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124|回复: 9

读后感三十五:刍议“首风三两三”

[复制链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发表于 2012-10-16 11: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最近研究三两三的相关文章,看到“首风三两三”时总对其处方立意之解释不够满意,觉得作者对其处方立意解释的不够明了,直到最近看金成无己撰的《伤寒明理论》看至头痛条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处方立意在此,诚如本书严器之序言:“使习医之流,读其论而知其理,识其证而别其病,胸中了然而无惑”。
  “三两三”是民间医秘传镇宅之宝,“三两三”,亦称“三两三钱三”,很可能因为方剂分量而命名。名为“三两三”的方剂很多大都属于秘传,多捷效,一般掌握在民间医师手里,草药医掌握的更多,所以在群众中流传这样一句话,“病要好的快,须用三两三”,可见群众对“三两三”的评价。“首风三两三”是袁国华先生所传,由宋孝志先生整理发表于1962年第2期《广东中医》。
    首风三两三
    发病有时的头痛或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顽固性病证,不易根治,如果气候有变化,或将要起大风时,先一日必出现剧烈头疼,正如《内经•风论》所说:“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
  麻黄30g(打碎节先煎去沫)桂枝30g(去皮)罂栗壳30g甘草9g。
  痛偏于左的加龙胆草0.1g
  痛偏于右的加钩藤钩0.1g
  痛头不偏的加陈细茶0.1g。
  (1)煎服法:用水约四碗,先煎麻黄,沸后去净沫(或连水都去掉),再用600g水纳诸药同煎,取水240g,分温作三服,一服痛已即止后服。
  (2)禁忌:服药六日内禁生冷、油腻、鱼腥酸辣,36日内禁房事,男女同法。
  本方剂量不可减轻试用,否则患者容易产生抗药性,以后再足分量,亦不生效。
  (3)注意事项:麻黄必须打碎节,先煎去沫,或去头煎,桂枝必须去皮,不然会有鼻衄的后果。
  (4)头痛的原因
  头痛、偏头痛久而不愈的主要原因是风寒入于骨髓,一般性头痛,其痛不会逾月的。
  正如《素问•奇病论》中说:“帝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歧伯曰:‘当有新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又如《素问•风论》中所说:“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所沐中风,则为首风。”
  (5)法则:袪风逐寒为主。
  (6)、方解:凡风寒之邪,皆由皮毛而入,故必使之从皮毛而出。本方麻黄散寒,桂枝袪风,更以罂栗壳固表止痛,甘草和中。痛偏于左为肝气上逆,用龙胆草泻肝火;偏于右者为百肺失清肃,以钩藤钩平肝风(左右以先天八卦定位:东方震木为肝;右为兑金为肺)。陈细茶解结止痛,服之鲜有不效者。轻者一服即愈,重者二剂必愈。如服一剂不效,不可再服。因尚有不属于风寒入里之头痛,如梅毒蕴结、胃热熏蒸等,就不是本方所可治疗的。
   《伤寒明理论》头痛条的解释:
    伤寒头痛,何以明之?头痛谓邪气外在经络,上攻于头所致也。难经曰:三阳经受风寒,伏留而不去,则名厥头痛。言三阳之经上于头尔。然伤寒头痛者,太阳专主也,何者?以太阳之经起于目内,上额交巅,上入络脑,经所谓太阳受病者。头项痛,腰脊强,又曰七日病衰,头痛少愈。虽然,阳明少阳亦有头痛不若太阳之专主也。盖太阳为病属表,而头痛专为主表证虽有风寒之不同,必待发散而后已。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伤寒也,麻黄汤主之。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中风也,桂枝汤主之。虽有伤寒六七日不大便,头痛有热者,而与调胃承气汤下之者。又云:若小便清者,知热不在里,仍在表也,当与桂枝汤。以头痛未去,虽不大便六七日,其小便清者,犹为在表。是知头痛属乎表者明矣。头痛一切属三阳经也。而阴病亦有头痛乎?太阴少阴二经之脉,皆上至颈胸中而还,不上循头。则多头痛之证,惟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病亦有头痛。经曰:干呕吐,涎沫者,吴茱萸汤主之者是矣。
    夫头者精明之府也,神明居之,小小邪气作为头痛者,必曰发散而可也。其或痛甚,入连于脑,而手足寒者,又为真病,岂能发散而已哉。呜呼!头痛为外疾犹有不可治者,又矧脏腑之疾乎。
  《伤寒明理论》头痛明言:然伤寒头痛者,太阳专主也,虽然,阳明少阳亦有头痛不若太阳之专主也。盖太阳为病属表,而头痛专为主表证虽有风寒之不同,必待发散而后已。是知头痛属乎表者明矣。头痛一切属三阳经也。而厥阴之头痛及真头痛又以伤寒头痛不同,不再首风三两三治疗范围之内。
    再观三两三之处方:麻黄30g(打碎节先煎去沫)桂枝30g(去皮)罂栗壳30g甘草9g。
  痛偏于左的加龙胆草0.1g
  痛偏于右的加钩藤钩0.1g
  痛头不偏的加陈细茶0.1g。
    从此方看则明显可以看出作者处方立意“乃必待发散而后已”,符合伤寒头痛之病因病机。此方立意大有深意,散敛同用,散大于敛;攻补兼施,功大于补,符合久病虚实夹杂之理,麻黄桂枝甘草常用,其功效大家基本都明了,而罂栗壳其功主治:敛肺止咳,涩肠,定痛。治久咳,久泻,久痢,脱肛,便血,心腹筋骨诸痛,滑精,多尿,白带。李杲云:“罂粟壳收敛固气,能入肾,故治骨病尤宜。”《纲目》云:“罂子粟壳,酸主收涩,故初病不可用之,泄泻下痢既久,则气散不固而肠滑肛脱;咳嗽诸病既久,则气散不收而肺胀痛剧,故俱宜此涩之、固之、收之、敛之”,推之,头痛和泄泻下痢咳嗽病程时间长,必亦有气散不固而病久久不愈,此头痛虽有外寒伏留而不去,用药需散外寒,但久病正气亦耗散,单纯祛外寒则气随之散,故加一味罂粟壳固之、收之、敛之,况罂粟壳化学成分含有吗啡、可待因、蒂巴因,那可汀、罂粟碱及罂粟壳碱等生物碱,对于镇痛效果很明显,亦是镇痛良药,一儿科名医对于小儿久咳,用罂栗壳0.5-1g,镇咳效果非常明显,可见此药甚是霸道,很少人敢用。




