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tag 标签: 方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原创]《伤寒论》中几个概念的讨论 岐黄医道 马文辉 2007-6-13 1 3273 经方中 2007-6-13 20:07
请教八味除烦汤 经方教学 丁香花 2007-10-6 2 5169 doctor-cai 2009-1-14 00:56
关于“守方”和“转方”请教黄老师! 经方教学 咖啡猫猫 2007-11-15 15 6690 oncenew 2009-8-13 11:34
刘渡舟方证鉴别精华 经方方证 梁知行 2007-12-11 9 4836 王晓军 2023-8-9 18:18
《妇科经方证治心裁》——206首仲景方剂新用广验集  新闻公告 xihusanren 2007-12-13 17 6166 woshishui68 2011-4-10 20:08
从方证探析《伤寒论》(转) 仲景学术 李小荣 2007-12-13 2 3440 王晓军 2008-9-21 22:18
《伤寒论》去桂加白术汤方证解 仲景学术 梁知行 2008-3-12 2 3353 王晓军 2008-5-10 21:51
去桂加白术汤方证解 经方故事 学龄前 2008-3-16 5 5361 无量山人 2016-6-25 08:40
对仲景方证的一点认识 仲景学术 sdxjlgj 2008-4-1 9 4207 王晓军 2008-6-7 15:51
辨方证解《伤寒论》第28条 仲景学术 梁知行 2008-4-16 2 3609 肖鹏 2008-6-11 22:00
汉方之证与方证 仲景学术 顾志君 2008-6-21 0 3149 顾志君 2008-6-21 20:04
常用经方、方证应用和经验 Forum gugu 2008-7-18 33 3701 刘朋 2010-1-1 09:00
建立历代名医药证、方证学术体系的构想 仲景学术 邢斌 2008-7-22 8 3521 fyw 2008-8-5 14:20
★《伤寒论》方证源于神农时代 岐黄医道 李小荣 2008-8-3 0 3980 李小荣 2008-8-3 13:03
推荐一篇论文:经方派与汉方派“方证对应”认识的比较 仲景学术 黄煌 2008-8-29 11 4112 zyyczlsp 2008-11-22 20:56
伤寒研究之小柴胡汤方证与病机再认识 仲景学术 董红昌 2008-9-6 11 3402 博弈经方 2013-11-7 17:12
方证辨证≠方证对应[转] 仲景学术 城里娃脑 2008-9-18 8 4088 xsdoctor 2008-10-2 10:42
“面赤”各方证辨析 仲景学术 梁知行 2008-10-1 9 3843 sn8660720dg 2018-2-12 09:01
这个病例应属于什么方证? 经方实验录 王晓军 2008-10-8 28 6480 sn8660720dg 2009-11-4 18:16
“截拳道”和“方证说” 岐黄医道 马文辉 2008-10-30 17 5201 城里娃脑 2008-11-6 17:10

相关日志

分享 四逆散方证及应用
元鹤学术 2021-11-19 21:09
四逆散是《伤寒论》中的一首方,方药组成简单,由柴胡、枳实、芍药、甘草组成,但此方实不容易被把握应用,今天本文从方证及临床实际案例角度出发分析四逆散临床应用指征,为同道临床应用四逆散提供参考。 1、 四逆散条文及药物 318、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甘草(炙)、枳实 (破。水渍。炙干)、芍药、柴胡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去滓 。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2、 方证分析 六经八纲 : 少阳证。阳证、实证,寒热不明显、半表半里证。以理气、排脓(瘀血)、排痰为主要。 方证所见 : 可能 :胸闷或胸痛,胁下胀满或疼痛( 介于小柴胡与大柴胡之间 ),心下痞塞或疼痛,手足不温( 诸症以诊得胸胁苦满、心下痞硬为标的。 ),大便干或下利,伴有后重感,咽痒或胸骨后痒,咳嗽,痰难咳出,下肢疼痛或麻木,口中异味,小腿拘挛或抽动,舌暗或暗红,或苍老,无苔或白苔,脉正常或弦或弦硬或略沉。 排除:舌嫩红润。 【诸家论说】 陆渊雷:四逆散即大柴胡汤去大黄、黄芩、半夏、姜枣,加甘草,其病盖少阳之类证,决非少阴。