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打印本页]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3 10:35
标题: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本帖最后由 一阳 于 2020-8-23 12:56 编辑

  在中医界,一位20岁出头的中医大学还没毕业的大四年轻人,可不就是娃娃吗?
  可这样的一个“娃娃”,居然写了两本关于中医的书,洋洋洒洒40万字,这么多,比懂王懂的还多,这靠谱吗?
  而且写的居然还是中医里面最艰深,至高无上的《伤寒论》注解、临症启思录,这...................这也可以?要知道郝万山老师年轻时,跟刘渡舟老师学伤寒,还经常被老师批评“悟性够差的”呢。刘力红老师年轻时,跟李阳波老师学中医,老师开的方一次都没猜对过。
  翻开《伤寒耕读录》第一册,每每有惊人之语,绝不人云亦云,对不对先不论,但至少体现了少年人的自信和豪气------我辈岂是蓬蒿人 仰天大笑出门去。年轻人不当如此吗?
   略举几例,管中窥豹。
   论杏仁谓麻黄的糟糠之妻,杏仁和石膏就是仲景用来制约麻黄副作用的法宝。麻黄汤因为不用石膏,所以杏仁就多些。同时杏仁对麻黄在利表水、利表湿方面有增效作用。
   论麻黄伍桂枝时,表郁越严重,麻黄与桂枝的比例越大。
   论柴胡类方与半夏泻心汤去滓再煎,目的是将生半夏表面有毒的成分高温破坏而除去。
   论扶阳重不在附子,而变通于干姜。
   论茯苓四逆汤是仲景时代的破格救心汤,是治疗心衰、调节电解质紊乱的好方。
  论条文:“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29)”此条历来有争议,很多注家的意见往往相左,让人无所适从。《伤寒耕读录》认为先前应该选用桂枝加附子汤或者桂枝汤与芍药甘草附子汤的合方,津液损耗严重的还得加上人参,而用桂枝汤没有充分考虑截断的思想,没有考虑到患者表阳虚和表阴虚兼并的“潜隐性”。仲景在处于三阴三阳的转折期没有充分把握好阴阳,从而导致三阳急转三阴,“倾(得)之便厥”。此时救逆最好应选用茯苓四逆汤,非四逆辈不足以逆流挽舟。指出仲景也有短板,尤其是对截断的把握,经常吃教训,这是仲圣过于追求药物的精简所致。敢于批评仲景,闻所未闻。真少年豪气也!
   ......
   篇篇是干货,真的可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比唱的好听的也不少。20岁出头的在校大学生,出来遛遛,治个感冒看看?------急危重症就不用了,那是卢崇汉卢火神大学时才能有的“神迹”。
  翻开《伤寒耕读录》第二册,就会发现作者用伤寒方治感冒很轻松。书中言“我自己家亲戚的一堆小孩,感冒、咳嗽、拉肚子这些小病我全包了,真的是几包药的事。通过微信简单地搜集一下四诊资料,方子马上就发过去了。我可以负责任地讲,常规的小儿发烧、拉肚子这些小病,中医绝对可以秒杀西医,用不着去儿童医院来回折腾。”自信、豪迈之情跃然纸上。
  既然治感冒不是个事,那能找到一例卢火神似的“神迹”吗?
   通读《伤寒耕读录》第二册,会发现急危重症的案例比比皆是。
  略举一例:治疗一例心衰患者,周身水肿,被其西医主治大夫的女婿送到医院,用西医治疗,肿不退反剧,几度昏迷衰微。作者顶着家属压力投李可老破格救心汤原方(炮附子逐渐递增至200克)将患者抢救过来,后用桂枝去芍药合理中汤调理至常人,至今未曾反复。读罢隔着书本都能感受到一种惊心动魄,一种压力,一份胆识,一份自信。
  翻看目录,治疗诸如原发性颅内额肿瘤,晚期胸腺瘤,乳腺癌,股骨头坏死,渐冻症,半夜突发鬼击,三年早饭频呕逆,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甚至是治愈。书中有理、有法、有方,有用药的瞑眩反应,有讨论。有大刀阔斧的霹雳手段,又有轻灵至巧的“四两拨千斤”。反复研读《伤寒耕读录》第二册,它山之石必可以攻玉。
  正是仲景之学着力深,临床效果佳,向作者求医问道者络绎不绝。有临床十几年的中医大夫心悦诚服登门拜访的,有西医大夫疑难症被治好后欲拜之为师的。更有很多患者不远千里到学校、家求诊,致谢的。他们绝不吝啬溢美之词,赞最多的是类似“神话一般的天才中医”这样的话。
  真的有天才吗?
  与他朝夕相处的同学写道:
   “我们学习的时候,他也在学习;我们娱乐时,他还在学习;我们吃饭时,他在看病,我们睡觉时,他在整理医案和总结”。“每天他留给自己的时间很少,留给家人和朋友的时间更少,除去吃饭与睡觉,他的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患者......每天工作到凌晨......在济南的三年里,我们已经把周遭的景点逛了个遍,而他一个人在图书馆的自习室里坐了三年的冷板凳”。
   “他临床诊断下足了功夫,对患者的信息采集十分用心,可以认真聆听患者一个多小时的唠叨,对疑难杂症患者是动了真情,用了真心。”
  “在中药的使用规范上,他精心考究了全国的道地药材,处方的每味药都会标注最佳产地与炮制方法。”
  对有毒性和特点的药都会亲自尝试,他临床喜用生附子,生半夏。甘遂,硫磺也根据病情常用。这些有毒性,峻猛的药他都拿自己当小白鼠,做过人体实验。也许尝药对一个学中医的人来说不稀奇。可是,尝过回龙汤的人恐怕就不多了。我反正不敢尝,黄煌老师再怎么要求中医学徒们要亲自尝药,我也不尝。可作者就尝过,还能咂摸出味道,写出一番道理来,用之于临床还极效验。这样的一个人,对中医的热爱,激情,用心还用怀疑吗?写出读伤寒、用伤寒的好书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备注:回龙汤俗称人尿)
  真的有天才吗?
  有!“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天才就是坚韧不拔之志,天才就是脚踏实地之为。

  中医界需要像耕铭这样的青年才俊,勤奋、聪明、务实、坚持、善于思考,有胆有识,日后必有大成-------黄煌
   
  志存高远,少年老成。真的写得不错!真的很了不起!也有些不可思议!------李赛美
   
  他就是不可思议的张耕铭,写的书叫做《伤寒耕读录》。


























~%Q7[X_L$N1F$P69AE]Q[ET.png (81.67 KB, 下载次数: 134)

~%Q7[X_L$N1F$P69AE]Q[ET.png

QQ图片20200822212055.jpg (42.26 KB, 下载次数: 146)

QQ图片20200822212055.jpg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23 11:48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胸怀有多大,舞台就多广。
前辈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岁月消磨锐志
作者: zhang756551779    时间: 2020-8-23 14:04
张耕铭确实有才,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我看过他写的文章,有深度。起码比起一些所谓的专家教授好得多

作者: nanpanda    时间: 2020-8-24 15:59
如此青年才俊,悟性奇高,想拜读一下这两本书

作者: haha    时间: 2020-8-25 06:49
出名要趁早,娃娃中医好。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25 08:36

  多出一些年轻有为、名至实归的大家,是中医之幸,民众之福!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5 16:08
张耕铭医案
半夏星的“渐冻症”迷思
一、
原女士的五官清秀端正,可能是因为务农,脸色有些黧黑。可是她并没有像其他农村女人一样因为长期的体力劳动锻炼出一个倍棒儿的身体,恰恰相反,这个身体瘦削,底子虚弱的女士才33岁就被一种古怪的病找上了。
这病怎么古怪呢?形容起来也简单,就是用不上劲儿,从腿到手甚至连嘴都用不上劲儿了。一个正直壮年的妇女,发现自己走路走快了就想要绊倒,手还时不时有僵硬的感觉,天一旦冷了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就会更加明显,说话也会变得不利索……换作是谁摊上这病心理上都承受不了,而她本身又是个特别敏感焦虑的人,那种恐惧感可想而知。
医院的神经内科大夫一开始说她的症状符合渐冻症,也就是霍金得过的那个病,但后来的颅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又排除了这种可能。医生在下一个罕见疾病的诊断时,回答“是”或者“不是”都还好,唯独这个“不一定是”的说法才让她真心受不了,她可是个平时连气味变化都能敏感到呕吐恶心的人啊!琴弦般紧绷的精神,让她在手机上一遍遍地搜集着原本陌生的医学资料,用一颗紧张到憔悴的心犹豫着自己发生的这一系列肌肉无力的症状到底是不是那个只剩三四年生命时光的渐冻症?如果是,她要怎么面对上帝的不公遗憾走完所剩不多的日子?如果不是,她又要怎么捱过去这份连诊断都下不清的病痛?

