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827|回复: 11

《伤寒论》中的病与证

[复制链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发表于 2010-9-26 09: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中的“病”,是指疾病发作的部位或症状特点;“证”,是指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脉证特点。如水气病,麻黄附子汤证和杏子汤证,其疾病的发作部位均在表部,均为水气为病,其症状特点均是水气停蓄于表部,但麻黄附子汤证属虚,杏子汤证属实。麻黄附子汤证系太阳少阴合证,杏子汤证系太阳证。再如风湿病,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和甘草附子汤证,其症状特点均为风湿疼痛,但麻杏薏甘汤证属太阳、阳明合证,甘草附子汤证属厥阴、少阴合证。
《伤寒论》病的含义有时间概念。如太阳中暍,是在太阳的时辰上中暑了。再如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都是在太阳的时辰上得了表部病。《伤寒论》中之“合病”,应是指病时相合;“并病”应是指病位相并。如“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这应是指病人在太阳与阳明的时辰上得了葛根汤证。“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濈然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这应是指表部和里部并病,需注意其论述是“太阳证罢”,而不是“太阳病罢”。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5 收起 理由
雍乾 + 5 见解独到,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江厚万贴:再谈"辨证与辨病"
下一篇:求助

41

主题

202

积分

573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2
发表于 2010-9-26 10: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高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16: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楼(skw) 的帖子

