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849|回复: 35

脉微细之“微”字含义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0-6-22 23: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脉微细之“微”字,与脉微缓、脉微弱、脉微数、脉微浮、脉微涩等以及微喘、微烦、微热、微利、微呕等等之“微”字的含义应相同,即应是稍微的意思。“脉微细,但欲寐”,是少阴病证的必见证。
三阴病证的脉象,从厥阴病证之脉浮弱,至太阴病证之脉弱,再至少阴病证之脉微细,是正气递减的脉象。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5 收起 理由
黎小裕 + 5 很有启发,颠覆原有认识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伤寒”概念的再探讨
下一篇:浅解防己茯苓汤脉证

2

主题

0

积分

3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0-6-23 05: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山间野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13: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少阴病证患者,不可能都是脉微欲绝的亡阳厥逆证。所以,少阴病证脉微细,应是与太阴病证脉弱相对比,少阴病脉要比太阴病脉细一些。太阴病脉弱而不浮,与厥阴病之脉浮弱不同。临证也常常可以证明这种情况。
微溏,微痛,微汗,微喘,微结,微火,微沸,色微黄,身微肿,微恶寒,腹微满,大便微硬,微盗汗出,头微汗出,四肢微急,等等之“微”字的用法,应是张仲景的习惯用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14: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3楼(diyiduitu) 的帖子

对于《伤寒论》的学习,我是在临证上逐渐加深理解的。去年花了一年的时间,写了一份“气解伤寒”,现在再看,还有不少需要修改的地方。可以这样说,随着临证经验的积累,对《伤寒论》的学习,是常学常新。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永远没有尽头。一个人的学验太微不足道了,永远没有停止学习的理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1093

积分

207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新手发言,请多指正!

Rank: 4

积分
1093
QQ
发表于 2010-6-23 16: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这样呢?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新手发言,请多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567

积分

198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7
QQ
发表于 2010-6-23 20: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楼主李国栋于2010-06-22 23:29发表的 脉微细之“微”字含义 :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脉微细之“微”字,与脉微缓、脉微弱、脉微数、脉微浮、脉微涩等以及微喘、微烦、微热、微利、微呕等等之“微”字的含义应相同,即应是稍微的意思。“脉微细,但欲寐”,是少阴病证的必见证。
三阴病证的脉象,从厥阴病证之脉浮弱,至太阴病证之脉弱,再至少阴病证之脉微细,是正气递减的脉象。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为欲愈。那么少阴之为病,“脉微细”里的“微”也就不足为奇,快好的脉象都可以微,就不许病脉“微”?
另外,《伤寒论》第94条“但阳微者,汗之而解,阴微者先下之而解,汗之宜桂枝汤,下之宜调胃承气汤”,阳脉微还可以用汗法,阴脉微还可以用下法,那么少阴这个脉“微”,当更有理由存在。
拈花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xuelul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0

积分

82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6-23 21: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实习时,有天一老太太被人推着来看病,家人说早上成这样的。看病人精神疲惫,微睡状,问话能明确回答。记得当时人比较胖。手凉脉微,舌有些紫暗。老师让病人做了心电图检查,是心肌梗塞,遂住了院。很出乎我的意料。为什么也不痛也不心慌会是心梗呢。两天后听说病人已死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21: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脉微本身就细,临证所见微脉,是很细的脉。《伤寒论》中有三条提到了“脉微欲绝”,却没有一条“脉微、细欲绝”的论述,说明脉微细之“微”,与脉微之“微”,两者的词义是不同的。
我诊疗过几例四逆汤证患者,体温(腋下)都超过了40℃,发热恶寒,下利清谷。服用四逆汤的效果,都是立竿见影,一剂就热退脉和。有一例热退后,复发热,改服桂枝汤一剂病愈。这几例在发热时,都是脉数弱,不是脉微、细。虽然四逆汤证危殆者必当脉微欲绝,但起码我见过不是脉微、细的四逆汤证患者。
脉细不一定微,脉微一定细。所以,脉微细,若是又微又细的意思,就是语病,就是微脉与细脉不分。联系仲景“微”字的一贯用法,“脉微缓、脉微弱”,脉微与脉缓不可能同时出现,所以,“脉微缓”,应是脉小有缓和;“脉微弱”,脉微与脉弱也不可能同时出现,所以,“脉微弱”,应是脉稍微弱;脉微者,必是细脉,微脉不容易循,指力轻则按不到,指力重则压没了,也按不到。本身就是很细的微脉,以“脉微细”(微脉与细脉不分)的病语出现在仲景论中,我以为是不可能的。所以,“脉微细”,应是脉稍微细。
“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如若少阴病之脉都是微、细脉,那么,“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不就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吗?