二、
“你的病是阶梯性逐渐加重的?”耕铭师哥举起手里患者事前填好基本症状的问诊单,瞪大眼睛问道。
“对,我白天小腿肉跳,用不上劲儿,到了半夜肉又发紧,你可能想象不出来,反正我不使劲儿伸腿就没法睡着觉。这种情况先是出现在左腿,后来右腿也跟着这样。从发病到现在,已经半年了。”原女士在脑海里不断搜索着种种关于渐冻症进行性加重这个特征的细节详实地回忆道,她完全看不出眼前的年轻大夫有丝毫的慌乱,情不自禁地想把自己的担忧悉数交托给他。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耕铭师哥忽然想起这句《内经》原文,直接抑扬顿挫地诵了出来。
“啊?啥意思?”原女士愣了。
“噢,先不用管这个,你接着说,还有什么不舒服的表现?”耕铭师哥微微一笑。
“嗯嗯。”笑眼中的光芒刚好安抚了她的情绪,原女士开始指着她的左腿补充,“我上楼梯的时候明明看见踩上了这只脚却有那种类似踩空的感觉,下楼梯的时候倒不是踩空了,可就感觉自己站不稳,很难保持平衡……”
“‘振振欲擗地’是也。”又是一句原女士听不懂的话。
“我一直觉得我的症状就是渐冻症,可是你看。”原女士尴尬地笑了笑,从包里翻出一沓报告单,“第一次检查是在市人民医院做的,第二次是在英诚医院做的,第三次是在毓璜顶医院做的,都没确诊下来……”
“哦?”耕铭师哥仔细一看,“颈2到颈5椎体有脂肪沉积,双髋关节与子宫直肠凹陷有明显积液,余无异常。”
“哦,对了大夫,我关节特别怕冷,不光是手,全身关节都怕冷。”原女士似乎根据这几项结果又想到了什么,“我来例假的时候血块特别多,例假完了还特别容易累,和这病有关系吗?”
“有关系,肯定有。”耕铭师哥笃定地说,又紧接着问道,“容易出现口干、口渴的表现吗?”
“我半夜渴!睡下之后老是觉得自己嘴里干,可是白天也不怎么想喝水,喝水也少。”原女士像是发现了什么,激动地回忆道。
“那你晚上睡眠质量好吗?晚上容易精神亢奋吗?白天容不容易嗜睡或者低迷?”耕铭师哥接着问道。
“不算好吧,我觉得我不大正常,我晚上容易亢奋,可是我睡不够,睡不够8小时这一天根本没法熬,就算睡够了白天也容易犯困。”原女士忽然又想起了什么,小声说道,“我和我男人性生活一直不和谐,他是太快了,我是怎么刺激都兴奋不起来,常常很灰心……”
“之前得过咽炎吗?”耕铭师哥突然插了一个问题。
“我得过鼻咽炎,上个月才犯过,嗓子很干很堵,说话有时都感觉沉闷费力,很难受。”
“噢,你的情况我大致了解了,我倒是觉得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咱们再做个综合诊断,补充一下腹诊、舌诊和脉诊,放宽心回家吃药咱就能好起来。”耕铭师哥站起身,一边挽着袖子一边说道,神态自若,感觉已经成竹在胸了。
“啊,真的吗?”原女士觉得自己眼前似乎出现了一株青翠挺拔的松柏,赫然立在风中纹丝不动,她感觉自己荒漠枯水般的生命忽然有了朝气和希望。
耕铭师哥用的什么方呢?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25 18:21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20-8-25 20:41 编辑
一阳 发表于 2020-8-25 16:08
张耕铭医案
半夏星的“渐冻症”迷思
一、

  病机是:肝郁脾虚、湿热瘀阻、肝肾精亏。
  怎么没问得病之前的饮食习惯?我始终觉得这种湿热致萎的病跟饮食不节有绝对的关系。
  三年前北大女博士娄滔也是患的渐冻症,她父亲谈到她最喜欢的两件事:第一是就是吃肉、第二是读书,这两方面如果过度了,都是很伤脾肾的。
  当然,要得渐冻症还需要有相关遗传基因缺陷的背景。  

  如果我处方,就目前信息,暂时会考虑[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加苍术再合[济生肾气丸];早上服柴龙牡加苍术,晚上服济生肾气丸。









作者: 柴桂方应    时间: 2020-8-26 12:21
一看阳旦证,用桂枝加附子汤合上某方,我就不看了,都说读懂了伤寒论,其实连个营卫都没有明白。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6 15:18
本帖最后由 一阳 于 2020-8-26 15:22 编辑

条文的理解可以见仁见智,不必说如此意气之言。胡希恕胡老还说伤寒论与内经没关系,对吴鞠通温病条辨某些条文直接批评为胡说八道,这影响了胡老的临床水平了吗?那可是连刘渡舟刘老都佩服的人。关键是看临床水平。等你能在西医院,在西医心内科大夫眼皮底下救回一个心衰患者再来说这些话。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6 20:39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本帖最后由 一阳 于 2020-8-26 20:49 编辑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0-8-25 18:21
  病机是:肝郁脾虚、湿热瘀阻、肝肾精亏。
  怎么没问得病之前的饮食习惯?我始终觉得这种湿热致萎的 ...

我的理解:“体瘦削,底子虚弱,手还时不时有僵硬的感觉,天一旦冷了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就会更加明显,我关节特别怕冷,不光是手,全身关节都怕冷,我是怎么刺激都兴奋不起来,常常很灰心……",少阴太阴太阳合病。附子理中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白天小腿肉跳,双髋关节与子宫直肠凹陷有明显积液,我半夜渴!睡下之后老是觉得自己嘴里干,可是白天也不怎么想喝水,喝水也少"水证,五苓散。

”来例假的时候血块特别多“淤血证,桂枝茯苓丸。

“连气味变化都能敏感到呕吐恶心的人啊,我得过鼻咽炎,上个月才犯过,嗓子很干很堵,说话有时都感觉沉闷费力,很难受“,痰证,半夏、生姜证。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26 22:11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一阳 发表于 2020-8-26 20:39
我的理解:“体瘦削,底子虚弱,手还时不时有僵硬的感觉,天一旦冷了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就会更加明显,我关 ...
  小腿肉跳,不使劲儿伸腿就没法睡着觉,全身关节都怕冷,晚上容易亢奋,可是睡不够,就算睡够了白天也容易犯困。半夜渴!睡下之后老是觉得自己嘴里干,可是白天也不怎么想喝水,喝水也少。颈2到颈5椎体有脂肪沉积;来例假的时候血块特别多。

  --肝肾精血亏虚夹瘀。
  血虚加阳郁不能温养肢体所以怕冷;血虚加湿热筋肉失养所以筋缩肉跳;阴不制阳所以夜晚兴奋口干;肾亏髓空所以骨质疏松;血分瘀热所以来例假的时候血块特别多。

