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581|回复: 27

再读血弱气尽之小柴胡汤证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0-8-3 21: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
产妇郁冒,是恶露所致,恶露是自然分娩之正常现象,故“其脉微弱”之“微”,应是“稍微”之“微”,即比正常脉象弱,而不应是“脉微欲绝”之“微”。呕不能食者,是胃中有水气,大便不当坚,此大便反坚,说明其人里部血虚,何以证明?以“厥”而“但头汗出”为证。“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是自注句。“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这是对汗出一证的生理、病理性阐释。血虚于下,阳亢于上,故当汗出。汗出,以阳(邪)亢得平,阴阳(气)乃复。
“血虚而厥,厥而必冒”,是因为“血虚下厥,孤阳上亢”,孤阳是邪热,邪热亢于上,脑部失养,则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冒家是宿有少阳热邪者,即时有头汗出者。
大便坚,呕不能食,此乃“血弱、气尽”的小柴胡汤证。血弱是里部阴血不足,气尽是外部阳气不足。里部阴血不足的证据是“下厥”而“大便坚”,外部阳气不足的证据是“但头汗出”。但头汗出,是因为卫阳不足,故但头汗出,而身无汗。卫阳不足者,不得发表汗而伤卫阳,不能用麻黄,也不宜用桂枝,故以小柴胡汤主之。此证呕不能食的病机是“亡阴血虚,阳气独盛”。“血虚下厥”系太阴虚寒,“孤阳上出”系少阳实热,少阳热迫,激动胃中水气上逆,故呕不能食;邪热结于少阳,津液不得下,故大便坚。
小柴胡汤方中,柴胡、黄芩清解半表半里之热;半夏助胃,燥湿散寒;党参补血;甘草益气;生姜协半夏散水;大枣助党参益胃;使半表半里之邪热从汗而出(“大汗出”、“身濈然汗出”),从而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大便坚、呕不能食得解。补血为什么不用芍药呢?因其太阴虚寒,“厥”而“呕不能食”,设当行芍药者,宜减之。
此证,也可以看出,柴胡发汗,是发少阳之汗,是从里往外而发,与麻黄、桂枝发表汗者不同。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5 收起 理由
黎小裕 + 5 优秀文章,支持!n神马都是浮云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转载    方证对应是一个永恒课题
下一篇:据体质辨邪气是《伤寒论》的证治精神

4

主题

130

积分

39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30
发表于 2010-8-4 00: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0

积分

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0-8-4 02: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头汗, 都有哪些情况? 我遇到一个头汗 早泄的胖子.
还有人是面部出汗, 也有说鼻子出汗, 也有说嘴唇周围汗或是鼻唇沟出汗的, 搞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63

积分

11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63
发表于 2010-8-4 2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柴胡汤方中,柴胡、黄芩清解半表半里之热;半夏助胃,燥湿散寒;党参补血;甘草益气;生姜协半夏散水;大枣助党参益胃;使半表半里之邪热从汗而出……
  前面很好,这部分解释好像太离谱了!党参补血,闻所未闻!
  关键的问题是,没有半表半里这一“部”,此处病机与《伤寒论》中的“阳微结”是一样的。云:“必有表复有里也……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并非表里之间的“半表半里”!这是许多医家否定少阳等三阴三阳为经而编造的一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21: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总是这么激动,话语总是这么刻薄呢?
党参,有谓之上党人参。谁不知道小柴胡汤方中是人参?
“血虚而厥”,要不要补血?你说小柴胡汤方中,哪一位药是补血的?
黄帝曰: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何谓也?岐伯答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
“编造”,就是你的口头禅,怎么就没有一点口德呢?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
“此为阳微结”,与小柴胡汤证之“往来寒热,胁下硬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等证虽然不一样,但是其“头汗出,心下满,口不欲食,脉沉细紧”,是与小柴胡汤证的病位是一样的,是半在里半在外的“阳微结”,所以可与小柴胡汤。“阳微结”,说明是少阳微结,是与少阴病“纯阴结”相鉴别,少阴病纯阴结是“悉入在里”,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而是少阳。
不知道你口口声声拉出“三阴三阳为经”是想说明什么问题,三阴三阳经难道没有枢吗?《内经》曰:“…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不知道你想说什么?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你知道“亡血”而用四逆加人参汤,仲景加人参是作什么用的吗?恐怕也是“闻所未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224

