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6533|回复: 7

[名医之路] 《小说中医》论体质

[复制链接]

85

主题

3429

积分

622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道无术不行

Rank: 8Rank: 8

积分
3429
发表于 2008-10-31 10: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前几日,有幸见到《小说中医》的作者,河南中医研究院的张大明老师,一见之下,相见恨晚。
知道《小说中医》这本书,已非一日,但一直以为此类书籍不过是商家炒作,不值一读。与张老师言谈之间,就明白之前的评价是想当然了。细读《小说中医》,虽然披着“小说”的外衣,却是一本经过深思熟虑的学术著作,用我最喜欢的学者易中天先生的话来说,是当之无愧的“学术品味,大众口味”。

老师正在创作《小说中医》的续集,张老师把其中有关体质的章节发给了我,其中引用了黄老师的观点,现贴在沙龙里,大家可先睹为快。




上一篇:"五小饮"方是由哪些药物组成?用量如何?
下一篇:马钱子中毒亲验记
命悬指下争功险,药到肠中补过难。

85

主题

3429

积分

622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道无术不行

Rank: 8Rank: 8

积分
342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0: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说中医》

第二十九回

  别证候辨体质同病异治

  究寒热分虚实异病同治 


 …………

  正说着,孟老陪着书法协会的庞秘书长来了。

  青禾看这庞秘书长,体胖如山,几乎要将门遮严,与清癯的孟老对比鲜明。他与张老师握手后,略作寒喧,不等张老师让坐,就自找沙发坐下,说:“张大夫,抱歉,我要不请自坐了。这些天来,身上酸困,唉,你说这一身的肉,为啥总是累赘,为啥就不能转化为动力、活力呢?”

  “庞秘书长前些天查出有糖尿病,自己吃了些药也不见效,我让他来找你瞧瞧。”孟老说。

  庞秘书长问:“这糖尿病不就是古代中医所说的‘消渴’嘛,我在药店买了些‘消渴丸’,不算不对吧,可为啥不见明显效果呢?”

  青禾与张老师相视会意一笑,起身去泡茶。

  “我虽然搞传统书法,可我并不保守,我是不薄西药爱中药,所以才选这中西药合璧的消渴丸。可它,可它并没有给我预料中的回报呀。”庞秘书长一脸的困惑。

  “我看大概是体质的原因。”张老师瞧着陷在沙发里的庞秘书长。

  “体质的原因?”庞秘书长追问道。

  “消渴丸里用的中药,多是养阴生津的药,如天花粉、地黄等,是针对阴虚内热型的消渴患者而配制的方子。这类患者的典型症状是口干渴,喝水多,没力气等,对这类患者来说,消渴丸是好药。而你这种体质的人得糖尿病,常常不是这种阴虚内热型,口往往不发渴而发粘,所以不适合服消渴丸。”

  “就是嘛,我根本没有想到自己有糖尿病。”庞秘书长说,“消渴病那饮多,吃多,消瘦的症状我一点没有,只是小便好象比以前多点,要不是血糖、尿糖化验单证据确凿,我无论如何也不信。”

  “糖尿病虽然都一样,但是具体到不同体质的人身上常常会有不同的表现。不但是糖尿病,其它病也是这样。”

  “你说的这个‘体质’,和大家所说的体质概念还不大一样吧?”

  “基本一致,大家常说的谁强壮、谁单薄,谁胖、谁瘦,谁爱上火等,都是指体质,中医的体质学说相比来说只是内容更丰富了,表述更科学了,分类更合理了,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

  “名不正则言不顺。”一直没有说话的孟老插话道,“既然成了学说,对体质总得有个定义吧?”

  “定义当然有,而且还不止一个,我按我的理解,说得通俗一些吧。”张老师说,“体质是人体在某一时段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状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体态结构、二是生理特征、三是心理状态、四是发病倾向。”

  “这体质有遗传因素吧?”庞秘书长问,“我父母都胖,跟我是一样的体态结构。”

  “遗传对体质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其它对体质形成有影响的因素是生长环境、年龄、疾病、医疗、体育锻炼等等。” 

  “毛主席所说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就是通过体育锻炼来强化体质吧?”庞秘书长问。

  “对,这才是体育运动的主旨。所谓的‘奥运战略’,只盯着金牌数量,背离了这一主旨。纵然或许可以争得赛场的一时风头,而用中医眼光看,是‘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这时青禾已将茶冲好,先送给孟老与庞秘书长,又送给张老师。

  张老师接过青禾送来的茶,继续说:“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回顾那‘奥运战略’运用得最成功的前苏联、前东德,虽然一个屡屡夺冠,一个时居二三,曾经金牌灿灿,挂满胸前,风光无限。谁料想,一刹时轰然倒地,冠军分裂崩盘,老二难逃被兼,成为过眼云烟。”

  孟老说:“这正合《红楼梦》上元春咏爆竹的诗句:‘一声震得人方恐,回头相看已成空。’”

