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6147|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学中医的历程与体会

    [复制链接]

11

主题

144

积分

6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4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29 23: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怀虚谷 于 2021-10-8 23:23 编辑

自学中医的新人特分享下自己学习经历和感悟,还希望得到各位老师批评指点。
         
一、中医之门人人可入,中医之术人人可学。我是国内生物学博士研究生(植物分子生物学)在读,可以说是完全零基础。15年左右因为性格的原因患上了严重的失眠(每晚两三个小时),持续了近一年,身体各种出状况,求医访药未果,遂开始用业余时间自学中医。说来也怪,失眠的顽疾随着学医的进行竟不药而愈了,我想最关键的还是学习中医后对身体和疾病规律的了解使我在面对疾病时更加自信、更加心安、更加从容,如《内经》所讲:“主明则下安”。到现在,基本上自己和家人日常的小疾都可以轻松应对。

二、零基础自学中医最好能先从《伤寒论》入手。我是通过《中医基础理论》了解了基本概念,就开始了《伤寒论》的学习,先后看过成无己、倪海厦、唐容川、陈修园、郑钦安、郝万山等的注解,感觉始终不得要领。后来,偶然间读到了胡希恕先生的的讲解,才感觉有一点点“读懂了”的感觉。私以为,胡老的讲解正是最接近伤寒论原貌的,也正是应该最先学习的。
书目:
胡希恕先生及其门人的作品(《胡希恕伤寒论讲座》、《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经方传真》等)、日本汉方“古方派”医家作品(《皇汉医学》-汤本求真、《药征》《类聚方》-吉益东洞等、《类聚方广义》—尾台榕堂)、《伤寒论类方汇参》-左季云、《伤寒论类方》-徐灵胎 《经方实验录》-曹颖甫、许叔微作品等
理解“伤寒六经”的实质就是“阴症”、“阳症”、“表”、“里”、“半表半里”,认同“方症是辩症的尖端”这一理念并掌握上述作品中所描述的常用的方症和药症

三、有了《伤寒论》 “方证对应”的基础之后,再学习“内伤学派”(主要是易水学派、圆运动系列、郑钦安)的基本知识,其中圆运动观念是核心。《伤寒论》绝不是传统医学的巅峰,应当是基础。此后的学习要在这个基础上提高。试想一下,假如历代医家是先看到了胡老的伤寒论讲解,再用“以经解经”的方式来注解伤寒论那肯定会是另一番景象。
书目:
《中医基础理论》、《内经知要》-李中梓
了解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基本概念
《四圣心源》《长沙药解》-黄元御、《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彭子益、《麻瑞亭治验集》——麻瑞亭、《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等——李东垣
建立“一气周流,土枢四象”、“本气自病”“内伤致病”的观念、能用“圆运动”来分析常见的病、药、方
《郑钦安医学三书》-郑钦安
建立重阳观念,注重辨寒热
(目前只读了这些,还要读罗天益、王好古、赵献可)

四、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之后,开始温病的学习。与之前的医学相比,温病绝对进步了的医学。伤寒、温病不可偏废。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讲,必需抱着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心态来学习。我在学习伤寒之后,曾想着万病不出六经范畴,看几本医案检验一下学习效果吧。拿起买来的第一本医案-《蒲辅周医案》一看,傻眼了,看不懂啊,而且里头很多病也套不到伤寒的方子里,所以才开始学温病。越看越觉有理,现在最爱看的书就是温病一类的。
书目:《温病条辨》-吴鞠通、《温热经纬》-王孟英、《赵绍琴温病讲座》《温病纵横》(感觉这个书最成体系)《温病浅谈》-赵绍琴、《伤寒温疫条辨》-杨栗山(我是按照这个顺序读的,目前温病方面就只读了这些)
初学的话掌握“卫气营血”及湿温病各个阶段的特点、治疗原则和代表方剂,准确理解“芳化”、“疏卫”、“宣郁”、“升降”等治法……温病一脉用药轻灵,博大精深,实非我等初学者几句话能概括的,应当时常阅读时常思考,并通过医案的学习反复体会,如吴鞠通之“进与病谋,退与心谋”
学到这一步的话,日常的感冒咳嗽、头痛发热基本已经可以应对了,而且常常能收到桴鼓之效。此时也已经可以读一些名家医案。但对于稍显复杂的医案以及一些基本方的加减变化还无法很好的理解。