积分

74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大道至简,行医悟道。

Rank: 4

积分
1224
发表于 2010-8-4 22: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匮要略这节我读过,觉得小柴胡汤用的有点奇,以后定要验证先。伤寒中但头汗出的不少
经方医师在株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22: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头汗出的还有:
但头汗出,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身发黄色者,茵陈蒿汤主之。
但头汗出,渴而不呕,胸胁满,小便不利,往来寒热,心烦者,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但头汗出,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者,栀子豉汤主之。
“但头汗出”,提示少阳有邪,不可用汗、下法,应视其具体病位,“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刺期门泻之,泻什么呢?泻少阳邪热。为什么不用小柴胡汤呢?因为有“下血”,用小柴胡汤恐伤其血,故不用汤法而用刺法,同样得到“濈然汗出”则愈的效果。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热入血室,就是热入半表半里的部位。宫腔的位置介于消化道之里部和皮肉骨骼之表部的中间,汗下均不达病位,故用小柴胡汤达半表半里部以祛邪而不伤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63

积分

11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63
发表于 2010-8-5 20: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血虚而厥”,要不要补血?你说小柴胡汤方中,哪一位药是补血的?……“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你知道“亡血”而用四逆加人参汤,仲景加人参是作什么用的吗?恐怕也是“闻所未闻”吧?……宫腔的位置介于消化道之里部和皮肉骨骼之表部的中间,汗下均不达病位,故用小柴胡汤达半表半里部以祛邪而不伤正。

   这就是你们的研究成果?依着你的意思《伤寒论》简单到缺什么补什么?“利止,亡血也”条的病机是这样吗?又党参补得是什么,你仔细看看《本草经》!
   说编造是客气,应当是臆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8-5 21: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臆造,你又能怎么样呢?你有本事也臆造一个学术团体,臆造一个伤寒门派。别光红着眼睛到处指责别人,只有喊叫,没有实质性的东西。根本不是在讨论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63

积分

11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63
发表于 2010-8-5 21: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O(∩_∩)O~
  好呀!敬候佳音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30

积分

39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30
发表于 2010-8-5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13: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leiyuanmo于2010-08-05 20:27发表的  :
    “血虚而厥”,要不要补血?你说小柴胡汤方中,哪一位药是补血的?……“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你知道“亡血”而用四逆加人参汤,仲景加人参是作什么用的吗?恐怕也是“闻所未闻”吧?……宫腔的位置介于消化道之里部和皮肉骨骼之表部的中间,汗下均不达病位,故用小柴胡汤达半表半里部以祛邪而不伤正。

   这就是你们的研究成果?依着你的意思《伤寒论》简单到缺什么补什么?“利止,亡血也”条的病机是这样吗?又党参补得是什么,你仔细看看《本草经》!
   说编造是客气,应当是臆造!

.......
仲景用药之法,无非寒温补泻,寒者温之,热者寒之,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用药之旨,就是救偏,除此别无它义。你以为《伤寒论》是玄学吗?别故弄玄虚了。中医之所以发展提高缓慢,与所谓“玄虚”有很大关系,有意无意的弄作玄虚,使中医诊断之病位不明确,病理不明晰,疗效不明显,远离仲景实事求是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63

积分

11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63
发表于 2010-8-6 19: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以为“实事求是”就是机械刻板?还有用后世的错误药理分析经方。如“附子汤”中,为什么用“白芍”?是制约附子温燥之性的吗?
   玄学怎么了?历史上有几部象《伤寒杂病论》这样的传世之作?不是玄奥的学问,难道是简单的经验方剂?
   知道什么叫“莫谓便宜得,便作容易看”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20: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你以为“实事求是”就是机械刻板,怪不得只会喊叫,答非所问,故弄玄虚,没有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63

