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3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三届国际五运六气学术研讨会暨首届龙砂医学论坛”今日

[复制链接]

876

主题

2万

积分

5864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4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20:1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第三届国际五运六气学术研讨会暨首届龙砂医学论坛”今日在华西村报到
20120803725.jpg 20120803726.jpg 20120803727.jpg 20120803728.jpg 20120803729.jpg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医疫病预测预警方法研究”课题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学术流派传承基地联合主办,江阴市卫生局和江阴致和堂中医药研究所、江阴市华士镇人民政府以及中国华西村承办,世界中医运气学会(美国)、中华运气医学学会(澳门)、江苏大众医药集团协办的“第三届国际五运六气学术研讨会暨首届龙砂医学论坛”定于2012年8月3日—6日在龙砂医学的发祥地、江阴的华士镇举办。
1. 报到时间:2012年8月3日

2. 培训时间:2012年8月4—5日 (6号下午2点之前离会)

3.培训地点:“天下第一村”—中国华西村新落成的龙希国际大酒店(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民族路99号)。





上一篇:学中医不易
下一篇:胸痹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876

主题

2万

积分

5864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41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20:20:18 | 只看该作者
“龙砂医学”流派的渊流
江阴地处长江之滨,文化积淀深厚,中医亦是源远流长。唐置暨州时,即设医学博士于此;宋设医目,元设医学教授。自宋以降,名著史册的江阴医家达百余人。入清以后,江阴中医发展进入全盛时期,“澄江多名医”之说,流传大江南北。江阴中医对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中医学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明清时期,江阴名医主要集中于澄东华墅周庄一带。据清·嘉庆元年(1796年)孔广居先生在《天叙姜公传》中说:“华墅在邑东五十里,龙、砂两山屏障于后,泰清一水襟带于前,其山川之秀,代产良医,迄今大江南北延医者,都于华墅。”清代早中期的叶德培、姜宗岳、姜健、贡一凡、王钟岳、戚金泉、戚云门、孙御千八位医家,名震吴中,有“龙砂八家” 之称,并有《龙砂八家医案》、《蓉城医案》等文献传世。纵观清代江阴中医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以华墅为中心和源头并不断向周边发展扩大的“龙砂医学”流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6

主题

2万

积分

5864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416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20:20:34 | 只看该作者
龙砂八家

清代康雍、乾嘉年间,江阴东乡华士镇先后出了叶德培、姜健、姜学山、王钟岳、贡一帆、孙御千、戚云门、戚金泉8位学识渊博,医术精湛的医学名家,时称“龙砂八家”。其中叶氏8世,知名中医10余人,著有《叶德培先生方案》、《叶氏珍藏秘方》12卷、《医粹》12卷等。姜氏9世,名医17位,垂留《四大诊治全书》、《仁寿镜》、《春晖堂医案》等医学专著10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6

主题

2万

积分

5864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416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20:20:51 | 只看该作者
《龙砂八家医案》
医案著作。一卷。清·姜成之编。本书辑录清乾隆,嘉庆年间戚云门、王钟岳、贡一帆、孙御千、戚金泉、叶德培、姜学山、姜恒斋八家医案(书中并附姜宇瞻医案二则,实为九家)而成。其中以戚云门、王钟岳、孙御千的治案较多。全书以杂病及时症医案为主,或理法方药四平八稳;或异军突起出奇制胜,总之,其理法颇多可取之处。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6

主题

2万

积分

5864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416
5#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20:21:33 | 只看该作者
江阴中医的璀璨之花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阴附属医院

