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864|回复: 7

浅析伤寒论之病脉证治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4-7-20 05: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以“六病”时位辨证为法,以“病、脉、证、治”为纲。
        《伤寒论》之“病”是以“六病”为框架。“六病”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病的排列是以时间为序。太阳病为巳午未时,阳明病为申酉戌时,太阴病为亥子丑时,少阴病为子丑寅时,厥阴病为丑寅卯时,少阳病为寅卯辰时。六病的命名与时间相关联,即在太阳的时辰上得病,就叫做太阳病。太阳病与太阳证的含义不尽相同。如经曰:“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金匮要略》曰:“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燥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经文是说“太阳证罢”、“无太阳证”,而不是说“太阳病罢”、“无太阳病”,就是因为太阳病与太阳证的含义有所不同。再如经曰:“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经文说的是“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而不是说“阳明、少阳病不见者,为不传也”。又如经曰:“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经文说的是“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而不是说“无少阴病者,大青龙汤发之”。等等这些说法,说明“六病”和“六证”有不同的概念。
        “六病”与得病的时间相关联。即凡在太阳的时辰上得病者,就叫作太阳病;凡在少阴的时辰上得病者,就叫作少阴病。如在太阳的时辰上得了柴胡证,就是太阳病柴胡证,在阳明的时辰上得了柴胡证,就是阳明病柴胡证。在阳明的时辰上得了大承气汤证,就是阳明病大承气汤证。在少阴的时辰上得了大承气汤证,就是少阴病大承气汤证。六病皆如此。以桂枝汤证为例,如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这是在太阳的时辰上得了桂枝汤证,就是太阳病桂枝证;第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这是在阳明的时辰上得了桂枝汤证,就是阳明病桂枝证;第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这是在太阴的时辰上得了桂枝汤证,就是太阴病桂枝证。再如阳明病柴胡证,是在阳明的时辰上得了柴胡汤证,如第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这就是阳明病柴胡证。可以看出,阳明病柴胡证与伤寒中风柴胡证不大一样。伤寒中风柴胡证就是太阳病柴胡证,其表现分别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四大证,而阳明病柴胡证主要表现是胸胁满。
        “六病”之太阳病,有太阳病伤寒,太阳病中风,太阳病温病,太阳病痉病,太阳病湿痹,太阳病中暍(暑)等病。太阳病各病的病位不一样。如太阳病伤寒、太阳病中风等病位在表部,太阳病温病、太阳病中暍(暑)等病位在半表半里部。而太阳证则必是表证,病位在表部。也就是说,太阳病的病位不一定是在表部,而太阳证的病位必定是在表部。如经曰“二阳并病,太阳证罢”,就是表部证罢。
        “六病”之少阴病,有少阴病四逆汤证,少阴病麻黄细辛附子汤证,少阴病附子汤证,少阴病吴茱萸汤证,少阴病猪肤汤证,少阴病桃花汤证、少阴病大承气汤证等病。少阴病各病的病位也不一样。如少阴病麻黄细辛附子汤证,少阴病附子汤证等病位在表部;少阴病四逆汤证,少阴病吴茱萸汤证,少阴病猪肤汤证等病位在半表半里(中)部;少阴病桃花汤证,少阴病大承气汤证等病位在里部。而少阴证之病位则必是在半表半里(中)部。如经曰:“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经曰“少阴病形悉具”就是少阴病证悉具,也就是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自利而渴,小便色白等少阴症状悉具。“下焦虚有寒”是指肾虚有寒。小便色白是下焦肾虚。心烦但欲寐是上焦心虚。肾气不济心气,故心烦但欲寐,肾虚津液不能上承故心烦口渴,可见少阴证是心肾虚寒,其病位在中部心肾,而不是在里部胃肠。
        《伤寒论》之“脉”,与“证”紧密相联。如其脉为浮紧,其证为发热、恶寒、身疼痛、无汗者,就是麻黄汤证;其脉为浮紧,其证为发热、恶寒、身疼痛、无汗而烦躁者,就是大青龙汤证。如其脉为沉紧,其证为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者,就是苓桂术甘汤证;其脉为沉紧,其证为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就是大陷胸汤证;其脉为沉紧,其证为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者,就是小柴胡汤证。如其脉为沉微,其证为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身无大热者,就是干姜附子汤证;其脉为沉微,其证为发狂、少腹硬满、小便自利者,就是抵当汤证。
        《伤寒论》之“治”,是以“脉、证”为依据,也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知犯何逆,以法治之”。《伤寒论》的治法,是根据三阴三阳六病证的表现而立。阳病在表者,治法为发汗;阳病在里者,治法为泻下;阳病在半表半里者,治法为清解。阴病在表者,治法为扶正解表,阴病在里者,治法为温里祛寒;阴病在半表半里者,治法为回阳救逆。
        寒热失调是人得病的基本原因。人受寒或受热,会在体内出现郁滞,影响血液循环,从而出现阴阳气失调,表现为脉、证的病理状态,就是得病了。病无证不信,法无证不立。医者诊断疾病,只有紧紧抓住阴阳气的变化状态,观其脉证,才能随证治之。如《黄帝内经》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鉴别阴阳,主要是鉴别寒热。如脉有阴阳,通常脉沉、紧、弦、小、迟者为阴为寒,脉浮、缓、洪、大、数者为阳为热。
        浮为表热,迟为阴寒,脉浮迟者可为表热里寒。如经曰:“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浮为表,缓为热,脉浮缓者可为表热。如《温病条辨》曰:“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桂枝汤脉证为浮缓,可见脉浮缓者在伤寒可以为表寒,在温病可以为表热。表热为什么会恶风寒呢?这是因为邪气在表者,气血在表部的运行受到阻碍,表邪影响了气血对表部的温养,所以会恶风寒。如白虎加人参汤证其邪气从内达表时,就会表现为汗出恶寒。柴胡汤证其邪气从内达表时,就会表现为无汗恶寒。温疟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加桂枝就是解骨节疼烦之表热的。
        浮为表,紧为寒,脉浮紧者可为表寒。如经曰:“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
        浮为表,数为热,脉浮数者可为表热。如经曰:“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综上可见,桂枝汤可以治疗表寒和表热,麻黄汤亦可以治疗表寒和表热。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的主要鉴别点是有汗和无汗。
        《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脉沉紧,气上冲胸者,是水停心下,正气上冲与邪气相搏,所以用桂枝茯苓通阳利水。第135条“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脉沉紧,心下痛硬,是热与水结于心下,其气不上冲,所以用大黄甘遂峻下逐水。第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脉沉紧,胁下硬满,是水停胁下,干呕是气上行,往来寒热是邪气近表,所以用柴胡半夏疏肝散邪。
        《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证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以大黄附子汤温下之,是因为其病为寒,寒气下行,所以治以温下法。大乌头煎证“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津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脉沉紧,寒疝绕脐痛,是寒在脐上,恶寒是邪气近表,所以用乌头逐寒去痛。
        《伤寒论》一切治法,都是根据寒热邪气之升降浮沉的趋势,随其病势而攻邪扶正,调和阴阳。




