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6290|回复: 16

经方医案

[复制链接]

145

主题

2986

积分

73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86
发表于 2010-4-3 21: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经方医案
  1.温某,女,78岁,初诊日期,2009-6-3
  主诉:头痛发热时作两月余
  既往史:有肺气肿、老慢支病史多年,冬令咳喘严重,畏寒尤甚。
  家族史:无特殊
  现病史:两月前始头痛时作,以左侧为甚,夜间痛甚难眠,不时发热伴心悸出汗,气喘,咳嗽痰白。其间以慢支感染予以抗菌输液治疗半月无效,后服中药吴茱萸汤数剂头痛稍缓,仍发热时作。
  西医检查: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现症状: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头痛时作,不时发热伴心悸出汗,气喘,咳嗽痰白,口苦纳差,二便调。畏寒,衣着倍于常人,夜卧肩背部恶风。舌淡红少苔,脉细。
  治疗经过:考虑为太阳病伴痰饮,方选柴胡桂枝汤合苓桂术甘汤
         柴胡15 黄芩10 法半夏10 党参15 炙甘草10 大枣6 生姜10 桂枝15 白芍15 白术15 茯苓15 五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2009-6-19
复诊:药后热退,头痛减轻,纳可,余症大减,刻下少许头痛,咳白痰。改桂枝汤合吴茱萸汤。
    桂枝15 白芍15 炙甘草12 大枣12 生姜10 茯苓30 白术30 吴茱萸10 党参15 七剂
随访药后诸症豁然,康复如初。
  按语:患者初发病时先请村医上门输液不效,后转卫生院检查治疗多日不效,病情日渐加重,家父以其夜间头痛甚,考虑为厥阴病,用吴茱萸汤数剂,头痛稍缓余症依然。后转中医院嘱余诊治,恰逢余在合肥学习,当时延请另一位中医诊治,开中药数剂(方药不详),并说:“这样的病人若能看好,实在是奇迹”,弄的家人惶恐。吾从合肥返回即刻赶去探视,四诊之后,认为病情虽重,但并非不可为。其为典型的太阳病兼痰饮,《伤寒论》54条:“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宜桂枝汤”,发热,口苦纳差,为小柴胡汤证。余据先贤的经验,凡老慢支、肺气肿大多属痰饮,常见苓桂术甘汤证,故用三方相合仅五剂而获显效。复诊见其柴胡证已去,仍有头痛咳嗽,从太阳、厥阴、痰饮三方面入手,药仅七剂而愈。家父初考虑为厥阴头痛,用吴茱萸汤是对的,但忽视了太阳病。《伤寒论》列太阳病为首篇是有其深刻意义的。本人多年的成败得失,切身体会到辨治太阳病的重要性,很多疾病从太阳入手,往往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2.黄某,男,80岁,2009-3-30
  主诉:咳喘月余加重5
  既往史:有高血压、慢性气管炎病史多年
  家族史:无特殊
  现病史:近月不时咳喘,数日前受凉加重,在当地卫生院以“慢支伴感染、全心衰”予以抗感染、强心利尿等治疗无效。
  西医检查:心电图、胸片、B(-)
  现症状:气喘胸闷难以平卧,语声低怯,神疲乏力,步履艰难,咳嗽时作,痰白或浓或稀,稍恶寒以肩部为甚,颈项部不适,心下满稍痛,小便不利,纳欠佳,无汗,心悸时作,舌淡红润苔薄白稍黄腻,脉沉细无力。
  治疗经过:方选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白芍30 炙干草30 大枣12 生姜30 白术30 茯苓30 五剂
2009-4-6
  复诊:代诉,诸症缓解,求方再服.上方七剂.
按语:患者服上方诸症豁然。该方出自<伤寒论>28,历代医家对其解释莫衷一是,甚或认为错简。本人多年来虽一直关注此方却始终不甚了了。该患者当日就诊,见其病重欲收之住院,可患者父子坚决不肯,要求服中药治疗。四诊发现其证与本条相符,故投原方未作加减,不料却又非常之效。若非平时对本方证掌握的熟练,临证虽遇此证亦恐难想到此方。本方的症状组合看似平淡却又很特殊,其特殊性在于难以用后世的方药病机理论解释。
        
