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7393|回复: 5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 岳美中推荐中医必读书目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1-2-6 06: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岳美中先生推荐的书目非常好。岳美中先生提出的“学习中医,当从方剂入手”,我很赞同。而学习方剂,“还以从《伤寒论》、《金匮要略》入手为好”。
伤寒论的要义是“随证治之”和“以法治之”。而“随证治之”与“以法治之”,又是互为条件的。即“证”是依据,“法”是原则。没有证,就没有用药的依据;没有法,就没有组方的原则。若用药不凭证,而是凭所谓的感觉或悟性,就是随意用药,就背离了《伤寒论》“随证治之”的精神;若治病不立法,而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对症用药,杂乱无章,就违背了《伤寒论》“以法治之”的原则。所以说,“随证治之”是治病依据,“以法治之”是治病原则。没有证,则无从立法,没有法,则无从组方。若将“证”与“法”分离,就是将《伤寒论》的躯体(病、脉、证)与灵魂(治疗法则)分离,就难以读懂《伤寒论》的精神实质。
    《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程序,是辨病为先,辨脉、辨证从之。
伤寒论,立论于“六病脉证并治”,即把疾病分为三个部位,六个病型。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合病与并病。“六病”与“合病”、“并病”,都是病型的具体分型。辨别疾病,应首辨病位,次辨病型,应是伤寒论的辨证目标。即“辨方证”,要落实到“辨病”上。辨“六病”与“合病”、“并病”,都是“辨病”。可以说,“辨脉”与“辨证”,都是为“辨病”服务的。临证“辨脉”与“辨证”,都是“辨病”的依据,但是也有“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的情况。所以,无论是“辨脉”还是“辨证”,都要落实到“辨病”的目标上。只有辨明疾病,才能明确治法,也只有辨明疾病、明确治法,才能处方正确有效。
对于久经临床的医生来说,难于明辨“表里寒热虚实”的情况也是常能遇见的。所以岳美中先生说:“仲景之书分论各治,既昭示人辨证论治的原理原则,又指出了辨证论治的具体方法。其规律之谨严,对临床实践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实是中医书籍的精髓,最宜反复钻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沙发
发表于 2011-2-6 16: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5楼(dream305) 的帖子

我是如何学上中医的
    我本是一名电力业工人。1978年因特殊情况调动到市中医院工作后,在9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把中医药放在眼里。就那些草草棒棒能治病?怎么也不信。1987年12月,我的女儿四岁半时,患病发热两周,每晚体温在40℃上下,早晨体温基本接近正常。每天白天工作,晚上抱着孩子去医院打针(先后看了三家医院),一周后在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猩红热,开始打点滴,又过一了周,和前一周一样,晚上高热,早晨体温接近正常,有时早晨体温也在38℃以上,可愁坏了我了。忽然决定吃中药吧,对照症状查方书,查了3个多小时,选了小柴胡汤,夜里12点多吃了中药,第二天早晨测体温在37℃以下,后未再反复。此事过后也没有多想什么,以为是病该好了,一剂中药就能退了烧?真不明白。
    事隔一个月,1988年1月,我的母亲突然双脚肿痛,穿不上鞋,脚后跟不能触地,触地就疼的受不了。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先后看了几家医院的西医,用西药不见一点效果。使我想起了女儿上月的病,最后是吃了一剂中药,中药是不是会有疗效呢?当时想应该再试试中药。于是又下力气翻方书,查到了鸡鸣散证,与母亲的病症很相象,立即按原方配药,煎好后,候置清晨冷服。原方云:“服后用干物压下。”也不知干物是指什么?就吃半个馒头吧。结果到中午时,母亲的双脚表皮都象核桃皮似的皱缩,能穿上鞋下地了。照原方再服一剂,就这样两剂药,脚肿痛好了。这次对我的启示太大了,母亲的脚肿痛,的的确确是服中药好的,而且疗效这么快,令人惊奇。我对中医药的认识就是从这次母亲的脚肿痛治愈开始的,从此走上了自学中医的道路。
