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898|回复: 2

[推荐] 《伤寒玩家攻关秘籍手册》——玩家天下《伤寒论》2

[复制链接]

302

主题

2909

积分

591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胡必江

Rank: 5Rank: 5

积分
2909
QQ
发表于 2013-5-6 09: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玩家攻关秘籍手册》——玩家天下《伤寒论》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伤寒的“10%与90%原理”——化神圣为平凡

就是说,用10%的伤寒经方,完全可以解决90%以上的伤寒病例。再明确一点说,《伤寒论》113方,如果能掌握了其中的十个左右关键性的经方,就完全可以解决临床中90%以上的常见伤寒病例!


如太阳病条下的麻黄证:“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头痛发热,是太阳病的通证;无汗而喘,是麻黄证的特征,麻黄证是伤寒证之中的实证,故不见汗。见汗之后,就是太阳证之虚证,就是桂枝证。患者可以先面向解决典型证,然后渐渐推广到非典型证。

但是有时也会遇到需要灵活应对的情况。

笔者曾遇一例藏族患者,在秋末上山修法期间外感风寒,经过了一个冬天的闭关(大概是经过了一百二十多天之后),到了出关后,仍然是头痛不止。不出汗,但也不发热,仅头痛而已。考虑其有伤寒史,予麻黄汤一剂,即“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各六克,不到一元钱。嘱煎服两次,不须再煎第三次。回访,他说觉得这个药特灵验,故而先后煎服6-7次,到最后居然连同药渣渣全部都嚼了吃下去了。这个就是伤寒太阳证的不典型证,起用麻黄汤治愈的例子。

急用先学,活学活用:这种非典型伤寒,也可以作为临床攻关秘籍中“第二跳”的发展目标。至于其他的各种“第二跳”的目标,可以是“小柴胡证(少阳证)”,也可以是“阳明证”等等……总之,一切从实用出发,“带着问题学,学了就要用,急用先学,活学活用”(得自于当年学习《老三篇》的“座右铭”),始终是一个深入掌握《伤寒论》的不二法门。

在学伤寒“第一跳”的目的得逞之后,我们可能就获得了“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的自信,此时,不妨将《伤寒论》卷三四太阳证,以及卷五阳明证的条文,在平时空暇之时反复阅读玩味,“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事到临头,“临时抱佛脚”,平时烂在了肚子里面的条文,或许就会使我们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从而起现妙用!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伤寒并证:比较麻烦的是各种伤寒“并证”,如太阳阳明并证,太阳少阴并证等等。这种“并证”的确诊,就需要过硬的辨证本领,会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有可能熟练地搞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太阳与少阴相表里(即膀胱与肾两者相表里),太阳证极其容易传变为少阴证,遂形成太阳少阴合证,造成了伤寒证久治而难愈的局面。

都是西医惹的祸: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就是抗菌素的大量使用,使得本来属于太阳证的病例,通过使用抗菌素消炎后,似乎已经治愈,但是患者所感受的风寒却愈加得以潜伏下来,向着深层潜伏,伤寒的表证不复存在,但是转变成更为麻烦而且深刻的伤寒里证,这个里证,是进一步引发诸多难治难愈的疾病一个重要因素,如各种包块,肿瘤,以至于癌症等等。此是后话,暂时按下不表。

○《伤寒论》进阶——脉象篇——拎着三个手指走天下——“平时多烧香”与“临时抱佛脚”——脉法演练从自身起步

随着对《伤寒论》系列疾病的深入了解与掌握,相信读者对中医的脉法一定会产生无比的兴趣。“拎着三个手指走天下”,那可是中医最最具有折服力,同时也最最能体现出中医人性化的招数,确实是令人无比地神往!

好在医圣先知先觉,老早就体谅到了两千年后,他的崇拜者的心愿。笔者特提供几条蛛丝马迹,以备同好按图索骥,作攻关之用。同时也作为“跳一跳,够得到”的最低限度概念。

①三部九候:脉分三部九候,寸、关、尺,谓之三部,意即三个部位。每一部又分做浮、中、沉三种状态。三三得九,故对于每一只手来说,共有九种脉象状态需要鉴别。而两只手就共有十八种状态需要鉴别。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信息量。(按:实际上还远远不止这十八种,因为在每一种脉象上面还可以重叠有其他的脉象,如浮脉,除了可以与“紧脉”相叠加,同时还可以与“弦脉”叠加。而成为“浮紧弦”脉)故而形成了“数之可千,推之可万”的极其复杂的脉象格局。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易学所能表达的复杂程度。是故易学大师可以满天飞,而脉法大师却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对比于八卦里面的重卦,每一个重卦一共有六爻,每一个卦爻只能分作阴爻与阳爻两种状态。故整个重卦具有十二种可供辨别的信息量。