积分

11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63
发表于 2010-8-7 08: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摘录拙作部分内容以参考:
    少阴病的提纲,仲圣归结为“脉微细,但欲寐”。实际上这里仲圣依然是将本不属于少阴病的“原阳虚寒”证(四逆辈)归属为少阴的主证,所以才有如此的结果。这个理由我已经在文章中多次讲过,就是几千年来,中医界一直将带脉的“原气”(包括原阴与原阳)混淆于“肾”的名下,弄得中医几千年有关“肾”与“命门”混淆不清,仲圣是否顺俗不得而知。 
   实际上,少阴病的提纲就是少阴“暑化”而产生的“脉细数,不欲寐”。我们看,“暑化”的无论是“猪苓汤”证还是“黄连阿胶汤”证,都有“心(中)烦,不得卧(眠)”!强调一点,此处的“猪苓汤”证属于少阴病,因下利而伤阴,主滋阴而清热,常见于小儿秋季“腹泻”,以加牡蛎摄阴为宜。
   而“寒化”者,于心经为“附子汤”(故有背恶寒),于肾经为“真武汤”。
关于“附子汤”证,后人分析都认为是“大寒”证,其实这同样是误解。果然如此,用苦(平)寒的芍药和甘微寒(非温)的人参干嘛?后人又师心自用,言人参大补元(原)阳,不知道完全错误!上面我已经反复分析过。又言芍药以制附子之辛热!仲圣岂有斯“拙技”?都是后人妄测耳!此证是阴阳并虚,不过以阳虚为主。所以305条言“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疼者,附子汤主之”者,“手足寒,骨节疼”的系阳虚;而“身体痛”者,则是阴虚营弱而血痹所致,所以加人参和芍药即此原因。根据临床实践看,也确实如此。鄙人的姑母即久患背寒如掌大。查其舌苔薄白,舌体不胖而反偏瘦且有朱点,口不渴,手足不温。放胆运用原方三剂,竟获痊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8-7 15: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仲景用药,皆是救偏,不是示玄。
“319.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223.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之咳而呕,是水邪上犯肺胃;渴,为水热互结,气不化津;心烦、不得眠者,为阴血不足,虚火扰心;小便不利,是水热互结,邪郁少阳。此乃少阴与少阳并病。阿胶育阴,滋少阴不足;滑石清利少阳湿热;猪苓、茯苓、泽泻通利三焦之水,邪去正复。
    “30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阿胶汤证,亦是少阴虚并少阳亢。阴虚阳亢火反旺,虚热发烦,故不得卧寐。
    少阴病之但欲寐,是阴盛静卧之但欲寐,与阴虚阳亢之不得卧截然不同。与阴竭阳脱之不得卧也不同。如“300.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烦躁不得卧寐,是阴竭阳脱,故曰死。
“304.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不渴,其背恶寒者,是阴阳两虚,胃中有寒饮,当灸之以温通阳气而祛除邪气,附子汤主之。
    背寒冷如掌大,是心下有留饮,法当以苓桂术甘汤通阳利水。此证背恶寒,与背寒冷如掌大不同(“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背寒冷如掌大,是心下有留饮,当与苓桂术甘汤通阳利水。此证“背恶寒”,明显比“背寒冷如掌大”恶寒甚,这是心阴心阳两虚证。背微恶寒、口渴者,是心阴虚,如白虎加人参汤证;背恶寒、口中和者,是心之阴阳两虚,即附子汤证。心之阴阳两虚者,不得以桂枝损其阳,而以附子人参阴阳同补,茯苓白术利水祛邪,芍药益营活血以助利水。
    “305.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身体痛,骨节痛,是水气在表,当以桂枝解之。然此证手足寒、脉沉,是阳气虚弱不达四末,故手足寒、脉无力浮起,故不得用桂枝损其阳气,而以附子温阳,人参芍药益阴补血,附子白术茯苓走三焦而利水气。诸药合用,阳复阴生,邪去病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63

积分

11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63
发表于 2010-8-7 21: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仲景用药,皆是救偏是没错,但是既没有玄乎到后世五行循环论证的地步,也没有简单到都是缺什么补什么的地步!
  附子汤证,不知楼主有验案否(最好不要有加减而走样)?
  “身体痛,骨节痛,是水气在表,当以桂枝解之”知道什么叫“营卫俱伤,骨节烦疼”吗?
   关于桂枝损阳气,我都懒得去批评!
   
