支持,也没有临床支持。而“六病”欲解时,是要了解“六病”之发病时,既有原文支持,也有临床支持。如太阳病发热恶寒,多在9~15点巳午未时辰上发病;阳明病胃肠燥热,多在15~21点申酉戌时辰上发病;太阴病腹泻,多在黄昏后亥子丑时辰上发病;少阴病,多在深夜子丑寅时辰上发病,如心脏病,在夜里发病者,多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很像300条“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而在白天发病者,多无吐利;厥阴病,多在黎明前丑寅卯时辰上发病,如厥热胜复;少阳病,多在黎明后寅卯辰时辰上发病,如口苦咽干目眩者。
《伤寒论》脉证并治第一程序是辨病。辨“六病”,就是辨一天中“六病”发病时辰。这是张仲景独到的境界。古代,辨“六病”发病时辰,并不像现代这么轻松,因为古代没有钟表。辨“六病”发病时辰,对病证鉴别有独到的作用。如厥阴病“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假如抛开厥阴发病时辰,就很难确定“呕而发热者”是小柴胡汤病证。





上一篇:望诊的含义
下一篇:旧帖重发《伤寒论》条文辨析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9-3-8 17: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仲景先师在年近古稀之年,作出医学经典巨著《伤寒卒病论》。有幸经先人王叔和之手,传于后世。对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永远起着保驾护航作用。本人很赞成黄煌先生所说:“医学不应保密。”当然有一些医家,身怀一技之长,秘而不宣,那也无可苛责,因为那是人家谋生的饭碗。但是《伤寒论》就不同了,伤寒方公诸于世,是救百姓性命的。从《伤寒论》自序:“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可以看出仲景先师悲天悯人的满腔情怀,甘于奉献的大医精神。仲景精神,就是中华精神,我们理应世世代代研习和传承,不应保密,要让百姓知道。百姓知道了《伤寒论》,经典的传承就有了保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931

积分

104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病无定病,治无定法,

Rank: 3Rank: 3

积分
931
QQ
发表于 2019-3-8 19: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2328

积分

774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经方中医的忠实追随者

Rank: 5Rank: 5

积分
2328
发表于 2019-3-8 20:53:43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发表于 2019-3-8 21: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ongtao 于 2019-6-8 19:58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2328

积分

774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经方中医的忠实追随者

Rank: 5Rank: 5

积分
2328
发表于 2019-3-8 21:23:12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总是认为自己聪明,别人傻。

十亿中国人都认为自己聪明了,那民族素质就提高了,全国人民就都是聪明人了,那该有多好?这是不是在发梦?我使劲咬一口自己的手指头,发现原来不是在发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19-3-8 23: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辨某某病脉证并治,表述成辨某某病脉证、并治,可以这样表述吗?我个人认为可以。针灸在国内外都能发展起来,我认为是因为针灸的理论是可以用文字传承,但中医最重要的把脉辨症,却不可能用文字传承,是中医进步的短板。我个人认为,诊病是望闻切问,望是医者心中清楚当令之五运六气所致之病,闻是对病人观颜察色,切是把脉辩症,到这个阶段,医者心中应知病人所患何症,应用何方。问排最后,只是用来验证望、闻、切的结果。但现在中医教学那个课程教望、闻、切?如果中医不与现代科学联系、不改进教学方法,不要说超越内经、伤寒论的高峰,连活下去都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发表于 2019-3-9 21: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脉证并治第一程序是辨病