本条云四逆,旧注以为热厥,然热厥又非本方所能治,本方实治后世所谓肝郁之病,亦治腹痛泄利下重,经文以腹痛泄利下重为或然证,以四逆为正证,复冒以少阴之名,学者注意其用法治验可也。 大冢敬节:该方并不以本条所述为指征,而专以腹证为依据进行实际应用。要点为,作为大柴胡汤的变方,其腹证有胸胁苦满和腹直肌挛急,类似柴胡桂枝汤腹证,而又略向大柴胡汤证偏近。 和田东郭:此药方最值得尊信,当为古方,或为至后世精详医术者组方,为不仅于伤寒,于杂病上也用处很大的药方,时时奏效验,不胜枚举。为治疗之士屡屡有心得之方。其方意为甘草芍药二味合而缓和两胁、枳实推开胸中心下之意。该药煎汤服用较散剂更为奏效。 【方剂演化】 四逆散:逍遥散、加味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等,后世柴胡疏肝诸方不出四逆散与小柴胡范畴。 【医案分析】 1、《橘窗书影》:神经症。久留岛伊予守年14岁。气郁闭塞(神经官能症),颜面晦暗,身体羸瘦。医为劳瘵(肺结核)。余诊之,任脉拘急,胸中有动悸,自左胁下至鸠尾痞闷。余谓痞疾所为,与四逆散加鳖甲、茯苓。数日后,痞闷去,拘急解,气宇大开。唯四肢无力,持物不利,因与千金茯苓汤,数旬而愈。 2、 某男, 70岁 , 2020/ 1/11来诊:右胁下疼痛牵及腰部。大便有时偏干,小便涩痛。口苦口臭,失眠入睡难。舌红明亮,苔黄白浊厚,满布。抽烟。脉弦有力。 处方: 柴胡 24 黄芩15 大黄10 枳实20 白芍25 槟榔15 甘草12 苦杏仁15 丝瓜络15 天花粉25 薏苡仁30 (3剂) 2020/1/11回访:疼痛减轻,大便水样。小便涩痛消失,口苦口臭减轻,基本消失,睡眠好转。嘱自购3剂续服,后经询问基本痊愈。 【论说】 四逆散单独使用机会较少,多合方或加减使用,若伴有眼疾者可合联珠饮,心下悸动者加牡蛎,下肢麻木属阳证热证伴有津血亏虚的可合用四味健步汤,咳嗽伴咽痒者合用苓甘五味姜辛汤,腹胀便秘者加大黄,神经官能症者可加甘松等等,但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而已。
个人分类: 方证|0 个评论
分享 失眠用“三物黄芩汤”案
温海棠 2019-4-27 22:30
失眠用 “三物黄芩汤”案 患者男,三十余岁,失眠,心烦,心悸,两足心烦热,但不感皮肤热,夜间烦热甚,睡着亦多梦,睡中易醒,舌质淡,苔薄白,边有少许齿痕,脉细长有力。 处方:温胆汤加黄连、酸枣仁 3 剂,无效。 因 “两足烦热”,投以三物黄芩汤原方。 服药 6 剂后,诸证除。 “不求其全,但求其真”。不要求方证全部出现,只寻找能决定用方的“主证”。此“主证”,有时不等于主诉。上案主诉“失眠”,但主证是“足心烦热”。经方的理论体系不同于后世方派。方证,有时以症候群出现,有时以主证出现。故《伤寒》曰:“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 附:《类聚方广义》:三物黄芩汤治每至夏月,手掌足心烦热难堪,夜间最甚,不能眠者。 三物黄芩汤:黄芩一两、苦参二两、干地黄四两。 搜索 复制
0 个评论
分享 胃病主方枳术汤
温海棠 2019-4-27 22:21
胃病主方枳术汤 曾祖生前以擅长治疗胃病而闻名,祖父兄弟三人也是治疗胃病的高手,而在我的门诊中胃病患者也是最为多见。 我地一些老辈人和在世的一些老中医现在仍然还记得曾祖当年治疗胃病用药寥寥,却效果出奇!那么我和祖辈治疗胃病究竟有什么好的方法呢?其中有一张最为多用,最不可忽视的小方,那就是 - 枳术汤。现在在我的脑海中时常浮现出我敬爱的曾祖白发飘飘,手持毛笔书写胃病处方的情景,他一边写一边告诉我: 此乃《金匮要略》之枳术汤!文曰: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当时我并未学医,只是粗背过一些汤头,对此方并不太熟悉,但曾祖口授之情景却印象深刻。 枳术汤是张仲景的一张小方,药仅两位,是治疗水饮结于心下的方子。然历代医家用此方治疗胃脘痛、痞满却效果非凡。 读张璐的《张氏医通》,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寿世保元》等书,发现治疗胃病多用此方加减。 临床实践发现此方可用于水饮或食积结于心下而影响脾失健运的胃脘痛和痞满证,对于很多的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功能紊乱、胃下垂、便秘等病有很好的效果。 方中枳实量大于白术一倍,行气散结除饮,白术量小于枳实一倍,健脾利水,用于因实而致的脾虚。两药一消一补,攻补兼施,互相为用,而消大于补为其特点。从传统气机上讲亦是一升一降,符合脾升胃降的生理特性。 