五、对伤寒、温病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之后,开始对历代主要医家的学习先从综合性著作开始)。
书目:
《景岳全书》-张景岳(此书内容非常齐全,对于该时期以前的许多学术思想都做了整理归纳,当文献汇编来读的。)
《傅青主女科》-傅山、《辨证录》《石室秘录》-陈士铎
最开始是冲着《傅青主女科》的大名去的。读了之后感觉这一脉理法方药自成体系,用药颇具特色。李可先生的医案中有多处用到傅青主方。
《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
书中的方药确确实实是“屡试屡效方”。尤其对于单味药的讲解特别有助于初学者理解。“大气下陷”的理论更是发前人所未发……诸多益处,读来自明
《中医各家学说》(讲稿及教材)-任应秋
通过任老的讲解能对整个中医的发展、流派的演变与传承、各家主要学术观点等系统了解,真正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杂病广要》——丹波元坚,。这本书针对一些常见病症综述了历代医家的相关论述,并加评语。一些地方相比《景岳全书》《医宗金鉴》《证治准绳》更为详细全面,观点中肯,虽然涉及的病种没有上述几种多。
……这一部分远未完成

六、研读名家医案。对于我们爱好者来说,没有很多的实践机会,多读名家医案就是我们很好的实践。
书目:《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这是一本能让人对中医生起绝对自信的书)、《蒲辅周医案》、《赵绍琴医案》、《赵文魁医案》《经方实验录》、《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医案》








上一篇:自学中医的心路历程分享给大家
下一篇:关于自学中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8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10 反对反对

11

主题

144

积分

6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44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8-30 11: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衡阳唐亚军 发表于 2021-8-30 11:22
零基础自学中医最好能先从《伤寒论》入手。我是通过《中医基础理论》了解了基本概念,就开始了《 ...

看过您的帖子,很受教。一点愚见:伤寒论自始至终一条线索——存津液、展气机。以阴阳将病分为两大类群,表、里、半表半里三个病位。但正邪相争毕竟是瞬息万变,加之个体差异,用伤寒论原文的排序恐难将各情形全部囊括,最好是能仿叶天士《温热论》归纳一篇原则性的纲领性文章,并以按语注解,这样就可以把各个方证穿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44

积分

6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44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8-30 12: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gugu 发表于 2021-8-30 11:32
不求其全但求其真

谢谢老师,谨记教诲。以做研究为比,目前自觉尚处于文献收集和整理阶段,确实有贪大求全之嫌,但愿未来有幸能通过正规路径迈入临床做求真务实之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44

积分

6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44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8-30 18:15:47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1-8-30 17:44
  先求全,再鉴真嘛,并不矛盾。
  虽然术业有专攻,但{专攻}是建立在{博采}基础上的。
  特别是 ...

向您学习,大神级票友{:1_6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44

积分

6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44
5#
 楼主 发表于 2021-8-30 19:15:09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1-8-30 18:38
  比较认同老师学习中医的内容和顺序,我大致也是这样的。

  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个人觉得郝万山教授 ...

谢谢指教。读郝万山老师的讲稿时基础太薄,后续得再回去读读。接下来就开始四大家 钱乙 孙真人。论文综述确实没想到,只想着把《医宗金鉴》《景岳全书》这类大部头当文献汇编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44

积分

6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44
6#
 楼主 发表于 2021-8-31 17: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怀虚谷 于 2021-8-31 17:28 编辑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1-8-30 23:58
  其实中医院校教育,都是由博入约,由全面到专攻的:
  先了解中医源流派系及中医思维,然后学习中 ...

非常认同。可能是日常梳理文献养成的习惯,总感觉首当其冲就得通过近现代和明清一些较权威的医家著作(如:各家学说、温病纵横、温热经纬、医宗金鉴等等)大体上理清历代主要医家演变脉络、搭建起稍微宏观一点的知识框架。不做这一步心里就不交底
然后,再朔源而上通过精读各流派主要医家的代表性著作往这个框架里面填充,同时也不断校正对整体框架的认识。再后,不断通过名家医案做模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5-18 03:44 , Processed in 0.112687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