 




上一篇:清明节,给张仲景献上一束花!
下一篇:清明时节思挚友

64

主题

8095

积分

3539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095
发表于 2010-4-3 22: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4-3 22: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宜桂枝汤”,发热,口苦纳差,为小柴胡汤证。余据先贤的经验,凡老慢支、肺气肿大多属痰饮,常见苓桂术甘汤证,故用三方相合仅五剂而获显效。
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5229

积分

160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29
发表于 2010-4-4 06: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疾病从太阳入手,往往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诚为经验之谈!向兄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10-4-4 06: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桂枝的方用得好,去桂枝的方用得也好!好一个温桂枝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2986

积分

73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86
 楼主| 发表于 2010-4-4 10: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恩师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202

积分

573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2
发表于 2010-4-4 16: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西恕言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应改为去芍,理由是小便不利当理解为气逆上冲,引导小便不下行,而桂枝平冲降逆,不能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7423

积分

255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活法圆通医家诀,不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23
QQ
发表于 2010-4-8 10: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一个温桂枝啊!向兄学习!兄可否解说一下何以要去桂枝呢?如用桂枝有何不可呢?冒昧讨教,望兄点拨为感!
学经方,用经方,学致以用,用经方,学经方,学用结合。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jingfangrenshe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2986

积分

73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86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22: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上:为何去桂枝,我实在难以说清楚,本条历代医家认识不一,很多认为错简。我用本方并非对其有何特别的认识,只是恰巧发现该患者的方证与条文吻合故而用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主题

4519

积分

21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药医不死病 佛度有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19
QQ
发表于 2010-4-9 11: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最喜欢看的就是医案结合理论,空洞的理论不大喜欢看。
读书与治病,时合时离。古法与今方,有因有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2 17: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去桂的问题,伤寒28,174条,是历来有争议的问题。
请问楼主此病人小便不利具体是什么?小便少,还是量少?
还有此病人大便如何?
此第二医案非常有价值,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2986

积分

73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86
 楼主| 发表于 2010-4-12 22: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十世遗风,大论中论及小便不利的条文很多,我早年对此亦很困惑,后来逐步有所体会,一是小便的绝对量少,一是相对量少即小便量与饮水量不成比例。大便的情况是必定要问的,但因案中未记,时间久了,已没有印象。我今春抄写白文,对本条有了新的认识,即本方中含有一极为重要的方根——苓、术、芍。这亦是真武汤、附子汤的主要部分。本方后来用过几次疗效很好。本条对那些轻言错简者当有所警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2986

积分

73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86
 楼主| 发表于 2010-4-12 22: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十楼,您的问题非常重要,我们临床面对的病人,往往有多重症状同时出现,如同下围棋,可走的地方太多,究竟该最先走哪一步,不同经验、观点、阅历的人是不同的。我遵循“急所先于大场”的原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3 12: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去桂枝难道是小便不利?看五苓散、苓桂术甘汤、肾气丸、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都有小便不利。
所以我认为去桂枝不是跟小便不利有关。174条提示小便不利,还有大便坚,认为是桂枝伤津液,所以要去。问题是茯苓难道不伤津液,或者说伤的轻一点。
搞懂这一点的目的不是治发热等。
我们常见的心衰和腹水,都有小便不利的问题。四逆汤是否加桂枝,我对此很有疑问?火神是加的,但我认为不可加!他有便秘的情况。腹水常有大便不通,五苓散是否应去桂枝。
这些才是我感兴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07

积分

26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07
发表于 2010-4-14 22: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经方芍药发微论