   你仔细看看《伤寒杂病论》中的麻黄汤证,有单纯的伤寒(寒伤营)“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当用麻黄汤,只有“体痛”没有“骨节痛”。
   而“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显然是风寒两感(骨节疼痛,恶风),依然用麻黄汤!这一点几千年无人会之,单纯地认为麻黄汤治伤寒,桂枝汤主中风!
   这同时说明,同一方,虽然方药剂量完全一样,但是可以治疗不同的症候,因此药物的功效也不一样!@!天下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8-7 22: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别拽了,连桂枝汤攻表的道理都不知道,还“都懒得去批评!”
“背寒如掌大。查其舌苔薄白,舌体不胖而反偏瘦且有朱点,口不渴,手足不温。放胆运用(附子汤)原方三剂,竟获痊愈”,若不是发在我的贴子上忽悠人,我都懒的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8-7 22: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5楼leiyuanmo于2010-08-07 08:11发表的  :
    摘录拙作部分内容以参考:
    少阴病的提纲,仲圣归结为“脉微细,但欲寐”。实际上这里仲圣依然是将本不属于少阴病的“原阳虚寒”证(四逆辈)归属为少阴的主证,所以才有如此的结果。这个理由我已经在文章中多次讲过,就是几千年来,中医界一直将带脉的“原气”(包括原阴与原阳)混淆于“肾”的名下,弄得中医几千年有关“肾”与“命门”混淆不清,仲圣是否顺俗不得而知。 
   实际上,少阴病的提纲就是少阴“暑化”而产生的“脉细数,不欲寐”。我们看,“暑化”的无论是“猪苓汤”证还是“黄连阿胶汤”证,都有“心(中)烦,不得卧(眠)”!强调一点,此处的“猪苓汤”证属于少阴病,因下利而伤阴,主滋阴而清热,常见于小儿秋季“腹泻”,以加牡蛎摄阴为宜。
   而“寒化”者,于心经为“附子汤”(故有背恶寒),于肾经为“真武汤”。
关于“附子汤”证,后人分析都认为是“大寒”证,其实这同样是误解。果然如此,用苦(平)寒的芍药和甘微寒(非温)的人参干嘛?后人又师心自用,言人参大补元(原)阳,不知道完全错误!上面我已经反复分析过。又言芍药以制附子之辛热!仲圣岂有斯“拙技”?都是后人妄测耳!此证是阴阳并虚,不过以阳虚为主。所以305条言“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疼者,附子汤主之”者,“手足寒,骨节疼”的系阳虚;而“身体痛”者,则是阴虚营弱而血痹所致,所以加人参和芍药即此原因。根据临床实践看,也确实如此。鄙人的姑母即久患背寒如掌大。查其舌苔薄白,舌体不胖而反偏瘦且有朱点,口不渴,手足不温。放胆运用原方三剂,竟获痊愈。
.......
实际上,少阴病的提纲就是少阴“暑化”而产生的“脉细数,不欲寐”。
随意解释伤寒条文,“脉微细”与“脉细数”一样吗?“但欲寐”与“不欲寐”一样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63