  “我早就对这‘奥运战略’看之不惯。”好下围棋的庞秘书长也愤愤不平,“按这‘战略’,有些体育官员竟然要把咱们的国粹围棋给剔出去--只是因为围棋不能争奥运金牌。正是围棋暂时不能争金牌,才需要大力开展,大力推广,使围棋早日成为奥运项目,到那时才好利用我们的优势,争得金牌。所以,即使是从长远的奥运战略角度考虑,也不能将围棋剔出。由此也可见此‘战略’何等的短视!”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优化体质,可患上疾病却可以使体质弱化。”张老师道,“年龄对体质影响非常重要,在某种意义上说,‘体质是按时相展开的生命过程’。”

  孟老说,“ 俗话说‘一岁年纪,一岁人’,也是这道理,我是深有体会。”

  “年龄对体质有两重性。中医认为小儿阴未成,阳未充,是稚阴稚阳之体,体质相对于成人要弱。由小儿到青壮年,是体质渐强的过程;而从青壮年到老年,则是一个体质由强到弱的过程。《灵枢·营卫生会篇》说:‘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之所以过去分出儿科,现在研究老年医学,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老幼各有不同的体质特点,要专门的研究。”

  青禾觉得老师从体质角度解释医学分科,别开生面。

  “医疗对体质的影响也有两重性,正确的医疗可以增强体质,而误治就可能削弱体质。至于环境与遗传对体质的影响比较复杂,一言难尽,这些不同的影响综合作用,终而形成一个人相对稳定的身体心理状态,即此人的体质。体质不一样的人,虽然得同一种病,可症状表现常常随体质不一而不同。所以中医不仅要探究‘人的病’,更是重视‘病的人’,就是说不止要知道人得了‘什么病’,更要清楚是‘什么人’得了这病。常说中医治病求本,这体质也是本之一。”张老师想了想,又道:“要说清这个问题,还得从体质的分类说起。”

  张老师将一页病历续页纸翻过来,摊在沙发前的红木茶几上,又拿过一杆铅笔,说:“天为阳,地为阴,先按此设一条竖线,上端为阳,下端为阴。”张老师边说边画,并在竖线的上下两端分别标出“阴”、“阳”。抬头看看大家,说:“虽说阴阳分类比较简明,但不免笼统,必须要对阴阳进行分解。中医八纲辨证是分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其中阴阳是总纲,其下分为六纲,表里是说疾病的部位在体表还是体内,于此关系不大,可以舍去。余下热、实属于阳;虚、寒是为阴,可以借用以表示体质。所以阴阳这线可一分为二。”说着,张老师另画出一十字线,在竖线上端标“热”,下端标“寒”,横线的左端标“虚”,右端标“实”。又在上下左右各画一线,整体成为一个“田”字形。

  “人们认识事物,尤其是对于既有常态,又有非常态的事物,知常达变,以常衡变,是重要的方法。学校总是教过了生理学,再教病理学,学心电图也总是从正常心电图开始,如那表示心肌缺血的‘T波低平’,也是相对于正常的高耸的T波而言。认识体质也应采用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说着,张老师以十字交叉为圆心画了一个圆,用铅笔点着:“这圆圈内的体质属于正常的体质,不热不寒,不虚不实,不亢进,不衰弱。这类体质常见于健康的青壮年。”说着,抬头瞧瞧青禾。

  孟老与庞秘书长对视一下,孟老道:“ 那我们已经不在这正常圈子内了。”

  庞秘书长也说:“刚才张大夫说了,‘体质是按时相展开的生命过程’,年龄的增加要弱化体质嘛。”

  张老师道:“这圆圈的边界就是哲学上常说的度,超出了这个度,就从适中的体质变成了有偏向的体质。”

“那我的体质大概是要向下、向左偏,超出这度的圈子。”孟老说,“你们为什么让我冬病夏治?大热天里吃热药,不就是认为我偏于阳虚,要以热助热嘛。”

(页边注:有关突破常规,敢于犯忌,巧于犯忌为孟老冬病夏治的详情,请参看《小说中医》第八回:用热药不远热妙在巧用,知实质巧运用以犯为能。)

“庞秘书长的体质与孟老相反,不偏虚而偏实,你这个实主要是湿,应该在中线的右边。”张老师用铅笔点着右边,“偏实的体质有偏湿盛的,还有偏气郁或偏血瘀的。反过来说偏虚的体质也可以分为偏气虚的,偏阴虚的等--这些在图上就不一一标出了。”(图29-1

图29-1

图29-1
命悬指下争功险,药到肠中补过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主题

3429

积分

622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道无术不行

Rank: 8Rank: 8

积分
342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0: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接着说:“有了这个图,我们就可以根据它将体质形象地、直观地分分类。从中间向边上分,在上属热,在下为寒,居左为虚,居右是实。但实际中体质未必这么单纯,总是有一定程度的兼合,例如这上热,向左兼虚,就成为偏虚热的体质,朝右兼实,就形成偏实热的体质;这左边的虚,向下兼合形成虚寒,向上兼合成为虚热。其它的可以类推。这种虚热体质的人,平常手足心热,平素易口燥咽干,鼻腔微干,口渴喜冷饮,多有便秘,面色潮红,有烘热感,眼睛常干涩,唇红而干,皮肤也偏干、易生皱纹,眩晕耳鸣,睡眠不佳,小便短涩。这类体质的人与孟老相反,耐寒不耐热,耐冬不耐夏。心理方面多是性情急躁,敏感多疑,情绪不稳定,易兴奋,外向好动,活泼。”  

