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403|回复: 1

柯琴《内经》条文六释《伤寒论》

[复制链接]

490

主题

8330

积分

10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30
发表于 2009-8-27 11: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琚枫 朱永军 蒋小敏


《伤寒来苏集》为清代医家柯琴撰著,包括《伤寒论注》4卷,《伤寒论翼》2卷,《伤寒附翼》2卷。此书批诸家之谬,悟仲景之旨,堪称历代注疏《伤寒论》的上乘之作。柯琴注释《伤寒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除了参考《内经》的一些条文外,几乎没有引用前人的注释和观点。据统计《伤寒来苏集》一书中共引用《内经》原文达50余处,其应用特点,可分为6类。
      
释病机
      
《伤寒论》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柯氏注释太阳主表,故表症,表脉,独太阳得其全。如脉浮为在表,太阳像三阳,其脉气浮而有力,头项主一身之表,太阳经络营于头,会于项,故头连项而强痛,恶寒为汗在表;六经虽各恶寒,而太阳应寒水之化,故恶寒特甚。柯氏认为仲景立六经总纲法,与《内经•热论》不同。《内经•热论》虽以六经作为分证的纲领,但只论述了六经的热论、实证,未具体论述六经的虚证、寒证。且太阳只重在表症,表脉,不重在经络主病。又如《伤寒论》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柯氏认为此条不是发明《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之意,乃概言太阳温病之症如此,并详述此温非春温,夫太阳一经四时俱能受病,不必于冬。人为温病,不必因于伤寒,且因时俱能病温不必于春。推而广之,则六经俱有温病非独太阳一经也。再如《伤寒论》第371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柯氏以《内经•气厥论》“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虑瘕”释之,意即湿热之秽气郁遏大肠,导致魄门重滞而难出。
      
释四诊
      
《伤寒论》第127条“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此望问法,即《内经•移精变气论》所云“一者因得之”,审其上下得一之情者是也。见其饮水,即问其小便。又如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大青龙汤主之”和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大青龙汤发之。”言中风脉多缓,然亦有脉紧者;伤寒脉当紧,然亦有脉缓者,如《内经•平人气象论》中“脉滑曰风”,则风脉原无定象。又盛而紧曰胀,则紧脉不专属伤寒。又缓而滑曰热中,则缓脉又不专指中风矣。第186条“伤寒三日,阳明脉大”,正如《内经•平人气象论》云:阳明之至短而涩。此指秋金司令之时脉。又曰:阳明脉象大浮也,此指两阳合明之病脉。
      
释症状
      
《伤寒论》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少予调胃承气汤。”柯氏引《内经•评热论》曰:身重难以行者,胃脉在是也。是脚挛当属阳明矣。阳明乃血所生病,血虚则筋急,且挛急为燥症,燥化又属阳明故也。又引《内经•热病论》云:太阴脉布胃中,终于嗌,故腹满而嗌干,解释太阴提纲证之腹满。再如《内经•逆调论》云:人有四肢热,逢风而如炙如火者,是阴气虚而阳气盛。风者阳也,四肢亦阳也,两阳相搏,是火当肉烁,此即太阴中风证。
      
释治疗
      
《伤寒论》第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柯氏引《内经•评热论》表里刺之,服之饮汤。说明针刺汤药合用治疗疾病可以提高疗效,针刺在这里运用有疏通经络以泄邪的作用.针药并用,祛邪之力倍增,病可得愈。
      
释方药
      
在桂枝证方后,柯氏引《内经•评热论》“阴虚者,阳必凑之,故时热汗出耳。”意在说明服桂枝汤为何要先其时发汗。未发热时,阳犹在卫,用桂枝汤啜稀热粥,先发其汗,使阴出之阳,谷气内充,而卫阳不复陷,是迎而夺之,令精胜则邪却。对《伤寒论》中药物功效,柯氏亦常用经文释之。如《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柯氏引《内经•四气调神大论》“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故少阴之发热而脉沉者,必于表剂中加附子,以预固其里。盖肾为坎象,二阴不藏,则一阳无蔽,阴邪因得以内侵,孤阳无附而外散耳。故附子麻黄并用,内外咸调,则风寒散而阳自归,精得藏而阴不扰。有时柯氏还通过经文阐述药效的机理,并更深入地阐述病证的病机。如柯氏引《内经•痹论》“风气胜者必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说明《伤寒论》第174条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是风少而寒湿胜,必赖附子雄壮之力,以行痹气之着。另外,柯氏提出仲景制方,因乎经气,《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云: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
      
释预后和预防
      
预后体现在《伤寒论》第7条“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柯氏认为此即《内经•热论篇》曰:其死多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预防表现在柯氏引《内经•金匮真言论》“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综上所述,柯氏将《内经》理论灵活地与《伤寒论》的内容紧密结合,其研究之深,应用之当,对后世医家有深刻影响。




上一篇:方证对应 效验必彰<余国俊>
下一篇:运气学与伤寒论

7

主题

0

积分

1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以中医为傲,同行们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09-11-4 09: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内经》和《伤寒论》一起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7 15:35 , Processed in 0.12146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