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889|回复: 0

阴与阳的动态发展关系

[复制链接]

26

主题

204

积分

11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04
QQ
发表于 2015-11-30 12: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阴和阳的动态关系
1.同步盈缩
阳虚阴也虚,阳旺阴也旺,同步减少与壮大。(真) 阳长一分,则阴邪缩一分。
阴阳本是一气,同步盈缩,同盛同衰,没有不阴虚的阳虚,也没有不阳虚的阴虚。另一层关系:各种生活方式都耗阴耗阳。但通过肺之天气,脾之谷气,可以后天济养先天,使元气每日都能恢复(在睡眠中),消耗极少。也许几十年损耗才会出(二)那么小的量。
只有内在有阴寒(阴邪,如寒饮)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外热,否则只会同步盈缩,所谓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2.互藏互含
阴中含阳,阳中含阴。此消彼长,物极必反。
春夏阳气增长,阴气消退,此是外;人体内相反,阳气日渐减少。秋冬外在阳气减少的同时,人体内在的阳气却在暗暗积蓄。所谓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是指天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指人体内在。春夏要注意保养阳气,冬病夏治要温阳;秋冬要注意保养阴精,不要扰动阳,夏病冬治要养阴。
3.阴平阳秘
阴阳本处一室,比例恰当,此为常人。元阳均匀溶解在阴精中,为形象见,可理解为致密的阴包裹着元阳。
4.阴虚阳胜
熬夜耗能量,能量须以阴精为燃料而产生。故阴相对不足,阳相对偏胜。阴精不足,身体组织高度运作而得不到阴津的营养滋润和补充,如同机器运转没有润滑油一样,就会摩擦生热化火。此时人体上部多有热感或上火症状。若是脑力劳动者更耗神,须调动能量元气入大脑思考,更易摩擦生热。
甚至使阳出阴,晚上猛学习两小时脸部即会有热感、脸红。此浮阳是因阴精不足而被逼迫析出的,即水浅不养龙。
阴邪与火:阴邪(多为寒湿)内侵,阳气为驱邪外出,与阴邪相互搏斗会引起发热;另阴邪在体内淤积,阳气欲冲破淤积,与阴邪相互激荡也会引起发热上火。
所谓阴火,其实是一点弱阳外散,外散的原因是阴精少不足以配阳造成的。但阳离位不等于阳虚,而只是兵力分散。阴虚的基础上出现阳亢,此时阳仍足,阴邪未现,可滋阴降火,或如傅山引火汤,只宜温养,加附子即耗阴。
阳离位有两种情形,上越(格之于上)或周身外散(格之于外),严重时多夹有阴邪弥漫,格阳逼阳。阴寒在下,逼阳上越,散了下寒,在上之火自降;加大热量化开冰冻,阳自回。实际是打通了阳回的通道。阴邪在可加用附子扶阳,扶阳的目的是胜阴邪。
人体的阳气过于亢盛,会逼迫阴液外泄,形成汗症,大汗耗损阴液,进一步加重阴不制阳。小儿多动症,有部分即是阳气过亢而阴分不足。
5.阳虚阴胜
阴精正常量,但阳气少,此时阳热温煦推动作用不足,外现寒象水象,阳微极易产生阴邪,且阴邪易成形。如高血脂、肥胖、血栓、癌瘤,均是无阳温通而淤滞之象。是真正的阳虚,可以补阳、温阳、扶阳。
阳虚少也容易离位,使身体出现热象火象,同时伴有阴邪,此时须招阳引阳归位,同时须兼顾祛除阴邪。
有时阴邪特别盛时,可将弱阳围困,寒水包裹,此是格阳的第三钟情况,格阳于内。病人出现四逆,厥症。
阳虚的基础上可以出现阴邪也可以不出现。同理,阴虚也未必同时伴随阳亢。
补阳无效,记着通阳,阳虚时最易由于阴邪产生淤堵郁结,此时单纯施补药而无祛除淤堵的药,往往无效。此时通即是补。如当归四逆、麻附细辛,皆是祛阴邪通阳之方,可使阳虚之状迅速消除。邪去正自安。
用热药,阴邪隔绝不能导引真火下行,反生客热;用冷药,则更助阴邪,消烁所伏之真火。突破阴隔,需用青皮陈皮类行气破气,阴结一开,真阳自达。若为痰水阻隔,宜用厚朴葶苈子莱菔子白芥子之类泄气化痰开结。