上一篇:(转)高山仰止———纪念姚荷生先生诞辰100 周年
下一篇:从蒲辅周用附子及温法的规律谈对火神派的思考(杏李园主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169

主题

3641

积分

323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苏方达

Rank: 8Rank: 8

积分
3641
发表于 2012-10-16 12: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小裕分享“首风三两三”,有机会一定要试用一下。
仲景经方,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19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0-16 12: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罂粟壳,不是不敢用,而是没得用,乡间老农用一个煎水治咳止泻,也未见出什么问题?而我地牛肉汤锅底都有用作调料,岂不是人人皆食,亦为未见成瘾之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积分

54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0-16 14: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米壳不太容易买了。关键是楼主亲验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6

主题

8727

积分

1303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727
发表于 2012-10-16 18: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麻黄30g(打碎节先煎去沫)桂枝30g(去皮)罂栗壳30g甘草9g。
  痛偏于左的加龙胆草0.1g
  痛偏于右的加钩藤钩0.1g
  痛头不偏的加陈细茶0.1g。
头痛一切属三阳经也。而阴病亦有头痛乎?太阴少阴二经之脉,皆上至颈胸中而还,不上循头。则多头痛之证,惟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病亦有头痛。经曰:干呕吐,涎沫者,吴茱萸汤主之者是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6 22: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执金吾 的帖子

执金吾:米壳不太容易买了。关键是楼主亲验过? (2012-10-16 14:49) 
呵呵,无,只是好方子想让大家知道而已,还米有机会实验,罂粟壳治疗咳嗽倒是见老师用过,不过量轻效佳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6 22: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808284 的帖子