本帖最后由 songtao 于 2019-6-8 19:57 编辑



点评

哈哈,我也把一个句子打的稀烂。  发表于 2019-3-11 10:09
一副好牌让先生大的稀烂。  发表于 2019-3-11 10:08
你百度出来“太阳病,或未(没有)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的病例,我保证打赏。有效期一年。  发表于 2019-3-11 08:56
“欲解太阳病时”之说有理,但还没到可以卖钱的地步吧,弄个收钱的二维码在此真是怪怪的。 还要提醒您一下,就事论事即可,注意用词和语气。  发表于 2019-3-10 20: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9-3-10 09: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巳到未上”,这个上,不是往上。巳午未往上,是寅卯辰。那直接说寅卯辰不是更明确吗,为什么要说从巳至未上?
从巳至未上,是说从巳至未的时间范围上。如经曰“额上陷”,“额上生汗”,“舌上干燥”,“舌上白苔”,“膈上有寒饮”,“胸上有寒”,“脐上筑”,等等,这些个“上”,都是在主体的范围上,而不是在主体往上的范围上。例如,额上陷,是说在额的范围上陷,不是在额的上边陷,额的上边是头顶。额上生汗,是说在额的范围上生汗,而不是在头顶上生汗……再如经曰:“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至阴经上,不是至阴经往上(前),阴经往上(前)是阳经。假如说“晚上”,“桌上”,“组织上”,你也认为“晚上”是下午,“桌上”是房顶,“组织上”是组织的上一级吗?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这是倒装句。这是重点强调太阳病,所以将太阳病前置。按常规语序,应为“欲解时,太阳病,从巳至未上”。就是说,需要解说时辰,太阳病,是从巳至未上。《伤寒论》倒装语法很多,如“复热四日”,“复厥五日”,四日,不是人,怎么能复热四日呢?五日也不是人,怎么能复厥五日呢?你要是挑理,那《伤寒论》此类语法多了,你就不怕挑乱吗?
“解”,难道没有“解说”的意思?“太阳病欲解时”,就是太阳病需要解说时辰。说来说去,你还是听不懂,那就哭笑不得了。
《伤寒论》的特点是说理简明,以容易明白的事实说话。“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发于阳七日愈”,那么第8条:“太阳病,头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就是直接说明了,病发于太阳,是发于阳。太阳病发热恶寒者,必“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你见过“发热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的病人,还没有发热吗?
你“这还是在富士康造苹果,好不容易在上厕所的机会”才能出来写点东西,那你能有时间看到太阳病发热恶寒者的表现吗?即便你有时间看到,那你能有心情细心看一下吗?
发热恶寒和无热恶寒,是发于阳和发于阴的根本不同。病发于阳者,其发热和恶寒是同时发生的,其恶寒是身体已经发热的反应。恶寒,是增衣覆被其恶寒不得解。恶寒不是畏寒。畏寒,是增衣覆被其畏寒马上得解。
无热恶寒者,也是增衣覆被其恶寒不得解。所谓“病发于阳”,是指发于阳病时辰上;“发于阴”,是指发于阴病时辰上。人体表部感受风寒之邪,体表怎么分阴阳呢?总不能说是背部感受风寒是发于阳,腹部感受风寒是发于阴吧。有说:“病发于阳是发于风雨寒暑;病发于阴是发于饮食居处。”此说也欠妥。风雨自为阴阳,寒暑也自为阴阳,怎能都叫发于阳呢?只有说病发于阳为发于白昼,病发于阴为发于黑夜,才说得过去。
发于太阳病巳午未(9点至15点)时辰上,阳气甚强,人体反应也甚强,所以表现为“发热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发于厥阴病丑寅卯(1点至7点)时辰上,人体内之谷气几乎耗尽,阳气为弱,人体反应也为弱,所以表现为无热恶寒,无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发表于 2019-3-10 10: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ongtao 于 2019-6-8 19:56 编辑

{:1_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9-3-10 11: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还是不要明知故问的好。
本太阳病,必发热,这是基础认识。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就是已经发热的反应。
太阳病中风,脉浮,基本上没有身体疼痛的。因为有汗出,表部郁滞不重。
太阳病伤寒,脉浮紧,基本上都有身痛。因为无汗,表部郁滞为重。
无热恶寒者,其脉必不浮,表部郁滞更为轻一些,所以没有身痛。
愚虽不敏,但也是在发热门诊工作过十年。太阳病发热恶寒者见过的并不少。厥阴病无热恶寒者也见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发表于 2019-3-10 12: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ongtao 于 2019-6-8 19:55 编辑

{:1_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9-3-10 14: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9-3-10 14:09 编辑