  孟老对庞秘书长说:“我看咱们社科院的邹诗人,就是这类体质,大概这样体质这种心理的人才容易成为诗人。”

  “如果是向右偏,与热结合,就成为偏于实热的体质。这类人怕热不怕冷,易渴喜饮,声高气壮,精神亢奋,性欲亢进,皮肤多油,面色红亮,脸上痤疮不断,此伏彼起。”

  “这类体质的人大概是多见于青春期的青年,我们这些老朽怕是与之无缘矣。”孟老说。

  “与老年人有缘,而且缘份较深的是偏虚偏寒的体质。”张老师的铅笔点着田字的左下空。

  “张大夫,你先暂停,我揣摸我就是这偏虚偏寒的体质,我先自报报家门,你听听符合不符合。”孟老开始扳着指头报家门:“一是喜暖怕寒,手脚常常比别人凉,冬天脚在被子里一夜也暖不热,能春捂而不能秋冻,能耐夏而不能耐冬,能耐暖气不能耐空调。二是口常不渴,不爱喝水,不能吃凉饭,更不能吃冰棒喝冷饮,不然准肚子痛拉肚子。三是精神精力体力有些不济,反应也不够灵敏。遇事易保守而难激进。”

  “要不是划你为‘右派’呢。”庞秘书长笑道,“冤哉乎?不冤也。”

  张老师对青禾说:“孟老说的还比较典型,咱们也不必多补充什么了。”

  “从专业的角度,还可以补充个舌象脉象。”青禾回想起初见孟老时的脉象,说:“这类体质的人,脉象以阴脉居多,沉脉、弱脉、迟脉都可能出现。多舌淡苔白。”

  庞秘书长听此言,伸出手腕,对张老师说:“那你诊诊我的脉,看属于什么体质。”

  张老师诊后示意青禾,青禾于是将三指放在庞秘书长的左腕上。青禾觉得庞秘书长的脉本不能算作细弱,可这脉若与他那山一样庞大的体态相对,不免衬得细弱。

  “我刚才说了,你大概是偏于湿的体质。”张老师道,“我说说你听,看看符合不符合。”

  庞秘书长坐直身子,一副正襟危坐,洗耳恭听之状。

  “这类体质的人常常体形丰满,腹部肥满松软,眼袋明显。容易感觉困倦,胸闷,身重不爽。口粘腻或甜,老是有痰。脸上皮肤油脂较多,容易出汗且汗常发粘,大便正常或偏溏,小便不多或者有点混浊。面色偏于淡黄,不甚鲜明,饮食上喜好吃肥的甜的。性格方面呢,多偏于温和稳重恭谦,豁达、多善于忍耐。”

  “说得是呀,”孟老插言道,“文化大革命时,我们几个人同被关在一间牛棚里,别人和我都睡不着,可人家却呼呼大睡,酣声如雷。”孟老说。

  “在发病倾向方面,据统计,这类体质的人容易发生消渴、中风、胸痹等病证。”

  “你说的基本符合,至少消渴病在我身上确实应验了,化验单据言之凿凿。”庞秘书长说完,身子又向后靠。

  “和你同样向右偏的体质还有偏气郁的。”张老师道,“这类体质的人可胖可瘦,瘦者为多。性格内向而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平素多烦闷不乐。不好与人交流,好象女性多些。生点气常常胸胁胀满,或走窜疼痛,好叹个气,或咽间有异物感,或乳房胀痛,睡眠较差,食欲减退,大便多干,小便正常。这类体质的人容易患忧郁症、失眠。”

  “这是那类小心眼爱生闷气的人。”孟老说。

  “常见的还有一种偏于血瘀的体质。”张老师接着说,“这类人平素面色晦暗,皮肤偏暗或色素沉着,口唇暗淡或紫,容易出现瘀斑,眼眶暗黑,鼻部暗滞,易患疼痛,头发好落,肌肤干涩粗糙,容易出现瘀斑。如果是女性,常常来月经时小腹痛,或月经色紫黑有块。舌质常暗,或有点片状瘀斑,舌下静脉多曲张,脉象细涩或结代。性情上容易心烦急躁,好忘事。”

  “这类体质大概相当于何裕民教授所言的‘晦暗瘀滞质’,和匡调元教授所说的‘晦涩质’。”青禾说。

  “刚才大概说了几类比较常见的体质,这些体质多是兼合而成。但有些体质可以相兼,可能相兼,另一些体质之间大概就难以相兼,多是相对。” 老师点着图:“从这图不难推测,体质之间只可相邻相兼,而不可对面而兼。例如,虚上可兼热,下可兼寒,而不能与对面的实相兼。同样,热左可兼虚,右可兼实,而不能与对面的寒相兼。”

庞秘书长听到此,坐直道:“你这么一说,我想起修辞学大家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的关于文学风格之间关系的一个示意图,是这样的--”庞秘书长说着接过张老师递过来的铅笔,俯身在纸上纵横交错地画,一会,在纸上出现了一个象钻石的图(图29-2),画完他又标上字,标完向后一靠,喘着气说:“唉,趴着画图,委屈了我这富有体质标志的肚子。”
2.JPG
命悬指下争功险,药到肠中补过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主题

