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岳美中推荐中医必读书目 [打印本页]

作者: 橘龙    时间: 2011-2-5 23:10
标题: 岳美中推荐中医必读书目
网友铃冬有一帖《名中医推荐书单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表达了他对选书读书的困惑,这恐怕也是很多年轻中医的共同困惑。的确,不熟读经典甚至博览群书,没有扎实的中医功底,不可能成为中医大才,这是一个必然阶梯,谁也不可以逾越。但是面对“汗牛充栋”的宝库,究竟该读那些书、又该从那些书读起,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今特介绍《岳美中教授推荐的中医必读书目》,相信可以给大家比较明确的指引:
      
        学习中医,我意当从方剂入手。方剂之祖为仲景,因而读书还以从《伤寒论》、《金匮要略》入手为好。仲景最讲求的是辨证论治,《伤寒论》六经标题,首揭“辨三阳三阴病脉证并治”鲜明地昭示后人。论中更有“随证治之”、“依法治之”等语。在具体治疗中则某病以某方“主之”,某病“可与”或“宜”某方则是点明专病专方与辨证之下随宜治之的方治精神。《金匮要略》则论述三因,以专病专证成篇,题目亦揭出“辨病脉证治”,是在专病专证专方专药基础上行使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总之,仲景之书分论各治,既昭示人辨证论治的原理原则,又指出了辨证论治的具体方法。其规律之谨严,对临床实践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实是中医书籍的精髓,最宜反复钻研。
     《内经》分《素问》与《灵枢》二部,主要讲中医生理、病理,要读。不懂《灵》、《素》即不懂中医的生理、病理,就不懂中医的基本理论。读《内经》,其中的生字、难句首先得懂,才能读。这就牵涉到文史哲的修养,古汉语文化的功夫。这些知识,也是学习中医的人必须具备的。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中医病理专著,辨证细微,甚为可贵,应当置于案首时时取观。
        各家学说中以《景岳全书》、《张氏医通》、《丹溪心法》、《脾胃论》、《刘河间六书》为好。金元四大家各有长处,他们的书都可以看。只是张子和太偏,不善学者,反而有害。
        温病学方面,叶、薛、吴、王四家以王孟英著作为最好。比较细致,用于临床较多效验。《温热经纬》和《王氏医案》都需要细读精研。其次,何廉臣的著作对温病也多发挥。何是温病学后起之秀,特别是继承了王孟英的学术思想。他的《重订广温热论》和《重订感证宝阀》为少见的好书。诊断确切,于舌诊尤其精到,用药熨贴,分析入微,文字清晰,是书说出了温病真象。
        药物学方面,初起先看《药性歌括四百味》、《药性赋》。这类书朗朗上口,便于习诵。之后可看《本草备要》。再深一点,可看《本经疏证》、《本草思辨录》,至于《神农本草经》文字古奥,不大适合初学。但为本草之源,义蕴精深,且简明易诵,是其长处,与《内经》、《伤寒》、《金匮》合称四大经典。凡欲精研中医亦为必读书之一。
        类书方面,清·吴谦编纂的《医宗金鉴》甚好。此书比较实用,各科齐备,辨证详而方药精。书中对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编次订正,也下了很大功夫,有其意义。前清时,太医院考试就以此为标范,至今北方医生中,学《金鉴》名世者不乏其人,于此也可见该书影响之大,价值之高。其他如《六科准绳》、《张氏医通》、《东垣十书》也是好的类书,亦宜一并披阅。
       学杂病以《医宗金鉴》为好,看妇科以《济阴纲目》、《傅青主女科》为优。特别傅青主的书最好,其用药自成一家,该重时用量特重,动辄以两计,该轻时用量特轻,轻到几分。