你不幼稚,你基础深厚。那请问:
12条,太阳病中风,病症表现顺序是,先脉浮发热,接着是恶寒。
35条,太阳病伤寒,病症表现顺序是,先头痛,接着是发热,一身尽疼。没有脉浮。肯定是脉不浮吧?或者是无脉?
你见过太阳病,已经恶寒了,并且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还没有发热吗?你百度出来也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发表于 2019-3-10 15: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ongtao 于 2019-6-8 19:59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9-3-10 18: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还等打赏,挺自信的啊?你要是能百度出来,太阳病,已经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了,却还没有发热的病例,我打赏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发表于 2019-3-10 18: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ongtao 于 2019-6-8 19:55 编辑



点评

你的学术能力无法贯穿伤寒论全文,更多的只是咬文嚼字! 完全赞同,这也就是他的水平。我的结论:他说出来的没有对的!至少也是错的比对的多  发表于 2019-3-11 09:02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发表于 2019-3-10 19: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ongtao 于 2019-6-8 19:53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4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9-3-10 19: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脉证并治第一程序是辨病

本帖最后由 coorus 于 2019-3-10 21:01 编辑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意思是太阳病必定有恶寒,但未必有发热,后面说“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都是发热后的伴随症状,在恶寒而未发热时,并不会出现这些症状。

这个恶寒发热的机制还是结合西医的研究才能说得比较清楚。大概的情况是:体温调节中枢受到病邪刺激之后调高了体温基准,身体会认为自己处在体温过低的状态,这就是恶寒,恶寒促使人保暖避寒,有利于身体减少散热,然后身体调动气血,增加产热,升高体温,进入战斗状态。可见太阳病的发展是先恶寒后发热。

有人说,恶寒是因为发热后体表与外界的温差增大,就是认为先发热后恶寒、不发热就不恶寒、有发热就必有恶寒,这跟3条说的“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相矛盾,也无法解释为何阳明病发热并不会恶寒。
我们平时也有这样的经验:人开始怕冷了,但量量体温还在正常范围,也许后来打打喷嚏、注意下休息就过去了,这就是经历了一次体温尚未明显升高的轻微的太阳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4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9-3-10 20: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老师认为人在阳气强的时辰上得病会发热,在阳气弱的时辰上得病不会发热,时辰或许有一定影响,但得病情况主要还是看个人体质,相比于个人体质,时辰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我想这点是无法否认的吧?

从现存伤寒论文字看,要说六病是因发病时辰命名,实在太无说服力,况且您自己治病还是按您说的“六证”来下药出方,而不是看时辰、看“六病”,那给某个时辰发的病按上太阳病、少阳病等名称对临床又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7

积分

35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17
QQ
发表于 2019-3-10 20: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脉证并治第一程序是辨病

songtao 发表于 2019-3-10 18:57
你还真把自已当个东西!还呵呵?以你学术水平有资格嘲笑别人!你心里没点逼数么!”后面语句”脉阴阳俱紧” ...

这是网怒吗?就事论事讨论实际问题多好。您先治治自己的病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发表于 2019-3-10 21: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ongtao 于 2019-6-8 19:53 编辑

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9-3-10 21: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或未(没有)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名为伤寒。”或没有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不论怎么读,“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都是或没有发热的表现。也就是说,“或已发热,或未发热”,都会有“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的表现。
假如那个恼羞成怒的songtao能够百度出来“太阳病,或没有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的病例,我保证打赏他。

coorus 先生说:“我们平时也有这样的经验:人开始怕冷了,但量量体温还在正常范围,也许后来打打喷嚏、注意下休息就过去了,这就是经历了一次体温尚未明显升高的轻微的太阳病。”
Coorus先生上面所说不准确。开始怕冷,是畏寒,而不是恶寒。恶寒的表现是增衣覆被或近火取暖其恶寒不能得解。而畏寒者,增衣覆被或近火取暖,其畏寒能够得解。所以说“人开始怕冷了,但量量体温还在正常范围,也许后来打打喷嚏、注意下休息就过去了”这种情况是畏寒,而不是恶寒的太阳证。
病发于阴,无热恶寒者,也是增衣覆被或近火取暖,其恶寒不能得解,且其无热恶寒的表现,也会接连几天不能自愈,也不是打打喷嚏、注意一下休息就会过去。病人恶寒的表现是,紧紧裹住棉被,一丝风也不能有,仍然非常怕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9-3-10 21: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一遍:假说songtao能够百度出来“太阳病,或没有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的病例,我保证打赏。有效期一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815

积分

567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815
发表于 2019-3-11 00:10:54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人相轻 ,这就是中医不得发展的障碍 。医学虽有幼稚的统一,但规范了,就好多了。李师毫无保留的劝学,爱学不学,也没必要这样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08: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脉证并治第一程序是辨病

coorus 发表于 2019-3-10 20:05
李老师认为人在阳气强的时辰上得病会发热,在阳气弱的时辰上得病不会发热,时辰或许有一定影响,但得病情况 ...