②阳脉与阴脉:《伤寒论·卷一》中的“辩脉法”与“平脉法”给后人留下了“脉法真诀”。在“辩脉法第一”中,医圣提出了脉有阴阳:“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这段文字被冠于全卷乃至全书之首,那肯定是无比的重要。很需要把这阴阳共十种脉渐渐地弄清楚。这是脉法的总纲,所传递的是阴阳两个极端的脉象状态。

阴阳和平之脉:“脉病,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别之?答曰: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迟数同等,虽有寒热不解者,此脉阴阳为和平,虽剧当愈。”是对上一条作进一步清晰化,交代了位于阴阳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间状态的脉象。对这一个大类的脉象,当平时当在自身多多反复体验。此属于“平时多烧香”的日常功课。

③“紧”脉的脉象,及其三部九候对应法:对于伤寒系列疾病,特别要充分注意“紧”脉的识别,因凡是受寒,肯定会出现“紧”脉,反之“紧”脉的出现与受寒直接关联。

大家都知道“热胀冷缩”这个道理,这个是自然界的通则。西方科学的物理学,曾给出过物质的热线胀系数。例如说一米长的钢材,温度在升高1℃之后的伸长部分,与原来长度(即一米)的比例,就叫做该种材料的热线胀系数。假如说钢材的热胀系数为3‰,就意味着当温度每升高1℃,钢材的长度(即沿着纵向)会增加3毫米。反之,当温度在降低之后,钢材必然会有相应的收缩度。虽然各种物质的热胀系数各有差异(定量分析),但是“热胀冷缩”的定性却永远不会改变。物理学之中,线胀系数指的是钢材随着温度的变化,其纵向尺寸的伸缩变化。

由此而推知,当人体受寒之后,其脉象也会出现相应地改变,即随着受寒,脉管将会出现了相应的收缩。但是这个收缩与物理学中间的收缩有所不同,不是指的在脉管的纵向,而是指的在脉管的环向会产生了一个收缩,即在脉管的圆周方向出现了收缩。这是一种把脉管从外面“箍紧”了的感觉。脉书上对“紧脉”的描述是“如转索”,就是像绳子被拧紧了的感觉。这就是“紧脉”所对应的那个“象”。

“浮紧”,就意味着寒在表。“沉紧”,意味着寒在里。

当“紧脉”出现在右关,就意味着寒气进入到了脾胃。进而,如果是“浮紧数”,就意味着寒气在胃部(腑)。如果是“沉紧迟”,就意味着寒气进入了脾脏,因为“迟”对应着“脏”。(详“辩脉法第一”)。

从“紧脉”与“三关九候”的对应关系,我们就可以准确地察知寒气所侵犯的部位。

紧脉与弦脉的鉴别:[5]这两种脉象往往令初学很感困惑,紧脉的脉象成因已如上述,下面进一步交代弦脉的脉象。前文已经交代过,是肝郁导致了非正常的弦脉的发生,而肝郁是一种内在的紧张状态,肝又与筋膜一类组织相关联(肝主筋膜),故而会在脉道上面引发相应的紧张,但是这种紧张状态是沿着脉道的纵向发生。

故只要将紧张状态从纵、横两个方向上面加以体察区分,即可很容易地区分出“紧脉”与“弦脉”的不同。至于更为细致的各种弦脉状态,读者可以参阅本页下的脚注,似可作为脉法之长期进阶的目标。


到了玩家伤寒掌握了一定的脉法技能之后,又反复地玩味了《伤寒论》卷三、卷四,及卷六“少阴病脉证”的相关内容后,对于伤寒系列病证,不但是“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而且肯定能“横扫千军如卷席”!这是医圣仲景夫子告诉我们的,也是医圣为千秋万代的子孙们打下的一片江山。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玩家伤寒倒觉得是:“创业非易事,守业谈何易;倘若伤寒失,社稷怎安身?”

当然,也绝不应当过分地夸大《伤寒论》的应用范围,从《伤寒论》书名看,医圣已经将其定位于伤寒系列疾病,及伤寒所引发的疾病。若是说可以用《伤寒论》通治天下一切病,那也似有不妥。《伤寒论》是医圣向后代们展示的“六经系统”,而更为波澜壮阔的“阴阳五行系统”还有待于后人们去“淘宝”!