          江阴中医源远流长:魏晋时期,江阴就有治病的记载。宋元之际,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元代设立药局。明清五百余年间,江阴中医学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至近现代,江阴名中医辈出,菁英荟萃,蜚声海内外,中医渐渐成为江阴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领军人物 晚清名医柳宝诒  柳宝诒(1842年——1901年),周庄镇东街人。他出身清贫,从小手不释卷,博览群书,所读以经史子集为主,旁及历代医学。清同治四年(1865年)考中秀才,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京师行医,士大夫们前来就医,常常妙手回春。后来,柳宝诒看到清廷政治腐败,无意仕途,毅然回到家乡,钻研医道。  
          柳宝诒对伏气温病的研究尤有成果,由于他医术精湛,前来求医问药者应接不暇,有贫苦农民前来求治,他开方给药,不收分文。远道病员发信求医者,他就根据所述病情,拟写好处方回函。在治病之余,柳宝诒还著书立说,他的《惜余医案》成为当时中医界重要的参考书,可谓人手一册。他培养了上百名学生,分布在江浙一带。 柳宝诒认为,为人治病,主要在于诊断正确,对症下药。因此,选药要精,制药要严,才能提高疗效。为此,他开设“柳致和堂”药店,在《致和堂跋》中说:“万物所藉以生养者,太和元气也。天时人事,或失其和则病矣。医药者将以调和其不和者,俾得到其和也。”所以将店号取名“致和”。他还将药品的炮制、配伍、治病之理,对药事人员逐方详释,汇编成《柳致和堂丸散膏丹释义》7卷,木刻版印行。 龙砂八家 在清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江阴相继出现了叶德培、姜学山、姜健、王纯岳、贡一帆、孙御千、戚云门、戚金泉等中医世家,巧的是,他们都在华士镇,因华士背靠龙山、砂山,所以世人称之为“龙砂八家”。 由于师承不同,擅长有别,用药各有侧重。他们精于辨脉,善望气色,强调领会《内经》、《伤寒》、《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对伤寒、湿温、伏暑、脘痛及疑难杂症,药到病愈。 他们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多有著述。其中叶氏延传8世,出名医10多人,著有《叶德培先生方案》、《叶氏珍藏秘方》12卷,《医粹》12卷;姜氏延传9世,出名医17位,其中有5位撰写医学专著10部,为龙砂八家中撰写医学专著最多的医家。  
            爱国中医大师曹颖甫 曹家达(1869~1937),字颖甫,又字尹孚,号鹏南,晚署拙巢。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镇司马街人。曹氏弱冠即喜读医籍,酷爱古文,庚子辛丑补行科举人,壬寅登贤书。科举罢,绝意仕途,以医学、诗文研究为宗旨。年五十余,赴上海行医。受沪上名中医丁甘仁聘,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教席,并在慈善医药机构同仁辅元堂施诊。执教行医近廿年,求实治学,精诚育人,医德醇厚,为同道及学生推崇。曹是一个有性格特征的文儒,临床主张应用古方,认为经方“今古咸宜”,且有效价廉,可以花小钱治大病。所以他又有 “经方大师”、“曹一帖”、“曹憨”的称呼。 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曹颖甫率家回江阴故居。同年11月底,江阴沦陷日寇铁蹄,颖甫先生居家未惶出走。12月7日,日军在镇内烧掠施暴,闯入曹宅,先生扶杖而出,痛斥贼兵,惨遭杀害,终年七十岁。 在近代史上,曹颖甫先生是著名的爱国中医大师,中医教育家,仲景学说近代理论家和汉文学学者。他在医学上著有《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等书刊行。其学生中有诸如秦伯未、章次公、任应秋、程门雪、姜佐景等中医界的栋梁之材和中医界众多骨干。在文学上,著有古文骈文、《梅花集》、《气听斋诗集》、《诸子精华录》、《汉乐府评注》等。  
           现代针灸之父承淡安 承淡安(1899年——1957年),华士镇自由街人。他自幼随父学针灸、外科及内科。后又得同邑名医瞿简庄传授,医术日进。他生活、工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至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一国家贫弱后又百废俱兴时期,因此承具有爱国热忱,又怀有忧国忧民思想。特别在旧中国时期,许多贫民有病看不起,怎么让他们不药而能治好病,而且便捷快速,医效好,费用低,有利于民众?于是,承淡安勇于挑起振兴绝学、恢复针灸的重担。由于那时针灸在中医界不受重视,被称为“小技”,但他矢志不移,在极其艰难条件下,办学复兴针灸,积极培养人才。首创“中国针灸研究社”(后改为针灸专科学校)和中医史上最早的《中国针灸杂志》,并主张中西结合,广收博取,他吸收现代医学知识,对针灸用具进行了改造,使之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要,还发明了揿针与捻盈药条等。  新中国成立后,承淡安任江苏省中医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校长。承氏在开展针灸治病、针术研究、培养中医人才,促进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都有过卓越贡献。承淡安在针灸学研究上的著述有10余种,且在针灸学上形成一个流派,被称为“澄江学派”;同时,他还被称为“世界针灸之父”、“针学巨擘”、“一代宗师”、“针坛宗师”等等。承是中国第一代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医学会副会长,为我国中医学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朱氏伤寒“一门三杰” 朱氏医世其家,至鸿九、锦荣兄弟定居江阴已八世为医。 鸿九生于柳宝诒同时,医名日盛,临症大刀阔斧取验,锦荣则以细腻熨贴见长。鸿九长子少鸿、幼子莘农,继承家学,平生钻研《伤寒论》,博采众长,勤于临床,别有会心,成为“伤寒派”杰出代表。以治“夹阴伤寒”负盛名,授徒百余人。朱家为医谦逊仁慈,医德高尚,堪称医界之楷模。朱氏对治疗伤寒、湿温及调理肝胃诸症,能独辟蹊径,善用苦辛通降,以运化中焦,斡旋枢机。辨证注重体内脏气之变动,把握伤寒兼挟阴或肾虚见症,熟用桂枝龙骨牡蛎汤等敛阳平冲、温经撤邪以救逆。对肝经气火风阳诸症,多用镇摄兼以柔静收功。对伤寒或内伤杂病创用“脐腹诊法”、“咽候诊法”,在辨证、诊断上独树一帜。朱氏传人卓有成就者颇多,至今犹有深远的学术影响。由后学整理之《朱少鸿医案》、《朱莘农医案》亦即将出版。朱氏至少鸿、莘农九世为医,医业鼎盛,少鸿子凤嘉,克绍家学,时有“一门三杰”之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6