1808284:罂粟壳,不是不敢用,而是没得用,乡间老农用一个煎水治咳止泻,也未见出什么问题?而我地牛肉汤锅底都有用作调料,岂不是人人皆食,亦为未见成瘾之说. (2012-10-16 12:58) 
呵呵,我学校所在地的麻辣烫很多都是有放此药,老师让我们尽量少吃,或者是不要在固定一家吃,因为我们自己感觉确实某些麻辣烫摊子,那边的麻辣烫有些确实独具一格,味道好,每次都想去那边去吃,每次吃完口很干,很想喝水,就算是放毕竟大多数人还是少数,而我们吃也就那些时光。。。。。成瘾一个时间问题,一个是量的问题。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329

积分

272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29
发表于 2016-1-12 12: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楼主不知可以升板三两三呀?一朋友孩子15岁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现在血小板只有个位数了,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694

积分

79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94
发表于 2016-6-4 09: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读后感三十五:刍议“首风三两三”

三两三,学习!十分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625

积分

333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25
发表于 2016-7-30 08: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名为“三两三”的方剂很多大都属于秘传,多捷效,一般掌握在民间医师手里,草药医掌握的更多,所以在群众中流传这样一句话,“病要好的快,须用三两三”,可见群众对“三两三”的评价。
“三两三”的组成,一般都是四味药,君臣佐使配合很严谨,每一个“三两三”的汤方,都有三分保密药,由医师亲自加入汤内,虽然加的只是三分药,而疗效就高很多了。

1、“疮疡三两三” 
全方组成列下:
生黄芪30g 金银花30g 全当归30g 生甘草9g 川蜈蚣0.1g
(1)方解:金银花治一切风湿气;当归治一切风,除湿痹;黄芪能止诸经之痛;甘草通经脉,利血,坚筋骨,长肌肉;蜈蚣善走袪风。蜈蚣辛温有毒而能除风攻毒,主治丹毒痜疮,便毒瘰疠,用于迁延日久之疮疹,更具殊功,此物虽有毒,但在能解百药毒的甘草协调之下,无不良反应。黄芪、甘草宜生用,不宜炙用,炙则纯属内补,排毒之力转微。
(2)功用:此方养气血解毒
(3)主治:疮疡,肌肉风湿,风疹。用于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及荨麻疹等。
(4)医案两则:
刘某,男,40余岁,患肌肉风湿已十余年,更历多医,迄未根治,甚以为苦,后更生黄水疮,自以为疮疹小毒,未曾就医,迁延二年余,形体日惫,如来就诊,详其病情经过,按辨证施治标本先后原则,先治其新病,与“疮疡三两三”六剂,药后不但黄水疮结痂告愈,肌肉风湿痛亦随之大减,遂教再将原方服六剂,肌肉风湿痛亦获全愈。后经访问未复发。此后,每遇肌肉风湿痹痛之久治无功者,转予本方,莫不获效。
邱氏,女,20余岁,经闭三年余,多方疗法无效,时发风疹来诊,予本方服三剂后,风疹愈而经行。后曾多次用于体弱经闭患者,均得奇功。