“290.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是指寸脉微、尺脉浮而不微。与脉微的概念还是有区别的。
“但阳脉微者”,是指上微,下不微;“但阴脉微者”,是指下微,上不微。与脉微者仍然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58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58
发表于 2010-6-24 12: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老师用仲景之语言解仲景之话,思维慎密,让后学大开眼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6-24 13: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伤寒论》时,没有现在的条件好。现在中医专业网站这么多,学习交流心得这么便捷,只要喜爱中医学,喜爱伤寒论,就能够潜心学习,就会比我提高的快。我读了二十年《伤寒论》,还是一头雾水,还是盲人摸象。在我的师兄臧东来先生引领我步入“三部六病”学术领域以后,经过认真学习刘绍武老师的学术思想,坚定的站在了“三部六病”的立场上,才渐渐理出了头绪,慢慢找到了感觉。我想说的是,《伤寒论》是始终围绕阴阳气血的变化而加以论述的。阴气就是营血,阳气就是卫津。凡运行在血管之内的液体就是阴气;凡运行在血管之外的液体就是阳气;邪气都是由不能正常运行而发生停滞不运的阴阳气变成的。就像冬季玻璃窗上会结霜一样,因为外界寒凉空气的作用,使玻璃窗变冷,室内流通在玻璃窗面上的较温的空气遇到寒凉的玻璃窗体,就发生了物理变化,依变化程度的大小,留着在玻璃窗上结成雾状、霜状或冰状。人体的皮肤就像玻璃窗,津液遇到寒凉的皮肤,会由阳津(液晶状态的水)变为湿邪(非液晶状态的水)留着在皮肤肌肉中,轻者身痒身疼、重者身重,再重者身肿。邪气一旦较大面积形成以后,就很难被正气吸收消化,所以,只有祛除邪气,才能恢复健康。“损有余,补不足”,是《伤寒论》的治疗大法。
但愿我的看法,能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而不是误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567

积分

198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7
QQ
发表于 2010-6-24 18: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86条: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
    第315条:少阴病,下利,脉微,服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
    第292条: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
自愈。

    录以上三条,可知少阴病“微”为常见脉象。
拈花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xuelul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567

积分

198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7
QQ
发表于 2010-6-24 19: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提纲,是言其常。如太阳病脉浮,难道“脉不浮”的太阳病就不叫“太阳病”?
    少阴病脉中,如283条之“脉阴阳俱紧”,如285条之“脉沉细数”,287条之“脉紧”,298条之“脉不至”,300条之“微细沉”,301条之“反脉沉”,305条之“脉沉”,317条之“脉微欲绝、脉不出”,324条之“脉弦迟”,325条之“脉微涩”,先生眼中如何就只有一个“细”脉呢?
    “细”者言其形,“微”者言其搏指之力,甚则似有似无。细是血容不足,微是阳气不足。如若先生所言,“稍细”才是少阴病脉,那么请问这个“细脉”又是什么病脉呢?
拈花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xuelul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6-24 21: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286.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少阴病,脉微,在此是指寸脉微,以下文“尺脉弱涩者”可证。
“287.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是针对脉紧而言,是说脉突然变得不紧了的意思,以下文“脉紧反去”可证,绝不可能是脉微欲绝之“微”。
三阴病证的病变加重,是汗、下伤正,渐至变重,所以其脉从浮弱,至弱而不浮,至稍微细沉,是符合病变规律的。除非大失血,脉象不可能一下子变微。
少阴病证脉稍微细,是区别于厥阴和太阴的细微处。少阴病证不到危殆时,其脉必不是微、细脉。
按您说的,“脉微细是“细”者言其形,“微”者言其搏指之力,”那么“脉微弱”怎么讲呢?“微”者言其博指之力,“弱”者言其博指之力,那倒底是微,还是弱呢?这不是病语吗?
我只是遵循气血变化的规律性来探讨三阴病证的脉象变化,并不想强加于人。您列举了这么多条有关少阴病的脉象,是只有细脉吗?“先生眼中如何就只有一个“细”脉呢?”
“难道“脉不浮”的太阳病就不叫“太阳病”?”我不明白您此问的用意是什么?难道您认为太阳病的特征没有脉浮吗?
您认为“细脉”就是少阴病脉,我也不反对。这是您的自由。
《金匮要略》中还有“脉微实”,您能解释一下此脉吗?是不是其脉又“微”又“实”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567