积分

11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63
发表于 2010-8-8 09: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问你可用原方实践过!没有加减!我有忽悠的必要吗?桂枝汤攻表没有错,表证一定有骨节疼痛吗?你有没有分清“(身)体痛”和“骨节疼痛”的区别?
    认真读一读我的文章!我是认为仲景因为执简驭繁,将本非三阳三阴能够概括的内容浓缩在三阳三阴中,导致后人误解、误读,我现在提出,想恢复本来面目。不然再争论两千年也没有结果!
  “脉微细,但欲寐”是原气(阳)病的提纲,“脉细数,不欲寐”是真正少阴心肾的提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8-8 09: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位医生在吵架,,,为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8-8 10: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问你,你能把《伤寒论》原方全部实践一遍吗?你知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是什么意思呢?要在领会经旨。
你自己都还没有弄明白经旨,阴寒、阳热还没有领会好,与人争论什么呢?心肾之寒证、虚证,属少阴;心肾之热证、实证属少阳。弄明白汤药与针刺的不同应用效果,再考虑“恢复本来面目”吧。
先弄明白桂枝汤的简单道理,再研究桂枝汤的深奥道理也不迟。别还没有弄明白简单道理,就到处批评,错谬百出,惹人笑话。
你只要求别人“认真读一读你的文章!”,你认真读别人的文章了吗?特别是,你认真读《伤寒论》了吗?
你说的:“同一方,虽然方药剂量完全一样,但是可以治疗不同的症候,因此药物的功效也不一样!”
“同一方,治疗不同的症状”(不好意思,替你将“症候”改成了“症状”),有什么稀奇的吗?这就是“但见一证便是”。症状不一样,病机一定一样,才能用同一方来治疗。麻黄汤治疗“骨节痛”,其效在桂枝,而桂枝并不是只有治疗骨节痛的作用,还能治疗肌肉痛,还能治疗心悸。你以为麻黄汤证所有证状都出现了才能应用麻黄汤吗?你以为得太阳病就一定是所有的表部证状都会出现吗?“医学不应保密”,顺便告诉你:有桂枝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有麻黄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希望你能够认真领会,并提醒你千万别把“证”当作“症”,免惹麻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8-8 10: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1楼blacktea于2010-08-08 09:42发表的  :
两位医生在吵架,,,为什么
不好意思,让您见笑了。想知道为什么,前后看看就知道了。我最反感吵架,无奈有人如狂,不得已吵几句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0-8-8 10: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学不应保密”,顺便告诉你:有桂枝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有麻黄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愿听先生详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8-8 11: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发热或无热,脉浮,有汗,具营弱卫强之证者,无论出现症状多与少,都可与桂枝汤。
凡发热或无热,脉浮,无汗,具营卫俱实之证者,无论出现症状多与少,都可与麻黄汤。
桂枝汤方可用于:
脉浮弱,有汗,头身疼,骨节疼;
脉浮弱,有汗,头身疼;
脉浮弱,有汗,头疼;
脉浮弱,有汗,身疼;
脉浮弱,有汗,头疼,骨节疼;
脉浮弱,有汗,身疼,骨节疼;
脉浮弱,有汗,无余证者。
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道理一样,诸方证皆仿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63

积分

11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63
发表于 2010-8-8 15: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肾之寒证、虚证,属少阴;心肾之热证、实证属少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你的发明吧!要是这种逻辑,我放弃讨论!

营弱卫强=脉浮,有汗;营卫俱实脉浮=无汗,具营卫俱实????

桂枝汤方可用于……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道理一样,诸方证皆仿此。
——————————————————————
  你就胡诌吧!“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必然有或然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8-8 16: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你把嘴巴洗干净了再出口,把《伤寒论》学好了再出手。
“51.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52.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232.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
“235.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你说说,51、52、232、235等条,除了条文所论,必然有或然证的“或然证”是什么?
你“放弃讨论!”,你要是在讨论就好了。从一开始的“编造”、“臆造”,到现在的“胡诌”,你有过讨论的态度吗?以为自己很高明,很了不起,就象一则寓言故事,“青蛙夸自己的井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63

积分

11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63
发表于 2010-8-8 17: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上面说的是桂枝汤吧?怎么回避而讨论麻黄汤?你把你列举的桂枝汤说说看,原文呢?
  再说了,不能断章取义吧!“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没有前文与过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8 14:47 , Processed in 0.216077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