2、“首风三两三”
发病有时的头痛或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顽固性病证,不易根治,如果气候有变化,或将要起大风时,先一日必出现剧烈头疼,正如《内经·风论》所说:“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
麻黄30g(打碎节先煎去沫) 桂枝30g(去皮)罂栗壳30g 甘草9g 。
痛偏于左的加龙胆草0.1g
痛偏于右的加钩藤钩0.1g
痛头不偏的加陈细茶0.1g 。
(1)煎服法:用水约四碗,先煎麻黄,沸后去净沫(或连水都去掉),再用600g水纳诸药同煎,取水240g ,分温作三服,一服痛已即止后服。
(2)禁忌:服药六日内禁生冷、油腻、鱼腥酸辣,36日内禁房事,男女同法。
本方剂量不可减轻试用,否则患者容易产生抗药性,以后再足分量,亦不生效。
(3)注意事项:麻黄必须打碎节,先煎去沫,或去头煎,桂枝必须去皮,不然会有鼻衄的后果。
(4)头痛的原因
头痛、偏头痛久而不愈的主要原因是风寒入于骨髓,一般性头痛,其痛不会逾月的。
正如《素问·奇病论》中说:“帝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歧伯曰:‘当有新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又如《素问·风论》中所说:“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所沐中风,则为首风。”
(5)法则:袪风逐寒为主。
(6)、方解:凡风寒之邪,皆由皮毛而入,故必使之从皮毛而出。本方麻黄散寒,桂枝袪风,更以罂栗壳固表止痛,甘草和中。痛偏于左为肝气上逆,用龙胆草泻肝火;偏于右者为百肺失清肃,以钩藤钩平肝风(左右以先天八卦定位:东方震木为肝;右为兑金为肺)。陈细茶解结止痛,服之鲜有不效者。轻者一服即愈,重者二剂必愈。如服一剂不效,不可再服。因尚有不属于风寒入里之头痛,如梅毒蕴结、胃热熏蒸等,就不是本方所可治疗的。
(7)医案:
邓某,男,50多岁,患偏头痛10年,发则头面汗出,每遇气候将变,疼痛必甚,适有袁国华医师在宜章执业(时在1936年),我即介绍予之医治。袁医师予首风“三两三”,服药一剂,其痛即止,后屡经访问,迄今未复发。

3、“跌打三两三”
病者从高树或楼上失足跌下,伤重垂危,看伤者没有破皮折骨,只用“跌打三两三”就行啦。
全当归30g  金银花30g  大川芎30g  穿山甲9g  滇三七0.1g (研冲)
(1)煎服法:此药将酒一碗,水两碗,合煎取一碗半,分两次温服。服第一次约经四小时后,伤者必然大便,若便中带血,不必惊讶,继续二煎服下,次日必渐能行动,再将原方配服一付,静养2~3日就可以劳动了。
(2)用药的理论依据
《素问·玉机真脏论》说:“急虚身中,卒至五脏闭绝,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于坠溺,不可为期……。”就是说,扑跌、溺水这一类外伤,就由于本身虚竭,仓猝支不住而出现失足沉溺,以致五脏闭绝,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这在诊脉上是不可以预期的。如由高坠下,必须一时出现目眩心悸才会失足跌下,这就是所谓急虚身中。
(3)治则:通经脉,活气血。因为是急虚,所以着重通气活血;因为是身中,所以着重在解结去瘀。
(4)方解:本方当归除客血内塞,温中止痛,破恶血,生新血,协同川芎理一切血,去瘀血,养新血;金银花通行十二经,消诸肿痛;穿山甲出阴入阳,通串经络,能直达病所;三七散血止痛,于跌扑未出血者,更为要药。君臣佐使配合得宜,真有起死回生之妙。如果骨断筋折,就不属于本方范畴了。
(5)论真脏脉 
《素问·玉机真脏论》“急虚身中”一段,句读不明,历来注家都解释为“内伤”,不想想在临床上的“内伤急中”是没有不出现真脏脉的,只有坠溺之类的外伤,虽由急虚所引起,但不会出现真脏脉。古人正恐人误会内伤,所以举例“譬于坠溺,不可为期”。其脉绝不来,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脱,真脏脉虽不见犹死也。这里要指出的内伤脉象,一息5~6至是决不会死人的。外伤就不同了,血伤之后,应当脉见迟涩,若有数象,证明瘀血入心,舌中必见瘀点,这就是很危险。
第二天我特地访问伤者,他说:“昨日吃了药后,大便下了两次血,当时觉得周身舒服,疼痛减轻。”我问:“你怎样在树上摔下来的?”他说:“我在树上,忽然心中悸动,头眩眼花,手脚支持不住,就跌下来了。”这样对照袁医师所说,确实和事实相符,不能不令人心折。
以后这一“跌打三两三”,我常在临床上应用,都收到了如期效果 。
(6)验案
1947年,有一曾姓者,由高楼跌下,牙关紧闭,气绝无声,其家中人请村中一跌打医师诊出,该医师见病危重,连摇头表示不可救药,当时我正该村出诊,遂请同往救治,检查伤势后即处原方予之,那位跌打医师不信,并有激词,我即对伤家说:“吃了这三付药便可挽救”。药煎好,即将滇三七末调入汤中与服。药后腹中雷鸣,过了三个多小时,伤者渐知人事,再将二煎药服下,又过一时许大便一次,便中纯为紫色血块;第二日原方继续服一剂,又下紫黑血块二次,疼痛消失,已能步履;第三日再服一剂,便中已无血,伤势也基本好了,那位跌打医师方才信服。以后三四年当中他用此方治疗15例,没有不收到效果的。
按语:1976年五建老工人队为中医研究院盖房,墙高2米多,夜间施工,一老工人失足从铁架跌下,上午八点多用担架抬至门诊,神志清醒,跌下已五个小时,不见出血征象,受了点惊吓,臀部先着地,地下是从根基翻上的湿土松软,所以伤的不重,脉无涩象,方处以减半“跌打三两三”五付,七天假满就能来上班了。