芍药入血分,性善养营,又可行瘀;入水芍药在诸药中可算是『长袖善舞』的一员了,在伤寒六经与金匮杂病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它亦柔亦刚,而又最善调和。为什么如此称誉它呢?人身无外阴阳,而于阴分则无外津血;芍药之能,可谓『水分血分并入,补益伐泻兼工』。攻补兼施,在药法中称之为『和』,这多是就复方而言的,然一味芍药即具此妙用。

分,功在益阴,且能利水。一味药有很多种功用,这本是很常见的,但象芍药这样相反相成、杀活俱施者,实为不可多得。我们不妨以仲景方中之用芍药者来谈谈它的用法。

    营血与津液本是同源,所以养血与益阴我们合在一块谈。

    大论开篇第一方即是桂枝汤,病机名为『卫强营弱』。桂枝汤较之麻黄汤是个虚证,本来称不上『卫强』的。若是真的卫强,那还能中风么?『桂枝本为解肌』,这个防线已经由皮毛退至分肉了,但阳气尚足以与邪风相抗,故以发热的形式来驱逐风寒,此名『卫强』。皮毛玄府一开,更加发热,营中水分自然被蒸出,故曰『营弱』。是故当知,这『卫强』是相对『营弱』而言的。仲师用桂枝汤治之,其中芍药是补益营阴的,而并不是像后世注家所说的止汗。芍药的确有酸味,但不能见女即作有子想、见禽便作善飞想,如果遇有酸味的药便附会其酸敛止汗,那药物中能止汗的就太多了。考唐以前之本草书,并无片言谈及芍药能敛营止汗,唯宋元以后,理学空谈之风大盛,学者杜门造车,乏于践履,故有此不稽之论出现。

    若其人营血本虚,医复发汗,令四肢经脉失于荣养,则每易发生躯体四肢疼痛,并且其痛多呈拘挛性,所以仲师据证不同,分别予以芍药甘草汤或新加汤,用来益阴和营,缓急止痛。如果营阴的亏损再进一步,即要损及心阴了。心主脉,血脉相通,就会发生少阴阴虚的黄连阿胶汤证。芍药配阿胶,是颇能滋养心营的。有人说芍药是肝经药,不知芍药更是心经药呢!

    芍药养阴之用尚不止此,它还能入阳明之腑,起润肠通便之效用,《别录》明言它能『利大小肠』。如麻子仁丸,是我们经常能用到的,不过太阴病篇中的桂枝加芍药汤立意更妙。阳明燥热,太阴寒湿,这是人人皆知的。但二者互为中见,一往一复,相互渗透,这才体现了气化的奥义无穷。有考据家说《伤寒序》中『撰用素文、九卷』一段非仲景原笔,是耶非耶姑且不论,但书生所议不足为据,医理之奥是『决知此事要躬行』的。在阳明病中,太阴之湿渗入其中,湿热相合,一转为郁热发黄之证。来而不往非礼也!太阴本是寒湿主气,但中见之阳明燥气杂厕其间,寒燥相结,大便为难,故致腹满时痛。因其证本为太阳病,故与桂枝汤;腹满而痛,故更加芍药三两,一可止痛,二可润下;一药两用,非仲师孰能出此药简效宏之策呢?通过如此加味,桂枝汤便具有了温下之功。于兹可见,仲景是将《内经》的气化学说运用的隐显莫测,却又暗合符节。或云芍药性寒,倒也未必,仲景于很多虚寒证中均用到了芍药,你总不能都说成反佐吧?只是芍药性本滋润,液质一多则阳气难申,故给人以微寒的印象。

    上面谈了芍药的补益之功,再来看它的攻泻之能。

    活血化瘀,这是尽人皆知的。如当归四逆汤中用之,除了发挥其养营之用外,亦可与诸热药相伍,温通血脉。黄芪桂枝五物汤,亦是通行营脉,以治血痹。因它能行瘀滞,故芍药亦主痛证。如枳实芍药散、黄芩汤等的治腹痛,桂芍知母汤、附子汤的治肢节痛等。在《金匮·妇人病篇》中有太多的例证,不必枚举了。