积分

198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7
QQ
发表于 2010-6-26 18: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下班。看到先生的回贴。我还是继续打扰吧。
    临床中,杂病时病人的脉象也常有“微脉”出现,今天即有数例,虽然在六十几位病人中不算多,但也可证明,绝非先生所言一定要生命最后关头才有“微脉”出现。
    另外先生说,所有少阴病必须具备脉“稍细”的特征,那么生命危急的时候,如先生所说出现“微脉”时,请问在先生眼里是什么病?难道就不算是“少阴病”?
    三阴三阳提纲,全在示人以“常”,如果非必具有才算某病,那么仲景条文皆有自相茅盾处。如第124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太阳提纲说“脉浮”,那此条仲景为何又说“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连太阳病都可以脉“微”,不知道为何少阴病反不可脉“微”?
拈花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xuelul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19: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脉不一定是生病的最后关头,但是生命的最后关头一定是微脉。
细脉不一定是微脉,但是微脉一定是细脉。
“脉微细,但欲寐”是少阴病证的必见证。如果把这二证拆开,只有脉微细,就不一定是少阴病证;只有但欲寐,也不一定是少阴病证。
我的帖子中,有没有与上述说法相矛盾的?如果总是把句子拆开来问,那就没有办法讨论了。
六病都有必具有之证,如果没有必具有之证,都是可有可无,那还分得清不同的病吗?
《伤寒论》分明指出:“
少阴病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
脉微欲绝
”,指月先生为什么会认为“少阴病反不可脉‘微’”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20: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与“脉微而沉,反不结胸;”无法直接联系,有点莫名其妙。因结胸证的成因是“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所以有理由认为,“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应有太阳病误下的前提。误下伤阴虚里,邪气内陷,阻遏正气通达,致使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病理因素是“以热在下焦”。太阳病下之,若热在上焦,必呈现热壅上焦的状态,则邪热与水互结而成结胸;若热在下焦,则太阳(邪热)随经,此“经”应是膀胱经,瘀热在里,此“里”应为下焦,因而病发抵当汤证。下焦盆腔部位是为血海,小腹部盆腔部位静脉血管丰富,此处血气壅聚,邪热因误下随经入此,必结为血热,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此为血结,下血乃愈。
太阳病即使不作治疗,也不会成“结胸”,所以,反不结胸之“反”的意思,必有太阳病误下在先。误下伤津引邪入里,必由脉浮变为脉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0

积分

82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6-26 20: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当从290条找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567

积分

198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7
QQ
发表于 2010-6-26 21: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286.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少阴病,脉微,在此是指寸脉微,以下文“尺脉弱涩者”可证。(拈花按:此条同意先生的解释
“287.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是针对脉紧而言,是说脉突然变得不紧了的意思,以下文“脉紧反去”可证,绝不可能是脉微欲绝之“微”。(拈花按:先生看“微脉”如何一定就是“欲绝之微”呢?否则仲景也不用在“微”后面加个修辞说“欲绝”了,也就是说“微”不但没有绝,比“欲绝”都还好一些嘛)
三阴病证的病变加重,是汗、下伤正,渐至变重,所以其脉从浮弱,至弱而不浮,至稍微细沉,是符合病变规律的。除非大失血,脉象不可能一下子变微(拈花按:三阴皆有轻证有重证,如三阴皆有用四逆汤时,如太阴病也有用桂枝汤时,少阴也有用麻附辛时,厥阴也有用当归四逆汤时,如果以轻重来区别谁为少阴病,谁为太阴病,谁为厥阴病,显然不合临床实际。)
少阴病证脉稍微细,是区别于厥阴和太阴的细微处。少阴病证不到危殆时,其脉必不是微、细脉。
按您说的,“脉微细是“细”者言其形,“微”者言其搏指之力,”那么“脉微弱”怎么讲呢?“微”者言其博指之力,“弱”者言其博指之力,那倒底是微,还是弱呢?这不是病语吗?
我只是遵循气血变化的规律性来探讨三阴病证的脉象变化,并不想强加于人。您列举了这么多条有关少阴病的脉象,是只有细脉吗?“先生眼中如何就只有一个“细”脉呢?”
“难道“脉不浮”的太阳病就不叫“太阳病”?”我不明白您此问的用意是什么?难道您认为太阳病的特征没有脉浮吗?(拈花按:太阳病也有表里证,太阳病脉就一定要浮?)您认为“细脉”就是少阴病脉,我也不反对。这是您的自由。(先生搞错了,我说的“微”脉。呵呵,论坛本来就是自由的,束缚手脚的中只能是上网者自己的心灵。)
《金匮要略》中还有“脉微实”,您能解释一下此脉吗?是不是其脉又“微”又“实”呢?(拈花按:《金匮》中肺痈的“微数”,“趺阳脉微实”,“脉微大来迟”,“微”都可以作形容词言,但不是绝大部分的“微”都要当形容词理解。)
拈花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xuelul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567