3429

积分

622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道无术不行

Rank: 8Rank: 8

积分
342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0: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孟老道:“这图我也熟,图中实线相连的可以相兼,虚线相连的表示难得相兼。虚线是相对,而实线的是相邻。一个作家的风格可以既‘繁丰’又‘刚健’,而不能既‘繁丰’又‘简约’;可能既‘刚健’又‘疏放’而不可能既‘疏放’又‘谨严’。”

老师着着这图,又从庞秘书长手中接过铅笔,自田字的左上角到右下角,又从田字的右上角到左下角,分别画了两条斜线,成为米字格(图29-3)。张老师放下铅笔说:“参考陈先生这图,再添上两条对角线,可能更趋完善,可以更容易、更形象地说明体质易相兼和难相兼的问题,左下角的虚寒和右上角的实热就不易相兼。”
3.JPG
青禾看着几幅图,不禁想到作《内经图翼》的张景岳之言:“义有深邃,而言不能该者,不拾以图,其精莫聚。”真是一图胜万言。看着看着,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老师,这线上是不是还应该标明刻度,将虚实或寒热的程度定量化。”

  “那要等体质专家们将体质偏向比较精确地定量后,才能标上这表示量变的刻度。现在只能这样大概地示意两个关于质变的度:超出圆圈是一个度,表示体质有偏,超出了正常,但这也只能说是有偏向的体质,而未必是病态,至多算是亚健康,属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而这框子的边,则是另一个度,是表示疾病的度,超出了它,就表示由偏向到了病态。”

“老师,我想补充第三个度,”青禾拿起铅笔,“可以在这框外再画个框,让表示虚实寒热的线延伸到这个框上,延伸的过程就是由病轻到病重的过程,延伸到框上,就表示死亡。例如某病人先是畏寒,由于种种原因,后来疾病继续加重延伸,发展到四肢厥逆,阳气衰微,这就迫近外框,岌岌可危了,急需回阳救逆,如果救不及时,不能阻止疾病之线的继续延伸,阴寒再度加剧,那么这线就要伸出外框了。”说着青禾将外框与延伸线补上。(图29-4

4.JPG

命悬指下争功险,药到肠中补过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主题

3429

积分

622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道无术不行

Rank: 8Rank: 8

积分
342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0: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道:“那你这个外框就是生死之度,阴阳之界,超出了这个度,这个界,孤阳无阴,孤阴无阳,趋向死亡。”

  “看来人生好比一离心过程,离到了一定程度,病;再离到一定程度,亡。”孟老说,“我看我离中心的距离已经大于离边框的距离了,时将穷矣。”     

  “所以人们要运用医药这‘向心力’,来对抗疾病的‘离心力’。”张老师说,“现代有人研究,生命即是有序过程,如果其无序增加,即熵的增加,那么就处于疾病的状态,所以这离心过程,也可以看作熵增加的过程。而药物可以增加负熵,即增加有序。”

  “老师,我觉得这还不可一概而论,您常言:‘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误诊误治、过度医疗不仅不能对抗离心趋向,反而会使离心加速。”

  “所以我们就要精心研究不同体质的患者发病后的离心方向,好有的放矢,迎头痛击。以避免搞错方向,助纣为疟。”张老师说:“同一种病因作用到不同体质的人身上,可能有不同的症状,不同的病理变化。例如同是受寒,体质偏热的人可能就症状轻微,因他的体质与病因的性质正好相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病因的作用,抑制病邪,减轻病情,表现出耐受性。而如果是孟老这种体质,那么结果会正相反,因体质的寒又助长了病因的寒,两寒相合寒更寒,表现出敏感性。可以用下图表示这个过程。”

  张老师很快画出了示意图(图29-5)--

 

  病因--→ 体质――-→从化-―-→症状

                               

  偏寒--→敏感助长――→  症状重 --<

  偏热--→耐受抵消-―→症状轻

(图29-5

  “古人称这种根据体质变化的过程为‘从化’。从化者,依从体质而变化也,或助长,或抵消。”

  庞秘书长说:“看到这儿,我算是明白了我这消渴为什么不消不渴了。本来可能是有燥热口渴的趋势,但让我这偏湿的体质给抵消了,从湿而化了。”

  “其实这道理也简单的很、通俗得很--水能克火嘛。”孟老说。

  庞秘书长说:“那咱们的邹诗人如果得了消渴,那无疑是火上浇油。”

  孟老笑道:“那三多一少,他一样也不能少。”

  “当然如此,那一少他原来就少--至少比我要少。”庞秘书长也笑道。

  “将邹诗人与庞秘书长作比,明显可以看出所谓发病的‘倾向性’。”张老师说,“‘倾向性’是说疾病容易向哪个方向,哪个类型发展,表现出一定的概率。同是糖尿病,作用到庞秘书长这类体质的人身上,常常向湿的类型发展,至多湿再加热而表现为湿热,而不会出现燥热。而如果是那位诗人的阴虚燥热体质,以热助热,必然向燥热的类型发展。再如同是感冒,体质偏寒的,就容易向寒的方向倾斜,成为风寒感冒;而体质偏热的,常常朝热的方向偏向,往往发为风热感冒;而象庞秘书长这样的,经常发为感冒挟湿。”

  “我看这体质对发病的影响,有些 ‘同气相求’的意思,热易犯热,寒易犯寒。”青禾说。

  张老师道:“不但同气相求,而且有‘相加放大’的效应,两热相合热更热,两寒相感寒更寒,各自向原来离心的方向发展,超过健康之度而成为疾病。”