[s:184]
提到太阳病,大家都知道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而太阳温病、太阳痉病、太阳风湿、太阳中暍,可能有些同仁就不大留意了。为什么这些病,伤寒论都称其为太阳病呢?太阳温病和太阳中暍,都主以白虎加人参汤治疗,这是为什么呢?白虎加人参汤是太阳方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9-27 19: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这应是指病人在太阳与阳明的时辰上得了葛根汤证。
这个病人难道在太阳和阳明之间的时间里面,就没有出现葛根汤证?
“再如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都是在太阳的时辰上得了表部病。”
应该解释为伤寒和中风出现太阳经经证比较合适,特地排除其他时间没有实际临床意义。限制了对证经方的使用。
仲景说三日,四日,十二日愈等语,也是想加入时间概念,让人对病程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一般人都知道这只是泛指,不是确指。不应该把六经辩证套上与时辰相对的框框。另外什么叫“太阳方”?没有听说过这个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0-9-27 21: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病若没有时间概念,就无法理解太阳温病和太阳中暍。“太阳病欲解时”,应是太阳病的得病时间。若“太阳病欲解时”就是太阳病痊愈时,从理论上难以理解,从临床上也难以证明。我接诊的太阳病发热者,多数热退病解的时间,都不是在太阳时。假如“巳午未”时是太阳温病和太阳中暍病的痊愈时,无论从理论到临床,都是难以理解和难以证明的。同理,若没有得病时的时间概念,少阴病大承气汤证也是难以理解的。故太阳病包含有太阳证或表阳证,但是太阳病不是太阳证或表阳证,太阳病的病证范围远比太阳证要大的多。故仲景谓之“二阳并病,太阳证罢,”而不说“太阳病罢”。
明确太阳病的得病时间,这与方证的应用没有丝毫冲突。太阳病一二日,三四日,五六日,乃至十余日,几十日,只要表证仍在、其人不虚者,就仍当解表。
明确得病时间,不仅是病例书写的要求,也是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的需要。只要用心,就有用处。《伤寒论》之“六病欲解时”,不应是随意写的。若不能从临床上证明,“欲解时”就是“痊愈时”,那么这个“欲解时”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9-27 23: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病欲解时"不能解释为痊愈时间,可以理解为太阳病较易治愈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左右药物发挥效果,和其他时间段在仲景的统计里面,是有差异的。后面还提到了他利用时间疗法,以桂枝汤进行截治,治愈脏无他病,发热自汗的例子。就是在每日发汗时间段之前进行服药。
太阳病得病时间是不固定的,不能说非太阳时所得的疾病,就一概不属于太阳病。
即使明确太阳病得病时间,此乃不可控制的因素,也是不能被干预的,“欲解时”提供的是仲景临床总结疗效突出的时间段。阳旦、阴旦等汤名,也有提示药物使用时间的意义在其中。
六经得病时间是不固定的,但遣方用药是存在不同优势时间段的,而每经病变也都有不同长短的病程和转归。与其紧盯“太阳”时辰或得病时间,不如联系“手足太阳经”来思考,会有其他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0-9-28 06: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此条述“先其时发汗则愈”,并没有说是在“太阳时”前发汗则愈。临证所见病人“时发热自汗出”者,有在黎明前“时发热自汗出”者,有在黎明后“时发热自汗出”者,有在上午“时发热自汗出”者,有在下午“时发热自汗出”者,这与太阳病“病重和痊愈的时间”均应是在“太阳时”之说,不相符合。
在其它时辰上得病,《伤寒论》有称谓,曰“伤寒病”。如“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仲景不称谓“阳明、少阳病不见者”,而谓之“阳明、少阳证不见者”,可见“病”与“证”之概念不同。
太阳证,在任何时辰上都可以患发,这并不妨碍记录得病的始发时,故病之始发,称为“某某病”,而不称为“某某证”。
我们的分歧,是太阳病的命名,有没有时间因素。一认为有,一认为没有。认为有的理由是,从理论到临床,都更容易读懂伤寒论。认为没有的理由是,得病的时间与证无关。这样的分歧,应是“道”的分歧。可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9-28 19: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仲景桂枝汤并非一定为治疗太阳病,先其时发汗,也不一定要是太阳时辰。难道单单在太阳时辰发热自汗就要命名为“太阳病”?我举例时,并没有说:桂枝汤截治是在太阳时辰。
国栋老师说:“故太阳病包含有太阳证或表阳证,但是太阳病不是太阳证或表阳证,太阳病的病证范围远比太阳证要大的多。”
既然太阳病囊括了太阳证或表阳证,那么在其他时辰上得病,属于太阳证或表阳证,究竟称之为伤寒病还是太阳病呢?
称为太阳病则不符合“在其它时辰上得病,《伤寒论》有称谓,曰“伤寒病”。”的定义;称之为伤寒病,就不符合“太阳病包含有太阳证或表阳证”的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楼主| 发表于 2010-9-28 22: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太阳温病,太阳痉病,太阳风湿,太阳中热”等,都谓之太阳病,为什么呢?
    凡外感发热,在“六时”上得病者,谓之为“六病”,即在“三阳”的时辰上得病者,谓之为“三阳病”,在“三阴”的时辰上得病者,谓之为“三阴病”。在非“三阳”也非“三阴”的时辰上得病者,谓之为“伤寒病”。“三阳病”是在白天时得病,“三阴病”是在黑夜时得病。比如戌时是19至21时,夏至时节在这个时辰上得病者,天色未黑,称之为阳明病;冬至时节在这个时辰上得病者,天色已黑,称之为伤寒病。天色已黑,为什么不称之为阴病,因为三阴病的时辰是“从亥至卯上”。戌时不在三阴病的时辰上,故不能称之为阴病。
    说太阳病包括了太阳证,是因为太阳证得病时辰是在太阳时上,这是太阳病的命名含义之一。这样认识,就不难理解大承气汤证为什么还可以用于少阴病?阳明少阳合病,为什么“必下利”?太阴病,为什么脉浮?还“可发汗”?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怎么理解这两句看似矛盾的词句。“阳明之为病”与“阳明病”,所用“阳明”一词的含义不尽相同。“阳明之为病”的阳明,应是指病位,“阳明病”的阳明,应是指病时。若不这样理解,这两句词句的矛盾很难解释。胃家实是病位在里,里病反用汗法,不是仲景之法。其它还有多条,只有加入病时概念,才易于清晰明白。
“一家有一家的伤寒”之说法,是有道理的。立足点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争论就难以达成共识。谢谢您的提问,谢谢您参与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9-29 19: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
“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以上都是阳明病开章的条文,能看出来是在给阳明病下定义。
您所提出的:“阳明病”的阳明,应是指病时。不知有无具体条文来举证?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0-9-29 20: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181.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183.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汗出而恶热也。”
    “184.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伤寒论》是论述文,其中凡以问答体例出现的条文,疑为后人所加,其词义不清、词序混乱或错误之处较多。问答体例之条文也有很好的学习价值,但其中有疑问的条文也不少,故我对问答体例之条文,不依为凭。很多问题,争论并不能解决,人各有专,相通很难。
“187.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太阳伤寒,脉当浮紧,“伤寒脉浮而缓”,不是太阳伤寒。脉浮在此主热,脉缓主湿,浮而缓是湿热夹杂,因有湿气不运,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主湿,脉缓亦主湿,脉浮主热,湿热相搏,身必瘀热而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湿随小便去,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是因为热迫津泄,小便自利,津液亏竭,大便因硬,故为阳明病也。我所理解,此条所述,故为阳明病也,是其病由湿化燥,里实燥结。
“191.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该如何理解阳明病中寒证呢?应该可证:阳明病不是阳明证。
“192.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阳明病欲食者,当胃气强,胃气强者应小便利,今小便反不利,是有水湿郁滞,有水湿者,当大便溏,而其人胃气强,所以大便不溏而自调。那么水湿郁在何处?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脉紧者,是津液郁滞。津液郁滞,必变为邪气。邪气停聚在骨节处,故骨节疼,骨节属表,此证水湿郁滞在表部。水郁致热故翕翕如有热状。郁热而致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是胃气强,郁滞在表部之水湿不胜胃气,与汗共并。脉紧者是津液充盛,津液充盛才能有汗,水湿邪气才能与汗共并而出表,邪气出表,其病则愈。此条亦可证:阳明病不是阳明证。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为什么不说“虽有阳明病,不可攻之”呢?可见“病”与“证”之概念不尽相同。
关于具体条文举证病时之概念,那就是“六病欲解时”,“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当然,对于“欲解时”的认识,因为千余年来先辈解释,均为疾病欲痊愈时,故这个问题,又是一个争论题。您有不同意见,自然是很正常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9-30 18: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病与证概念之不同,初入门径者皆知。我看了半天,凡我举例解释阳明病条文者,您皆认为是衍文或后人伪作。而关于“欲解时”这个解释,您却冒天下之大不韪,认为是得病时。请问,您从字面和汉代语言方面考证过没有?这三个字您可以详细解释一下,怎么就能得出是得病时的意思?谢谢!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30 01:18 , Processed in 2.863329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