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763|回复: 17

[经方求索] 请教给我们怎么用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积分

2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12-14 00: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前天发了篇题为“被老师骂狗屁”的文章,得到了众多前辈们的指点、开导和安慰,特别是得到了黄煌老师的教导,获益良多,非常感谢大家,感谢经方论坛,感谢黄煌恩师。
      因为“今再来”前辈提出让我讲讲“学了那么久,还是摸不着头脑”的具体内容,加上论坛里好多同道们的经历是近似的,所以,我写下下面的文字。或许,有新的会员看到,会有一种共鸣感。
      今年十月以前,我还在各家学说中徘徊。因为没有多少临床,没有明师指点,加上自己浮躁的性格,所以,大多浅尝则止。书买了很多,看了很多,但真正吸收的不多,更谈不上用了,如此6年之久。
       赵绍琴老擅长温病,尤其能用升降散,看其一本医案,用升降散的差不多3/4。当时的感觉是,这方子如此厉害,怎么着也得学好,于是找来出处,各家注释。不久就掉进姜黄是入血分还是气分的争论和对升降气机巨大作用的无限神往中,可是,当面对病人,升降散却怎么也用不上。什么情况下需要升降阴阳啊?难道还有什么人的阴阳不需要升降吗?所以,这个方子,到现在也没用过一次。
       何绍奇老师讲到了补肾活血法治疗骨关节疾病,何老师的学问、人品是每一个中医人所敬仰的。当他花了很大篇幅介绍补肾活血法时,我心动了。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也得用一用。有一次暑假回家,正值隔壁老太腿疼。拍片子是腰椎有问题。我跑去治疗,可是当手按着脉,才发现有好多问题,肾虚在哪里?血瘀在哪里?补肾用什么?用哪几味?活血用什么?用几味?这些书里都没有讲啊。最后硬着头皮开了个杂方,就是一堆补肾药、一堆活血药,还用穿山甲带领所有药物直达病所,鹿角片补肾又活血,满以为什么方面都照顾到了,总能见效。搓了个蜜丸,一日三次,结果,越吃越疼。当时,我就纳闷了,怎么何老这么好的东西,到我手里就成了个这?
        何老还讲其用朱良春老的虫类药法治疗风湿类风湿。但大体看来,都在讲入络搜剔、死血顽痰、破血消坚。。。并没有讲怎么用。临床那么多虫类药,用哪个啊?或者哪几个啊?病久不一定都入络吧?顽痰死血是个什么东西?这些都没有讲明白。
        今年看了郭博信老师的一本书,里面讲到了五根汤,方剂解析说的很多、很全。大有把五根汤和小儿扁桃体炎划等号的架势。可是,就根据扁桃体炎这个诊断用这个方吗?诊断扁桃体炎也就是个喉诊啊!到底怎么用?没有讲!
        读余国俊老师的书,里面讲到了柴胡桂枝汤治疗体虚之人感冒长期不愈的经验。这个经验我倒是用在了自己身上,每次感冒几天不好,桂枝汤原方加几袋小柴胡颗粒,一服便好。可是,回过来想,这个是建立在我了解自己的情况下用的。临床上,面对陌生的病人,怎么就诊断为体虚了?体虚的人感冒长期不愈就一定要用柴胡桂枝汤吗?病案里明明写着有用桂枝汤原方好的啊。
        读高建忠老师的书,一个病人自然分娩过程中,胎儿不下,伴发热,把高老师叫过去,开了一剂小柴胡,喝了一顿就热退胎儿下。这样的病例,看了真的让人有一种热血沸腾、誓为复兴中医而战的感觉。可是,除了“上焦得通。津液得下”,没有再进一步讲怎么就判断为上焦不通,津液停聚上焦的小柴胡证呢?
       。。。
      像以上的例子,可以举好多好多。
      而以上所举出的医家,没有一个不是高手,都是我们所敬佩,所折服的。可是,对于初学者而言,这样的病例除了能激发我们的兴趣,了解几个方名,真的不知道还有多少深层次的作用。他们都没有写出他们的临床思路:面对这个病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怎么一个辨证过程,怎么就想到用这个方子了?这些问题没有讲,我们初学者也就只好看热闹了。
      回到教室,面对的是脾虚、风火、痰湿、沟通表里、调和营卫、和法。。。全是抽象的概念,看的倒也舒服。走出教室,面对的是病人述说的肚子疼、腹泻、头晕、失眠。。。全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症状,看的却摸不着头脑了。面对一个腹泻病人,会绞尽脑汁想辨出一个证来,是脾虚?是寒湿?是湿热?就是不会想到体能如何?怕冷否?肛门灼热否?
        中医学习和传播太需要思维的转变了,客观实在的临床症状体征分析才能让初学者尽快掌握诊断的关键和选方的依据。专家们著述大多注重理论上的解析,和所治病种的介绍,可是,理论到临床之间有多少距离啊。病人脸上不会自己写着营卫不和、脾虚湿盛,书本内容和临床内容的脱节,让初学者们浪费了多少时间,枉费了多少心血,又消磨了多少热情。
       中医学习和传播的临床思维化,诊断标准的客观化,真的太重要了。




上一篇:昨天被老师骂“狗屁”了
下一篇:为母亲治病的经历

76

主题

1万

积分

142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9385
发表于 2013-12-14 08: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反映的恰恰是当今中医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建议您从经方方证入手,学会以方以药测证,自然会明白医案背后的各种信息(医案文本记录信息量有限,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guqiuzh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81