       我最喜欢仲景和东垣的书。凡与之有关的书,从源到流也都一一加以系统地学习。例如,学药则先读张洁古《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继看《兰室秘藏》《用药法则》,再念张山雷《脏腑用药式补正》,再诵何廉臣《新编药物学》等。学方则读《伤寒论》、《伤寒来苏集》、《伤寒贯珠集》、《研经言》、《经方例释》;看《金匮要略方论》、《金匮心典》、《王旭高医书六种》等,一脉相袭而来。这种从一、二家系统学习的方法是否恰当,仅供参考。
        除了上述的书以外,医案、医话也应当有所泛览,汲取别人经验,才能丰富自己的学识。医案以《王孟英医案》、《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为好,医话以《冷庐医话》、《芷园医话》为佳。
        总之,凡学医者应当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读一家之言,志趣每易为其所夺,落其窠臼之中而不自觉。为医切忌拘古、趋新。医药重乎实际,一理之出,一药之投,如弈棋然,必激起对方,彼此牵动得当才可战而胜之,设不得当则为对方所胜。因此,若不广采众长,以精益其术,囿于方隅,临床之际不偾事误人者少矣。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1-2-6 06:51
岳美中先生推荐的书目非常好。岳美中先生提出的“学习中医,当从方剂入手”,我很赞同。而学习方剂,“还以从《伤寒论》、《金匮要略》入手为好”。
伤寒论的要义是“随证治之”和“以法治之”。而“随证治之”与“以法治之”,又是互为条件的。即“证”是依据,“法”是原则。没有证,就没有用药的依据;没有法,就没有组方的原则。若用药不凭证,而是凭所谓的感觉或悟性,就是随意用药,就背离了《伤寒论》“随证治之”的精神;若治病不立法,而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对症用药,杂乱无章,就违背了《伤寒论》“以法治之”的原则。所以说,“随证治之”是治病依据,“以法治之”是治病原则。没有证,则无从立法,没有法,则无从组方。若将“证”与“法”分离,就是将《伤寒论》的躯体(病、脉、证)与灵魂(治疗法则)分离,就难以读懂《伤寒论》的精神实质。
    《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程序,是辨病为先,辨脉、辨证从之。
伤寒论,立论于“六病脉证并治”,即把疾病分为三个部位,六个病型。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合病与并病。“六病”与“合病”、“并病”,都是病型的具体分型。辨别疾病,应首辨病位,次辨病型,应是伤寒论的辨证目标。即“辨方证”,要落实到“辨病”上。辨“六病”与“合病”、“并病”,都是“辨病”。可以说,“辨脉”与“辨证”,都是为“辨病”服务的。临证“辨脉”与“辨证”,都是“辨病”的依据,但是也有“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的情况。所以,无论是“辨脉”还是“辨证”,都要落实到“辨病”的目标上。只有辨明疾病,才能明确治法,也只有辨明疾病、明确治法,才能处方正确有效。
对于久经临床的医生来说,难于明辨“表里寒热虚实”的情况也是常能遇见的。所以岳美中先生说:“仲景之书分论各治,既昭示人辨证论治的原理原则,又指出了辨证论治的具体方法。其规律之谨严,对临床实践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实是中医书籍的精髓,最宜反复钻研。”
作者: wl7099    时间: 2011-2-6 09:06
岳老是自学的楷模,他的经验有可行性。
作者: 橘龙    时间: 2011-2-6 10:13
岳美中先生是完全靠自学成长的一位中医学家,一生从事中医医疗和教学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中医高级人才。他的成才之路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
作者: 城里娃脑    时间: 2011-2-6 10:35
岳美中访日与大冢敬节,矢数道明等汉方大家交流后,治学思路大变,临床疗效也有极大提高,思想也受到极大震撼!