  她本身又是个特别敏感焦虑的人,连气味变化都能敏感到呕吐恶心,得过鼻咽炎,上个月才犯过,嗓子很干很堵;双髋关节与子宫直肠凹陷有明显积液。

  --脾虚、痰饮、湿热。

  身体瘦削是阴虚精亏,健脾补肾才能强肌壮骨,用麻附辛为主将会愈发损耗精血。
  渐冻症属于萎证,虚劳范畴。如果单温阳利水祛痰就能治好,那就不是疑难病了。

  用点“鹿角胶”之类血肉有情之品效果会更好,[薯蓣丸]、[十补丸]、[虎潜丸]之类的补益脾肾之剂当有应用的机会。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6 22:17
三、
“师哥师哥!刚才那个患者你是咋想的,快说说快说说!”送走了患者,利宁老妹儿迫不及待地问道,她知道耕铭师哥是一个从不保守的人。
“‘大筋软短,小筋弛长’和‘振振欲擗地’就够提示你的啦。你先顺着这两个思路说说呗,可不能总是光捡师哥的诊断结果啊。”耕铭师哥慢条斯理地答到。
“好嘞!”利宁老妹儿爽快地答应了,“‘大筋软短,小筋弛长’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与她的临床表现很像,可以据此大体判断她经络的湿气很重,天冷加重的痿证又提示这是一个太阴风寒湿表证;‘振振欲擗地’出自《伤寒论》第82条,描述的是真武汤证水毒泛滥侵袭肌表引起局部组织缺氧导致的身体振颤、站立不稳而欲扑倒之象,她这种走不稳的情况和这句话也太贴切了,简直就是活教材!”
“嗯,还不错。”耕铭师哥抿了抿嘴,给你看看她刚才的综合诊断结果,你再接着顺顺,说着把刚才的记录本推给老妹儿。
“脉象中取微细涩,沉取虚而无力;舌正中明显裂纹,苔薄白,舌下瘀络不明显,舌体偏瘦;腹诊查得心下动悸和脐上动悸极为明显(++++),脐下动悸次之(++)……喔,虽然我现在还分不清这些动悸部位和强度所代表的意义,但是我记得师哥你说过,一般情绪上特别敏感的人会容易出现心下动悸的表现。”利宁老妹儿皱着眉头,一边思索一边念叨。
“对,你有没有发现这个患者有一个特点,通常没有几个患者能把自己的病情描述得如此细致入微而又逻辑严谨的,这与她农民的身份不太相符,不像扈三娘的泼辣大气,反倒傲娇细腻。”耕铭师哥循循善诱道。
“哦!我明白了,她是一颗‘半夏星’!”利宁老妹儿灵光一闪,忙翻笔记,“啊!我找到了!半夏星——健谈机智,颜值高,感情丰富,能言善辩,忍耐力极不稳定,多才多艺,对表演和语言具有天赋,容易在咽喉附近出现异样感觉,多疑多虑,情绪波动大,追求完美,易患神经系统疾病。代表人物:张国荣。这也太符合了吧!”
“对喽,焦虑先伤脾胃,她除了有明显的动悸,同时还伴有右少腹急结,深度按压还伴有明显的肠鸣声和水声,结合她舌正中央有明显的裂纹,平时还容易反酸,可以推断这个人脾胃中洲的营卫明显转枢不利了,用药呢,就得借助半夏的宣开滑降之性,帮助她转枢中焦的营卫气血。倘若我们不能明辨患者的核心药证体质,也就很难让我们的诊疗获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也是盲目套用《中医内科学》痿证诊治内容的弊端,忽视了人体整体的圆运动与所有症候群的接续连贯性,单纯就病论病,即便治法再丰富,也容易犯‘摁下葫芦起来瓢’的毛病。”耕铭师哥一脸得意,利宁老妹儿还有点儿云里雾里。
“师哥师哥,她左胸胁还有点儿轻微苦满。”老妹儿提醒道。
“这说明是她少阳区块出现问题了呀,伏阴为病,少阳、少阴作为枢纽都容易出现相对应的问题。”发现利宁老妹儿彻底放弃了自主思考,耕铭师哥也不继续为难她了,直接“侃”起“大山”来,“她少阳枢机不利的表现相对还是比较少,但是她少阴的症状却明显而又集中,晚上睡觉的时候阳分入阴分,伏阴就容易此时感召发病了,所以她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调配障碍的神经变性问题有好多都是出现在半夜,比如那个口干和小腿发紧。”
“嗯嗯!”利宁老妹儿大概是第一次听到这么长的陌生词汇,所以格外坦然地问道,“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调配障碍的神经变性问题是个啥?”
“其实就是这个患者少阴表阴阳俱虚相对应的西医病理,白天嗜睡晚上亢奋,还有性生活的兴奋点很低,加上她原本体质羸瘦,才93斤,原本就是阴性体质的底子。对付这种问题就要考虑以半夏剂为核心的麻桂调平法,麻黄与桂枝一个可以兴奋一个可以抑制,同时我又考虑了桂枝-甘草-人参法来代替补中益气汤里的黄芪。”
说到这里,耕铭师哥拿笔写起了方子,“这是一张治疗病陷少阴、太阴同时兼顾少阳的方子,可谓百搭不厌!”
只见古色古香的纸上笔走龙蛇,依稀可见:
类似证可见《伤寒论》第160条:
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6 22:18
病属少阳内陷少阴、太阴,试拟膏方一具:
生麻黄200g 苦杏仁300g(去皮) 生甘草200g 紫油桂300g(碎) 大枣400g(擘) 云茯苓400g 鲜生姜400g 蒙苍术300g 黑柴胡300g 杭白芍300g 生旱半夏300g(碎) 生附片300g(去皮) 人参须300g  蜂蜜、阿胶、食用明胶适量制膏。
当晚耕铭师哥没着急睡觉,而是熬起了他最为得意的膏方。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6 22:22
本帖最后由 一阳 于 2020-8-28 19:38 编辑

杏林兄,别来无恙。
哈哈,此方正是耕铭所创的九鼎归宗饮。耕铭云:用好九鼎饮,就可以够人吃一辈子了。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26 22:50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一阳 发表于 2020-8-26 22:22
杏林兄,别来无恙。
哈哈,九鼎归宗饮。耕铭云:用好九鼎饮,就可以够人吃一辈子了。

  少阳太阴少阴合病,这个辨证是对的,至于方子嘛,差得太远了。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6 22:59
本帖最后由 一阳 于 2020-8-26 23:02 编辑

“”如果单温阳利水祛痰就能治好,那就不是疑难病了“”
确实如此,因为用此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反应,人皆不识,即使用对了方也会以为用方错误而转方,则与真相相去远矣。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6 23:00
会有些什么反应呢?怎么处理呢?
此非临床家不能为也。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6 23:01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0-8-26 22:50
  少阳太阴少阴合病,这个辨证是对的,至于方子嘛,差得太远了。

不着急下结论,且看临床效果。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6 23:11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0-8-26 22:50
  少阳太阴少阴合病,这个辨证是对的,至于方子嘛,差得太远了。

你是说我的方差得远是吧?

相当于九鼎饮去柴胡加细辛,桃仁。这不是很远吧?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26 23:39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20-8-26 23:53 编辑
一阳 发表于 2020-8-26 23:11
你是说我的方差得远是吧?

相当于九鼎饮去柴胡加细辛,桃仁。这不是很远吧?

  我上面说的是张耕铭的方差得太远了,不过仔细分析这段舌脉,又觉得他的处方有一定道理:  
  “脉象中取微细涩,沉取虚而无力;舌正中明显裂纹,苔薄白,舌下瘀络不明显,舌体偏瘦;腹诊查得心下动悸和脐上动悸极为明显(++++),脐下动悸次之(++)……喔,

  虽然脉涩肝肾精血亏虚,但因肝郁脾虚、肾阳不足、虚痰饮内停而起。
  33岁年龄尚轻,邪盛伤正可能还占主要,所以处方以兴阳祛湿为主,补养偏于健脾而不直接滋补肝肾,也可以一试。
  方中加点龙骨、牡蛎或许更好。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27 09:21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一阳 发表于 2020-8-26 22:22
杏林兄,别来无恙。
哈哈,九鼎归宗饮。耕铭云:用好九鼎饮,就可以够人吃一辈子了。

  少年英才要成长为一代宗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遭遇很多瓶颈,临床上还要碰不少的钉子。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27 09:29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一阳 发表于 2020-8-26 23:01
不着急下结论,且看临床效果。

  确实不宜急着下结论,一个以强力兴阳祛邪为主的方子,短期使用患者必定会有较为明显反应,但远期疗效如何,更多的同类疾病案例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7 09:42
本帖最后由 一阳 于 2020-8-27 09:47 编辑

正在随访,马上有消息。


BB3F5170EE1E37B0F4015536E60A2B1F.jpg (43.86 KB, 下载次数: 113)

BB3F5170EE1E37B0F4015536E60A2B1F.jpg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7 09:49
本帖最后由 一阳 于 2020-8-27 09:54 编辑