积分

198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7
QQ
发表于 2010-6-26 21: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6楼(李国栋) 的帖子

先生真可爱,呵呵,那是我问您的话呢。看来您还是认为“少阴病脉微”是没问题的了。这点相当同意。
拈花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xuelul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567

积分

198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7
QQ
发表于 2010-6-26 21: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7楼李国栋于2010-06-26 20:12发表的  :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与“脉微而沉,反不结胸;”无法直接联系,有点莫名其妙。因结胸证的成因是“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所以有理由认为,“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应有太阳病误下的前提。误下伤阴虚里,邪气内陷,阻遏正气通达,致使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病理因素是“以热在下焦”。太阳病下之,若热在上焦,必呈现热壅上焦的状态,则邪热与水互结而成结胸;若热在下焦,则太阳(邪热)随经,此“经”应是膀胱经,瘀热在里,此“里”应为下焦,因而病发抵当汤证。下焦盆腔部位是为血海,小腹部盆腔部位静脉血管丰富,此处血气壅聚,邪热因误下随经入此,必结为血热,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此为血结,下血乃愈。
太阳病即使不作治疗,也不会成“结胸”,所以,反不结胸之“反”的意思,必有太阳病误下在先。误下伤津引邪入里,必由脉浮变为脉沉。
先生对此条的解读让人欣赏。学习。
拈花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xuelul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567

积分

198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7
QQ
发表于 2010-6-26 21: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与李先生的争论之中,温故知新。我这个懒人也似乎多了些热情。期待先生多发好文章。
拈花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xuelul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21: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帖子,最怕的就是过多的争论,有时候,回复也不是,不回复也不是,很伤脑筋的。
多谢指月先生看得起!
三阴病证的渐变,我是说其阳气的盛衰程度是在渐变。厥阴证脉浮,阳气尚足,太阴病脉不浮,比厥阴病阳气要弱,少阴病脉微细,比太阴病之阳气更弱。
“三阴皆有用四逆汤时”,这话不对。厥阴证不可能用四逆汤。用四逆汤者,一定是少阴证内外俱虚者,而不是三阴证皆可用四逆汤。少阴证下利清谷,与太阴证大便溏泻,在病证的程度上是不一样的。
太阴病用桂枝汤,那一定是在太阴病的时辰上得了桂枝汤证,而不可能是腹满,食不下,大便自利的太阴证用桂枝汤。
“少阴也有用麻附辛时”,那不正好印证了,少阴病不可能都是脉微、细吗?若是脉微、细,能用麻黄细辛吗?
“厥阴也有用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本就是厥阴方。
“太阳病也有表里证,太阳病脉就一定要浮?”,太阳证就是表证,里证就不是太阳证。太阳证一定是脉浮,脉不浮者,就不是太阳证,或是合证,或是合病。
观点有是非,心灵没有是非。不过在与指月先生的争论中,也净化了我的心灵。特表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567

积分

198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7
QQ
发表于 2010-7-1 12: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先生的争论,促进了我对《伤寒论》脉学的深入和学习。也找到了脉微细的真正含义。改天有空贴出来,让李先生看看。
拈花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xuelul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20: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争论,是弄清道理,加深认识的一种方法。通过客观争论,对我的学习也是促进,同时能帮助我及时纠正认识上的错误。再次对指月先生参与讨论表示感谢!一定拜读先生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567