    除了上述之义外,芍药尚有一不引人注意的功用,即是『利水』。在早期的神农学派著作中,都有提到此项功效。如《本草经》之『利小便』,《别录》之『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可以说是煌煌焉载之经籍,而后人却熟视无睹。我们还是看看仲景是怎样用芍药来利水的吧。

    真武汤,『腹痛,小便不利……此为有水气』;小青龙汤,『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或小便不利』;甘遂半夏汤,『心下续坚满,此留饮欲去故也』;桂枝去桂加茯芩白术汤,『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四逆散,『或小便不利』。在这些用到芍药的方证中,惜字如金的仲师于此却不吝笔墨,反复再三的给我们提示『此为有水气』、『心下有水气』、『此为留饮欲去』、『小便不利』。奈何后人心粗,不是说芍药反佐护阴,就是挥舞着错简的大棒,妄行刊削,真是愧对先圣了。

    又如黄汗一证,发热身肿,汗出正黄如柏汁,小便不利。或云此是湿热,其实不然。仲师所出之桂枝加黄芪汤、芪芍桂酒汤,除了芍药性平以外,均是热药,岂有以热除热之理呢?从脉沉、腰上汗出而下无汗、两胫自冷等症中,可知此热非实。仲师先已交待,其人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而得之。应知此是寒水包裹血脉,血络因寒而瘀,因郁而热。故二方皆以桂枝发其寒,黄芪止其汗;芍药合苦酒以行其瘀,伍黄芪而利其水。

    既然皆可利水,那芍药与茯苓等药有何区别呢?从《别录》之『利膀胱、大小肠』及甘遂半夏汤证推知,芍药利水不是像茯苓那样唯从小便去,而是有些类似甘遂、牵牛等药,从大小便俱去,只是力量较它们弱的多罢了。另外,还可从兼见症上看:如『心下有水气』、『心下坚满』、『心下满微痛』,可知芍药证是水气偏停心下的,且多伴有腹满、腹痛之症。

    有的书中说『一身黄肿、舌胖而有齿痕者,应慎用芍药』,照如此说,那上面的真武汤、附子汤、芪芍桂酒汤、甘遂半夏汤等岂不是用不得了么?从仲景书中看,此等舌证大有芍药的用武之地;怎能只见其益阴,不见其利水呢?如果全依后人之言,真不知令多少英豪扼腕!

    另外,在大论中尚有去芍药之例,乃『桂枝去芍药汤』是。彼证乃太阳病,太阳主开,当升之散之,医反下之,此误也。幸赖病家正气仍旺,故犹能抵抗,阴阳相争,踞于胸膈间,故见胸满。此当因势利导,仍以桂枝发之启之,唯芍药阴柔,应须去之。此证尝亲见一例,但寒象较甚,故以四逆加桂而愈。

   上来已略述芍药养营、逐瘀、滋阴、利水之义,但于各证中,芍药之用是兼而有之,而非单纯一味的。如真武汤中,芍药既能利水,亦能止腹痛;小建中汤中,芍药功在养营补虚,又可通络止痛。余皆准此。或问:此四项彼此相违,不无矛盾乎?答曰:无。今说一譬喻,虽非雅谈,然智者依喻当解。芍药之用,颇类今日之『润滑油』。血脉与水道,可喻机械管道。油入管道中,俾其锈质沉渣通而泄之;管道既通,则更能发挥其运载之能,输布油质于机械全体。是则,润之同时即是通,通之当下即是润。芍药之滋养与通利,并行而不悖,亦在此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390

积分

84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390
发表于 2010-4-15 22: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芍药之用,颇类今日之『润滑油』。血脉与水道,可喻机械管道。油入管道中,俾其锈质沉渣通而泄之;管道既通,则更能发挥其运载之能,输布油质于机械全体。是则,润之同时即是通,通之当下即是润。芍药之滋养与通利,并行而不悖,亦在此欤!
[s:180]
我的博客http://www.gltcm.cn/28791/spacelist-blog.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0

积分

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4-17 18: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9 15:19 , Processed in 0.31147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