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223|回复: 1

沉迟脉-伤寒论脉学研究

[复制链接]

156

主题

0

积分

56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10 19: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沉迟脉-伤寒论脉学研究

(2011-11-11 15:19:03)
转载
标签:

沉迟脉



伤寒论脉学研究



杂谈

分类: 仲景经方随谈


原文 http://www.yiguanjia.net/wiki/doc-view-97.html
【分析】
1、血虚: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
2、气血俱虚: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沆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吐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357)
3、真寒假热: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载阳,下虚故也。”(366)
【体会】
(62, 357,366)皆为“咏沉迟”的虚寒证。其不同者,62条,脉沉迟伴有身疼痛,出现于发汗之后。如为表证身疼,汗后当解。今身疼不解,脉沉迟,可测知因汗表邪已去,营血虚少,不能润养筋络所致。内经说;“其脉沉者,营血微也”,又说“血虚则疼”,本书50条“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汗解之。假令迟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营气不足,血少故也”与本条参看,50条之身痛,虽与表证有关,同时也不能忽视营血虚少的因素。再参考仲景用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气血俱补,治疗本病,方中补血之芍药用量偏多,可知其方是气血同补之中又偏于补阴血。前后脉证方药互参,则可了然矣。
357条,“寸脉沉而迟,手足逆”,发生于伤寒六七日大下之后。寸脉沉迟且有手足厥逆,多为阳虚证,与62条合
参同为“脉沉迟”,但前者为太阳经发汗之后。后者为厥阴经大下之后。前者为营血虚,本条“下部脉”是指尺脉,尺脉不至的机制与50条尺脉迟皆为血少,如将本条综合参阅,寸脉沉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见于伤寒六七日大下之后,其脉为阴阳气血俱虚可知。其证见“咽喉不利吐脓血:是上热现象,“泄利不止”为下寒。故此证为上下格拒,阴阳气不相顺接之厥逆,其根本机制是阳郁不能伸展于周身,而形成一种上下同病,虛实寒热混淆难辨之证,故仲景谓其“难治”尤在经亦说“阴阳上下并受其病,虚实寒热混淆之证,欲治其阴中伤其阳,欲治其虚必碍其实,故难治”。
366条,“脉沉迟”而与“下利清谷”俱见,是里阳衰惫的真寒象,“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与前证同时出现,乃为阴寒之盛于里,虚阳被格柜于外的真寒假热之象。
上述三条,都是脉沉迟,因为发病条件,时间,兼证,兼脉,六经所属等不同,其主病也有很大差别,临证验之,如此沉迟之脉,更常见于中毒性痢疾合并中毒性心肌炎、或中毒性痢疾之重危阶段,急性胃肠炎脱水过重,或合并酸中毒者,或小几慢性消化不良合并感染及胆,胰等急性炎症。亦可偶见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之合并消化道症状之病例。以及重症流行性感冒之胄肠型与中枢神经型者。




上一篇:读伤寒必须通脉诊
下一篇:《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各个脉象的的诊断意义的分析

4

主题

227

积分

10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27
发表于 2012-1-10 20: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收藏,再研究[s:17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9 13:31 , Processed in 0.06519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