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619|回复: 14

“风家,表解不了了者,十二日愈”完全解读

[复制链接]

209

主题

7089

积分

405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9
发表于 2010-3-23 10: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风家,表解不了了者,十二日愈完全解读。

 




上一篇:伤寒论蜕
下一篇:桂枝是厥阴证主药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0-3-23 20: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经据典,最好引用全条,不要只摘录一词半语,这样容易误导读者。
“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105条之“伤寒十三日,过经”,是说过了太阳经而入阳明,因为谵语是阳明证特有证状,而不是说十三日愈。况且此条还有“医以丸药下之”的因素,引邪入里,而入阳明,医以丸药下之,必然打乱其行其经尽之日期。
“384.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384条之“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是说霍乱者,其人里虚,故其脉微涩。“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是说由阳经转至阴经上,才有“转入阴必利”之说。“本呕下利者”,是说原本是伤寒之呕,今见下利,不可治利,须观察之,“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是由阳经转入阴经之腐秽当去,“此属阳明也”,是指此属于阳明胃气来复,正复邪去,大便必由稀变硬。阳病下利者,是因里有实热,必以寒凉药清泻之,如黄芩汤,白头翁汤,承气汤之类;阴病下利者,是因里有虚寒,必以温热药和解之,如理中丸,四逆汤,桃花汤之类。今不可治利,是据病理为腐秽当去。十三日愈,是先由阳经七日,又至阴经上六日,经尽故也,故期之当愈,依然恪守阳数七、阴数六之定数。不愈者,不属于阳明胃气来复,当观其脉证,随证治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202

积分

573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2
发表于 2010-3-23 22: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人!受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89

积分

405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9
 楼主| 发表于 2010-3-24 09: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已说“却四五日,至阴经上”

何又阳经7日?阴经6日? 合计不过11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89

积分

405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9
 楼主| 发表于 2010-3-24 09: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说阳经七日,阴经上六日。


是说厥阴经6日,太阳经7日,还是三阳7日,三阴6日。如不是表阳到阴的传变方向,传三阳又要几日?传整个六经又要几日?

先生的传变日数说,六经传遍当是几日?!

就算如先生所说“十三日愈,是先由阳经七日,又至阴经上六日”本就刚好,仲师何又说“过之一日当愈”?!
就算按先生所说也当是14日愈,经未行尽,何知病愈不愈?!“不了了”也是可能的。
只有第二天才可肯定病愈不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89

积分

405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9
 楼主| 发表于 2010-3-24 09: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7条之阳证7日愈,阴证6日愈本来就导致后学千古不服,阴证当比阳证病重,何来阳证比阴证好得更慢?!后人只有当约数看,方可应付过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89

积分

405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9
 楼主| 发表于 2010-3-24 09: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删除多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0-3-24 11: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阳经转至阴经上却四五日,复过之一日,累计起来是几日?不需要数学家来确认吧?越来越觉得这不像讨论了。不理解的话,讨论无义。我再重复一次以前说过的话,“能达成共识者,一点就通,达不成共识者,点破也不会通”。其实仲景传书是好事也是坏事,能理解运用者,誉之、长之,就是好事;不能理解运用者,贬之、短之就是坏事。历来如此,这不是讨论能够解决的问题。就像攀登珠穆朗玛一样,站在不同的境界,看到不同的景象,不是讨论的问题。
凡理解不了的,就删除,你删除一条,我删除一条,他删除一条,仲景之书就更零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3-24 12: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学习 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91

积分

1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91
发表于 2010-3-28 13: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条曹师曾经认为
第7条是错简,
阴证当7日,阳证当6日,
以阳数7,阴数6故。
意思:阴传到阳数而愈,阳传到阴数而愈。

以下个人认为:
都是太阳病
所以有太阳病7日愈。此为伤于阴,是7日为一候。而此后依然是6日为一候。
伤寒开始并不发热恶寒,是其证,接下来,人就开始发热恶寒。
(或者可以认为,这样比起发热恶寒,已经多了一日。)
病起就发热恶寒,是发于阳。6日为一侯
二侯为十二日,风家而自愈,这是发于阳。

伤寒十三日,过经。这就是发于阴的伤寒。十三日当愈。
前7日为一候,后皆6日为一候。

384.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这一条的道理是一样的。
从阴位开始的伤寒,不是第三日行完三阳经,是在第四日末尾才开始行入阴经,所以说却四五日,到阴经上。-----也有可能多少日也不到阴经,而停于三阳位。是不传。但是伤寒病要传阴经一定是四日后可知了。而中风传阴经就是三四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91

积分

1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91
发表于 2010-3-28 14: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病传到什么位置上不传了,是病停于传经,并不是病愈。(或者可以认为部分病气依然是在传经的,只是无法显现为症状)
凡不了了,而慢慢自愈者,当在传经过程中病逐步减轻到消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91

积分

1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91
发表于 2010-3-28 14: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说太阳伤寒为发于阴,太阳中风是发于阳的。
如果自愈块者,为一侯行经完。
伤寒7日自愈。中风6日自愈
慢者,为二候。
伤寒13日自愈,中风12日自愈

不自愈者本就需要治疗。能自愈者更可以,按照需要,帮助病人一臂之力,针灸导引饮食药物皆可以谋而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89

积分

405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9
 楼主| 发表于 2010-4-12 22: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贴改变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0-4-13 13: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内经》之经,是经络之经,每一条经,都贯穿表里,络属内外。《伤寒论》之经,是经界之经,表、里、半表半里,三部病位,经界分明。《内经》曰:“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明示病在三阳之经络,而未入于脏,即未入于里者,可汗。而《伤寒论》告诫,“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汗出谵语者,其病虽然已见转属阳明,然也须过经乃可下之,过经之“经”,显然是指过了表部之“经届”,而不是过了“六经”。
《伤寒论》的“六病”之称,与《内经》的“六经”之称,明显不是同一含义,《伤寒论》“六病”是指三部的病位,《内经》“六经”是指经络。《内经》其治病的手段,主要是针刺法,《伤寒论》其治病的手段,主要是汤液法。两部经典,其治疗手段不同,辨治体系不同,因此,不能将《内经》经络之“经”与《伤寒论》经界之“经”混为一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89

积分

405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9
 楼主| 发表于 2010-4-15 15: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修改完毕.

<伤寒论>中关于有<内经>痕迹的条文,有不少医家疑非仲景文,就是李先生说的这个原因。
但不论是不是仲景文,这里都推测这些条文主要是来自于《内经》这些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6 03:47 , Processed in 0.080780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