6.阴阳共处
五脏皆有阴阳,五脏皆有水火。阴阳无处不在。此脏阴虚,彼脏也许是阳虚,完全可以共存在于一个人体中。上面现火症,或为脾胃弱,不能震慑下焦,土薄不能覆火,使下焦之火上腾(火症和脾胃寒湿、肾火有关);阴邪阻隔,使心火不能下行以温煦肾水(火症和心火有关,也和肾水寒有关)。
好多水气外泛的恰是阴虚寒湿重(舌上有水)。表面水多与阴虚,精血少,二者完全可以共存一体。并且可以说,有阴虚恰恰提示了定有阳虚与其共存。如现火症,同时又现水气类,则为阴邪与阳火同时上冲。
肾阴虚合肝火盛,当然可以补肾阴的同时去肝火。
7.阴阳俱虚
虚劳家伤精之人。需用虚劳治法如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劳者温之,损其肺者益其气,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阳愈虚,愈易浮散,以火的形式;阴愈少,愈不能收摄致密,更会以汗的形式浮越。阴虚盗汗,也会自汗。
阴精越少,浮阳越多。元阳愈少,浮阳愈多,阴邪愈重。很多人既现阴虚又现阳虚。补阴补不进(阴邪阻隔或弥漫),补阳亦补不进,易受阴邪阻隔而上火,且耗阴。桂附地黄丸类边泄边补,可谓得其要领,但终又太过中正,因为很多人都会有所偏颇,比如浮火重、中焦寒重、下焦火太少,故有加减最妙。加减的几个方向:茯苓泽泻类利水;丹皮赤芍类活血;麻黄细辛类通阳;巴戟天肉苁蓉类温补。
在阴精不足的情况下,你一用附子类烘烤就会口干上火,一停下就阳火不足出现水湿。此时需泄水,使脾运水,必要时发汗散水或打通湿寒造成的郁结。
阴不可常补,阳亦不可常补,只有脾胃可以常补常调。脾胃健旺则阴生阳长,进入良性循环。犯病时扶阳助阳,驱邪外出,或使体内郁滞疏通,只可暂用,阳药类似激素,不能天天靠激素维持。
螺旋上升:病家也许无具体的病症,但生活质量不高,正如亚健康,其实是不健康,是人体脏腑功能在较低层面的平衡。想调整到上一级、高水平的平衡相当困难,须以年为计量单位。
阴阳俱虚的情况下,用点当归类疏通竟然都受不了,用点白芍柴胡类的肝竟然不耐疏泄,更不要说升麻桔梗的升提,以及麻黄细辛的发散,或者附子兴阳,阴阳俱虚易生痰浊,但又不能久用半夏茯苓类化痰。腹胀、无性欲、身体轰热、牙龈出血,虚弱的阳气都浮在外面,但补阳又补不进。滋阴反而更使阳气外浮。治疗两个思路:右归丸类平和温补;针对脾胃调理,土厚自然伏火。用单味食补加上默默养神亦可,如吃山茱萸、铁棍山药。
8.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正常的阳生阴长是人的阳气长人身的细胞也正常的长,万事有正有反,当阳气非正常的长,都往外泄漏时,阴也会跟随著长的,而长的阴往往是肿瘤。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就要靠后面的一句内经的话,阳杀阴藏。一般来说,阳杀阴藏是指秋冬阳气慢慢消,万物的形(阴)也慢慢的萎缩起来,这是正常的情况下来讲。如何用阳杀阴藏来解决因为阳外泄的虚假的阳生而引起的人身正常细胞的非正常性疯长呢(阴长),伤寒论已经非常明确的隐隐透露出来了。就是运用经方的阳杀阴藏。
六经讲的其实都是——阳气的运行。阴盛的本质,就是阳虚;阴虚的本质,就是阳盛。讲的也不只是“量”的多少,更本质的是“位”的变化——阳的位置在下,上面的阴就盛了;太阳(阳)下去了,黑夜(阴)就上来了——能量的多少没有变化,太阳还是那个太阳,月亮也还是那个月亮。
三阳中,太阳“寒”“水”,为阳中之阴,阳鱼之阴眼是也;
三阴中,少阴“热”“火”,为阴中之阳,阴鱼之阳眼是也。




上一篇:双味简方
下一篇:试解小柴胡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7 23:10 , Processed in 0.276482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