作者: dream305    时间: 2011-2-6 11:18
岳老推荐的数目确实很好,但我觉得各人有各人的实际情况,我也是自学中医的,但我有五年西医正规教育的基础,刚开始看伤寒,金匮的时候确实一窍不通,我是从中药学起的,先把各味药学好,也才能看懂书里写的方,后来也走了好多弯路,才慢慢转到伤寒,金匮上来...所以我更希望更多的网友,特别是自学的,能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1-2-6 16:56
标题: 回 5楼(dream305) 的帖子
我是如何学上中医的
    我本是一名电力业工人。1978年因特殊情况调动到市中医院工作后,在9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把中医药放在眼里。就那些草草棒棒能治病?怎么也不信。1987年12月,我的女儿四岁半时,患病发热两周,每晚体温在40℃上下,早晨体温基本接近正常。每天白天工作,晚上抱着孩子去医院打针(先后看了三家医院),一周后在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猩红热,开始打点滴,又过一了周,和前一周一样,晚上高热,早晨体温接近正常,有时早晨体温也在38℃以上,可愁坏了我了。忽然决定吃中药吧,对照症状查方书,查了3个多小时,选了小柴胡汤,夜里12点多吃了中药,第二天早晨测体温在37℃以下,后未再反复。此事过后也没有多想什么,以为是病该好了,一剂中药就能退了烧?真不明白。
    事隔一个月,1988年1月,我的母亲突然双脚肿痛,穿不上鞋,脚后跟不能触地,触地就疼的受不了。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先后看了几家医院的西医,用西药不见一点效果。使我想起了女儿上月的病,最后是吃了一剂中药,中药是不是会有疗效呢?当时想应该再试试中药。于是又下力气翻方书,查到了鸡鸣散证,与母亲的病症很相象,立即按原方配药,煎好后,候置清晨冷服。原方云:“服后用干物压下。”也不知干物是指什么?就吃半个馒头吧。结果到中午时,母亲的双脚表皮都象核桃皮似的皱缩,能穿上鞋下地了。照原方再服一剂,就这样两剂药,脚肿痛好了。这次对我的启示太大了,母亲的脚肿痛,的的确确是服中药好的,而且疗效这么快,令人惊奇。我对中医药的认识就是从这次母亲的脚肿痛治愈开始的,从此走上了自学中医的道路。
    我的脾胃功能不好,从小就爱腹痛、拉肚子。以前无论吃什么药都管用,口服颠茄片、普鲁苯辛片、口服庆大霉素针,或者藿香正气水、保和丸等等,吃啥药都行,一吃就好。四十岁以后再吃这些药就越来越不灵了。1996年夏末,我腹泻便血,一周不能进食,是桃花汤救了我。从那以后,我不再吃西药。
    我的妻子年轻时总爱头疼,每月都要头疼好几次,服止疼片不管用,每次头疼都要闹上两天,呕吐的利害,闹的我日夜不宁。从我学习中医后,发现吴茱萸汤适用她的头疼证,服药两次就解决问题,每用每效。从服吴茱萸汤后,她的头疼从每周一次,到每月一次,再到两三个月头疼一次,后又到半年一次。偶尔头疼一次,也不像以前那样反应剧烈,若是轻微头疼,有时不吃药也能挺过来。不像以前若出现轻微头疼时,不吃药就会由轻变重。
    我的母亲有两次害头晕,症状是“起则头眩,水走肠间沥沥有声”,对照此证符合苓桂术甘汤证,照原方煎服,服药两天就好。
    1997年夏季,我偶尔路过我院一个病区的病房,看见一位女病人的右胳臂上肢内侧,肌肉瞤动明显,进去问了一下病情,病人突出的症状是“咳逆倚息不得卧”。我又问了一下经治医师情况,了解到这位病人是从肿瘤医院转来的,被确定为“肺癌晚期”,每夜胸部都疼痛的厉害,病人喊叫的吓人,注射“强痛定”也不管用,她的儿女已经为她准备后事了。我当时对经治医师说,这个病人有方用。经治医师有点惊讶说,肿瘤医院确诊是肺癌晚期!我说不管确诊是什么病,有是症用是药,用用试试咋样?经治医师很配合,叫我开方。于是我写了小青龙汤原方三剂。经反馈,病人服一剂后,当夜喊叫的声音就不大了,第二天夜里就不喊叫了,第三天病人说胸部不疼了。接着用小青龙汤化裁连续服了两个月,病人出院了。这位病人出院后继续找我处方服用中药半年多后就停药了。以后每年都来医院看我,2003年冬还来到我的科室见我。再以后就没消息了,不知这位病人现在怎么样了。
    我从给家人和自己治病开始,到给亲戚朋友治病,到给同事、同学治病,到给同事、同学的亲戚朋友治病,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就成了没有处方权的医生了。2002年我通过了执业中医师资格考试。
    这些年来,我临证最深刻的体会就是:用仲景方剂,有是症用是药,对于主要的症状,但见一二证便是,不必悉具。经方临证应用的效果,往往是立竿见影。
    2000年春我有幸参加了刘渡舟先生经方学习培训班,亲睹前辈踏实做人、认真做事的大师风范。2001年冬一个偶然机会,我有幸经师兄介绍(当时我只是想拜这位师兄为师,没想到师兄直接把我推荐给刘绍武老师),成为刘绍武老师的弟子。师兄代刘老赠我一本“三部六病”,并将刘老的一句话转送给我:“读书贵在存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我深知自己基础很差,愧作刘老的弟子。只有用对中医药学的赤诚之爱,一辈子努力学习,不辜负师兄的推荐,不辜负老师的希望。
作者: 铃冬    时间: 2011-2-6 17:18
感谢楼主!