上一篇:螨虫感染引发的思考
下一篇:虚实如何辩?【一】

15

主题

1664

积分

355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664
发表于 2014-7-20 09: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留记号反复研读,谢李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9

积分

39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Rank: 2

积分
129
发表于 2014-7-20 12: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博客里早看到了,再次学习,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0

积分

56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4-7-20 18: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病是上午9点到下午3点得的,这样理解对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4-7-20 21: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病时辰为
少阳病        从寅至辰上(3-9时)
太阳病        从巳至未上(9-15时)
阳明病        从申至戌上(15-21时)
太阴病        从亥至丑上(21-3时)
少阴病        从子至寅上(23-5时)
厥阴病        从丑至卯上(1-7时)
太阳病发热是巳午未时发热,阳明病发热是申酉戌时发热。如《伤寒论》曰:“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就是说日晡所发热属于阳明时辰发热。日晡所就是申酉戌时。
《伤寒论》以“六病时位”立论,是“三部六病”学者臧东来先生最先提出来的。臧东来先生在“再论‘六病时位’是《伤寒论》的证治程序”一文中,提出了太阳病欲解时之“解”是“了解”的意思。此摘录有关原文如下:
“太阳病”的”病时”是何时呢?《伤寒论》第9条:“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回答了这个问题。“欲解时”其意是说:需要弄清、弄懂、弄明白“太阳病”这一称谓含有的“病时”概念。“病时”是什么呢?——“从巳至未上”,实际补写了“太阳之为病……”的“病时”。《伤寒论》第3条:“太阳病,或巳(“已”字当为“巳”字)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就证明了这一点,同时也说明发热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必备条件。《伤寒论》第3条中的“已”字当为“巳”字。“或巳发热,或未发热”都是发热开始的时辰,是说“伤寒”或从“巳”时开始发热或从“未”时开始发热,都算“太阳”发热,因为发热,才有了“必恶寒……”。若“已”字不更正为“巳”字,其后的“或未发热”就和时辰没有了关系,变成没有发热,没有发热就与“必恶寒……”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已”字不更正为“巳”字,与理不通,与临床不符。(臧东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282

积分

1249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282
发表于 2014-7-21 15: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太好了,学习了。
理中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710

积分

129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无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0
发表于 2014-7-21 16: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藏一下,慢慢琢磨
君心似水,无欲则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0

积分

22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4-7-21 19: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李老师的精品文章!李老师是我们论坛的好老师,再次向李老师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30 02:27 , Processed in 0.100619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