我们家传用药的方证是:患者形体壮实,多胸闷、腹胀、嗳气、疼痛,腹诊心下胀满或疼痛,有压痛或有抵触,有明显的腹肌紧张。舌苔多厚而腻,脉右关滑实有力,或左关呈弦象。其合方为 : 寒合四逆汤。郁合四逆散。 食积和热症者先用大柴胡一副消导,大便泻下后再用此方。 寒热交杂而偏热者合半夏泻心汤, 寒热交杂而偏寒者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附子。 而病程绵长,体形弱者白术量大于枳实一倍,法张洁古枳术丸之意。而用此方收效的关键是两药的剂量变化!而胡乱加减又需禁忌! 经方神效人人皆知,但往往很多人不注意小方的运用,或因为其药少而轻视,或因其追求经济效益而舍弃。胃病乃临床常见病,枳术汤为治疗胃病的主方、效方,望诸同道关注之! 搜索 复制
0 个评论
分享 2019-04-27
温海棠 2019-4-27 22:21
胃病主方枳术汤 曾祖生前以擅长治疗胃病而闻名,祖父兄弟三人也是治疗胃病的高手,而在我的门诊中胃病患者也是最为多见。 我地一些老辈人和在世的一些老中医现在仍然还记得曾祖当年治疗胃病用药寥寥,却效果出奇!那么我和祖辈治疗胃病究竟有什么好的方法呢?其中有一张最为多用,最不可忽视的小方,那就是 - 枳术汤。现在在我的脑海中时常浮现出我敬爱的曾祖白发飘飘,手持毛笔书写胃病处方的情景,他一边写一边告诉我: 此乃《金匮要略》之枳术汤!文曰: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当时我并未学医,只是粗背过一些汤头,对此方并不太熟悉,但曾祖口授之情景却印象深刻。 枳术汤是张仲景的一张小方,药仅两位,是治疗水饮结于心下的方子。然历代医家用此方治疗胃脘痛、痞满却效果非凡。 读张璐的《张氏医通》,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寿世保元》等书,发现治疗胃病多用此方加减。 临床实践发现此方可用于水饮或食积结于心下而影响脾失健运的胃脘痛和痞满证,对于很多的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功能紊乱、胃下垂、便秘等病有很好的效果。 方中枳实量大于白术一倍,行气散结除饮,白术量小于枳实一倍,健脾利水,用于因实而致的脾虚。两药一消一补,攻补兼施,互相为用,而消大于补为其特点。从传统气机上讲亦是一升一降,符合脾升胃降的生理特性。 我们家传用药的方证是:患者形体壮实,多胸闷、腹胀、嗳气、疼痛,腹诊心下胀满或疼痛,有压痛或有抵触,有明显的腹肌紧张。舌苔多厚而腻,脉右关滑实有力,或左关呈弦象。其合方为 : 寒合四逆汤。郁合四逆散。 食积和热症者先用大柴胡一副消导,大便泻下后再用此方。 寒热交杂而偏热者合半夏泻心汤, 寒热交杂而偏寒者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附子。 而病程绵长,体形弱者白术量大于枳实一倍,法张洁古枳术丸之意。而用此方收效的关键是两药的剂量变化!而胡乱加减又需禁忌! 经方神效人人皆知,但往往很多人不注意小方的运用,或因为其药少而轻视,或因其追求经济效益而舍弃。胃病乃临床常见病,枳术汤为治疗胃病的主方、效方,望诸同道关注之! 搜索 复制
0 个评论
分享 胡希恕治痹证 一案
天空的雨 2014-9-4 20:04
丁某,男,病案号:03616 。 初诊日期1966 年5 月5 日:一年多来项背强急,头不得运转,头偏左歪,右臂疼痛且麻,尤其是头稍后仰则疼更剧甚。于北京某医院检查确诊为“颈椎骨质增生”,用多种治疗,迄今无 效。曾行牵引治疗亦不见效。常恶寒无汗,舌苔白润,脉弦细,寸浮。胡老辨证为太阳少阴合病,为葛根加苓术附汤方证; 葛根四钱,桂枝三钱,麻黄三钱,白芍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苍术四钱,茯苓三钱,川附子三钱,炙甘草二钱。 结果:上药服一剂效不显,服第二剂后头疼减。四剂尽,项背强急已缓,而臂疼麻如故,改服桂枝加苓术附汤: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苍 术四钱,茯苓三钱,炙甘草二钱,川附子三钱,大黄一钱。服五剂,项背强急、右臂疼痛均显著减轻,头可随意转动,除向后仰时右臂尚有麻木外,平时已无任何明 显不适。再与上方加葛根三钱,三剂消息之。
342 次阅读|0 个评论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4-29 19:29 , Processed in 0.04617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