岳老娓娓道来,说得浅显,但法理明白,恳切且珍贵。
从我自身来说,这段话“学习中医,我意当从方剂入手。方剂之祖为仲景,因而读书还以从《伤寒论》、《金匮要略》入手为好。”太贴切了!!
作者: 天道酬勤    时间: 2011-2-6 21:13
李国栋先生的经历真是令人神往不已
作者: 橘龙    时间: 2011-2-6 22:13
国栋兄的成才经历让我很感动,而且也和岳美中老的学医经历相仿。难得!
向您学习!
作者: woyunzhai    时间: 2011-2-6 22:19
李老师的治学成才经历非常有价值,这为研究探索中医的人才培养成才规律提供了很好的样板。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潜能,关键是如何激活,很多完全没有学过医且文化层次未必很高的人,一旦因偶然的因素对中医产生兴趣,往往通过拜师或完全自学而成为一方名医。
作者: 铃冬    时间: 2011-2-7 08:59
李老师的经历让人感触良多,这句话——只有用对中医药学的赤诚之爱,一辈子努力学习,不辜负师兄的推荐,不辜负老师的希望——让人尤为感动,希望自己也能向李老师一样保持赤子之心,孜孜不倦的在中医海洋中探索追求,能遇见中医、研习中医是非常幸福幸运的事情。
作者: 仲师门下    时间: 2011-2-7 09:17
力泛辨证求吾是,弗去分型相尔由。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1-2-7 18:27
感谢黄煌教授!感谢各位老师和网友的支持与鼓励!我之回应dream305网友的提议,是想说明学医并不是很难,靠自学完全可以达到基本掌握和正确运用《伤寒论》常用方药的能力,治疗常见病如发热、腹泻、咳嗽等;也可以治疗心脑肝肾胆胃子宫等脏腑病变。正如俗话所说“秀才学医,笼里捉鸡”。能不能学成和学到何种程度,取决于兴趣和积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没错。以前学医,买教科书都难。现在学医,上网就可以下载大量的专业书籍。网络为学习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凡有兴趣者,都可以学习。尽管说学习中医不是很难,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要谨慎行事,可以先从慢性病治起。而对于急性病或发热性疾病,最好能有老师指导,因为急性病或发热性疾病变化快,初学者难明表里寒热虚实之疾病的性质,容易误事。
作者: creek    时间: 2011-2-10 10:48
小柴胡汤退热,真是很神奇,我和先生各用过一回,都只吃了一包,买的成药,兰洪喜说用于面黄肌瘦的人,太局限了,最近给先生的大姐配了半夏厚朴汤,不知有效否?
作者: 橘龙    时间: 2011-2-10 21:24
经方疗效非常神奇,在临床上要多思考拓展应用
作者: drongh    时间: 2011-2-11 08:58
我也自学,就没那么幸运了。
作者: 橘龙    时间: 2011-2-11 15:56
建议16 楼认真看看岳美中先生的学医经历,他是从零开始的,既没有拜过师傅,也没有进过学校,最后竟成为中医泰斗,非常超群!
作者: 1808284    时间: 2011-2-26 21:51
我也是自学者。学而未用。与西医结合啦。
作者: flrelei    时间: 2011-4-9 16:17
我也是自学者,边上班边自己看书,主要是有了小孩后,小孩经常感冒开始的,现在在学习《伤寒论》,并经常上经方论坛学习,感觉有点入门了,但书越看得多,越觉得自己知道得少,比如对药性了解得不够彻底,而且各家对同一种药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很疑惑,不知该取哪种;时间不够用,上班做公交车都在看书,最近看得多了,头晕脑胀,过眼就忘,有没有人跟我有类似的经历。。。另谁能介绍一下中医儿科的必读书。。。
作者: 橘龙    时间: 2011-6-22 22:19
标题: 回 19楼(flrelei) 的帖子
《小儿药证直诀》,掌握了,就能做个好医生。
作者: 吴明春    时间: 2011-6-26 11:51
1、踏实做人、认真做事。
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淫!