随访结果:病人系同乡,渐冻症一年多没复发了,再多年份的随访也办不到了,医生还是太年轻了。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7 09:50
四、
原女士回到了招远老家,耕铭师哥嘱咐她服药期间要听话照做,出现瞑眩反应就要及时在微信上与他联系。
虽然瞑眩反应听起来确实吓人,但耕铭师哥的众多患者对他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感到更多的却是安心,原女士也不例外。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7 09:50
本帖最后由 一阳 于 2020-8-28 19:52 编辑

原女士服用膏方伊始就拉肚子了,不过也只是规律的中午、晚上各一次,还可以忍受。



个人理解:服用扶阳药而拉肚子的人,说明体内寒邪堆积异常严重。可想此寒邪侵蚀到四肢或他处,致使阳不输布,阴邪丛生,导致身体四肢功能异常,可不就形成疑似渐冻症症状了吗。
服用九鼎饮后,犹如烈日当空,阴霾自融解。阴邪之物从消化道排除,正是药已中的表现。切不可慌张易方,致使前功尽弃矣。

伤寒论第278条可参。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7 09:51
本帖最后由 一阳 于 2020-8-28 20:13 编辑

随后她浑身发麻、头晕了几天,也能忍住。不过这期间出现的一次感冒可谓“刻骨铭心”。

个人理解:此等反应,与上条道理一样。但更吓人。想想看,浑身发麻,又头晕,患者肯定是惊慌失措,搞不好会“半夜砸门”,医家如果不识,功夫不到位,能不慌吗?能不怀疑先前处方错误吗?
前面杏林兄言,温阳祛实这么简单就能治好,就不是疑难杂症了。确实,首诊能判断出太阴、少阴合并不难,但病情至此如何处理就难了。非临床丰富者不能为也!
此等反应,伤寒论第174条可参(见标注红色字体的文字)。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鞕(一云脐下心下鞕),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二两,炙)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去桂加白术汤方: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白术(四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鞕,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鞕,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7 09:51
2月16日下午3点半,她自觉不适就量了量体温,一看37.5℃,起先没怎么在意,结果才刚要黑天的时候,这场感冒就直接发展到浑身酸痛、四肢无力的程度了,她头痛得很,怕冷也特别明显,又试了次体温,嚯,都38.9℃了!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7 09:53
这个时候怎么办?病情加重了吗?是用药错了导致的吗?用药的思路、方向错了吗?要换思路、换方吗?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27 10:23
  “脉象中取微细涩,沉取虚而无力;舌正中明显裂纹,苔薄白,舌下瘀络不明显,舌体偏瘦;腹诊查得心下动悸和脐上动悸极为明显(++++),脐下动悸次之(++)……喔,

  《药征续编》:凡仲景之治动也,共活法有三:有胸腹之动,则以牡蛎治之有脐下之动,则以龙骨治之有胸腹脐下之动剧,则以蜀漆治之。此为仲景治动之三活法矣。故仲景之方,有以蜀漆配之牡蛎者,或有配之龙骨者,或有配之龙骨、牡蛎者,是又仲景用蜀漆之法也。

  此案患者白天小腿肉跳、晚上小腿紧绷,而且情绪敏感、夜晚兴奋,胸腹和脐下皆有明显的悸动,来例假的时候血块特别多。
  宜用龙骨牡蛎:
  一、从方证药证上看,是尊仲景用药法则
  二、从后世药理上看,龙骨牡蛎平肝安神、息风止痉
  三、从现代药理上看,龙骨牡蛎可以补充钙等矿物质,是成骨原料,同时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的作用,牡蛎多糖具有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等作用。


作者: coorus    时间: 2020-8-27 10:25
当归芍药散、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麦门冬汤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7 10:35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0-8-27 10:23
  《药征续编》:凡仲景之治动也,共活法有三:有胸腹之动,则以牡蛎治之;有脐下之动,则以龙骨治之; ...

我的理解动的根本原因在于阳不足。不扶阳,则不足以去动,哪怕用上特效去动药龙骨牡蛎。阳足,则动可自去,可不必假于龙骨牡蛎也。
当然加上龙骨牡蛎我个人觉得也可。这正如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7 10:38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coorus 发表于 2020-8-27 10:25
当归芍药散、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麦门冬汤

先生高见。
个人觉得亦无不可。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7 10:49
原女士马上联系耕铭师哥,在他的指示下给自己加服了1剂中药——葛根汤加附子、细辛,发汗之后夜里2点烧便退了,不过睡觉的时候就觉得后腰又沉又痛,朦朦胧胧中她感觉自己特别喜欢使劲儿伸展身体的各个部位,仿佛身体通过伸展正在无限延长,非常舒服。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7 10:50

第2天,天刚刚亮她就醒了,是被自己骨盆处传来的疼痛疼醒的,只感觉那种疼跟自己生孩子时开骨缝是一种疼法,一量体温38.5℃,竟然又烧起来了。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7 10:51
这咋个又烧又疼起来了?
还扶阳温阳不?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7 15:56
这天上午,原女士又在耕铭师哥的指示下加服了一剂中药——比昨晚的方子多了味杏仁。喝完不到1个小时,她就感觉自己的骨盆不再疼了,不过这时候肩膀和大腿根儿又开始一下一下地疼,好在没有骨盆的疼法那样难以忍受。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7 15:57
她觉得自己是真的感冒了,这天她一边觉得自己没力气,一边在不停地擤鼻涕,还是那种又黄又厚的黏鼻涕,估计这天擤的加起来能凑满一个小号的杯子了。她同时无奈地意识到,自己不光鼻子不能透气了,嗓子也是又干又疼,因此她还不敢随便咽唾沫。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7 15:58
又黄又厚的黏鼻涕,
此时要用石膏,黄芩等寒凉之品么?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27 17:58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一阳 发表于 2020-8-27 15:58
又黄又厚的黏鼻涕,
此时要用石膏,黄芩等寒凉之品么?

  湿热果然深伏。
  黄芩属苦寒燥之品,患者非实热且津液虚,自然不宜用。
  当酌加石膏、芦根、麦冬、生地、玄参这些甘寒增液之品,配合温阳发表的药一起用,以利于稀释浊邪,使其顺利排出。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27 18:03
  我还是那个疑问,此患者发病前几年是怎么吃饭的,每天吃些什么,吃了多少?大小便情况如何?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7 20:21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0-8-27 17:58
  湿热果然深伏。
  黄芩属苦寒燥之品,患者非实热且津液虚,自然不宜用。
  当酌加石膏、芦根、麦 ...

对此等情况的处理正好能体现出一位医家的理论渊源和深度以及临床功底。
且看耕铭小师哥是如何处理的。
从中能看出耕铭师哥出自哪门哪派哪人吗?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7 20:24
这样子忍受了一天之后,第3天上午,耕铭师哥又给她准备了一个小小的新方子,药味如下: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7 20:26
本帖最后由 一阳 于 2020-8-27 22:34 编辑

这个方子到底是清热吗?还是寒热并用?还是原封不动呢?且看耕铭小师哥手笔,那绝对是叫人意想不到,拍案叫绝的!不信请看下面的小方。


紫油桂9g 生旱半夏9g 生甘草6g 干姜7.5g 去皮生附片9g 云茯苓12g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7 20:26
本帖最后由 一阳 于 2020-8-28 00:43 编辑

紫油桂9g 生旱半夏9g 生甘草6g 干姜7.5g 去皮生附片9g 云茯苓12g
此方为耕铭首创,名天一饮。
生甘草, 干姜、去皮生附片,人参, 云茯苓。名茯苓四逆汤,为医圣所创。

紫油桂, 生甘草, 干姜,去皮生附片 ,名大回阳饮,为一代火神大家吴佩衡所创。

但紫油桂9g 生旱半夏9g 生甘草6g 干姜7.5g 去皮生附片9g 云茯苓12g,恕我孤陋寡闻,未之见也。

耕铭小师哥之原创也!

空山幽谷之中隐隐透出龙吟之声。一代少年英侠遍览医书,崇古奉今,中西并重,针药俱精,自创武功,将挟技出山与天下英雄争雄于杏林矣!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7 20:30
本帖最后由 一阳 于 2020-8-28 00:32 编辑

啥?!不光不清热,还把原方中性寒之血药芍药去掉;微寒之补药人参去掉;发表之麻黄去掉;解郁之柴胡去掉,就连健脾利湿的苍术也去掉了。
这是要闹那般啊?
这是要专心致志烧开水吗?
一切影响火候的因素都统统去掉,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孰能为我解惑?