常人在太阳病时辰上发热,多表现为发热恶寒的太阳证;在阳明病时辰上发热,多表现为发热恶热的阳明证。这是常人伤寒的一般规律。但是,一般中也有特殊,常人中也有非常人。如太阳病也有发热而不恶寒的温病(非常人),阳明病也有发热而微恶寒的桂枝汤证(非常人)。这就是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的原因。所以,不能拿一般性(常人)来否定特殊性(非常人),也不能拿特殊性(非常人)来否定一般性(常人)。这个辩证法适用于一切事物的辨证。例如,来论坛上的常人都是讲文明的,这是一般性,可是也有不讲文明的非常人,这是特殊性。不能因为一般性而否定特殊性,说来论坛的都是讲文明的;也不能因为特殊性而否定一般性,说来论坛的都是不讲文明的。

看病久了,慢慢总结,就能发现时空的变化,对发病的影响。厥阴篇中的特殊病证,就能很好的说明问题。如377条:“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呕者为气上冲,不应脉弱。呕而脉弱为胃气虚,邪气入里。小便复利,虚寒和实热都可见小便利,若为实热小便利,法当热微厥亦微,此身有微热而见厥,则为虚寒。虚寒者法当吐,或干呕,而不应呕。可为什么会呕呢?就是因为厥阴时辰,天之阳气复苏,人之阳气始升,人气借天气之力,故而作呕。
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厥阴病吴茱萸汤证表现为“干呕吐涎沫,头痛”没有下利,也是因为厥阴时辰人之阳气始升。而少阴病吴茱萸汤证表现为“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则是因为少阴时辰天气最冷,人气也最冷。
379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厥阴时辰,人之阳气始升,故见呕而发热,就是小柴胡汤证。厥阴病柴胡汤证脉必强,四逆汤证脉必弱,也是厥阴病柴胡汤证和四逆汤证的鉴别点。
注意时空变化对疾病的影响,能有助于医者对疾病的诊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9-3-11 09: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脉证并治第一程序是辨病

本帖最后由 xiaozheng 于 2019-3-11 10:23 编辑
李国栋 发表于 2019-3-10 21:41
再说一遍:假说songtao能够百度出来“太阳病,或没有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的病例,我保 ...

“太阳病,或没有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这是李先生自己的表述吧。
     接下来就提出挑战,不应该。因为先生没见过或临诊疏忽未必就没有,这种症候不仅有而且很普遍。你可以坚持你的观点,但不要以临床自居,只要是专业医生,临床都不会一洼清水。打赏大可不必。
      对条文的理解你说你的时辰改字说经都可以,个人理解不同嘛。听不懂很自然。我就听不懂先生说的很多。不懂就不掺和,想说我就另发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4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9-3-11 10: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脉证并治第一程序是辨病

李国栋 发表于 2019-3-10 21:38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或未(没有)发热,必恶 ...

恶寒就是畏寒,就是怕冷,名称上不必强分,只是恶寒有不同的原因,太阳病的恶寒是因为体温调节中枢调高了体温基准,外界并未变得寒冷,所以加衣服盖被子的方法自然不会有用;非病态的恶寒,则是由于外界的原因,比如降温、吹风、浇冷水等,只要改变或抵御了外部条件,自然就不恶寒了。我所举的例子是环境未变,人已觉冷,当然属于太阳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4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9-3-11 11: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葛根汤证的颈椎病人,有怕冷,有痛,有恶心呕吐,脉紧,但没有发热,难道不算太阳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11: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脉证并治第一程序是辨病

xiaozheng 发表于 2019-3-11 09:55
“太阳病,或没有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这是李先生自己的表述吧。
     接下来就提出挑 ...

