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298|回复: 2

脉与气的思考(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9 10: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二、入道至易,曰阴曰阳
阴阳是古人说事的托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象与数是古人认识世界的基本准则,演绎的是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如何把握这一过程,古人“象天则地”发明了“阴阳”一词,从天地自然之理将事物的复杂性往往一分为二,从对立又统一的规律分类事物,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立统一是宇宙自然的基本法则,以阴阳类分世界,一切都变的有条不紊,阴阳的思维虽然原始,但其原理却是认识世界的一把金玥匙,即便是科技认识水平到了离子、粒子、量子的今天,也不失其实用性。“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可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素问•阴阳离合论》)。人类积累的知识力量已经达到、甚至可以“敢叫日月换新天” ,可宇宙的基本法则又怎能改变?生命有限,而宇宙无限,以有限的生命历程探索无限的宇宙奥秘,“然其要一也”,先人打开宇宙大门的方法是如此的简便!
阴阳学说是架构中医理论的重要支柱,剥离了“阴、阳”二字,脏腑气血的辨识支离破碎,那中医的特色便不复存在。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强调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知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所以,中医入门的首要即必须了解“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素问•玉机真藏论》)的“一”,懂行入道。若能够善辩阴阳,可以从阴阳推知血气之盛衰、脏腑之虚实,疾病之进退,那就可以“谨熟阴阳,无与众谋”(《素问•阴阳别论篇》),仲师的 “料度脏腑,独见若神 ”(《伤寒论•平脉法》)也非难事!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此言提出了两个命题,寓有的意义很值得玩味,一是指出真正擅长脉诊的良医,他能够谨慎细心审察五脏六腑的变化,从血气的顺逆,从阴阳、表里、虚实的变化规律来分析,并把这些道理紧记心中,精心体验,悟道入微,做到得心应手。二是提到一个学术传承的问题,怎样的人才能学习脉诊?
“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一定要有聪颖敏慧的秉质,强调了脉法学习必须心悟意会的特点。




上一篇:脉与气的思考(二)
下一篇:脉与气的思考(五)

56

主题

3502

积分

59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Rank: 5Rank: 5

积分
3502
发表于 2009-12-29 16: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大椿有医非人人可学论,可参考。
陈言难尽真如理,相会只留一笑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325

积分

73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自学中医的IT人

Rank: 4

积分
1325
发表于 2009-12-30 10: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天士临终前说过“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医生。”

沙版主所言徐灵胎的原文如下:“今之学医者,皆无聊之甚,习此业以为衣食计耳。孰知医之为道,乃古圣人所以泄天地之秘,夺造化之权,以救人之死。其理精妙入神,非聪明敏哲之人不可学也。黄帝、神农、越人、仲景之书,文词古奥,搜罗广远,非渊博能之人不可学也。凡病之情,传变在于顷刻,真伪一时难辨,一或执滞,生死立判,非虚怀灵变之人不可学也。病名以千计,病症以万计,脏腑经络,内服外治,方药之书,数年不能竟其说,非勤读善记之人不可学也。又《内经》以后,支分派别,人自为师,不无偏驳。更有怪僻之论,鄙俚之说,纷陈错立,淆惑百端,一或误信,终身不返,非精鉴确识之人不可学也故为此道者,必具过人之资,能空人识,又能屏去俗事,专心数年,更得师之传授,言能与古圣人之心,潜通默契。若今之学医者,与前数端,事事相反。以通儒毕世不能工之事,乃以全无文理之人,欲顷刻而能之。宜道之所以日丧,而枉死者遍天下也。”

徐灵胎所提及之五不可学,颇令人深思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7 16:05 , Processed in 0.07356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