积分

27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努力学习经方,造福一

Rank: 3Rank: 3

积分
581
发表于 2013-12-14 08: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鱼与渔的区别,别人的经验值得学习,但他的思路你是否完全理解?本人觉得先把伤寒论学好,这是个基础框架,里面包含的理法方药,若能细细体会,想必那是极好的。可以参考黄煌老师的书,胡老的书,能让你较快上手。
谦虚谨慎,努力虔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4 09: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个自学中医之人,或许没有什么资格说什么,以前接触的都是中医大学那些书籍,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等等,和这个大师那个大师的书,到头来连我小孩的咳嗽都治不好,后来接触经方后,我就认定了方证相应这条路,所以我现在看的书,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医案类,我都尽量找走这种路线的前辈的书看,比如胡希恕前辈及其弟子冯世论老师、黄煌老师、黄仕沛老师,以及以前的许叔微、徐灵胎、曹颖甫、广东经方四大金刚等等,尽量不把自己搞得太复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44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12-14 09: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叶天士)
楼主学医六年,没有悟到些什么吗,如果没有就真的不适合做中医了,话不好听,但是实话。中医如果没有治疗的实效是很难生存的。
书看的多但没有悟到点什么,破万也无用。书不在多在悟,在自己病时治疗中的感受,想一想,悟一悟,人体是一样的,只是体质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1860

积分

104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860
发表于 2013-12-14 09: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2010年在北京经方研修班听了黄师的课后,有如梦初醒的感觉。黄师为我经方之路指了一条捷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664

积分

355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664
发表于 2013-12-14 13: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典型的迷路了,这个不能怪你,教育的问题,建议:为了以后的从医路,开始学习伤寒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0

积分

49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12-14 16: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专业学医多年而不得法,是否考虑自身“天分”基因。
名医的命中八字都带有“天医”星,如果没有的话,也得带个“华盖”星。
如都没有的话学医会比别人辛苦多!
此为术数说法,觉得迷信可跳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346

积分

3210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46
发表于 2013-12-14 18: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这是现代中医院校教育的悲哀,学院里大多会写书而不会看病的教授,很多人书写了一大堆,什么脏腑气血阴阳讲起来头头是道,但连人体的智慧和疾病发展的基本规律都不知道。比如为什么要重视表症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也是为什么蔡长福受欢迎的原因。

话说回来,今天的人就喜欢看大道理,有些很简单的东西也要你引经据典讲出五六七八,还要能符合他的理解程度。不然就认为你没水平。所以往往会择错师。
六十岁前别写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597

积分

232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597
发表于 2013-12-14 18: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研读伤寒论,理解经方,你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积分

59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12-14 21: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傷寒論是醫經之王,想當初,初接觸中醫時,也是一頭霧水,但那時候,盧崇漢、倪海廈橫空出世,這兩人都說傷寒論好,就開始學習傷寒論。火神派與倪海廈當時被捧得像神仙一樣,現在則是人人喊打,卻忘了他們還是經方派,立基於傷寒論而成家的過程。

從傷寒論的陰陽分證、六病分證開始背誦,再細分下去,傷寒論就是講方證用藥---這是仲景師教學的活法,自己這需從方證細析病理、領悟病機---這是自己要用功之處。從傷寒、金匱再旁及他家。

才學六年怎麼夠呢?可是,如果你學習的方法正確,打基礎功,半年也就足夠了。好好背誦傷寒論,不管你個人喜歡討厭背誦與否。但更重要的是,學醫、行醫、救人、濟世,即便未來不以此為業,你也樂於浸淫於此道,這真是你想要過的生活嗎?不是,就離開吧…,別浪費時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积分

59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12-14 21: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需以一家之論立基,再旁及一方之論;藥物作用一定要精通,識藥多還不如識藥精。
名家常用藥,平時也就一百多味藥,複方加減,可治的病就多了。
再精煉一些,一方運用加減,主治、旁治眾病。
想要醫治百病,這是最不切實際的想法與做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1499

积分

57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499
发表于 2013-12-14 23: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欠的是临床实习,教育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你自已学习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571

积分

129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71
发表于 2013-12-14 23: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樓主,加油
但愿杏花开满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730

积分

87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30
发表于 2013-12-15 16: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这个社会上所有的中医们,都能把自己的绝活儿原原本本亮出来,不要藏着,不要搞什么派别,传男不传女,相信中医大有可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03

积分

108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03
发表于 2013-12-15 18: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熟读王叔和,更要临证多。你现在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自然会迎刃而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52

积分

134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52
发表于 2013-12-17 00: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一定是一只到处飞的啄木鸟,没有虫子吃。当然,你是一只勤奋的啄木鸟。

聪明的啄木鸟,一定先观察,什么样子的树容易长虫子,然后再到处啄啄看,最后集中火力再可能性最大的一棵树上,集中在一个火力点,进行突破。

你拉的战线太长了,要强迫自己这样想,如果我只能读一本书,那么我选择哪一本书?读书根本就不是一个好的词,真正的读书方法,是吧书融到自己的血液中,分不出你我,那你就成了。不成,可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12-26 11: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法方药。理为啥排第一。
望闻问切。切为啥排末位。
医道,道医,为啥十道九医,没有十医九道?
逆流而上,顾然勇气可佳。
顺流而下,才是顺其自然。
张先生读的书,咱为啥不读读。
理法有偏的书,为啥要先读?
原作在,为啥要读注释?
表里不明,定位不准。
方症对应,直指症结?
舍症从脉,是杂个说法?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9 08:47 , Processed in 0.170728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