  “我打个比喻,不知合适不合适,”青禾边想边说,“在这过程中,病因如数字,体质如算式,证候如得数。虽然代入的数字一样,可不同的算式有不同的得数,一因而数果。”

  “合适而且恰当。”张老师赞扬道,“这种比喻不厌其多,只嫌其少。多了有助于从多角度理解体质与证候的关系。”

  受张老师赞扬的鼓舞,青禾面泛红晕,又说:“那这体质也类似于汉字输入法,虽然敲的都是一样的几个键--病因同一;可因不同的汉字输入法而显示出不同的字--证候则异。”

  “不但象敲字,而且象写字。”庞秘书长接着青禾的话说,“我说同样的几个字让大家写,大家写出来笔迹肯定都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搞笔迹学研究的人说这是由于各人的经历气质不一样。我看这气质也类似体质,不过偏重于精神方面。清人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说:‘笔、墨之间,本足觇人气象,书法亦然。王右军、虞世南字体馨逸,举止安和,蓬蓬然得春夏之气,即所谓喜气也。徐季海善用渴笔,世状其貌,如怒貌抉石,渴骥奔泉,即所谓怒气也。褚登善、颜常山、柳谏议文章妙古今,忠义贯日月,其书严正之气溢于楮墨。欧阳父子险劲秀拔,鹰隼摩空,英俊之气咄咄逼人。李太白书新鲜秀活,呼吸清淑,摆脱尘凡,飘飘乎有仙气。坡老笔挟风涛,天真烂漫;米痴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二公书横绝一时,是一种豪杰之气。黄山谷清癯雅脱,古澹绝伦,超卓之中,寄托深远,是名贵气象。凡此皆字如其人,自然流露者。’所谓‘字如其人’者,如人之体质、如人之气质也。”

  “不但象写字,而且象唱字。”孟老也参加到这比喻当中,“同样的京剧唱段,一样的二黄西皮南梆子,可以因唱者不同而表现出多样的风格,或华丽,或凄美,或飘逸,或刚健。”

  “不但象写字,而且象写文。”青禾说:“鲁迅先生在论革命文学时指出,所谓革命文学的关键在于是不是由革命者来作,而不是堆砌革命口号。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水管里流出的都是水。”

  张老师道:“归纳各个比喻的共同之处,算式也罢,程序也罢,写者也罢,唱者也罢,作者也罢,均可以以‘中介加工者’视之。之所以入同出异,始同末异,关键在于中介加工者决定着其过程,由于‘生产线’的不同,导致一样的‘原料’产出了不同的‘产品’。各种体质的‘病的人’,就是不同的生产线。”

  青禾想,这象钱钟书先生所言的博喻,从多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比喻,而焦点集中于本体,好象将被喻对象置于无影灯下,纤毫毕现。听张老师又说:

  “具体到中医所言体质的加工,主要机制可分为三方面:助长,抵消,兼合。病因与体质相同的,助长之;病因与体质相反者,抵消之;病因与体质既不相同,也不相反者,兼合之。如此而表现出同一疾病、同一病因的不同的症状。”

  “老师刚才所说的感冒的挟湿、消渴的湿热,就是偏于湿的体质之病人,感受其它病因以后的兼合吧?”     

  “对。从哲学方面看,体质类似于基本矛盾。在矛盾的运动演化中,由于基本矛盾是贯穿全过程的矛盾,所以基本矛盾对其它矛盾的转归有自始至终的深刻影响。”

  “你这让我想到佛教的流传与变异,”庞秘书长说,“佛教传入西藏,成为藏传佛教,政教合一。传入内地,则始终不能政教合一。不但不能合一,反而屡屡遭遇主政者的‘灭佛’,因而形成不立文字的禅宗一派。原因大概在于西藏与内地的社会基本矛盾大不一样。”

  “同样,由于各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差别,所以马克思主义要与各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搞具有某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不可生搬硬套,如果僵化不变,不作修正,必然‘水土不服’。”孟老说。

  “所以中医看病要特别讲究个性化,注意详细辨别同一疾病在不同体质病人身上有什么具体表现,而针对这具体情况,作针对性的治疗,中医称之为‘同病异治’。”

  “老师,‘同病异治’这四个字平常说惯听惯,常常一滑而过,今天老师铺垫了这么多才引出这四个字,我才更深刻地感到这四个字的分量与意义。”

  “那咱就遵照这四个字的主旨给庞秘书长瞧瞧病。”

  庞秘书长取出化验单递给张老师,张老师看过转给青禾,青禾看看抄在病历本上:空腹血糖10.2 mmol/L。接着, 老师询问,庞秘书长回答,青禾作记录--

  主诉:倦怠乏力2月。

  现病史:3个月前渐觉倦怠乏力,在某医院化验血糖,空腹血糖10.32 mmol/L。自服消渴丸,每天3次,每次8粒,自觉效不明显。2个月后复查空腹血糖10.10 mmol/L。现倦怠乏力,口粘,而不欲饮。食欲不振,偶有脘闷,大便溏,小便浊而稍多,空腹血糖10.2 mmol/L