4、“溃疡三两三”
(1)主治:痈疽溃后,久不敛口,或远年近日之溃疡均可敷贴。
(2)处方:赤小豆30g 栝蒌根30g 浙贝母30g 大冰片0.1g 。
(3)用法:上药各研成极细未,称足分量后,再将药末和匀,视疮口大小分为二或三包,每包用鸡蛋清调敷,日换一次,换下之药,不可扔掉,将脓血放置净土上,(地气)吸去其毒,次日仍以鸡蛋白合前药匀调包敷,以一料交替使用,至愈为止,药力始可用尽。
此药用后可保存,使用次数越多,效越大,看来不符合卫生和科学原理,但在实践中确是如此,原理在哪里,仍不可得。
(4)医案
彭XX,男,60余岁,中医师,足生痈毒,冬愈春发,往始20余年,内服外敷,百药不效,后来求诊时自称为臁疮,遂予本方敷贴20余日,即告全愈。
吴氏,女,患手背发一年余,溃后肉腐见骨,更历十余医,均未见效,因家贫寒异常,遂教向彭XX家乞其余药,敷贴十余日,即生肌敛口而愈。其邻居家有小孩,头部生一疖毒,已三年余,医药未效,吴氏以余药予之,敷贴六七日,亦获痊愈。

按语:“三两三”在《广州中医》发表后,还赠了一本杂志,即1962年第2期,我一口气将“三两三”读完。晚饭后和宋老闲聊,问其是否全部把“三两三”发表,他说还有一些“三两三”,在临床上未验证,所以没有发表,加之已过26年,也忘掉一部分。如:
(1)“热痹三两三”:益母草30g 透骨草30g 仙鹤草30g 知母9g 制马前0.1g
主治:热痹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痛风等。
按语:我从此方化裁出一个痛风丸,专治痛风。
(2)“安眠三两三”:生地黄30g 酸枣仁30g 茯神30g 防已9g 硃砂0.1g(分冲)
主治:少寐易醒(即神经衰弱症),但硃砂不能多服,6~12付即可。
按语:本方有防己地黄之意,若温服后加白酒或黄酒一杯,则会“不安神而神自安”。
(3)“自汗三两三”:生芪30g  生龙牡各15g  黑豆30g  炒白术9g  灯芯0.1g
主治:自汗出。宋老常用此方,惜未将底方保存下来。笔者也常用,常去炒白术,加桑叶9g 。
按语:1964年,在泪罗为了治急性血吸虫病导致顽固性鼻衄,中西医皆束手无策时,我创制了“镇衄三两三”(生地30g,桑叶30g ,白茅根30g,党参10g),用于治疗除阳虚以外的各种衄证,如鼻衄、耳衄、齿衄、眼衄、唇衄、指衄、肌衄(血小板减少)、精衄(精索炎症)腘衄、乳衄等。特别令我高兴的是,“镇衄三两三”,每服一付,可提高血小板一万,一般七付,衄血可止。若阳虚则用甘草干姜汤(甘草6g,炮干姜15g),五付即可,再用附子理中丸善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8 02:29 , Processed in 0.08514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