感谢关注!
我并不是与他挑战,他不配。我是想知道,我常年接触感冒发热病人,却没有见过“太阳病,或未(没有)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假如有谁见过,我一样打赏。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弄清楚。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恶寒是指病人感觉怕冷,虽加衣覆被近火取暖不能解其寒的一种症状。”“畏寒是病人自觉怕冷,但加衣被近火取暖,可以缓解的一种症状,亦称畏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12: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脉证并治第一程序是辨病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9-3-11 13:03 编辑
coorus 发表于 2019-3-11 10:34
恶寒就是畏寒,就是怕冷,名称上不必强分,只是恶寒有不同的原因,太阳病的恶寒是因为体温调节中枢调高了 ...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恶寒是指病人感觉怕冷,虽加衣覆被近火取暖不能解其寒的一种症状。”
“畏寒是病人自觉怕冷,但加衣被近火取暖,可以缓解的一种症状,亦称畏冷。”

《伤寒论》凡为阳病者,必发热。没有发热,就不能叫太阳病证。
颈椎病,属于表病,但是不发热,就不能叫表阳病,治法也就不能温覆取汗。如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证,发热恶寒,脉微弱者,就是此无阳,不可发汗。颈椎病不发热者,更不能叫作太阳病证。应注意,《伤寒论》所谓“太阳病”和“太阳证”意思是不一样的。太阳病的范围广,“伤寒”凡是在太阳时辰上发热,不论何证,都叫太阳病。而只有“本太阳病”才是“太阳证”。如太阳病温病,不是太阳证。少阴病大承气汤证,不是少阴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4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9-3-11 12: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脉证并治第一程序是辨病

李国栋 发表于 2019-3-11 12:08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恶寒是指病人感觉怕冷,虽加衣覆被近火取暖不能解其寒的一种症状。”
“畏寒 ...

也就是说,表病除了表阳病、表阴病,还有不阴不阳的表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12: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脉证并治第一程序是辨病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9-3-11 12:24 编辑
coorus 发表于 2019-3-11 12:19
也就是说,表病除了表阳病、表阴病,还有不阴不阳的表病?

“伤寒”不发热,无里证者,就是表阴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9-3-11 15: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我常年接触感冒发热病人,却没有见过“太阳病,或未(没有)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假如有谁见过,我一样打赏。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弄清楚。”
     我常年接触太阳病患者,经常看到没有发热而恶寒体痛呕逆脉紧者。但没有见过不发热者,太阳病初始先恶寒未见发热者很多。有很多人认为此为“阴”这是不对的。发热恶寒在病程期先后变化是常有的事。
      我在此跟帖不是就跟帖而跟帖,心血来潮找说辞,其认识是数年前就如此。
      如今论坛辨析盖不了几层就跑偏。三绕两绕,哈哈主题是什么?发帖人也糊涂了。还是各说各的。中医就这样说词千变万化,都认为自己对。也好,多听听不同看法也是I高。{:1_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16: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注意恶寒与畏寒的不同。这不是非要较真,而是恶寒和畏寒的表现的确不同。因为当畏寒时,若能及时增衣覆被取暖,或近火取暖,畏寒就能缓解。如果在畏寒时,不能及时增衣覆被取暖,或到温暖的空间取暖,就会发展到恶寒。凡恶寒者,假如是太阳伤寒,必然一身疼痛,并有呕逆、脉阴阳(尺寸)俱紧者,这是已经发热的反应。假如恶寒者没有发热,则就没有体痛、呕逆、并脉阴阳(尺寸)俱紧的表现。也就是说,假如病人已经恶寒(不是畏寒)了,盖几条被子也还是寒冷不能得到缓解,这时量体温没有发热,也就没有体痛、呕逆、并见脉阴阳(迟寸)俱紧,而且也不会很快就发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68