主题

2万

积分

5864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416
6#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20:21:57 | 只看该作者
温病逢源柳宝诒
柳宝诒(1842~1901),字谷孙,号冠群,人称“冠先生”,晚清名医,江阴周庄镇人,祖籍浙江宁波。周岁丧父,十岁丧母,由祖母含辛茹苦,抚养成人。自幼用功勤读,手不释卷;年岁稍长,即博览群书,经史子集以外,尤重医学,对历代医著无不熟读精研。家中所藏书籍大小计三十六箱。清同治四年(1865年)考中第一名秀才,光绪十一年(1885年)以优贡入京,任正红旗官学教习,兼行医于京。士大夫以病求治,辄着手成春,声名渐显。 先生见清廷腐败,弃官归里,精研医道,数年间名声大振。江浙学子来归者甚众,如薛文元、邓养初、金石如、吴晋丰、魏用岳、郭吉庆、王定怀、承宝庭、柳颂如、赵静宜、沙蔼士、邓配春、王宝如等,俱成为医学名家。1890年,先生以数十年临床实践撰著《温热逢源》三卷,首倡伏气温病之说,明辨伤寒与温病、伏气温病与新感温病之间的同异,系统论述了伏气温病的因、症、脉、治,为温病学说的发展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 时值晚清,国运衰微,四方扰攘,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兼以交通不便,民众缺医少药更显突出,纵然访得名医耆宿,仍难免为假劣药材所误。先生拍案而起,自筹资金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在周庄镇东街开设“柳致和堂”药店,后又与章翥云合资于江阴城中大街开设分店,取名为“致和堂”。先生事必躬亲,制定严格管理规约,对药物采购及监制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务求药材道地质优、炮制精细如法、配伍合理。经数年辛勤努力,致和堂赢得了民众信任,并研制成功秘制柳氏大活络丹、人参再造丸、保赤金丹、参茸卫生丸、女金丹、秘制带下丸、加味左金丸、姜朴痧药、柳氏半夏等闻名遐迩、具有显著疗效之产品;江阴“致和堂”炮制的五加皮酒和玫瑰酒也在1915年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先生又将“致和堂”诸方炮制、配合、治病之理详加注释,于1898年以木刻刊成《柳致和堂丸散膏丹释义》一册,为丸散膏丹的标准化批量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薪火相传,至今不绝。 先生为人正直,乐于助人,一生咸以救人疾苦为己任。诊所内设有木质钱桶,病家投数币多寡,从不计较。而对患者诊疗则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必使痊愈而后快。而对前来就诊的贫苦百姓,常不收诊金,开方送药。远道置信求医者,根据所述病情,旋拟处方回函;遇同道有疑难杂症商榷,总依辩证施治,坦诚布公。先生平时生活俭约,周庄东街故居有厅曰“敦伦堂”,极为陈旧;厅前左首侧屋三架,为其诊病著书之所,名曰“惜余小舍”。先生尝言:“古人惜寸阴,陶侃惜分阴,吾当惜余阴也”。 先生诊病之余,常居斗室,批注医案,整理文稿,遗惠后人。立论恒以临证心得为据,不抄袭前人旧说,不尚空谈,学术价值甚高。遗著除《温热逢源》外,存世的尚有《柳选四家医案》、《惜余医话》、《柳致和堂丸散膏丹释义》及由张耀卿编撰的《柳宝诒医案》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6