作者: 槐杏    时间: 2012-1-4 17:44
学习中医,我意当从方剂入手。方剂之祖为仲景,因而读书还以从《伤寒论》、《金匮要略》入手为好。仲景最讲求的是辨证论治,《伤寒论》六经标题,首揭“辨三阳三阴病脉证并治”鲜明地昭示后人。论中更有“随证治之”、“依法治之”等语。在具体治疗中则某病以某方“主之”,某病“可与”或“宜”某方则是点明专病专方与辨证之下随宜治之的方治精神。《金匮要略》则论述三因,以专病专证成篇,题目亦揭出“辨病脉证治”,是在专病专证专方专药基础上行使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总之,仲景之书分论各治,既昭示人辨证论治的原理原则,又指出了辨证论治的具体方法。其规律之谨严,对临床实践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实是中医书籍的精髓,最宜反复钻研。
作者: 道地元胡    时间: 2012-1-19 18:50
感谢 感恩
作者: 观自在    时间: 2012-2-26 19:49
找来好好看看,感谢分享!
作者: 经方入门者    时间: 2012-6-23 19:22
以前辈为榜样,自学中医。
作者: chunxiaqiudong0    时间: 2012-7-28 09:31
标题: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我是如何学上中医的
    我本是一名电力业工人。1978年因特殊情况调动到市中医院工作后,在9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把中医药放在眼里。就那些草草棒棒能治病?怎么也不信。1987年 .. (2011-02-06 16:56) 
作者的中医经历十分的坎坷,是我等晚辈学习的榜样。也十分庆幸自己有这么多同路人![s:98]
作者: xiaoxiao925    时间: 2012-9-4 21:18
幸苦了!!!
作者: 圣人走狗    时间: 2012-9-7 10:51
都是我的榜样,我也是自学,一是兴趣,一是亲人有病。我深刻的感受到伤寒金匮的重要性。再就是学习需要逐渐拓展,反复看,体会
作者: 经方大家    时间: 2012-10-26 07:57
学习中
作者: 寻梦    时间: 2013-4-23 15:12
标题: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我是如何学上中医的
    我本是一名电力业工人。1978年因特殊情况调动到市中医院工作后,在9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把中医药放在眼里。就那些草草棒棒能治病?怎么也不信。1987年 .. (2011-02-06 16:56) 
真是了不起啊!吾辈学习中医之楷模!
作者: ztjun518    时间: 2013-4-29 15:32
我也自学,也没那么幸运了!!!
作者: 仲景弟子    时间: 2013-5-7 17:30
可是,我辈痴心中医者,焚膏继晷,孜孜以学,但因为不是科班出身,想考执业资格困难重重!
作者: kai2002    时间: 2013-5-8 03:30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最后都是靠自己,自学难就难在入门。入门说难就难,说易就易。
作者: 仲景故乡人    时间: 2013-5-28 15:41
标题: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我是如何学上中医的
    我本是一名电力业工人。1978年因特殊情况调动到市中医院工作后,在9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把中医药放在眼里。就那些草草棒棒能治病?怎么也不信。1987年 .. (2011-02-06 16:56) 
请问先生,我等没有医学学历的人,如何能参考中医师资格考试?