⑤叫板西医,叫板科学:很希望西医能用最最现代的科学仪器,像X光、B超、CT,或者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能给出寒气侵犯机体之后的部位、脏器等等的详细资料。笔者将拭目以待!当然,如果西医若能提交出弦脉方面的系统作业,则相信更能令人赏心悦目、心悦诚服。

设若不能,那笔者只能是不无遗憾地说,你西医那些坑蒙拐骗的玩意儿,还是到一边呆着去吧,骗得过初一,骗不过十五。彼等西医,还没能到达最低限度的中医的“小小儿科”的水平!何谈其他乎?

○以《伤寒论》作为切入中医“敲门砖”的理由最完整与最单一、最常见与最容易、最固定与最集中、最具中医特色的《伤寒论》。

①最完整与最单一:崇拜《伤寒论》的热情之所以将近两千年来久盛不衰,就是因为医圣张仲景建立起了一个绝对完整的伤寒病六经辨证体系。伤寒病的“证”相对比较单一,容易被规范与确诊。如太阳证,阳明证,小柴胡证,少阴证等等。这些已经被医圣张仲景规范性地列出,基本上都有章可循。而各种合证,在《伤寒论》之中,如太阳阳明合证等,也已经尽可能详尽地加以规范性描述。


②最常见与最容易:几乎每一个人一年都要感冒上几次,感冒频繁的人,就像是“每周一歌”那样地“每周一感冒”。更别说还有那种典型的“感冒坯子”,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感冒”。治感冒,说难也难,说容易也确实容易。笔者首次出手治疗的一个典型“天天感冒”类型患者,服药前,天天戴着帽子,围厚厚的围巾,走出三步“气喘如牛”,“汗下如雨”。这样的日子,已经过了将近二十年。但是笔者按照《伤寒论》的一整套“攻略棋谱”运转下来,大约只服用了十多副汤药,到了闭关前的十一月份,就可以光着脑袋,只穿着单件毛衣在外面跑来跑去。一位“每周一歌”类型,按照《伤寒论》“速战手册”速战速决后,完全可以达到半年之中远离一切感冒的长期战略目标。

③最固定与最集中:伤寒证,每证所包括的症状相对比较固定、集中,被《伤寒论》规范性地描述之后,比较容易辨别出不同的证,或者进而再辨别出同一证之中的不同分型。如上述太阳证之中可以再细分成麻黄证与桂枝证两种。

④最多变与最灵活:伤寒证之变证,变化多端。如感受了太阳证如《伤寒论·卷三》的第一个方子葛根汤证:“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而太阳证典型证“麻黄证”反倒屈尊排在了第五个方子。观葛根汤全方组成:“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芍药、炙甘草各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共七味药。就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之上,重用葛根、麻黄,加重其发汗力度。其葛根为颈项之专药,特针对风寒实证,恶寒无汗,项背强痛所设。此时未见有头痛症状。从卷三的“排行榜”分析,仲景所处的时代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故多为伤寒所中,葛根汤证,是针对脑后中风寒的情况。“神仙也怕脑后风”嘛。

其中的:“项背强几几”,证名。颈项、背部牵强不舒,俯仰不能自如。由病邪在表,津液不达,太阳经脉拘急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有表虚表实之分。发热汗出恶风者,为表虚,表虚者宜解肌;无汗恶风者,为表实,表实者可发汗。选用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等方(《伤寒明理论》卷上)。参见项背强、项脊强等条。笔者怀疑,现在所谓的颈椎病特别多,很有可能就是伤寒的葛根汤证当时没能解决,所遗留的后遗症。驱除该部位的风寒,加以适当地活血化瘀,可以很快地根治。(参考本文示例中的“圆空师”一例。)之后向下传变,传经多变莫测,是伤寒的长期进阶目标。

⑤最具中医特色:《伤寒论》虽然远不足以概括所有的疾病,但是《伤寒论》所提供的诊治方法、过程、手段,各种传变、并证的进退处理等等,集中地体现出正宗的中医特色,可以借鉴于诊治其它各类杂病。故曰:不治“伤寒”,不可谓中医。《伤寒论》是进阶中医的第一个台阶。

⑥导致各种各样复杂杂病之起因——抗菌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伤寒病的种种传变,到最后深入潜伏,往往是导致各种各样复杂杂病的一个重要潜在因素。例如,现在抗菌素与西药退烧药的大量广泛地使用,造成了人体本来具有的,依靠调动正气而发热来驱除外寒的机制被抑制,抗菌素虽然是抑制了细菌的繁殖,造成了患者痊愈的假象,其实引发外感的风寒并未被驱除,反而进一步向着机体的深层潜伏下来,并累次叠加。而寒气的作用是收敛性凝聚性的,会造成局部的气血循环障碍,多年寒气反复在体内叠加积淀之后,最终必将导致瘤块的形成。当医师熟知这一过程之后,在诊治过程当中,将这一因素考虑进去,即可明显地提高诊治效果。