积分

198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7
QQ
发表于 2010-7-6 13: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辨脉法第一》:
    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尺脉弱,名曰阴不足。
    病人脉微而涩者,此为医所病也。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亡血,病当恶寒,后乃发热……所以然者,阳微则恶寒,阴弱则发热,此医发其汗,使阳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
   
    《辨脉法第二》: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不行,涩者荣气不逮。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衰,涩者荣气不足。
    寸口脉微而缓,微者卫气疏,疏则其肤空,缓者胃气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
拈花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xuelul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567

积分

198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7
QQ
发表于 2010-7-6 14: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60条: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此两条与《辨脉法》中的文字一参考,更为清晰。李先生对营卫之理解也甚深,无须我再添加言语,所以我只是录了原文。
    另外,至于“脉微弱”,《金匮玉函经•辨脉第二》:脉微而弱,微即为寒,弱即发热,当骨节疼痛,烦而极出汗。可见,“脉微弱”与“脉微细”、“脉微缓”、“脉微涩”的脉理是相类的。
拈花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xuelul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7: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脉微缓、脉微弱、脉微细,脉理是相类的,都属于阴脉,只是其正气的强弱程度依然有区别,从脉微缓到脉微细,应是正气递减的脉象吧?
脉微缓与脉微而缓,词义是不一样的。脉微缓,应是脉稍微缓一些,是与脉紧相对比。脉微而缓,就难以理解了。恐不是仲景之语。脉微弱与脉微而弱,词义也是不一样的。《伤寒论》中有脉微而沉、脉微而数,没有脉微而缓,脉微而弱。以脉微数与脉微而数来说,脉微数,是说脉稍微数,是与正常脉率相对比。脉微而数,是说脉又微又数。脉微而沉,是说脉又微又沉。但是,又微又缓,又微又弱之脉,就难以理解了。另外,在以问答体例出现的条文中,有的论述难以理解,所以,有学者认为,凡以问答体例出现的条文,恐不是仲景原文。当然,不能说,凡以问答体例出现的条文,所述都有问题,但是确实是有多处词义不清,次序混乱之处,应作甄别。
“寸口脉微,微者卫气疏,疏则其肤空,”这句话说的很好,我很欣赏这句话。

伤寒论的理论核心就是阴阳气。阴阳气相顺接就是健康的表现,阴阳气不相顺接就是病态的表现。“水不沾流”,也是伤寒论的重要论点,此论点应是与阴阳气相顺接,紧密联系的论点。水是邪气,水与津液是本质不同的液态物质。津液在远红外影像仪下的成像是液晶状态,而水饮的成像不是液晶状态。在脉管外运行的津液,理应是与在脉管内运行的血液相互沾流的,或者说是相互吸附的。如果津液与血液不是相互吸附,那么阴阳气相顺接就不能够实现,那么津液就会流向人体的空虚处。人体的空虚处就是消化道,津液流向空虚处,那消化道还不盛满了津液吗?那人体的组织间隙还能有津液存在吗?所以,阴阳气是相互沾流的。水不是津液,必然与血液不相沾流,而走于肠间。这个论点,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阐释的多么明晰。可见仲景为什么能够“见病知源”?就是仲景明晰了阴阳气的生理变化现象和病理变化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567

积分

198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7
QQ
发表于 2010-7-6 19: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先生一定要坚持“脉微细”之“微”为“脉稍细”,我也不想说什么。我只是展示了“脉微细”的根本含义,“微”是指阳气不足,细是指阴弱,第60条明确解释了“脉微细”的原因为“内外俱虚”。
    我明白为何李先生要说“微细”是“稍细”,但真的希望先生不要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去强解某些条文,在这方面,大家共勉吧!
拈花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xuelul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0