作者: 丁弟学医    时间: 2020-8-27 20:58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一阳 发表于 2020-8-27 20:30
啥?!不光不清热,还把原方中耗阳之阴药芍药去掉;微寒之补药人参也去掉;发表之麻黄也去掉;解郁之柴胡也 ...

看着这是火神派的手法,郑钦安主张阴邪不退,不加任何阴药,一味的扶阳透邪,而吴佩衡更是有过之而不及.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7 21:06
本帖最后由 一阳 于 2020-8-27 21:32 编辑
丁弟学医 发表于 2020-8-27 20:58
看着这是火神派的手法,郑钦安主张阴邪不退,不加任何阴药,一味的扶阳透邪,而吴佩衡更是有过之而不及.

...

兄慧眼如炬。
此正是火神第一人吴佩衡手法。
但于大回阳饮中加半夏,茯苓。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妙不可言!相较之,愚以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矣!



作者: 丁弟学医    时间: 2020-8-27 23:02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一阳 发表于 2020-8-27 21:06
兄慧眼如炬。
此正是火神第一人吴佩衡手法。
但于大回阳饮中加半夏,茯苓。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妙不可言! ...

您过奖了,痴迷火神派两年,知道一点他们的用药,盲目试过一些麻附桂.后来想想,真是不知者无畏啊

我目前的水平还不足以进一步的来讨论

期待您的续载

作者: 怀海    时间: 2020-8-28 10:54
学中医要想有成就不否认天赋的作用,但还远远不够,建议多花些功夫在疑难病杂病方面.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8 19:13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丁弟学医 发表于 2020-8-27 23:02
您过奖了,痴迷火神派两年,知道一点他们的用药,盲目试过一些麻附桂.后来想想,真是不知者无畏啊

我目前的 ...

谢谢您参与讨论。任何一个好的医案,多学习,多反思,总会有启发,有收获。哪怕医家本身也能从自己的医案中学习到不少东西。我们一起来学习、讨论。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8 19:14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怀海 发表于 2020-8-28 10:54
学中医要想有成就不否认天赋的作用,但还远远不够,建议多花些功夫在疑难病杂病方面.
...

谢谢你参与讨论。相信您的意见对耕铭有帮助。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8 19:15
一打眼,6味常用药而已,也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但就这小小的方子,却足以让原女士的疼痛烧灼消失得烟消云散了。上午还是咽口唾沫都要忍着疼的嗓子,喝过药刚过晌午,嗓子就恢复了正常,当晚,她的其他不适感也全都不见了。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8 19:32
本帖最后由 一阳 于 2020-8-28 19:34 编辑

个人理解:药味虽少,但有千钧之力。个中缘由真是发人深思啊。
先前病人太阴,少阴合病,机体机能下降,致使人体表部失却了抗邪的能力,反应不强烈,故尔看不到一般健壮人感冒应有的流黄、浓鼻涕等反应激烈症状。经九鼎饮(第一次的膏方)振奋人体阳气后,表部获得了抗邪的能力,正邪纷争,出现了又黄又厚的黏鼻涕,咽喉疼痛烧灼的反应。这正是人体机能提升的表现。此时去掉芍药,人参,麻黄,柴胡,苍术等耗阳,散阳之品,而用天一饮专注于阳气的固培,扶持。这样人体机能恢复后,兵强马壮,再杀向表部,那是秋风扫落叶之势,表证或可自解也。此正犹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而后大败吴军。若表不解,可再用九鼎饮酌加发表之品解之。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8 20:19
在耕铭师哥的帮助下,原女士和这场感冒的斗智斗勇可谓取得了绝对的胜利,这场胜利也成为了她这颗半夏星丢掉疑似渐冻症病痛的转折点。惊喜、佩服、轻松、信赖,这8个字足以概况原女士的多种心情变化了,耕铭师哥已然成为她心目中的“霹雳小神医”,因为战胜那场感冒之后,她的瞑眩反应也就像之前医嘱提到的那样自动消失了,膏方带来的剧烈反应彻底被她身体的日渐恢复所替代。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8 20:19
就这样,她按着耕铭师哥守方不变的治疗思路,老老实实地吃了将近3个月的膏方(2019年农历新年之前开始吃的膏方,过年期间停服过半个月),在先苦后甜的喜悦中,于2019年4月中旬宣布自己彻底痊愈。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8 20:22
备注:截止到2020年8月27日,随访得知该患者状态很好,病没有复发。离治愈已过去一年零4个月了。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28 21:04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一阳 发表于 2020-8-28 19:32
个人理解:药味虽少,但有千钧之力。个中缘由真是发人深思啊。
先前病人太阴,少阴合病,机体机能下降,致 ...

  打仗靠的是粮草,汗为心之液,发汗要有足够的津血来支持,如果真是脉涩血少而发汗,属于铤而走险。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28 21:08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20-8-28 21:13 编辑
一阳 发表于 2020-8-28 20:19
就这样,她按着耕铭师哥守方不变的治疗思路,老老实实地吃了将近3个月的膏方(2019年农历新年之前开始吃的 ...
医院的神经内科大夫一开始说她的症状符合渐冻症,也就是霍金得过的那个病,但后来的颅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又排除了这种可能。医生在下一个罕见疾病的诊断时,回答“是”或者“不是”都还好,唯独这个“不一定是”的说法才让她真心受不了

  3个月,用扶阳、活血、祛痰湿、健脾肺的膏方治好了,可以证明此案非渐冻症了。
  就是一个普通的严重的湿热为主兼脾肾阳虚之证,导致萎症初发的案例,证候尚偏于实、正虚不著,是中医所擅治之病。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28 21:10
张耕铭医案
半夏星的“渐冻症”迷思

这标题,起得真好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28 21:20

  像帕金森病、渐冻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之类的,退行性的神经元变性疾病,在大脑组织中都发现有“老年斑”。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8 21:20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0-8-28 21:04
  打仗靠的是粮草,汗为心之液,发汗要有足够的津血来支持,如果真是脉涩血少而发汗,属于铤而走险。
...

天一饮不在于发汗。麻黄配桂枝也不一定发汗。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8 21:28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本帖最后由 一阳 于 2020-8-28 21:35 编辑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0-8-28 21:20
  像帕金森病、渐冻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之类的,退行性的神经元变性疾病,在大脑组织中都发现有“老 ...

杏林兄西医知识渊博,佩服之至!此等有形之物难以速去,这些病不管用中医还是西医,都属难治。还是养生为重!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作者: 丁弟学医    时间: 2020-8-28 21:35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一阳 发表于 2020-8-28 19:15
一打眼,6味常用药而已,也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但就这小小的方子,却足以让原女士的疼痛烧灼消失得烟消云 ...

火神派的思路确实是跟其他的医派很不一样,有时甚至是相反
以前看过相关的一些火神派医家,他们用四逆辈的依据都是各有各的经验
只要有一两个是阴症的证状即可,比如齿痕+便溏,舌淡+口淡,虚脉有怕冷,等等,不管是黄腻苔还是黄鼻涕,或者便秘,只要不是阳明实证就好,都能用四逆辈
只能说,想用好火神派的思路不容易,因为手段霹雳,反应也是很激烈的,经验不足,或是学而不精,只能是引火烧身.
我以前也是用过一些方子,里面也是附子肉桂生半夏干姜等等,不用三四天就会出现感冒,黄鼻涕,燥热等证状,往往就先去按正常的感冒思路去处理而中断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8 21:37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本帖最后由 一阳 于 2020-8-28 21:43 编辑
丁弟学医 发表于 2020-8-28 21:35
火神派的思路确实是跟其他的医派很不一样,有时甚至是相反
以前看过相关的一些火神派医家,他们用四逆辈的 ...

引火烧身太形象了,哈哈!行百里半九十,半途而废了。以后可以试试耕铭的手法。



作者: 丁弟学医    时间: 2020-8-28 21:43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一阳 发表于 2020-8-28 21:37
哈哈!半途而废了。以后可以试试耕铭的手法。

哈,个人以为,在伤寒金匮,内经,没有学好之前,不要去学火神
郑钦安的理论是在经典之上悟出来的
我还有一点不解,就是为什么一开始用的就是膏方,而不是汤剂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8 21:45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丁弟学医 发表于 2020-8-28 21:43
哈,个人以为,在伤寒金匮,内经,没有学好之前,不要去学火神
郑钦安的理论是在经典之上悟出来的
我还有一点 ...