    我的脾胃功能不好,从小就爱腹痛、拉肚子。以前无论吃什么药都管用,口服颠茄片、普鲁苯辛片、口服庆大霉素针,或者藿香正气水、保和丸等等,吃啥药都行,一吃就好。四十岁以后再吃这些药就越来越不灵了。1996年夏末,我腹泻便血,一周不能进食,是桃花汤救了我。从那以后,我不再吃西药。
    我的妻子年轻时总爱头疼,每月都要头疼好几次,服止疼片不管用,每次头疼都要闹上两天,呕吐的利害,闹的我日夜不宁。从我学习中医后,发现吴茱萸汤适用她的头疼证,服药两次就解决问题,每用每效。从服吴茱萸汤后,她的头疼从每周一次,到每月一次,再到两三个月头疼一次,后又到半年一次。偶尔头疼一次,也不像以前那样反应剧烈,若是轻微头疼,有时不吃药也能挺过来。不像以前若出现轻微头疼时,不吃药就会由轻变重。
    我的母亲有两次害头晕,症状是“起则头眩,水走肠间沥沥有声”,对照此证符合苓桂术甘汤证,照原方煎服,服药两天就好。
    1997年夏季,我偶尔路过我院一个病区的病房,看见一位女病人的右胳臂上肢内侧,肌肉瞤动明显,进去问了一下病情,病人突出的症状是“咳逆倚息不得卧”。我又问了一下经治医师情况,了解到这位病人是从肿瘤医院转来的,被确定为“肺癌晚期”,每夜胸部都疼痛的厉害,病人喊叫的吓人,注射“强痛定”也不管用,她的儿女已经为她准备后事了。我当时对经治医师说,这个病人有方用。经治医师有点惊讶说,肿瘤医院确诊是肺癌晚期!我说不管确诊是什么病,有是症用是药,用用试试咋样?经治医师很配合,叫我开方。于是我写了小青龙汤原方三剂。经反馈,病人服一剂后,当夜喊叫的声音就不大了,第二天夜里就不喊叫了,第三天病人说胸部不疼了。接着用小青龙汤化裁连续服了两个月,病人出院了。这位病人出院后继续找我处方服用中药半年多后就停药了。以后每年都来医院看我,2003年冬还来到我的科室见我。再以后就没消息了,不知这位病人现在怎么样了。
    我从给家人和自己治病开始,到给亲戚朋友治病,到给同事、同学治病,到给同事、同学的亲戚朋友治病,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就成了没有处方权的医生了。2002年我通过了执业中医师资格考试。
    这些年来,我临证最深刻的体会就是:用仲景方剂,有是症用是药,对于主要的症状,但见一二证便是,不必悉具。经方临证应用的效果,往往是立竿见影。
    2000年春我有幸参加了刘渡舟先生经方学习培训班,亲睹前辈踏实做人、认真做事的大师风范。2001年冬一个偶然机会,我有幸经师兄介绍(当时我只是想拜这位师兄为师,没想到师兄直接把我推荐给刘绍武老师),成为刘绍武老师的弟子。师兄代刘老赠我一本“三部六病”,并将刘老的一句话转送给我:“读书贵在存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我深知自己基础很差,愧作刘老的弟子。只有用对中医药学的赤诚之爱,一辈子努力学习,不辜负师兄的推荐,不辜负老师的希望。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板凳
发表于 2011-2-7 18: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黄煌教授!感谢各位老师和网友的支持与鼓励!我之回应dream305网友的提议,是想说明学医并不是很难,靠自学完全可以达到基本掌握和正确运用《伤寒论》常用方药的能力,治疗常见病如发热、腹泻、咳嗽等;也可以治疗心脑肝肾胆胃子宫等脏腑病变。正如俗话所说“秀才学医,笼里捉鸡”。能不能学成和学到何种程度,取决于兴趣和积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没错。以前学医,买教科书都难。现在学医,上网就可以下载大量的专业书籍。网络为学习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凡有兴趣者,都可以学习。尽管说学习中医不是很难,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要谨慎行事,可以先从慢性病治起。而对于急性病或发热性疾病,最好能有老师指导,因为急性病或发热性疾病变化快,初学者难明表里寒热虚实之疾病的性质,容易误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5-10 08:08 , Processed in 0.05869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