  两人又看看舌象:舌质淡,体胖大,苔白腻。青禾又补上脉象:脉细弱而缓。

  张老师对青禾说:“ 由于体质的不同,而导致从化各异,所以对糖尿病并不能习用‘阴液不足,燥热偏盛’来概括其病机。”

  “对于糖尿病在庞秘书长身体的一系列表现,大概以体质因素来解释才比较合理。”青禾说。

  “那你就按此解释解释。”

  “好,我试着说说。”青禾道,“消渴似乎原本有向‘阴液不足,燥热偏盛’发展的趋势,可是在庞秘书长偏湿的体质基础上,如同一根小小火柴要烧沸一壶冷水,一星荧荧之光要照亮天下,不免力有不足。这偏湿的体质抵消了燥热,使病机向偏于体质的方向发展,表现出一派湿象。” 

  “那要这病得在偏于阴虚的邹诗人身上,是不是就如火上浇油,体质要起助长作用?”庞秘书长问。

  “无怪乎古人说,‘秀才学大夫,快刀切豆腐。’”张老师笑道:“庞秘书长已经能举一反三了。”

  “唉,我这是比葫芦画瓢,照猫画虎,按着你们的道道描,大概也只能描到这程度了。”

  “下面的道道我们接着描吧。”张老师转对青禾说:“我看这病病位在脾,病邪为湿,病态为实,病势为聚而不散,病情为缓,病性呢,寒热都不太明显。总体可辨为脾虚湿困。”

  “针对这一病机,可采用健脾祛湿之法。”青禾说。

  “好,写方吧。”张老师边想边说:“可用三仁汤合二陈汤化裁,开黄芪50克,陈皮10 克,半夏10 克,白术10 克,云茯苓20 克,佩兰10 克,白豆蔻10 克,藿香10克,薏苡仁20 克,杏仁10 克,枳壳10 克,福泽泻10 克,滑石10 克,焦三仙各10 克。”

  青禾边记边分析方义,觉得是以黄芪补气,白术、陈皮、半夏燥湿健脾,茯苓、薏苡仁健脾兼以利湿,佩兰、白豆蔻、藿香芳香化湿,滑石、泽泻渗湿于下,使湿有出路。并以杏仁宣肺于上,木香、枳壳行气于中,使气机流动,则湿邪易化。焦三仙和胃化积滞,也有助于祛湿。

正分析着,听张老师又说:“东垣在《脾胃论》指出:‘寒湿之胜,当助风以平之。’再加几味风药升发清阳之气,白芷用6克,防风也用6克,升麻用上3克。”
命悬指下争功险,药到肠中补过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主题

3429

积分

622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道无术不行

Rank: 8Rank: 8

积分
342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0: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孟老与庞秘书长走后,青禾端详着药方,又看看刚才画的几幅示意图,抬头对张老师说:

  “老师,我觉得这表示体质与疾病的图上还可以将方剂和药物布在周围,成为新的用药组方阵图,看能不能比上张景岳的古方八阵,新方八阵。”

  “ 噢,有点新意,你加加看。”张老师满感兴趣。

  青禾拿起铅笔,俯身在图的上下左右又画箭头又写字,一会儿,起身对张老师说:“好了,您看看是只有新意不妥当呢,还是既有新意又妥当呢?”

老师仔细看这图(图29-6)--
5.JPG
青禾用铅笔指着解释:“这四周向内的箭头,正针对疾病的离心力,表示以方药之偏纠疾病之偏--其实这箭头应该延伸到中间的圆圈边,应该在那里就布下阵地以纠正体质的偏向,至少也得在疾病与正常的分界线排兵布阵,以堵截疾病的离心发展,最后还要在生死之界严防死守。不过这些位置已经不太好写字了,才将这药阵布在外面。这各阵中的药物是各自为战的散兵游勇,方剂是有组织成建制的战斗团体。按照熵的观点,从中间向外,从健康到亚健康,从亚健康到疾病,从疾病到死亡,可以看作一个负熵减少,无序性增加的过程,而药物的意义在于输入负熵,迟滞、阻止甚至逆转这一过程。”

  “这图虽然不够完美,有些意思、有些内容还没有表达出来,不过倒是挺简明,外行人也能一观而知。以后有机会可以再加工完善完善。你可以参考参考黄煌教授的观点,将药物与体质的关系作一反映,以求更有针对性。这方面黄煌教授的研究较为深入细致,他发现某些药物与特定的体质有着相对应的关系,辨别不同的体质而正确选方用药是临床取效的关键所在。为此,他将体质划分为‘桂枝体质、柴胡体质、麻黄体质、大黄体质、黄芪体质’等。为正确选方,用药入细提供了捷径。”

  “黄煌教授这是从药物与体质对应的角度来划分体质,独辟蹊径。”

  “对。”张老师举例道,“按此角度,他认为具有‘大黄体质’者,才适合服用大黄。”

  “那什么样的体质是‘大黄体质’呢?”青禾问。

  “黄煌教授认为:‘大黄体质’多见于中老年人,此类人大多体格健壮,肌肉丰满,食欲旺盛,容易腹胀;或大便秘结,口唇暗红,皮肤易生疮痘;血压偏高,或血脂偏高,或血黏度偏高。”