您真是善学习之人!我还没想过这个问题。您一说,我也有此疑问。我请教下耕铭再给您答复。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28 21:47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一阳 发表于 2020-8-28 21:28
杏林兄西医知识渊博,佩服之至!此等有形之物难以速去,这些病不管用中医还是西医,都属难治。还是养生为 ...

  一阳兄所言即是:沉疴难起,摄、养、防胜过治疗。
  渊博不敢当,遇到问题、搜索查证、现学现卖而已。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28 22:10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一阳 发表于 2020-8-28 21:20
天一饮不在于发汗。麻黄配桂枝也不一定发汗。

  我说的是脉涩还用葛根汤加附子、细辛,发汗:
原女士马上联系耕铭师哥,在他的指示下给自己加服了1剂中药——葛根汤加附子、细辛,发汗之后夜里2点烧便退了,不过睡觉的时候就觉得后腰又沉又痛,朦朦胧胧中她感觉自己特别喜欢使劲儿伸展身体的各个部位,仿佛身体通过伸展正在无限延长,非常舒服。


《金匮·虚劳血痹篇》中有个[天雄散],与天一饮也有几分相似:
天雄是加强版的附子;白术健脾祛湿相当于干姜+甘草+茯苓;桂枝就是肉桂;龙骨与半夏均有燥湿之效、药势均降。
天雄散方
天雄三两(炮) 白术八两 桂枝六两 龙骨三两
右四味,杵为散,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紫油桂9g 生旱半夏9g 生甘草6g 干姜7.5g 去皮生附片9g 云茯苓12g
此方为耕铭首创,名天一饮。
生甘草, 干姜、去皮生附片,人参, 云茯苓。名茯苓四逆汤,为医圣所创。
紫油桂, 生甘草, 干姜,去皮生附片 ,名大回阳饮,为一代火神大家吴佩衡所创。
但紫油桂9g 生旱半夏9g 生甘草6g 干姜7.5g 去皮生附片9g 云茯苓12g,恕我孤陋寡闻,未之见也。
耕铭小师哥之原创也!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8 22:10
耕铭说膏药挥发厉害,效果肯定要比汤药差。但是患者腿脚不便,家里也有老人卧病在床需要照顾,附子又需要长时间煎,所以煎煮汤药不方便。就熬成膏,方便服用。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28 22:19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丁弟学医 发表于 2020-8-28 21:43
哈,个人以为,在伤寒金匮,内经,没有学好之前,不要去学火神
郑钦安的理论是在经典之上悟出来的
我还有一点 ...

  明显是个慢性病,湿与热结、如油入面,加上脾肾两虚,非短期之内能够祛除的,汤难速荡,故用缓剂。

作者: 丁弟学医    时间: 2020-8-28 22:28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一阳 发表于 2020-8-28 22:10
耕铭说膏药挥发厉害,效果肯定要比汤药差。但是患者腿脚不便,家里也有老人卧病在床需要照顾,附子又需要长 ...

确确实实是用心良苦,按照火神手法,一般重病久病,第一次药就下得准的,一般一到两贴就能起反应

作者: 丁弟学医    时间: 2020-8-28 22:37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0-8-28 22:19
  明显是个慢性病,湿与热结、如油入面,加上脾肾两虚,非短期之内能够祛除的,汤难速荡,故用缓剂。
...

如果是在感冒之后用膏方我觉得能理解
但是一开始就用膏方,就不好理解
还有就是,火神派对于湿与热的理解,跟别的医家是完全不同的,当有病人有湿时,说明太阴少阴已经虚,一般都直接扶阳,回阳,用自身的阳气去驱除湿邪,一般不会用苦寒燥湿.
因为火为虚火,不能清,阳气恢复,阴邪自退,所以会起激烈的反应,拉肚子,感冒现象,瞑眩等等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8 22:43
丁弟学医 发表于 2020-8-28 22:28
确确实实是用心良苦,按照火神手法,一般重病久病,第一次药就下得准的,一般一到两贴就能起反应
...


此火神门人临床家之言。


作者: 丁弟学医    时间: 2020-8-28 23:02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本帖最后由 丁弟学医 于 2020-8-28 23:05 编辑
一阳 发表于 2020-8-28 22:43
此火神门人临床家之言。

我个人的理解,扶阳,透邪,是两个并重的手法,透邪是启动人体枢机的手段,扶阳是提供动力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29 07:32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丁弟学医 发表于 2020-8-28 22:37
如果是在感冒之后用膏方我觉得能理解
但是一开始就用膏方,就不好理解
还有就是,火神派对于湿与热的理解, ...

  此患者为“阴阳两虚而瘀,痰饮久郁化热”之证。
  不同的中医派别治疗这样一种相同的证候,可以有很多个不同的“解题角度”,扶阳派就是侧重于从“温阳、宣肺、行水、活血”入手,迅速激发人体自身机能,达到“祛除痰、湿、瘀、毒之邪”的这样一个中医流派。

  患者脉涩为阴血少,重按无力为阳气虚,体内多处积液为痰饮重,咽干涕黄为郁饮久而化热。
  此热为虚热,而体本虚寒,这是扶阳派治疗这种证候时,能够大量投以辛温助阳之药的前提。

  以扶阳的手法治疗这种“阳虚夹热之证”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一、不清标热,不管标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很不舒服(如一阳老师转述医案中的描述:她同时无奈地意识到,自己不光鼻子不能透气了,嗓子也是又干又疼),正如您说的出现“各种激烈的瞑眩反应”
  二、在患者不是单纯的阳虚邪盛,同时还有阴血津液虚(如本案患者阴阳两虚),甚至阴虚更重的情况下,如果兴阳祛邪尚未完成,阴血津液就因为大量辛温升散药的过度损耗而支撑不住枯竭了,就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因为火为虚火,不能清,阳气恢复,阴邪自退,所以会起激烈的反应,拉肚子,感冒现象,瞑眩等等。

  虚火为什么不能清,如果虚热不能清,那《中药学》中就不会有{清虚热药}这一分类了!
  清虚火必然有消耗少量的阳气的不利之处,但可以解除治疗过程中让患者痛苦的局部症状。

  在治疗慢性病而不是抢救危急重症的情况下,这是一种标本兼顾的睿智取舍,找到了一个代价与收获的最佳平衡点。
  而扶阳派霸王硬上弓,一味兴阳逐邪,猛打猛杀,是不是跟西医的手法相似,像修机器一样,缺乏人性化的关怀呢?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29 07:49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丁弟学医 发表于 2020-8-28 23:02
我个人的理解,扶阳,透邪,是两个并重的手法,透邪是启动人体枢机的手段,扶阳是提供动力

...

  透邪也包含清除虚热,缓解患者痛苦的标症。

  紫油桂9g 生旱半夏9g 生甘草6g 干姜7.5g 去皮生附片9g 云茯苓12g
  此方为耕铭首创,名天一饮。

  此方方名取〈天一生水〉之意,位于浙江宁波的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也取此意,希望水能克火,避免被焚之灾。
  [天一饮]用药一派温燥,无滋润之品,可见此方用于{脾肾阳虚、气化不利、痰饮内阻、津不上承}而导致的口渴咽干等上部缺水之证。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29 07:55

  追求“效如桴鼓”是扶阳派和方证派共同的价值取向。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29 09:20
  仔细读一读本帖主题帖中的书荐,不难发现,张耕铭治病用药的风格,与他的人生风格完全是“一脉相承、如出一辙”的:

  与他朝夕相处的同学写道:
   “我们学习的时候,他也在学习;我们娱乐时,他还在学习;我们吃饭时,他在看病,我们睡觉时,他在整理医案和总结”。“每天他留给自己的时间很少,留给家人和朋友的时间更少,除去吃饭与睡觉,他的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患者......每天工作到凌晨......在济南的三年里,我们已经把周遭的景点逛了个遍,而他一个人在图书馆的自习室里坐了三年的冷板凳”。

  认准一个目标,单刀直入,执着专注,不惜代价,不考虑也不去兼顾和均衡其它方面。
  这是一种“势不可挡”的锐气,能在短时间之内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和构建力,但同时也潜藏着盲崇偏嗜、用极自伤的风险。