积分

778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68
发表于 2019-3-12 23:29:28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名中医爱好者,有争论就必然有事实存在,古文当然是经典,但是人是活的,随体质症状就千奇百怪!要以疗效说话!我讲一下亲身经历我身边的好友得了太阳病,初始:头痛欲裂,身体不痛,没呕,也不发烧,不出汗,但恶寒,覆盖几床被子也不解冷,喝滚水也不解冷,我没把脉,也不懂,就开出麻黄汤二付,覆被取汗,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9-3-15 18: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头痛欲裂,身体不痛,应为血容量不足,正邪分争之力较弱,因而无热恶寒。恶寒者自然要覆被,覆被是保暖的需要。但是不可“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有汗”,那样就会更伤其血容量。覆被只要有自汗出就可病愈。中医治疗感冒,不论发不发热,病人病愈的感觉,都应是神清气爽,这是珍惜气血,不徒伤正气的结果。如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身痛不休者,宜桂枝汤,不宜麻黄汤,就是因为吐利止,正气已然不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68

积分

778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68
发表于 2019-3-15 23:08:43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国栋 发表于 2019-3-15 18:37
头痛欲裂,身体不痛,应为血容量不足,正邪分争之力较弱,因而无热恶寒。恶寒者自然要覆被,覆被是保暖的需 ...

非常感谢谢李老师的指教!不胜感激!如果血容量不足,这就是气血不足不能发汗,是会怕亡阳之故吗?但是不出汗又不是吐能用桂枝汤吗?如果这样那算是少阴表证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9-3-16 19: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脉证并治第一程序是辨病

Zhuxian 发表于 2019-3-15 23:08
非常感谢谢李老师的指教!不胜感激!如果血容量不足,这就是气血不足不能发汗,是会怕亡阳之故吗?但是不 ...

您太客气了!我有点晕了。以下看法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不可发汗,不是只有到了“亡阳”的程度,才不可发汗。凡正气虚者,皆不可发汗。
如49条:“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脉浮数者,病为在表,若误下之,则徒损里气,导致身重、心悸。身重为阳气不强,阳气强者法当身痛;心悸是阴气弱,心血不足。这种情况当然不可发汗。
50条:“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49条之“所以然者”,50条之“何以知然”,都是讲为什么不可发汗?
285条:“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病为在里,其表无病,若发汗攻表,那就白白损表了。
《金匮要略》:“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渴而下利,为里气不足;小便数,为表气不足;凡表里不足,皆不可发汗。
所谓发汗,是指温覆令遍身微汗出。但这不容易把握,弄不好就是一身大汗。正气不足的发热病人,更承受不起一身大汗。

《伤寒论》所谓“少阴”,不是表部。如282条:“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此之“少阴病形悉具”,就是下焦虚寒的表现。所谓“下焦”,是指在里。如124条:“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124条“以热在下焦”,就是说“瘀热在里”。
283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此属少阴,也是说此属里虚。
《金匮要略》:“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脉沉小,为里虚,属少阴,少阴不属于表证。

少阴证脉沉而恶寒者,不属于表证恶寒。而“发于阴”之“无热恶寒者”,为表阴证,其脉不沉,不属少阴。
表部血气皆不足之无热恶寒者,就是表阴证。表阴证脉不浮,可与桂枝汤,法当自汗出乃解,不可令遍身汗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68

积分

778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68
发表于 2019-3-17 00:28:53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国栋 发表于 2019-3-16 19:58
您太客气了!我有点晕了。以下看法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不可发汗,不是只有到了“亡阳”的程度,才不可 ...

感谢李老师抽空回复我的疑惑,恕我愚昧,虽不全理解,但至少获益良多!
再次感谢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9-3-17 06: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脉证并治第一程序是辨病

Zhuxian 发表于 2019-3-17 00:28
感谢李老师抽空回复我的疑惑,恕我愚昧,虽不全理解,但至少获益良多!
再次感谢您!
...

您不用客气!您真的是来讨论问题的。那就再说说少阴病。少阴病,应为在少阴时辰上发病。少阴病不一定是少阴证。如282条:“少阴病……属少阴也。”少阴病,是从子至寅上发病,只有表现为少阴虚寒者,才属少阴证。“六病”皆如此。如240条:“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病发热。这也就是说,从申至戌上发热,就是阳明病。阳明病,多为阳明证,也有他证。少阴病,多为少阴证,也有他证。“六病”皆如此。如太阳病,有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的太阳证,也有太阳温病和太阳中暑的少阳证,还有太阳痉病和太阳湿痹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0 00:41 , Processed in 0.11272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