  青禾想,这是将大黄所针对的“实”,从体质方面具体化了,很有参考价值。

  “再如‘黄芪体质’,黄煌教授认为此类人面色黄白或黄红隐隐,或黄暗,都缺乏光泽。面有浮肿貌,目无光彩。肌肉松软,腹壁软弱无力,犹如棉花枕头,按之无抵抗感以及痛胀感。他称此为‘黄芪腹’。平时这类‘黄芪体质’的人还易于出汗,畏风,遇风冷易于过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大便不成形,或先干后溏。易于浮肿,特别是足肿,手足易麻木。舌质淡胖,舌苔润。”

  “我看庞秘书长就类似这‘黄芪体质’,所以老师首先开了黄芪50克。”青禾说,“老师,刚才我有一个问题一直想问,可这问题有些专业化,怕冷落了两位老先生。”

  “所以你放到现在问我,好,说吧。”张老师喝几口茶,看着青禾。

  “都是一样的寒热虚实,这体质与证候究竟有哪些区别呢?”

  “区别之一在于形成原因。”张老师答,“偏热偏寒偏虚偏实等各型体质,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再加上后天各种因素的作用,渐进形成的个体的特殊性。而证则是在风寒暑湿燥火等致病因素作用下,加上体质等相关因素的参与,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综合表现。”

  “照老师所言,证必兼体质而成,在某种程度上说,体质决定或影响证的产生与演化。”

  “区别之二在于稳定与否。”张老师又说,“由于形成原因的不同,体质是人体在某一时段内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时段应该以年计,至少也得以月计。而证候是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时表现出的综合表现。这‘某一阶段’时间长短相差较大,固然慢性病可能比较稳定,而急性病可能‘日传一经’,短的可能只是要以分秒计,证与证之间转化较快。”

  “由老师说的这两个区别,我推出个第三。”青禾说,“从医疗的影响来说,对证的治疗相对容易,而对体质的纠偏相对困难。”

  “区别之四是简易与复杂,”张老师继续说:“体质的种类相对较少--尽管专家在这方面还有争论,有主张少的,有主张多的,但是如何分类也比不过证之繁复。现在公认的证型已达八百多,而综合各种体质也不过六十种。”

  “我看这六十种体质里免不了还有重复的。”

  “区别之五在于所兼往往不同,”张老师接着说,“体质之间的相兼,常常是相邻相兼,相对不兼。而证和证之间对面也可以相兼,即使在同一患者,也可见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同时具有阴虚湿盛两种互为矛盾的表现。”

  “《金匮要略》上的小建中汤证,既有阴虚燥热,又有阳虚生寒。由此也可见证之繁复繁杂繁多。”

  “区别之六在于心理因素,”张老师最后说,“有的学者,如上海的匡调元教授,他的体质分类里就没有心理因素,大概是不主张兼心理因素。而另一些学者,如北京的王琦教授,他提出的九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中,就明确列有‘心理特征’一项。因为这是关于‘病的人’的重要一项。而证候未必全有心理因素,即使有也是暂时的,不如体质那么稳定。而且,‘病的人’的心理素质是病因之一,而‘人的病’的心理表现是症状之一,是前者引发后者,前为因,后为果。”

  “我觉得体质应该是心身的统一。”青禾说,“《内经》的体质分类法,现在看来是综合分类法,其中有心理因素。”

  张老师赞同:“我看也应该有心理因素,要不七情致病发病的倾向性就不好研究。不过这心理因素比较复杂,研究难度大,还没有成熟的、公认的分类--这也可能是一些专家分类而不兼心理的原因吧。”

  “我看这体质与证型不太容易分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多数学者对体质分型的命名,仍是采用中医证型的名称,如寒热虚实湿郁瘀等。”青禾道。

  “这也难怪,两者之间有时只是一个度的差别,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治疗证候与调节体质的药物、方剂基本一致。”

  “这么说,调体即治证,治证即调体,难以划分。”

  “应该说是调体中寓有治证,治证中含有调体。”张老师矫正。

  “那对孟老的冬病夏治,是调体中寓有治证;对于庞秘书长的健脾祛湿,是治证中含有调体。”

  张老师道:“咱们中医老是强调治病求本,如何治病求本?针对体质这一基本矛盾进行调节,也应该是治病求本的一个重要方面。”

  “确实,孟老经过冬病夏治,体质已经有所改善,有利于疾病的控制。”

  “有时遇到无证可辨的情况,也不妨辨其体质而从本治之。”

  “这是治疗隐证的又一思路。” 青禾点头。

  “我前些年曾治疗两个患不育证的青年,一个是偏于虚热的体质,精液检查发现精液不液化;另一个是偏于实热的体质,精子抗体阳性,两人都十分健康,没有什么自觉症状,经多项检查也没有发现别的异常。”

  “这个实热体质的患者,大概类似小说《围城》里在长途车上带米的那条壮汉,满脸的油汗,免不了痤疮不断。”

“确实是这样。”张老师说“在无证可辨的情况下,我以体质调节为切入点进行治疗,选用泻黄散、防风通圣丸(图297)之类清泻实热,等到他脸上的痤疮不起了,他爱人才怀孕了。”

 

  “那对另一个偏于虚热的,应该用六味地黄丸系列吧?”