  前几天看到一条新闻:
  《史上最年轻的博导兼教授诞生,能力和颜值并存,网友酸了:巨浪!》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0064186527310409476%22%7D&n_type=1&p_from=4
  她先后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士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李老师专注于纳米制造、光电集成等领域的研究,发表SCI论文十余篇,并曾在多个国际大会上作口头报告,研究成果曾获台积电等企业关注。
  李晟曼曾获国家奖学金,社会活动积极分子,知行奖学金等荣誉。博士研究生阶段,李晟曼主要做的是基于铟锡氧化物的薄膜晶体管研究,在导师吴燕庆教授的指导下,发表了很多论文,还参加美国物理学会会议,并作墙报展示。

  除了乐观的心态,良好的体能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做实验时,李晟曼的态度一丝不苟,极度专注。科研之余,她热爱生活,积极参加活动,是一名运动健将。她一直坚信:唯有强健的体魄能让自己在工作和学习当中游刃有余。
  她认真组织并参与实验室每周三次的环喻家湖夜跑活动,不仅锻炼了她的耐力,也促进了同学间的交流,她还获得过2015-2016年马鞍山冬季5km长跑的冠军,凯默杯羽毛球团体赛冠军,光电学院党支部羽毛球赛亚军等。

  其实中医史上也有这样全面发展的人物,最突出的就是“徐灵胎”,罗大伦博士在《古代的医生》中有这样几段描述:
  徐灵胎二十岁的时候县庠入泮,补诸生。也就是这个时候,突然对武术产生了兴趣(估计是晚上偷着看武侠小说了),开始拜师学习武艺,两年以后直练得一身武艺,能举三百斤巨石,熟练地掌握了散打母子枪棍技击之法。
  同样是在二十岁的时候,用了半年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了天文学,学习的方法同样是把汉晋以来的天文著作拿来,一边研究一边找星星,于是徐家的人就经常发现一到晚上徐灵胎同学的眼睛就开始放光,拿着书跑到庭院里,对照着书本开始在天空中寻找星星。
  大家不要以为徐灵胎同学找到星星就算了,那种层次太低级了(当然,现在不是一定级别的天文爱好者基本上这个级别也都做不到),他还考证了各个星星的运行状态,“经度行次”,也就是说,真正系统地研究了一下天体的运行状况。
  传说中的“夜观天象”的功夫就这么练成了!
  估计您该晕了,这位爷这根本就不是向着医学家的方向发展的啊,该不是写错了人了吧?
  是啊,按照这样的课程安排来看是好像和中医不搭边儿了,我以前学习中医的时候也只知道徐灵胎是清代著名中医学家,等到后来看到他的学习经过也是目瞪口呆,更离谱的是,有一次偶然翻中国音乐史,看到其中写着:中国古代音乐家徐大椿(徐灵胎),我更是诧异不已,仔细一看,他的音乐著作《乐府传声》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还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有搞水利工程的同学可以帮助考证一下,估计在中国水利工程史上这位徐同学也该有个位置。实际上终其一生,他都在搞水利工程,为当地的老百姓造了许多福。
  不但您晕,我也晕啊,做学问做到这种所向披靡、无往不利、落地开花、处处结果的地步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9 23:11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本帖最后由 一阳 于 2020-8-29 23:19 编辑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0-8-29 07:32
  此患者为“阴阳两虚而瘀,痰饮久郁化热”之证。
  不同的中医派别治疗这样一种相同的证候,可以有 ...

  中医人之间能讨论的前提是都认同阴阳的观点。和中医黑聊不到一块就是因为中医黑不认同阴阳,只认分子,这就没法聊了。
   但是同样是阴阳,不同的流派认识也不同。主要是阴阳中两者的地位究竟谁轻谁重。有认为阳主阴从的,也就是阳占主导地位。有认为阴阳平权的或者阳比阴稍微重一点。从不同的前提出发,导致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比方说杏林兄认为“同时还有阴血津液虚(如本案患者阴阳两虚),甚至阴虚更重的情况下,如果兴阳祛邪尚未完成,阴血津液就因为大量辛温升散药的过度损耗而支撑不住枯竭了,就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秉持的就是认同阴阳并重,阳是耗阴的。那么扶阳就是消耗阴津。
  但是从阳主阴从的观点出发,在阳虚的前提下,同时现阴血津液虚,此时扶阳不但不耗阴,反倒会化生阴。
  对我而言,我是认同阳主阴从的观点的。
那么到底谁对谁错,我觉得更多的是一个实践问题。我想足够多的火神派医案是能够支持阳主阴从这一观点的。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29 23:23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一阳 发表于 2020-8-29 23:11
中医人之间能讨论的前提是都认同阴阳的观点。和中医黑聊不到一块就是因为中医黑不认同阴阳,只认分子,这 ...

  
  “阳主阴从、阴阳平权”这样的理论太过抽象,用生活常识打个比方吧:

  阴阳两虚的人,就好比半锅未烧开的水,水不多,温度也不高。

  现在你加大火力把水烧开了,这半锅水开始因气化蒸腾而越来越少,此时是不是该加点水呢?
  难道温高锅沸了里面的水量就会自动增加?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9 23:23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3两,芍药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龙骨3两,牡蛎3两。
如此亡血失精,仲圣舍当归、地黄、人参,麦冬等补阴之品不用,而只用桂枝汤加龙骨牡蛎通阳而化阴。着实令人深思啊。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9 23:25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本帖最后由 一阳 于 2020-8-29 23:28 编辑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0-8-29 23:23
  
  “阳主阴从、阴阳平权”这样的理论太过抽象,用生活常识打个比方吧:

生命的有机过程不能简单等同于无机世界的物理过程。阳可以化阴,并且阳虚状态下化阴(或者说补阴)必须靠阳。此时扶阳不但不耗阴还会化阴!!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29 23:29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20-8-29 23:31 编辑
一阳 发表于 2020-8-29 23:23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 ...

  芍药、大枣、龙骨、牡蛎,都是有形营养物质,补阴的东西,不是姜桂附之类的点火兴阳之品。
  芍药甘草甘酸化阴,大枣别称“木本粮食”富含糖分和蛋白质;龙骨牡蛎补铁钙等让人镇静(平肝潜阳)促进生血成骨的矿物质。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9 23:32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0-8-29 23:29
  芍药、大枣、龙骨、牡蛎,都是有形营养物质,补阴的东西,不是姜桂附之类的点火兴阳之品。
  芍药甘 ...

这样就有点杠了。意思是吃了姜附桂。饭都不让吃了!吃了就是补了阴。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29 23:34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一阳 发表于 2020-8-29 23:25
生命的有机过程不能简单等同于无机世界的物理过程。阳可以化阴,并且阳虚状态下化阴(或者说补阴)必须靠 ...

  阴阳转化不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吗?
  阳扶得太旺了,在它化生足够的阴之前,将已经不足的阴烧干了怎么办呢?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9 23:35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0-8-29 23:29
  芍药、大枣、龙骨、牡蛎,都是有形营养物质,补阴的东西,不是姜桂附之类的点火兴阳之品。
  芍药甘 ...

一个阳虚的人,阴血亏虚,让他吃芍药,大枣,龙骨牡蛎。看看能不能补进去。就是说把桂枝汤加龙骨牡蛎汤中的桂枝、生姜去掉,看能不能补进去?相反,不用其他的药,仅用桂枝,生姜,甘草,加食物,未必就不见效。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9 23:37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0-8-29 23:34
  阴阳转化不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吗?
  阳扶得太旺了,在它化生足够的阴之前,将已经不足的阴烧干 ...

