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208|回复: 3

伤寒点滴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9-12-17 14: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身重与身痛

  杨上善在注《素问.骨空论》云:风为百病之源,风初入身。凡有五种,一者振寒(寒颤),二者汗出,三者头痛,四者身重,五者恶风寒。
脾(属土)主升清,遭风邪(属木)所克,故有身重之状况,但身重不一定都是遭遇风邪,只能说明脾出现状况。
痛则不通,身痛多有经络受寒邪所阻而发。
辨身重与身痛,犹如辨桂枝汤麻黄汤之有汗与无汗。
即身重为中风,身痛为伤寒。

小青龙汤中药物之重量

小青龙汤方:麻黄 芍药 细辛 干姜 灸甘草 桂枝(去皮)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
此方按两计量的药物为等量,按升计量的药物亦是等量,且二者重量不会相差很离谱,就是说此方各药物应该为各等份,推出汉之一升等价为六两,如汉之一两为今之6.25克,那么汉之一升或许为今之40克。

柴胡证之一证便是 此证为何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在麻黄证中曾提到: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
此证或许就是 胸满胁痛 既柴胡证中的胸胁苦满。

小汗方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去皮)一两十六铢 芍药 甘草(灸) 生姜(切)麻黄(去节)各一两 大枣四枚 杏仁(去皮尖)二十四枚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去皮)一两十七铢 芍药 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甘草各一两二铢 生姜一两六铢(切)大枣五枚杏仁(去皮尖)十六个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去皮) 芍药 甘草各十八铢 生姜一两二铢(切) 大枣四枚(劈) 麻黄十八铢(去节)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以上三方多为桂枝汤与麻黄合剂 盖为体弱之人而外感风寒而立 发汗过则伤正 不汗则邪不去 仲景考虑不可谓不周矣
前两方与三方之异处 是否有往来寒热
而一方与二方之异处 一方是面赤而身痒 后者是寒热往来以汗出结束
三方是脉微而身热 故用石膏清之。

桂枝汤之亲体验

    数日前曾服桂枝汤一剂 每两按六克计 芍药为赤勺 二十分钟后感觉如下 小便量大且沫多咽中有异物感打喷嚏清涕不断 心想难道一服桂枝就喝出鼻渊?这些状况几日而愈 或许桂枝汤剂(赤勺)多少有些助肝火  小便量大[肝主疏泻] 沫多[阳盛] 咽中有异物感打喷嚏 清涕不断[肺金受木火克抗邪力弱 风寒邪气进人体如过无人之境]

   伤寒云 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此言不虚矣 因此想到两个问题

   1. 所谓的肾病综合症或许有小便沫多之现象宜滋阴(肺阴肾阴)

   2.据说北京有一老中医喜龙胆泻肝丸 而其后人多有尿毒症之状况 所以说人之肝火弱亦非善事体内之毒素无力排出

   前者太过而后者不及 或许赤勺桂枝汤对后者能有所补益。




上一篇:经方的故事(二)
下一篇:麻黄汤治疗肌肉痛
欢迎光临清阳客栈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11 21: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3528

积分

803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经方方证,六经相应

Rank: 8Rank: 8

积分
3528
发表于 2010-1-12 19: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所言有新意,很好,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3502

积分

59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Rank: 5Rank: 5

积分
3502
发表于 2010-1-12 21: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善于思考,问题很有深度,不经一番思考是提不出来的。对其中的两个问题略陈己见,不当之处,欢迎批评。
    1、关于小青龙方中半夏、五味子的用量问题。不知楼主的“汉之一升等价为六两”从何而来?孙真人《千金要方》中有言:“半夏一升者,洗毕称五两为正”。以此,半夏半升为二两半,略小于前几味的各三两。
    2、关于小柴胡汤但见一证便是的问题。据我理解,应是指主证即“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不应指诸或然证,从原文理解是这样的。但临床医生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也可以摸索出自己的应用指标,比如吉益氏的腹证,黄师的体质,王叔和的脉证。但见一证也应该包括这些经验。
陈言难尽真如理,相会只留一笑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7 19:20 , Processed in 0.079896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