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614|回复: 3

《常见病中医主证主方治疗心得》出版

[复制链接]

4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8-7-28 12: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李允敬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前    言
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医强调了整体观念指导下的辨证论治;西医规范了疾病病名概念的内涵,制定了疾病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
在3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我逐渐体会到用西医病名规范疾病在临床中的重要性。如中医“眩晕”一病,它包括了高血压病眩晕、美尼尔氏综合征、前庭神经元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认识到不同的疾病,具有统一的主证,中医在确定治疗方案时,治疗思路是不相同的。疾病病名的内涵定义后,需确定统一的诊断标准,找出发病的病因病机,抓主要矛盾,即主证,从整体上把握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预后等不同阶段的共有规律,确定主治法则,制定基本方,确定基本药物的配伍,使其基本适用于疾病的不同阶段。基本方确定后,再按照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区分不同证型,确定对基本方药物的加减,使治疗药物更加适合不同体质的患者及疾病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
编写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主病、主证、主方,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可操作性,使读者看得懂,用得上。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内科临床工作者。全书共分10章,计67种常见内科病,包括中西医病名对照、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论治、主治法则、基本方、分型加减等。重点叙述了中医组方方义及治疗心得。基本方多来自作者30余年的临床经验,疗效是可靠的,是经得起临床重复验证的,是作者30余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作者退休后,萌发了将它编辑成册的想法,利用闲暇时间,草编而成。

                             主病主证主方刍谈
目前,中西医结合的基本框架是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笔者认为在运用现代医学的理化手段对疾病作出明确诊断后,尚缺少治疗疾病的中医基本方。为此,笔者刍谈所见。
主要矛盾说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在复杂的矛盾群体中,各种矛盾力量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些矛盾力量在事物发展中占有不同的地位和起着不同的作用。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的,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事物复杂体系中的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要求人们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否则,就找不到重点,把握不了中心,也就无从确定解决矛盾的方法。
疾病的发生及变化,皆有其不同的病因病机和复杂的临床证候。这些不同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证候,构成了主要的矛盾主体。要求医者在确定主病的前提下,认真分析病因病机,抓住主要矛盾,确定主方主药,然后再按照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区分疾病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灵活辨证加减,才能获得显著的疗效。
前人经验论  《伤寒论》以六经分证来统摄诸病,是论病以辨明伤寒。六经中各有主证,主证中各有主方,并根据人体正气的强弱,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各方面因素,灵活辨证加减。如伤寒太阳中风,主证是发热、自汗、恶风、脉浮缓;病因病机是腠理不固、风寒外袭、营卫失调;主方是桂枝汤。桂枝解肌祛风,芍药敛阴和营,生姜散寒止呕并加强桂枝解肌祛风之力,甘草、大枣益气调中并助芍药以和营。全方共奏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效。兼项背强几几加葛根升津液,舒筋脉;兼喘证加厚朴、杏仁降气定喘等。
张钖纯针对痹症疼痛的病机—气血阻塞,运行不利,自拟活络效灵丹(当归、丹参、乳香、没药)为主方;风寒型加黄芪、桂枝、白芍、生姜;湿热型加生石膏、知母、牛膝、薏米、连翘、银花、松节等。笔者验之临床,疗效满意。
临床心得谈  笔者观察了应用现代医学理化检验手段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其主证是胁痛、腹胀、纳呆、乏力、舌红或舌布瘀点、苔腻、脉弦细等。分析其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致病因素是乙肝病毒,病变机理乃免疫功能失调,而致蛋白代谢障碍及肝组织纤维化。中医认为湿热疫毒是其致病因素,肝郁脾虚是其病变基础,血瘀则是病理产物。自拟“疏肝解毒汤”(柴胡、枳壳、白芍、黄芪、甘草、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参、山楂、三棱、莪术)为主方;该方有清热利湿解毒、疏肝活血、盖气扶正三组药物组成,紧扣病因病机。并根据临床辨证,肝胆湿热型加茵陈、土茯苓、大黄;肝郁脾虚型加党参、白术、郁金、茯苓;脾肾阳虚型加淫羊藿、巴戟天、山药;肝肾阴虚型加生地、沙参、枸杞、麦冬;瘀水互结型加炮甲珠、泽兰、桃仁、车前子、猪苓。用之临床,疗效显著。
立方之准绳  主病确定后,拟定基本方,首先紧扣病因病机;其次兼顾五脏六腑的生理习性,如肺系疾病组方要润,因肺喜润恶燥,肝系疾病组方要疏,因肝喜条达,脾系疾病组方要燥,因脾喜燥恶湿;再次基本方疗效的可重复性要强;最后要审时度势,辨证加减。
本书编写的初衷,乃以上肤浅见解,愿抛砖引玉,共与同仁商讨。

                                           李允敬
                                       2008年3月






   




上一篇:卫生部长撰文:中医概念与现代生命科学多处相似
下一篇:《张大昌医论医案集》即将出版

80

主题

0

积分

20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0
发表于 2008-7-28 16: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兼顾五脏六腑的生理习性,如肺系疾病组方要润,因肺喜润恶燥,肝系疾病组方要疏,因肝喜条达,脾系疾病组方要燥,因脾喜燥恶湿;
——这种见解恐怕是有问题的。比如,如果说“如肺系疾病组方要润”,那么小青龙汤作何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390

积分

84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390
发表于 2008-7-29 09: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这本书 还是不错吧 感觉 这样的思路很好  比如喘得 我们就用三拗汤为基础 然后依据寒热虚实之不同 随症加减,正如徐大春所认为的 一病必有一方为之主  哈哈 浅见
我的博客http://www.gltcm.cn/28791/spacelist-blog.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4

积分

23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74
QQ
发表于 2008-10-4 21: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崇尚经方才是中医之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9 02:42 , Processed in 0.07114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