阳气起来的同时就化生阴了,没有先后。阳气起来的同时,阴就化生了,怎么耗阴呢?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9 23:43
本帖最后由 一阳 于 2020-8-29 23:52 编辑

正巧今天看到了一个从医40年的民间老中医在公众号写了一篇与今天话题相关的文章------论附子的伤津与生津。
他的“附子大热,对于虚寒证,不仅不伤津,还大能生津”的观点我认同。
但是这位大爷脾气火爆,好骂人,骂人的话我是极不赞同的。
请看下楼的转载。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29 23:43
中医界,有一帮半桶水的浅薄之徒,视附子如蛇蝎,说附子如西医的激素药,能伤精败肾。说附子“刚燥”,能“伤津液”。这种种说法,实属无知妄说,为无稽之谈。实际上,一切药物的应用,离开具体的应用对象,来谈药物的功能优劣,都是机械论的错误论调,毫无意义。

附子大热,对于虚寒证,不仅不伤津,还大能生津。我自己在30年前某日,忽觉胸中一口粘痰,堵塞气管,虽用力咳嗽,也咳不出来。拼命用力咳,想把痰咳出来,只咳出少许粘稠如胶的黄色粘痰。知自己属寒性体质,即用开水冲服附子末4克许,不到一分钟,一大口清稀白痰,脱口而出。胸中窒碍,顿消于无形。于此可见,对于寒性体质,附子不唯不刚燥,不伤津,还大有生津润燥、破结消痰之功。对于虚寒体质,无疑是救命仙丹。

当今人们体质,普遍属于虚寒,也叫阳虚阴盛。此阴盛,不是说津液多,而是指水气多,痰浊多,寒邪多。这叫阳虚不能生阴,饮食虽多,不能化生气血津液,反化生痰浊腐败之物。由于阳虚不能生津液,故时时口渴。喝水虽多,口渴如故,越喝越渴。

这水气痰浊堵塞血管,于是引发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让三高症空前大暴发。喝水伤阳,正是引发三高的最主要原因。讲到治疗,附子无疑是重臣主将。

有一帮混进中医队伍的假中医,治病功夫没有一点,造谣功夫奇招迭出,把呆瓜们骗得五体投地,財破人亡而不知。“扶阳必耗阴”,“二阴病都是热证”,“老年便秘都是热证”,“三高都是热证”,“一味附子论,害死多少人”,……。无知妄说,莫此为甚。这帮假中医,实属中医里的败类,为害群之马。对中医界产生极坏影响,有极大破坏作用。

前月26日上午,我自己膻中穴右侧寸许处,忽然疼痛,吸气更剧。冲服田七粉,效杳然。于是冲服苡仁附子末,移时痛减,次日痊愈。服药一次,马到成功。

薏苡附子散,为仲景治胸痹方。验诸实际,果有卓效。

临床观察,当今多数阳虚体质,阴津也大亏。一方面阳虚多水,另一方面,津亏显著。叫做阴阳两虚,而兼有水气。治之颇为不易,难求速效。其病理变化,可引起全身多脏腑的广泛病变。这跟当今西医的错误治疗有关,跟叫人多喝水有关,也跟温病学滋阴派的谬论邪说有关。也跟人们对附子的错误认识有关。附子治病之功甚伟,在于如何应用而已。

附子对于实热证,当然是杀人毒药,不可轻试妄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是马克思活的灵魂。

民间中医陈彩声,记于2020,1,4,子夜。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30 07:05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一阳 发表于 2020-8-29 23:37
阳气起来的同时就化生阴了,没有先后。阳气起来的同时,阴就化生了,怎么耗阴呢?
...

  那滋阴的同时就能化阳,汽车加了油立马就能开动了,滋阴又怎么耗阳了呢?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30 07:16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一阳 发表于 2020-8-29 23:32
这样就有点杠了。意思是吃了姜附桂。饭都不让吃了!吃了就是补了阴。

  阴虚患者或者阴阳两虚的患者,如果吃饭就足够补阴了,那滋阴药就没有使用的机会和存在的必要了。

  现代人饮食越来越好,荤菜肉食几乎顿顿少不了,烹饪这些肥甘美味的时候,姜椒葱蒜、桂皮大料、芥末孜然这些辛温扶阳的调料还用得少吗?
  咸口的荤素菜面均适用的调味品{王守义十三香}里面二十三种配料大多数都是温里扶阳的药。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20-8-30 08:55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20-8-30 09:02 编辑
一阳 发表于 2020-8-29 23:43
正巧今天看到了一个从医40年的民间老中医在公众号写了一篇与今天话题相关的文章------论附子的伤津与生津。 ...

 一阳兄与耕铭老弟联系较多,如果他有了一些治疗疑难病的案例,望有空了能转帖几则过来我们学习一下哦。
  比如:真正的渐冻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真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慢性白血病、儿童期发病型肌糖原贮积症(庞贝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胰腺癌、局限性肠炎(克罗恩氏病)、溃疡性结肠炎、抑郁症、川崎病之类的疾病。



作者: 三余堂主人    时间: 2020-8-30 17:17
英雄出少年!希望中医后继有人!能真正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出一份力量

作者: 丁弟学医    时间: 2020-8-31 16:51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0-8-30 08:55
 一阳兄与耕铭老弟联系较多,如果他有了一些治疗疑难病的案例,望有空了能转帖几则过来我们学习一下哦。
...

哈,杏林兄,流派不同,理论不同,临床指导用药自然不同,而病有些能治有些是无力回天的
理论不相同,肯定不能聊到一起去,火神派,确实有过人之处,这点不能否认,但是学偏入魔的比较多
经方派有也学而不精的,不得入门,临床起来理论与疗效相差甚远
若是想用一派之理论来一统万病之治法,个人认为是不科学的(所以才会搞得中医内科学居然是辨病论治)
比如金水六君煎,升阳散火汤的适用症状,如果是火神派用药,又会怎么考虑,经方派又怎么考虑,我肯定这个很难去讨论到思路一致

作者: coorus    时间: 2020-8-31 19:14
附子治寒亦治湿,既然治湿,有湿湿当之,无湿当虑其伤阴。就我个人使用附子的感受来看,平常之人即使无湿,附子伤阴也比较有限,若用于瘦人寒多而湿少者或大量失血者,则有一定概率出现伤阴的情况,必须兼顾补液。

前述案例的女子,人瘦,但有湿,所以用火神派的方法,先不顾补阴,也并无大不妥,但是,如果一见阳虚就只管治阳虚,认为阳必生阴,全然不顾病人的整体情况,显然也是违背仲景之法的,《伤寒论》中既然有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肾气丸、桂枝加附子汤等的存在,可见治阳虚者并不忌讳补阴,反而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扶阳不顾补阴,恐怕也是火神派常常出现瞑眩反应的一个原因,这些瞑眩反应往往被解读为病愈之所必需,其实瞑眩反应主要是由于身体状态不佳,故而勉为其难的表现。如《伤寒论》101条中说:“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蒸蒸而振的反应就是因为病人经过“下之”,正气已有损伤之故。追求瞑眩反应,以作为医家有功的证明,却让病人承担了巨大风险,不可取。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31 19:41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0-8-30 07:05
  那滋阴的同时就能化阳,汽车加了油立马就能开动了,滋阴又怎么耗阳了呢?
...

  莫说用生地,麦冬,阿胶来滋阴耗阳,就是吃顿饭耗的阳气那也多得不得了。进入消化系统的血量就约占心输出量的三分之一。吃饭后,机体在大量吸收营养物质时,绒毛和黏膜下紧密连接处的血流就是平时的8倍。
  我们知道钠离子主要通过垮细胞途径以主动运转的方式被吸收,主动运转时耗能的。而营养物质的吸收,基本在分解后通过不同的载体以主动运转的形式吸收的。这些都是耗能反应。这就是一个阳虚的人为什么吃饭不容易消化的微观原因。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31 19:48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0-8-30 08:55
 一阳兄与耕铭老弟联系较多,如果他有了一些治疗疑难病的案例,望有空了能转帖几则过来我们学习一下哦。
...

杏林兄列举的这些病,就是举全人类的西医知识,能彻底解决哪一个呢?任何一个中医解决不了也否定不了什么。但是中医在这些病面前也不是束手待毙的。白血病,胰腺癌,川崎病等还是有病人求诊于耕铭老弟的。

作者: 一阳    时间: 2020-8-31 19:55
标题: RE: “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本帖最后由 一阳 于 2020-8-31 19:56 编辑
丁弟学医 发表于 2020-8-31 16:51
哈,杏林兄,流派不同,理论不同,临床指导用药自然不同,而病有些能治有些是无力回天的
理论不相同,肯定不能 ...

最开始的那个起点不同,就会导致思路不同,用药、用方不同。理论上是没法说服谁的,也说服不了,很多时候争论是没有意思的。况且中医的概念其内涵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有时候说了半天,可能说的还不是一个东西。
所以,哪个理论大家觉得有道理,那就在临床中用。临床管用才是最重要的。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www.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