主题

2万

积分

5864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416
7#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20:22:12 | 只看该作者
铁肩荷道薛文元
薛文元(1867~1937),名蕃,江阴璜塘镇人。少时因家贫辍学,后为临乡药铺招为学徒,其间,对药物形态、药性、炮制、配伍等规律潜心研习;如有来配药者,必询问患者病源,根据处方查阅方书,如有不明即不耻下问。 周庄柳宝诒,擅长治疗温病。先生反复研究柳老处方,奈何家贫无力亲往受教!柳老得知此事,欣然收先生为徒。先生认真攻读《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旁及《诸病源候论》、《千金》、《外台》及后世诸家学说。众弟子中,薛氏学绩最佳,柳宝诒常在诊余为其剖析经义,推阐各家辨证之秘,示用八纲八法之旨。从师数年,进益日深。 先生业成后赴上海,为南市果育堂、新闸广仁堂礼聘主持医务,后自立诊室,来访者日众,在医界威信日增,沪上医界前辈丁甘仁、夏应堂等皆敬重先生。1929年,余云岫向政府提交了“废止中医”提案。医界鼎沸,先生拍案而起,与恽铁樵、夏应堂、殷受田、朱少坡及各同道致电当局抗议,电告全国医界,为保存、拯救祖国医学积极奔走。 “废止中医”案后,先生旋参加组织全国医药总会,任医界社团常委之职,痛感欲振兴中医事业,非得优先育人不可!于是,先生于1931年就任中国医学院院长,整顿院务,严定章程,修编教材。在短短的几年内学校就人才辈出,其中著名者有朱云达(《光华医学杂志》创办人)、欧克仁(安徽医学院教授)、何志雄(广州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主任)、董漱六(上海市名老中医、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朱良春(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李少白(芜湖市中医院原院长)、颜德馨(上海同济大学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蔡小荪(妇科名家,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谷振声(温州医学院教授)、朱汝功(针灸名家,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庞泮池(妇科名家,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等等,陈存仁等也从薛文元学医。 先生师承柳宝诒,精于内科、妇科,屡起沉疴。又能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诊治外感时既重卫气营血,又重六经。尝谓:“温病学说脱胎于仲景之伤寒论,临床审证用药,必须参合贯通,效即合于理想。盖伤寒以由阴转阳为顺,温病则以营返卫方吉,其理一也。受邪之后,必先从卫以表散,力求浅出,防止深入,切记毋忘。”于妇科亦有颇多发挥。先生热心中医教育,恪守“传道、授业、解惑”之天职,诲人不倦,门下也有盛心如等高足传其道业。 1937年8月13日,日寇入侵上海,继而蹂躏江南。先生素重民族气节,毅然西迁避寇。一代名师,竟不知所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6

主题

2万

积分

5864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416
8#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20:22:28 | 只看该作者
邓养初
一名养秋,江阴占文桥人,随父邓子英学医,又师从柳宝诒、章竹虚,深得其传,以擅治伤寒、温病著誉江阴、常熟等地,为一时高手。著有《临症心悟录》,撰《增评柳选四家医案》,眉批“堪与柳案媲美”,其子达儒继其业,徒课甚众,多为邑内名医,存有《邓养初医案》2卷刊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6

主题

2万

积分

5864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416
9#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20:22:44 | 只看该作者
章巨膺(1899~1972)又名寿栋,江苏江阴人。早年曾拜师学医(师从江阴名医夏子谦,夏子谦的老师是柳宝诒的嫡传弟子邓养初,故章巨膺也受教于邓养初)。民国8年(1919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公务之暇,博览医书,专研中医。民国14年,从师中医名家恽铁樵,学乃大进。三年后自设诊所于闸北,不久成名。章氏于《伤寒论》深有研究并有所阐发,对伤寒、湿热类病症提出“理、法、方、药”新论点。临证灵活用药,首创中药喷雾法治疗麻疹。章氏毕生致力于中医教育事业。民国18年,参与筹建上海国医学院,讲授《伤寒论》及温病学。民国22年襄助业师恽铁樵举办中医函授事务所,主持教务,并主编《铁樵医学月刊》。后又任教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并任新中国医学院教务长。解放后,历任上海第一中医进修班副主任、市第十一人民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儿科主任。1956年与程门雪等负责筹建上海中医学院,任教务长、中医研究班主任。曾被选为上海市第四、五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术上主张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折衷中西,提倡中西医结合。晚年深究《内经》理论和运气学说。著有《温热辨惑》、《脉学新论》、《痧子新论》、《应用药物词典》、《医林尚友录》、《伤寒疗养论》、《世补斋医书按评》、《中医学自修习题解》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6

主题

2万

积分

5864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416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20:31:35 | 只看该作者
对朱莘农夹阴伤寒有兴趣的坛友可参看: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php?tid=99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2134

积分

1643 小时

在线时间

超级版主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Rank: 8Rank: 8

积分
2134
11#
发表于 2012-8-3 21:47:49 | 只看该作者
薛文元是当年上海滩的经方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931

积分

104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病无定病,治无定法,

Rank: 3Rank: 3

积分
931
QQ
12#
发表于 2012-8-4 08:18:17 | 只看该作者
[s:18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13#
发表于 2012-8-5 11:09:09 | 只看该作者
祝贺会议成功举办。离我家很近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13 17:30 , Processed in 0.088998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