积分

18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7-6 20: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s:184] 拈花微笑。楼主太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21: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60.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此条“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以内外俱虚,其外虚的表现是振寒,振栗而寒;内虚的表现是脉微细。但是,振寒与恶寒踡卧,在外虚的程度上是不同的,脉微细与脉微,在内虚的程度上也是不同的。振寒,有振就有阳,其外阳的能量比踡卧要大。事物的发展都是渐进的,除非大失血,不可能一下子脉微。而且我认为,脉微细若是脉微而细的意思,就是病句。脉细不一定微,脉微一定细。已经很细的微脉,用脉微细来论述脉象,不可能在仲景笔下出现。以“351.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为证。若脉细与脉微不分,那么脉细欲绝就是脉微欲绝,为什么脉沉者,就要用四逆汤急温之,而脉细欲绝,却不用四逆汤温之呢?“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干姜(一两)、附子(生用,去皮,切八片,一枚)、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四逆汤方:甘草(炙,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
干姜附子汤方,干姜一两,附子一枚,顿服。四逆汤方,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分二次服。可见四逆汤的用量比干姜附子汤的用量要小。且四逆汤方有甘草益阴,干姜附子汤方无甘草。可知四逆汤证是阴阳俱虚。干姜附子汤证是阴盛阳虚,其脉微,是阴盛所致,而不是阴气衰弱,若是阴气衰弱,必用甘草。仲景方证就是这样,药不同,证必不同;药同而药量不同,证亦不同。
认为我是强解的,不是一两个人,相当一部份人都认为我是强解。我以为,受先入为主的教育之影响,是一个原因;没有权威人士的认可,也是一个原因。
我不是明知错了,为了面子还要转弯抹角坚持错误的人。我又不是名人,本来就没有面子。之所以坚持己见,是因为我还没有发现自己目前的认识是错误的。《伤寒论》是需要反复读的,不带着临床上的问题反复读,要理解《伤寒论》的精妙处,怕没有那么容易。
要说目的性,而且很强,那就是正确理解《伤寒论》。指月先生认为我是带着什么很强的目的性呢?坚持己见的人都有很强的目的性吗?那您呢?
愿大家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05: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6楼拈花指月于2010-07-06 13:43发表的  :
  《辨脉法第二》: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不行,涩者荣气不逮。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衰,涩者荣气不足。
    寸口脉微而缓,微者卫气疏,疏则其肤空,缓者胃气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

.......
《辨脉法第二》:
“ 寸口脉微而缓,微者卫气疏,疏则其肤空,缓者胃气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
“寸口脉微而缓”,脉微和脉缓怎么能够同时出现呢?微为虚,缓为实,又虚又实的脉在寸口同时出现,有这个可能吗?我是无法理解,指月先生是怎么理解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06: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
从61和124条可以看出,阴气盛或阳气盛者,都可以出现脉沉微,所以,仲景讲的是病、脉、证并治,是将病、脉、证一同加以论述的。而不是只讲脉。所以脉沉微、但欲寐才是内外俱虚的少阴病证。而脉沉微、昼日烦躁不得眠和脉沉微、其人发狂,都不是内外俱虚。
“60.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下之后,复发汗,证见振寒、脉微细者,是内外俱虚。
下之后,复发汗,证见昼日烦躁不得眠、脉沉微者,不是内外俱虚。
仲景前后条互证,是恐人误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567

积分

198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7
QQ
发表于 2010-7-7 18: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难得先生还大篇的以说明“微”就是“稍”。看来我高看先生的理解力了。微是指阳脉而言,细是指阴脉而言。这就是“微”与“细”可兼的理由。
这个问题到此为止吧,再说下去就无趣了。期待先生别的好文章。
拈花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xuelul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积分

2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宜审病机而施活变,弗

积分
0
发表于 2010-7-7 20: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两位理论家的辩论。。。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22: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4楼拈花指月于2010-07-07 18:58发表的  :
呵呵,难得先生还大篇的以说明“微”就是“稍”。看来我高看先生的理解力了。微是指阳脉而言,细是指阴脉而言。这就是“微”与“细”可兼的理由。
这个问题到此为止吧,再说下去就无趣了。期待先生别的好文章。
这个辩论本来就无趣,您能解释一下"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是什么意思吗?"脉微实",是阳脉微,阴脉实吗?理解力高低是一回事,是不是据实而辩是另一回事.您高看也好,低看也好,改变不了什么.没有发展成人身攻击,已经是万幸了.
大篇的说明,不是给先生您一个人看的,可能先生您过高的估计自己了吧?若只是先生您一个人看的话,我可能会一个字也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1093

积分

207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新手发言,请多指正!

Rank: 4

积分
1093
QQ
发表于 2010-9-14 08: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脉微细还有对映的症像是但欲寐。
脉微细应该与但欲寐结合起来才能解释,分开来解就不太切确了。
新手发言,请多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8 14:28 , Processed in 0.236336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