⑦所谓“心脏病”,中医给说法:例如《伤寒论·卷四》的最后的一个方子“炙甘草汤”所对治的证:“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经文所描述的症状只有区区六个字:“脉结代,心动悸。”

宋·成无己注云:“结代之脉,动而中止能自还者,名曰结;不能自还者,名曰代。由气血虚衰,不能相续也。心中悸动,知真气内虚也,与炙甘草汤,益虚补气血而复脉。”

这个“结代之脉”,所对应的是西医所谓的“心律不齐”,“早搏”等等症状群。按西医的标准解释,心肌的脉动起因于心脏窦房发出的电脉冲,心脏窦房担任着发出电脉冲的重任,但是电脉冲在传导过程中发生了所谓的“阻滞”,不能传导到心肌,故而心肌的脉动出现了跳跳停停的反常状态。

(按:就不知道西医是否能给出更为精确的说法,窦房电脉冲在传导过程中,为何居然会发生“阻滞”,究竟是在何处“撘错了筋”?如果说不出来,就只能说是西医们的大脑进水,撘错了筋!相信“传导阻滞论”应当属于“舶来品”,是出自于彼岸的高级医学研究部门。国内西医们不过是人云亦云而已。)

而中医一如既往地从“气血”二字给说法,全是气血不足惹的祸,补上了气血,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是故炙甘草汤又名曰“复脉汤”,盖因其能使中断的脉动,断而复来。这是《伤寒论》治疗虚多邪少的第一个要方,笔者用之,屡建奇功。(参见本文“曲扎活佛的病例。)因而这也是《伤寒论》从伤寒通向杂病的一个主要通道。

⑧患者就是最好的老师——“临时抱佛脚”抱之有道:玩家们所面对的每一个患者,都是一个个活生生地站在自己面前的老师,咱们可得谦虚谨慎地向他们请教。试想,如果没有他们,咱们又如何能将《伤寒论》里面的死条文,变成了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仲景精神的显身?在初步对《伤寒论》的条文有所了解之后,再加上对《伤寒论》卷三卷四的反复反复切磋,我们就能够把对条文的理解,向着老师当面请教,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疑问?把一个个“疑似”病例,通过老师的核实而敲定,转化为“非疑似”病例。如果核实无误,那的确能做到“弹无虚发”。

玩家充当着“死条文”与“活患者”之间的桥梁。玩家对条文的理解正确与否,能够有决定权的,唯一只能由患者说了算。如果在患者面前无法交代,那就算玩家能将条文倒背如流,终属无用。

面对着患者,最初最大的困惑就是,似乎患者的症状,与所有的条文都很“疑似”,好像许多的方子都能对得上去,当这个困惑渐渐地被一个个的老师们所化解之后,就会出现一次次“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就这样,玩家就会沿着仲景翁所指引的阶梯,步步向上攀升!

玩家的一大优势是,从条文到达患者之间的距离很短,经历两个患者之间的时间间隔也短,当一个个的患者在我们面前出现并走过时,就逼着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条文,不得不去“临时抱佛脚”,日积月累地“抱佛脚”,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死条文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仲景精神。玩家所遵循的是“短平快”的“培训模式”。玩家所收获的,是“渔”,而不是“鱼”。

而科班大学的学习过程,课堂与临床之间的间距被拉开很长很长,就算是每个学期能有一次临床实习的机会,当学完了条文,过半年之后再去实习,可能条文早就还给了老师。科班采用的是长线“学习”模式。更何况,当一大群学生围着一个老师、一个病人,这些学生永远是“僧多粥少”的营养不良者。

而《伤寒论》恰恰不是一门可供学习的学问,而是一整套的“棋谱”套路,试想,离开了棋盘,棋谱又有何用?半年前背了“棋谱”,半年之后再去“下棋”,恐怕只能是“棋与棋谱两相失”!

故而最后的结论是,经常能吃到老师“小灶”的玩家们,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三大优势!

我们所高呼的口号是:“玩家天下《伤寒论》!”

玩家天下《伤寒论》,当仁不让于科班生!当仁不让于中西医结合的“半吊子”中医!

当然,最最当仁不让的,就是那些自己捅下娄子,却最后要让中医买单的西医!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10 收起 理由
zhiban + 10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伤寒玩家攻关秘籍手册》——玩家天下《伤寒论》1
下一篇:《伤寒玩家攻关秘籍手册》——玩家天下《伤寒论》3

77

主题

3480

积分

153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480
发表于 2013-5-6 10: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心喜欢雪山来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6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4-1-12 06: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事半功倍,既可快速上手又不“离经叛道”,值得推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7 03:27 , Processed in 0.281823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