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800|回复: 5

伤寒日数是虚指吗

[复制链接]

66

主题

3390

积分

72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90
发表于 2011-10-31 2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诸家讲伤寒论时,多说伤寒的日数是虚指,说要以临床症状来判断。久而久之,遂产生疑问,仲景当时是对病情的真实记录,这些日数的记载没有必要编个虚的,还要二三日,四五日,五六日,十三日。所以虚指是错误的。
    仲景在第五条已经指出,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这就说明二三日是当传之时,但判定标准以见证为准。但不能否定它所指的日数都是虚指,而事实上,日数的记载是有重要意义,否则仲景不会不厌其烦的把日数一一列出。也就是说,要把真实记录与具体病情分析方法要分开,方法仲景在第五条已经很明白的告诉了。而日数的记载究竟有何意义则是另外需要探讨的事情。所以二者虽有联系,但不可混为一谈。尤其是在讨论有明显具体日数变化的外感病传变规律时。外感病有明显的日数变化规律,这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外感病的发病是急性的,而且死亡多在数日之内,内经热论所记载除了可能当时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烈性的传染病之外,更多的是给予了后世一种辨证方式,即以经络的客观走行来作为外感病传变的方式。大家不妨看看内经原文,其传变方式非常具体而且可操作性极强。倒是后来的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使人从虚处着手,致后世分岐更多。末学之前既遵前人之研究认为六经之经非经络之经,然后便独自去寻找到底六经为何物。
    但千回百转,最近读到外台记载的一些资料,才又重新审视以前古人所言。
    可能大家以前也注意到了,或是之前注家已经有了论述,即伤寒论中条文有其特点,即它记载的方式是先六病条文后伤寒条文,即在每一小段之中,总是先有  某某病开头的条文,然后才有 伤寒开头的条文,以之为分界可以把伤寒论分作一小节一小节,所以很可能的情况是伤寒为首的条文是缀在六病条文之后的,更大胆一点的推测是这些条文是后世某一位医家加上去的,而且是系统的对原书的一种研究基础上的增入,因为楔入的非常严谨,如果没有相当的医学水平,是不可能做到这一步的,这或许也是主张原条文顺序的医家固守观点的原因。这位医家是谁,是仲景,当然可能性是最大的,因为仲景说过,当时伤寒肆虐的情况以及他编撰的决心,所以康平本伤寒论低几格写就有事实依据了,当然,末学没有细心读过康平本伤寒论。除此外,还可能是王叔和。如果是仲景把自己心得集中另写一卷而王氏将之分类归入某条下,或许也有可能。
    再进一步,那么原来的六病条文是什么时候写的,是谁写的,如果是仲景写的伤寒条文,那么那些六病条文是不是就是所谓的汤液经。皇甫氏曾言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或有认为数十卷),那他是见到过汤液经的。如果说论广,那伤寒条文的增入是不是就是所谓的论广呢。
    如果真如上述,我们也就可以给  仲景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编撰伤寒论 这种观点一个有力的证据了。但这丝毫不影响仲景在中医人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更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事实上的真正的研究外感病的思路。即所有的外感病是囊括在六病之中的。仲景时的伤寒即瘟疫是其中一种而已,当然,这种观点已经不是希奇的了。再进一步推而广之,现今的SARS是否亦是可以依此加以研究呢,因为照此推论,仲景即是以此种方法进行研究的。那么这样的条文或许可以产生,即:“SARS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如果这样的条文能够成立,那么我们可以想见,那是临床的真实病情记录,是体现人类的免疫系统与病毒复制之间斗争的真实过程记录,那么它就是实指的,实指就是实指,而不是虚指。而这种记录的方式在1800年前就已经由仲景开始了。如果六病条文是在仲景之前就有的先人著作,那么这该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传承,因为考古发现,我们的先民早在夏朝之前的许多年就已经开始了天文的积累与研究,所以才可以在夏朝产生了一部在当今仍然都在用的历法。那么对于外感病的研究也就非常有可能是同步的,因为这与人类的繁衍是多么的密切相关,我们的先人不可能不加以关注,从而开始了数千年前的外感病科研(谁说我们中医没有科研,比西方要早很多啊,单就历法而言,那科研也是不亚于西方的啊)。正如夏历不可能没有积淀而横空出世,伤寒论不可能横空出世,汤液经也不可能横空出世,那么多行之有效至今发挥着作用的经方也不可能横空出世。或许是商,因为传说桂枝汤即是由伊尹所创。但如果从文字记载的连贯性来看,更多的总结可能是东周,周易也是一本不断完善的书籍,其中的文字记载方式较伤寒论要早,至少从记载方式上,周易非常简单,而东周的古书已经有了较完整的记载方式,与伤寒论最为接近。当然这纯属个人的一些感知与想法。
      以上是末学一些不连贯的想法的联缀,没有切实的资料佐证与严密的推导。且作大家思维的素材。




上一篇:父且、口父咀与剉(锉)
下一篇:三黄泻心汤治手腕痛
信解行证

43

主题

2262

积分

833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62
QQ
发表于 2011-11-1 08: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给予了后世一种辨证方式,即以经络的客观走行来作为外感病传变的方式。




先生高见,强烈支持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89

积分

405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9
发表于 2011-11-1 16: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按叶发正先生所论

伤寒逐日论 应该是华佗伤寒学的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3390

积分

72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9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08: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两位先生指点。
末学近日读了少许的外台的资料,有一种感觉,是不是日数之常法治疗已经形成固定的方案,因为外邪与人体正气之间交锋时所产生的变化是具有客观性的,正如现代免疫学所指出的致病微生物进入人体后,人体免疫系统的变化过程是可以描述出来的。而仲景后面所有笔墨大多是以变为主,即外感传变过程与具体的个体体质与治疗的交错,从而产生如此错综复杂的变化。同时,伤寒论不记载具体的误治用药,个人认为很大因素在于法对于人体的病理影响具有共同性,这种共同性是客观的。所以伤寒论才不厌其烦的把日数及误治一一列出。
所以可以看出,其落脚点并未拘于季节,地域,而直接以人体正气与外邪交互作用的状态为判断的治疗的重点。所以伤寒论397条,是397种人体与外邪作战的状态,及如何应对的方法。后世从病邪上分类,或从季节上来命名疾病,当然这种角度有利于人们加以具体研究,但真正关注的应当是所处的战争状态。
    打个比方,比如中国军队与外国军队作战,其他任一国家的军队都有其各自特点,有的力量强,有的力量弱,好象邪气一样,有强有弱,同时他们有各自国家军队进攻的方式,有的善于快速进兵,有的善于缓进而固守,这是邪气的特点,而因为伤寒论是针对所有外感病的,所以只能讨论兵法层面上的,而不会考虑具体某一次战争的变化方式,后世每一次瘟疫的流行都有相应的治疗方法,相当于是记录每一次的战争。
    所以伤寒论相当于兵法,而不是对某一次战争的记录与总结。伤寒论与后世外感病著作大概处于这样一种关系位置。
信解行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701

积分

200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01
发表于 2011-11-6 11: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1467

积分

72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467
发表于 2011-12-5 20: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细化的大视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31 15:23 , Processed in 0.87831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