作者: 仲景故乡人    时间: 2013-5-28 15:43
标题: 回 仲景弟子 的帖子
仲景弟子:可是,我辈痴心中医者,焚膏继晷,孜孜以学,但因为不是科班出身,想考执业资格困难重重! (2013-05-07 17:30) 
此诚为一大恨事也。只因不是科班,连参考资格都没有。
作者: 中医小飞侠    时间: 2013-8-25 16:24
标题: 回 仲景故乡人 的帖子
仲景故乡人:此诚为一大恨事也。只因不是科班,连参考资格都没有。 (2013-05-28 15:43) 
@仲景弟子
呵呵 不要灰心,还有一条路就是通过师承 然后报考师承类的执业资格考试  这是国家近年来的一条新路
作者: 张崇源    时间: 2014-5-9 17:32
标题: 回 仲景弟子 的帖子
仲景弟子:可是,我辈痴心中医者,焚膏继晷,孜孜以学,但因为不是科班出身,想考执业资格困难重重! (2013-05-07 17:30) 
是啊,与楼上同感
作者: 张崇源    时间: 2014-5-9 17:35
标题: 回 kai2002 的帖子
kai2002: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最后都是靠自己,自学难就难在入门。入门说难就难,说易就易。 (2013-05-08 03:30) 
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
作者: 陈岱学    时间: 2014-6-3 14:59
“可以先从慢性病治起。而对于急性病或发热性疾病,最好能有老师指导,因为急性病或发热性疾病变化快,初学者难明表里寒热虚实之疾病的性质,容易误事。”
“学习中医,我意当从方剂入手。”
我学医三年,误打误撞,也体会到这两个意思
作者: 云南中医    时间: 2014-6-21 23:27
标题: 回 仲景故乡人 的帖子
仲景故乡人:此诚为一大恨事也。只因不是科班,连参考资格都没有。 (2013-05-28 15:43) 
中医师承三年后可以报考中医类别的医师考试。
作者: 云南中医    时间: 2014-6-21 23:27
标题: 回 仲景故乡人 的帖子
仲景故乡人:此诚为一大恨事也。只因不是科班,连参考资格都没有。 (2013-05-28 15:43) 
中医师承三年后可以报考中医类别的医师考试。
作者: 云南中医    时间: 2014-6-21 23:28
标题: 回 仲景弟子 的帖子
仲景弟子:可是,我辈痴心中医者,焚膏继晷,孜孜以学,但因为不是科班出身,想考执业资格困难重重! (2013-05-07 17:30) 
中医师承三年后可以报考中医类别的医师考试。
作者: 寒露    时间: 2014-8-26 23:13
我也是自学中医,对中医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可是苦于不能参加执考,一直期望能给一次参加考试的机会,可是悲哀啊至今没机会。
作者: 君异    时间: 2014-11-25 21:34
标题: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我是如何学上中医的
    我本是一名电力业工人。1978年因特殊情况调动到市中医院工作后,在9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把中医药放在眼里。就那些草草棒棒能治病?怎么也不信。1987年 .. (2011-02-06 16:56) 
李老师的学医经历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 kargble    时间: 2015-7-19 09:11
需要看这么多后世的书吗?
作者: ztjun518    时间: 2015-9-3 08:16
标题: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感谢黄煌教授!感谢各位老师和网友的支持与鼓励!我之回应dream305网友的提议,是想说明学医并不是很难,靠自学完全可以达到基本掌握和正确运用《伤寒论》常用方药的能力,治疗常见病如发 .. (2011-02-07 18:27) 
谢谢老师的指点!!!
作者: 冬青2004    时间: 2015-11-2 06:22
看到这么多人热衷于中医,真的是感慨万分,我们有幸走进中医院校的人有什么理由怨天尤人,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掌握中医的知识,我们有机会在临床实践的人有什么理由不去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水平。
作者: 泰山蒲公英    时间: 2016-5-9 22:16
学习经典,多做临床,不断长进!
作者: 秋月6606    时间: 2016-7-29 23:12
扎实的中医功底,这是一个必然阶梯。。太赞同了
踏实读经典,认真领悟内涵,不浮躁,一步一个脚印,是治学根本。
作者: 溧阳龙哥    时间: 2017-4-6 11:02
李老师学医经历动人,我辈当好好努力。

作者: 夏文杰    时间: 2017-8-10 09:34
反复研读背诵经典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 rst39583    时间: 2017-8-10 17:02
好贴谢谢分享

作者: hdqqsc    时间: 2017-10-16 17:17
感谢楼主!

作者: 三余堂主人    时间: 2020-6-2 17:23
标题: RE: 岳美中推荐中医必读书目
仲景故乡人 发表于 2013-5-28 15:43
此诚为一大恨事也。只因不是科班,连参考资格都没有。

现在国家有政策了,可以师承后取得考试资格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www.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