“开始热象比较明显,先让他服知柏地黄丸(图29-)、大补阴丸,后来热象减轻后,又让他服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前后服药半年多,女方也怀孕了。现在两个人的孩子大概都快上小学了。”

 

  “老师,看来这调节体质大有文章可作呀。”青禾道,“调体以治病,调体以防病,有证可治,无证亦可治,似乎要接近‘有病治病,无病益寿’的境界了,适应面比较的广泛。”

  “不但在临床上,而且在理论上也应用广泛。”张老师推而广之,“有些问题如果从体质的角度看,就可能会得出另一种结论。如咱们以前对薛立斋《内科摘要》中只用了十二张方剂通治许多病症不太理解,认为这种‘异病同治’是流于笼统而针对性不强,失之于空泛。其实从体质角度来看,可能是这些方剂调节了体质,从而增强了自然疗能的原因。所谓‘空泛’、‘笼统’,从另一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治病求本,抓大放小,不屑于与琐证计较周旋。他这个‘异病同治’的同,同在体质上,同得有理且有效。”

  “老师对于那两个不育证患者的治疗,同样是本于体质,可却是同病异治,异得也有理且有效。于此可见中医体质治疗之妙。”

  “从某个角度看,保持健康是件相当困难的事,需要时时刻刻从饮食、锻炼、休息、气候、心理、环境、避险等方面精心维护,某一方面一有疏忽,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老师,这让我想到托尔斯泰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开头的名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健康的人大概是这几方面都作得比较好,因而彼此相似;而生病的人大概各有各的不幸,或营养不足,或锻炼过度,或环境恶劣,或避邪不及,或事业受挫,或夫妻反目。” 

  “所以反过来想想,疾病的发生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轻而易举的事,同样需要具备许多条件,经过多个环节,冲破层层阻碍才能得逞。如果破坏了其中的一个条件,阻断其中一个环节,疾病就不能发生,疾病就可能向愈。如防血吸虫,是消灭丁螺;预防非典,是强调隔离。在这许多条件、环节之中,体质无疑是极重要的一环,调节了体质,往往能有效地防治疾病。”

  “那薛立斋大概是抓到了体质这个环节。”

  “借助托尔斯泰的名言,还可以解释中医治疗疾病不拘一格的灵活性,医生遣方用药自由度的问题。针对同一疾病,可能不同的大夫开不同的药,难以统一。西医虽然可能对此嗤之以鼻,说这是不规范、不科学,而令西医困惑的是,这不同的治疗方药却可能都有效。”张老师道。

  “因为体质的种种差异,所以中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治疗,辨质论治,因人施治,因人制宜。这就不得不有差异,不得不开不同的药,没有差异反而不正常。老师刚才说了,‘体质是按时相展开的生命过程’,我看至少可以用年龄与体质的关系解释这一困惑。例如发热病人,小儿是稚阴稚阳之体,脏气清灵,病情单一,随拨随应,常以清灵宣散透达为治则;青壮年体质壮实,热度较高,可以以祛邪为主,重剂直折其热;老年人体质已弱,热度较低,多已耗气伤阴,所以要扶正祛邪兼顾,在清热的同时,注意固护气阴,适当加入益气养阴之品。”

  “其实即使撇开体质,单从治疗原则所针对的不同环节方面,也可以解释这一问题。”张老师道。                             

  “那这说明不同的大夫,可以针对不同的环节,来选择不同的治疗原则,或许李大夫善于扶正,或许张大夫长于祛邪,或者朱大夫继承了其师扶正祛邪相结合的成功经验。”

  “即使在同一治则下,也有差异,或许是法同而方异。”

  “这是治疗法虽同,而所选方剂未必相同。”

  “还或许是主同而辅异。”

  “这是主要药物相同,而辅助药物往往不同。”

  “这种种情况都可以导致难以消除的大同小异。这些小异,在中医看来未必是异,而西医看来则是百人百方,不可思议。”

  “我看这主要反映了中西医间的差异。”

  张老师说:“例如西医中有些人,对于感染性疾病,只盯着病原,仅考虑如何杀死病菌病毒,对于中医治疗这类疾病的疗效总是不理解、不相信--因为在实验过程中,这些中药或方剂并不表现出杀菌灭毒的效应。后来微生态学的研究发现,这些中药、方剂可能是通过人体的气化,生成另一些物质,产生一种效应,破坏了病原在人体内赖以生存的环境。”

  “这是不杀菌而菌自灭,釜底抽薪沸自止。”

  “现代研究发现,那些有助于增强体质的中药,如党参、白术、黄芪等扶正药,组成四君子汤之类方剂,可以明显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使巨噬细胞吞噬指数提高,传统的调节体质以预防疾病的理论原来即有坚实的实践基础,现在又得到了当代科技的支持……”

  青禾听张老师讲着,觉得今天这场关于体质的讨论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中医对体质的研究与应用有着广泛的前景,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这美好的前景将无限地向人类展开

[完]
 




命悬指下争功险,药到肠中补过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主题

6833

积分

38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6833
QQ
发表于 2008-10-31 17: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作者的思路很开阔,读之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7423

积分

255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活法圆通医家诀,不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23
QQ
发表于 2008-10-31 19: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别有洞天,别开生面!
学经方,用经方,学致以用,用经方,学经方,学用结合。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jingfangrenshe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3 16:45 , Processed in 0.10368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